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常洛生平给后人哪些启示

朱常洛生平给后人哪些启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933 更新时间:2024/2/7 12:26:44

明光宗朱常洛是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连一个月都不到就被毒死了。朱常洛出生卑微,他是明神宗和宫女所生,当时明神宗甚至不打算认这个孩子,后来因内起居注记载了此事,明神宗才被迫承认。朱常洛继位初期,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他生性放纵,沉迷酒色淫乐,导致身体是每况愈下。其实朱常洛的生平经历能给后人带来很多示,建议各位小伙伴可以来了解下有关朱常洛的故事。

1、身体的重要性

朱常洛的出生其实很悲催,他系万历皇帝偶然临幸慈宁宫宫女王氏所生,只因生母的身份卑微,万历皇帝不想承认,便对小时候的朱常洛很冷漠,极不关心。

天意的是,万历皇帝的王皇后和昭妃在万历6年前均无子嗣,母亲李太后又抱孙心切。万历皇帝在立嫡立长的国策下,无奈放弃了朝堂之上长达十年之久的国本之争,只好将19岁的朱常洛册封为皇太子。母凭子贵,宫女王氏也晋级为王恭妃。

饶是如此,万历帝依旧对朱常洛不喜欢,其母恭妃也长年寂居幽宫,终日以泪洗面,不幸双目失明,于万历三十九年薨逝。

明英宗的童年、青年时代就在这样悲剧的状态下艰难度过。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悲剧,造就了朱常洛的坚韧和顽强,在历经磨难下韬光养晦,成长为颇有雄才大略的杰出皇子。《大明嫔妃》还艺术化地夸张朱常洛不仅睿智,还具备独当一面的武艺,乃文武双全的优秀太子。

只可惜,年少有为的朱常洛许是长期悲苦的环境影响,抑或因心情抑郁太久,导致他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根本没把身体健康当一回事。

当上皇帝后,明英宗又被累累仇视自己的郑贵妃使出美人计惑乱。在郑贵妃培训出8名绝色女子,充实其后宫后便虚欢无度,导致体力严重不支。纵欲之下,明英宗又被其下春药助兴,使得他登基不过十天,就一病不起,徒留下被半道腰斩的悲叹。

重振大明就成了一句空话。可见,雄心壮志固然重要,尤须健康的身体支撑。没了健康,说什么都是浮云。

2、盲目的心慈手软

明英宗朱常洛原本心软仁慈,又在心地善良的太子妃影响下,豁达待人,哪怕是蓄意针对自己的恶人,也心存善念。

他在处理"梃击案"时,明知幕后真凶是郑贵妃,考虑到是父亲万历皇帝的宠妃,也就适可而止,在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便表示不再深究,只将明面上行凶的壮汉张差以奸徒罪处置了事,结了此案。

郑贵妃可是蓄意谋杀自己的恶人,其目的就是杀了他,好让她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上位。此等生死攸关的大事,当断不断,无疑于放虎归山,就像"狼吃小羊"一样,反受其害。

即便因父亲万历皇帝有意袒护,无法处置郑贵妃这样的大恶,也要睿智地采取保护自己的安全措施,才能有效制衡,使恶人今后再无纵恶的机会。只可惜,朱常洛的心软仁慈害了自己。

以致郑贵妃以为太子拿他没法,便更加肆无忌惮地加害于他。万历皇帝病死后,按理是太子朱常洛即刻继位,可郑贵妃控制了皇宫,密不发丧,还准备利用伪造的遗诏让从封地赶来的福王朱常洵登基,由此一举击杀太子党。

郑贵妃此举,可算是丧心病狂,倘若成功,朱常洛恐怕将尸骨无存,血溅当场。所幸,朱常洛的母亲恭妃在大限之前已有预防早作了应对的策划:请来离府的太子妃上官兰心辅助,还将福王的心上人姚芊芊暗中保护起来,又让太子的李常侍悄悄抚养福王的儿子朱由桦……

郑贵妃的阴谋才没有得逞,最终福王退出了帝位之争。

朱常洛由此得以继位,史称泰昌帝。悲剧的是,朱常洛当上皇帝后却又心软仁慈起来,不仅不追究郑贵妃的弥天大罪,还加封她为太妃,统率六宫。同时,封福王为福亲王。此举感化了同父异母的福王,也体现了他的兄弟情义与守信人品,毕竟福王已幡然醒悟。但郑贵妃确是顽固到底的死对头,根本感化不了,又是这样的不加约束,且赐予其无限的权利,岂不是人为纵恶自掘坟墓?

由此而言:心软仁慈原本失衡,更须匹配睿智的头脑,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弥补涉险的短板。

3、身边无靠谱之人

果不其然。伪善的郑贵妃表面上接受悔改,还装出关心皇帝的样子。一番逼真的表演,便迷惑住了朱常洛,以及他的整个后宫。

暗地里郑贵妃处处找朱常洛软肋下手。不仅在他身边安插了自己的近臣崔文升,还通过苦心运作,让崔文升这个太监当上了秉笔太监,还掌握了御药房。

这可是很关键的职务,应当是皇帝最靠谱的人才可以荣任。

偏偏任人为贤的朱常洛在自己的安全保障上累犯糊涂,没有用心识别崔文升这个人,也没去想太妃为什么将她宫里的人派来,还只当是太妃受到感化为他着想……便想当然对崔文升予以了重用。

朱常洛遇害,这个崔文升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间接杀手。据史载,朱常洛被美色掏空身体后,又吃了崔文升上奉的泻药,使得他一夜之间连泻了三四十次,直接衰竭了身体。

鸿胪寺丞李可灼随之进献的仙丹红丸,便让奄奄一息的明光宗服用后回光返照了一会旋及吐血身亡。

这就是明史有名的"红丸案",朱常洛由此也得到奇葩的"泻药皇帝"之称。

从朱常洛悲催的薨逝而言,他身边没有靠谱之人,也是致命的因素。崔文升这个人,原本应该发还给郑太妃,或者寻个不是,直接打发得了。还把他当作近臣提拔重用,岂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置自己于死地?

可见,任人为贤固然重要,落实好身边靠谱之人也很关键。

4、治国与治家

客观而言,朱常洛虽说只当了"一月天子",但他雷霆出击,采取一系列治理朝纲的举措,还是对症下药很有效果极为不错的。

可以说,朱常洛是治国有策的有为皇帝,若他长期在位的话,大明很有可能再续辉煌。

只可惜,朱常洛不仅过于心软仁慈,又没有考虑靠谱之人在身边服务,还将后宫弄得一团糟。

当皇太子时期,朱常洛便因后宫妃子争宠而无所适从,使得妃子们将太子府闹得鸡犬不宁。

好不容易当上泰昌帝后,又专宠李常侍,沉湎于太妃送来的绝色美女,与之纵情无度。面对这些惑乱后宫的妃子宫女,听之任之,还茫然失措不束手无策。

这必然陷自己于更加危险的境地。何况那八个绝色美女,原本是太妃培养的亲信,用来害他的利器?就算是后宫风平浪静,要治理风雨飘摇的晚明,更需要背后有幸福温馨的后宫强大力量默默支持。

只有朝堂与后宫同心同德,才可能力挽狂澜。

只可惜治国有策的朱常洛,治家无方,在后宫先发制人之下,在正值壮年本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却猝倒在女色倒在泻药倒在二粒红丸下。

晚明最后一丝曙光,就这样荒唐地意外息灭。朱常洛也成为明史上最悲剧的皇帝。他留下的惨痛教训,犹为深刻,更需警醒。

是为记。

【作者简介】李大奎,七O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司马炎统一三国后魏蜀吴三位君主结局都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一段历时不长但声名大噪的时期,所谓的三国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而三国的终点则是晋朝灭吴。赤壁之战中,吴蜀联军击败曹军,导致曹魏一统中国的梦想破灭,从而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三国的建立实际上也并非同时进行,曹操去世后,公元220年,魏王曹丕废

  • 朱温是怎么平定河北三镇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事实上只有我们稍微研究一下河朔三镇就能搞清楚河朔三镇也不是铁板一块。虽说号称是唐朝最为强大的节度使集团,甚至有着能与朝廷相抗衡的能力,可是盘子打了,内部肯定也会出现反叛现象的,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一件事情能够说明一切,在安史之乱的后期,河朔三镇便形成。到了唐末,朱温平定河朔三镇。事实上这三镇

  • 正史上的张辽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张辽,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人,作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他的实力确实是非常厉害的,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对于张辽的实力并没有讲述太多,他的成名战就是合肥之战。那么在正史上,这样一位勇猛的武将到底有多厉害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朝末年,王室微暗,宦官外戚争斗不断,塞外胡人(匈奴)趁机占领了不少汉地

  • 唐朝河朔三镇有多嚣张,为何唐朝始终解决不了河朔三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河朔三镇很感兴趣,很多人也都问了,话说这个唐朝时期的河朔三镇非常的有意思,为何说有意思了,其实就是说的这个河朔三镇非常的嚣张,嚣张到唐朝到灭国了也都解决不了这个河朔三镇的问题了,那么这都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1、唐朝河朔三镇有多嚣张说唐朝的河朔三镇有多嚣张这个问题

  • 李世民和李建成谁的账面实力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有着很深的矛盾,不然李世民也不会手刃自己的亲兄弟了。当然,我们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会认为李世民能力要比李建成更加出众,他更适合坐上这个皇位。李世民的确将唐朝带领至一个新的高度,不过这也不表示他发动政变就是正确的。其实李建成作为太子,他各方面的实力都在李世民之上,有关他们二人账面上

  •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为何会反目成仇,李隆基为何一定要太平公主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事情,那么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也非常的有意思,他们自己本来是姑侄关系,但是最后却反目成仇了,而且李隆基非要这个太平公主死了,所以很多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了,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

  • 唐朝五律的代表人物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五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后来在唐朝发扬光大,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都是五言律诗。五律讲究声律以及对偶,全篇共八句组成,每句五字,基本形式分仄起和平起两种。有很多我们熟悉的诗都属于五律,例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杜甫的《登岳阳楼》等。这次是准备简单介绍下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 为什么推举黎元洪为湖北军政府都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张振武逼迫黎元洪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其实这也并不是张振武一个人就能决定的,在武昌起义的发动组织是孙武和张振武负责共进会,和蒋翊武领导的文学社,在贡献上,文学社的作用比共进会要大一点,而革命党要选黎元洪当湖北都督,和张振武无法决定这件事一样,自身的影响力不够。1、武昌首义者张振武张振武是湖北罗田人,先

  • 汉武帝的丞相有什么特点,都有什么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西汉时期,丞相多半是功勋外戚,出身都非常的高贵,而且一个个都是位高权重的,甚至在汉武帝统治初年的时候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之后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统治,一面设置了内廷决策机构,削弱了外廷丞相的权利,同时再搭理提拔儒生布衣为相,打破了贵族担任丞相的惯例。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了汉武帝在位期间先后所任

  • 陈炯明为什么反对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广东王陈炯明,对他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两个极端。其中一种观点就是以《陈炯明叛国史》一书作为代表,因为陈炯明反对孙中山,以至于导致陈炯明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坏人。而另一种就是以陈定炎和高宗鲁围殴代表的合著《一宗现代史大翻案——陈炯明与孙中山、蒋介石的恩怨真相》一书,将陈炯明推崇为了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