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超为何不让庞德战许褚

马超为何不让庞德战许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17 更新时间:2024/1/17 10:29:12

庞德算是三国名将之一,曾和关羽战的有来有回,还用箭射中关羽前额,由此看来庞德武力值并不低。庞德原本是马腾手下将领,曾屡立战功,深受重用,后来马腾入朝当官,庞德便跟随马超。照理来说,庞德身为将领,应该负责打头阵,那为什么在和曹操征战期间,马超不让庞德和许褚交手,反倒选择自己出战呢?拿马超和庞德相比,这两人谁会厉害一些?下面就来分析看看。

曹操征马超

在演义中,马超是因为父亲马腾被曹操所杀,才兴兵入关,进攻长安的。长安失守,曹操派徐晃曹洪前来迎战,并让他们坚守,不许出战。结果曹洪耐不住性子,不顾徐晃劝阻,一定要出击,遭到马超埋伏,被打得大败。于是曹操亲自率领兵马前来,和马超接战,马超上阵挑战,八九合败于禁,二十合败张郃,直接将曹军杀的大败,曹操弃袍割髯才得以逃回营寨。

之后,曹操便命令手下一直坚守大营,不准出战,然后自己亲率大军偷偷地渡过渭河,抄马超西凉军的后路。马超探知这一消息后,采取半渡而击的方法,大败曹军,差点就将曹操给活捉了,不过由于许褚的拼死护卫,未能成功。此战许褚的英勇也给马超留下的深刻的印象,激起了他的好胜之心。

曹操受到许褚的护卫,得以安全渡河,设立营寨。马超为避免被曹操偷袭后路,只能前来迎战曹操。一日,曹操只带了一人,便来到西凉军阵前,要劝降马超,面对杀父仇人,马超哪里肯从,见曹操身边护卫不多,就想直接把曹操给捉了,不过曹操身边的许褚生得威猛异常,看起来战力不低,加上之前作战所表现出的勇猛,所以马超不敢轻举妄动,最后。两人各自回营。曹操回营后,许褚称想要挑战马超,为曹操生擒马超前来,曹操也想看看许褚和马超谁更厉害,于是派人向马超下了战书。

演义原文:许褚曰:“某来日必擒马超。”操曰:“马超英勇,不可轻敌。”褚曰:“某誓与死战!”即使人下战书,说虎侯单搦马超来日决战。

接下来,便是这著名一战了。两人先是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各自回营换马,然后又接着大战一百回合,还是未能分出胜负。这一下许褚受不了了,直接脱掉盔甲,赤体上阵,不过打到最后,两人还是没能分出胜负。

为何不让庞德战许褚

曹操担心许褚有失,命令夏侯渊、曹洪一起攻击,马超部将马岱和庞德见曹军出击,也率领兵马向前,两军混战,曹军被打的大败。最终曹操被逼得使出离间计,分化马超和韩遂二人,才得以击败马超。

从上述对许褚与马超大战的描写分析,我们就可以解答之前的疑惑了,为何马超要亲自迎战许褚,而不让庞德先上?其实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曹操给马超下的战书,是指名道姓,许褚挑战马超。既然战书上都是这么写了,那么马超肯定不会不要面子,换其他人前去应战,不然会有被别人说怯战的嫌疑。而且,此次战书上,其实也是说了一些刺激马超的话,逼得马超不得不亲自上场。

演义原文:超接书大怒曰:“何敢如此相欺耶!”即批次日誓杀虎痴。

其次,在大战之前,马超见过许褚两次。一次是曹操渡河时,许褚拼死护卫,保得曹操逃离。一次是曹操在许褚一人的护卫下,就敢来到马超阵前叫话。这两次相遇,许褚都给马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起马超的战胜欲。所以马超不派庞德前去,而是要自己前去体验一下许褚的武功。而庞德跟随马超很久,也知道马超的这个心思,不愿主动请战。

最后,庞德其实也是知道,自己的武功是不如马超的。在西凉军中,其实有一个公认的事实,那就是马超战力第一,而庞德的战力只能屈居第二,后面发生的事情也证明了这一说法。而说到庞德打平关羽,其实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襄樊之战时,关羽已经年老,武功已经在走下坡路了,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上了岁数的关羽挥舞起兵器也没有之前那么得心应手了。

而当时的庞德,正值壮年,所以才会有他打平关羽,甚至射伤关羽的战绩存在。假如关羽尚在巅峰期,庞德肯定是打不赢关羽的。庞德能跟随马超这么久,做到如此高位,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深知自己战力不如马超,不一定能够打赢许褚,所以也就不主动请战了。

总结

通过分析前因后果,我们可以发现,马超大战许褚时,庞德不先去挑战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庞德战力不如马超,不一定能够打赢许褚。二是马超本身被激起了战胜欲,想要和许褚一战。而庞德深知马超的心思,马超不派他出战,他也就不主动请战。三是许褚的战书是直接下给马超的,指名道姓要马超出战,容不得马超换人。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齐景公对孔子为何不肯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并且向各位国君推荐自己的学说,然而始终没有受到重用。其中在齐国的时候,齐景公对孔子可以说是以礼相待,态度非常好,但是却始终没有重用孔子,或者可以说,齐景公原本是想要重用他的,但是却被晏子的一句话憋了回去,没有重用孔子。那么究竟晏子说了句什么话,改变了齐景公对孔子的态度呢?晏子为何劝

  • 武则天立无字碑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立无字碑的原因一直让人感到好奇,无字碑立于乾陵,是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地方。据说当时,武则天亲自纂写了5000多字的碑文,但为什么这些内容没有被刻到石碑上呢?千年以来,在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但并没有一个官方解释。根据史学家的推断,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让位,虽然李显是武则天的儿子,但他们母子之间

  • 庞统之死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难道有什么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庞统与诸葛亮,并成为卧龙凤雏,两人更是《三国演义》中得一可得天下的顶尖人才,只可惜庞统死的太早,在落凤坡被杀,都还没来得及施展拳脚就这样死了,也的确是很憋屈的。而也有不少人认为,其实庞统的死和诸葛亮之间有很大的关系,难道说庞统被杀其实背后和诸葛亮有什么密切的关联吗?诸葛亮到底和庞统的死之间有什么关系

  • 武则天有多记仇,爷辈的账可以同孙子一起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唐高宗病重之时,他本想把摄理政务的大权交给武则天,但遭到郝处俊的反对,导致他和武则天结仇。等武则天称帝后,郝处俊已经去世,但他的孙子郝象贤被人诬告涉嫌谋反,最后郝象贤被杀,整个郝家也被灭门,武则天更是下令将郝处俊斫棺毁柩,连死人都不放过。由此可见,武则天性格还是非常记仇的。郝象贤并非真的谋反,以他的

  • 孙权为什么赐死孙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孙登死后,孙和被立为太子,而孙权第四子孙霸逐渐萌生夺嫡之心,想要取代孙和的太子之位。孙和虽是太子,但他和孙霸在礼仪上并没有上下之分,后来朝中有人议论,觉得太子身份毕竟更高,应该和藩王以作区分,此后孙霸和孙和关系逐渐恶化。孙霸企图心比较强,最后他诬陷孙和,导致太子被废。不过孙霸的下场也没好到哪去,孙权

  • 武则天的无字碑是被李显抹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世人都知道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除了她的传奇经历,还有她的无字碑。据说,武则天立下无字碑的原因,是要将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自己不多加讨论,很多人也是因此而对武则天多了一些好感,毕竟这样豁达而且还是女帝,历史上仅此一人。但是也有人认为,其实无字碑上面原本是有字的,但是后来被李显抹去,成了一块

  • 关羽到底有多大意,才能把荆州弄丢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大意失荆州”这段故事,很多人也都是非常熟悉了,不过这个故事的重点,除了失荆州,还有“大意”。大意的意思就是很马虎,换句话说,如果关羽当时仔细一些冷静思考一下,就不会丢失荆州了。但是这种事情毕竟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关羽也不是三岁小孩,为什么就那么大意

  • 秦朝为何根据身高来判断是否成年?为什么不是年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现在人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年,首先依据的就是他的年龄,而不是身高,年龄可以证明他生活的年岁,但是身高其实每个人都不一样,同年龄也许有人很高,也许有人很矮。但是在我国古代,秦朝时期,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年,首要依据的却是身高,次要才是年龄,为什么秦朝时期会是这样的规定呢?身高为何会成为判断是否成年的主要依据

  • 唐朝盛行佛教,为何很多公主喜欢当道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受到《西游记》的影响,还有武则天尊崇佛教的历史,觉得唐朝时期佛教应该是发展的非常好的,唐朝人应该都非常信奉佛教,但是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存在,那就是有一部分唐朝公主,或者一些很有名的女子,她们却选择去当道姑而不是尼姑,这又是为什么?如果佛教很盛行的话,为什么她们还会选择出家当道士?下面就让小编来给

  • 汉朝七国之乱时,为何匈奴没有趁机突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七国之乱,是汉朝汉景帝时期发生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叛乱,其实当时距离汉朝建立年份也不算特别长,汉朝也还在发展当中,至少还没有像汉武帝时期那样,而匈奴一直以来也都是汉朝旁边的一大隐患,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也很少是和平相处的,但是在七国之乱的时候,汉朝内部可以说是非常乱的,为什么匈奴没有趁此机会偷袭呢?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