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滑稽列传三位主角的故事介绍

滑稽列传三位主角的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373 更新时间:2024/2/17 22:18:48

《滑稽列传》是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章。看到“滑稽”二字,可能大家会想到那个红遍网络的表情包,不过在古代滑稽是指能言善辩之人,并非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意思。那在《滑稽列传》中,主要是写了优孟、淳于髡和优旃这三位滑稽之人的故事,表现出了他们不随波逐流,不争势利的精神。今天正好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有关他们三位的事迹,相信能给各位带来一些好的发。

1、优孟谏恤故吏之家

优孟,楚国宫廷艺人,能言善辩,尤其善于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宠爱一匹骏马,每日喂它枣脯,给它穿绫罗绸缎,在华丽的宫殿中为它设置专床。此马因条件过于优越患三高而死后,楚庄王如丧考妣,令群臣为死马治丧,用棺椁装殓后以大夫的葬礼规格下葬。如此任性的做法,使得“左右争之,以为不可。”楚庄王大怒,板着扑克脸下令:“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他回答楚庄王为何如此:“这匹马乃是大王最心爱之物!大王仅用大夫之礼安葬它,实在委屈它了!臣坚决请求以君王去世的规格安葬它:首先,使用玉雕棺材,外椁用上等梓木,装饰用樟木等贵重木材,将此马装入棺椁。再派几千名士兵挖掘坟墓,令老幼百姓背土筑坟;其次,令齐赵两国使节在前面陪祭,韩魏二国使节于后面护卫;最后,为它建立祠庙,以猪、牛、羊各一千头的太牢礼来祭祀它,同时安排一个一万户的城邑来进行供奉。诸侯国与我国百姓得知大王如此厚待死马,自然明白大王是如何轻视人而重视马!”

楚庄王在优孟夹枪带棒的讽谏下幡然悔悟,问优孟如何处理?优孟答:“马再好也是畜生,就该以处理六畜的方法下葬:用土灶做外椁,以铜锅做棺材,用姜和枣来调味,加进木兰,用稻草作祭品,火光做衣服,把它埋葬在人们的肠胃里。”楚庄王依计而行。

优孟虽地位卑微,但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彼此结下深厚情谊。孙叔敖竭尽才智辅助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后,因积劳成疾病逝,年仅38岁。临死前,他叮嘱儿子:“我终身清廉无积蓄,你必定陷入饥寒交迫境地。走投无路时,去求见优孟,说你是我孙叔敖的儿子即可!”

数年后,孙叔敖之子穷困潦倒到替人背柴度日的地步,不得不向优孟求救。优孟将其留在家中,令人缝制出酷似孙叔敖的衣服帽子后穿戴,在孙叔敖之子指点下尽力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岁馀,(优孟)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在楚庄王酒宴上,优孟扮成孙叔敖上前敬酒祝寿。他惟妙惟肖的模仿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楚庄王想再次任命孙叔敖为宰相,优孟请求先回家与妻子商议。三日后,优孟再次扮成孙叔敖进宫。楚庄王迫不及待问:“您妻说什么?”

优孟答:“臣妻劝臣千万慎重,不值得出任楚相……她说:当年孙叔敖担任楚相时,虽立下‘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的奇功,但死后‘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她还说,臣与其学孙叔敖,不如自杀!”

见楚庄王陷入回忆与沉思,优孟发挥特长载歌载舞:“家住山野耕田受苦,依然难得温饱;出外做官,不顾廉耻贪腐成为贪官,虽得一时富贵,但又怕因受贿枉法而株连家人;贪官哪能做呢!想做个奉公守法、恪尽职守的清官,又有什么意义?‘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所以清官也不值得去做!“

楚庄王如醍醐灌顶,诚心感谢优孟以这样的方式指出自己的错误并为孙叔敖鸣不平,“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2、淳于髡谏罢长夜之饮

淳于髡虽出身卑贱且为“齐之赘婿”,却天赋极高,才智过人。他多次奉命出使诸侯国,凭着出众的聪明才智,从未使齐国声誉和尊严受到影响,并成为齐桓公创办的稷下学宫中的代表和元老级人物。

齐威王继位不久,“好为淫乐长夜之饮”,不理政务,把权力完全下放给卿大夫,导致“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家危在旦夕。由于齐威王喜怒无常,所以“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忧心如焚,决定不顾凶险劝谏。他利用齐威王喜欢说隐语的特点,特意请齐威王猜个谜:“我国有只大鸟,飞到王宫庭院中,三年不飞又不鸣,大王可知这鸟想干嘛?”

齐威王对他的隐喻心知肚明,也被他的忠诚深深感动,决心痛改前非,答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的夫人虞姬趁热打铁,劝谏他近贤远佞重振雄风。出身平民的邹忌借弹奏琴曲之机,借乐理巧喻治国理论。于是,齐威王令全国72名县令与县长(万户以上为县令,万户以下为县长)入朝述职,采取极端手段“赏一人,诛一人”,使虎口脱险的36名县领导们恪尽职守、勤政爱民。齐国大治后,齐威王挥师收复失地,“诸侯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楚国大兵压境,齐威王独木难支,淳于髡被齐威王派往赵国搬请救兵。淳于髡看见齐国的礼物仅有“金百斤,车马十驷”,于是“仰天大笑”,笑到系帽子的带都被崩断。

齐威王不解:“先生觉得礼物太少?”淳于髡答:“何敢!”齐威王狐疑:“您笑成这样儿,肯定有深意!”

淳于髡一脸坏笑:“您想多了!我是想起早上从东边儿来时,正巧看到路边儿有人祈祷田神。他一手举猪蹄,一手端酒杯祈祷:‘上天啊!我用这厚重的礼物祈求您保佑我谷物满仓、衣食无忧!’我见他想用这么廉价的祭品来祈求上天丰厚的赏赐,所以想起来就发笑!”齐威王恍然大悟,下令将礼物增至“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赵王见到厚礼眉开眼笑,“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讯,如泄了气的皮球,“夜引兵而去。”

齐威王为此在后宫设宴款待劳苦功高的淳于髡,趁着酒兴问他酒量多大。淳于髡答:“没准儿,一斗也醉,一石也醉。臣在朝宴上,前有执法官虎视眈眈,后有御史芒刺在背,只能提心吊胆低头猛喝,所以喝不到一斗就会醉;如果在家里陪伴尊贵客人,臣最多喝两斗就倒;如果呼朋引伴畅叙往事,扛得住五六斗;要是乡里之间聚会,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可以喝八斗酒;除非是男女同席,无所顾忌,主人送走其他宾客,单留我住宿,那臣就能喝下一石酒!所以,酒多乱性,乐极生悲。世间万事都是同样道理!”

齐威王听懂了他的讽谏之意,连声喝彩,从此“乃罢长夜之饮”,励精图治,终成一代明君。淳于髡也因多次讽谏齐威王而名垂后世,成为“一言兴邦”的代表人物。

3、优旃以一言而禁暴主之欲

优旃(zhān),秦朝侏儒宫廷艺人,擅长以说笑方式妙喻道理。

一次,秦始皇设宴款待臣子时,暴雨倾盆,雨骤风狂。殿阶下执盾站岗的卫士们被淋成落汤鸡,在风雨中瑟瑟发抖。“优旃见而哀之”,与他们说好配合演戏。他在群臣“上寿呼万岁”出现短暂静音时,靠近栏干旁大喊:“卫士们!你们虽然身材高大,却有何好处?只能在露天淋雨站岗。我虽长得矮小,却能有幸在殿内休息!”秦始皇悟出他的话外之音,特许卫士们从此减半值班,轮流接替。

秦始皇曾野心勃勃企图将狩猎区域扩展到“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拍手叫好:“太好了!在这么大面积中多养些飞禽猛兽,一旦敌人从东方入侵,就令麋鹿用角去应敌即可!”秦始皇恍然大悟,取消此项劳民伤财的计划。

秦二世即位后,异想天开想兴师动众把京城城墙用油漆全部涂饰一遍。优旃故技重施:“太好了!给城墙刷油漆固然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但把城墙漆得光滑油亮,让敌军登城时一步一个大马趴,多滋润啊!只是,想凑齐这么多油漆容易,可到哪儿能找到一间能让城墙刷漆后阴干的大房子?”秦二世悟出自己的荒唐,不再提及此事。

淳于髡、优孟、优旃出身低微,本是给君王消愁解闷的小人物。但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凭借高超丰富的语言艺术讽谏君王,成为流传后世的“一言兴邦”的吹哨人。所以,司马迁在惜字如金的《史记》中,特增《滑稽列传》记录他们的事迹,并高度评价他们治世的作用不亚于“六艺(‘《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

淳于髡等人的卓越表现与成就告诉后人:不论身处官场还是职场,只要怀有心忧天下之心及善良本性,辅之以出众的语言技巧,必定会无往而不利!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汴梁为什么叫东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这个汴梁为什么要叫东京呢?还有这个日本又为什么要抢走这个东京的名字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也是非常值得讨论的,所以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揭秘看看到底是为什么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1、汴梁为什么叫东京汴梁其实就是开封,但是汴梁其实在历史上是元朝时期和明朝时期的

  • 开封为什么叫东京汴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问开封为什么叫东京汴梁,还有就是东京汴梁开封是不是一个城市,经过大家的提问,好吧,小编现在也不知道这个东京汴梁开封是不是一个城市了,也不知道这个开封为什么叫东京汴梁了,已经全部搞混淆了,但是其实问题也不大的,不知道我们就一起来学学就好了,下面文章就是相关的解析,一起来看看吧。1、东京汴梁开

  • 诸葛亮死后被葬在哪,棺材南抬绳断便葬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是我们国人非常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他的身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传闻诸葛亮生前曾说,自己死后将棺材一直往南抬,直到绳子断裂,便就地埋葬,这个说法究竟是真是假呢?如果是真的,诸葛亮为何要以这种方式将自己下葬?可能这是很多小伙伴好奇的一个问题。那我们不妨来做个简单的分析,看看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

  • 汉文帝为什么葬在白鹿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说道汉文帝陵墓霸陵,很多人都会疑问为何放弃了祖陵区,将地址选在白鹿原。而这其中的原因不是因为受到了昭穆制度限制被迫别葬,而是为了解决其母薄太后的丧葬礼仪问题,并兼顾扼守交通要道、防御东方诸侯的政治需要,同时汉文帝的个人情感,也影响到霸陵的选址。1、解决薄太后的丧葬礼仪问题史书记载:汉文帝之母薄氏原是

  • 献文帝是被冯太后毒杀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北魏献文帝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皇帝。历史上大部分的皇帝,应该都希望自己在位时间越长越好,更别说心甘情愿的禅位了。而献文帝早早就有了禅位的想法,他很喜欢佛学,导致经常不误正事,后来决定传位给儿子,自己当太上皇。年纪轻轻就想养老的献文帝,最后却突然暴毙,死因成谜。后世认为献文帝的死和冯太后有关,他可能是被太

  • 楚国历史上最有能力的国君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楚国从西周开始慢慢崛起,到了春秋早期,熊通称王和周室分庭抗礼。等楚庄王继位后,大败晋国从而称霸天下,楚国的强盛一直延续到了战国。此后楚威王起兵伐齐,又获得胜利,至此楚国幅员广阔,国力更是达到最鼎盛时期。那楚国历代国君,能力最强的究竟是楚庄王还是楚威王呢?其实他们两位都对楚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春秋和战

  • 朱元璋杀瓜农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说过朱元璋微服私访却杀了一位瓜农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呢?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和朱元璋有关的记载都数不胜数,其中肯定有杜撰的成分,但结合朱元璋的性格感觉也说得通。朱元璋本来就是底层出身,所以他当上皇帝后十分了解民间疾苦,所以微服私访多半也是为了勘察民情。这点朱元璋做的还算不

  • 街亭之战马稷究竟有没有用错战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一出祁山,就因马稷街亭失守,导致出师不利。历史上,将街亭之战的失败,归结于马稷刚愎自用,擅自违抗诸葛亮的命令,在山上据守等于自断水源,马稷也是犯下了一个十分低级的错误。不过马稷虽然自负了一点,但他并不傻,不可能在如此重要的战事中完全凭借自己的性子行事。其实在南山据守也是经过马稷一番深思熟虑才得

  • 明实亡于万历是谁说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明实亡于万历”这句话是出自《明史·;神宗本纪》,原文记载为“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等于是把明朝的灭亡都推到了明神宗身上,不过这句话说的真有道理吗?明神宗朱翊钧的确不是一位勤政的皇帝,还曾20多年不上朝,导致国家内部几乎停

  • 秦昭襄王为什么一定要除掉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白起可以说是战国第一名将,一生指挥大小战役70于场,无一败绩。长平之战更是歼灭赵国45万军队,为此后秦国一统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白起的下场却令人唏嘘,他为秦国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最后却被秦昭襄王赐死,而且是在白起绝不可能威胁到秦昭襄王的情况下,难道秦昭襄王就如此狠心,乱杀忠臣么?白起的死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