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立无字碑原因是什么

武则天立无字碑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330 更新时间:2024/1/17 11:22:44

武则天立无字碑的原因一直让人感到好奇,无字碑立于乾陵,是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地方。据说当时,武则天亲自纂写了5000多字的碑文,但为什么这些内容没有被刻到石碑上呢?千年以来,在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但并没有一个官方解释。根据史学家的推断,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让位,虽然李显是武则天的儿子,但他们母子之间的关系却异常紧张,所以也就不好歌颂武则天的功绩,于是便留下了这块巨大的无字碑。

无字碑之谜

无字碑上虽无字,但是有很多精巧的雕刻和艺术符号。有史书记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表达出后人对无字碑上各种艺术雕刻的赞美和惊叹。

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其成本在历代王朝中都可以算得上是大制作。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两侧刻有升龙图,各有一条巨龙腾空飞舞,龙腾若翔,栩栩如生;阳面有线刻的狮马图以及整块碑上的花草纹饰。

这块无字碑能够千百年来热度不减,成为一大“悬疑案”,除了无字,就是这些艺术雕刻了。所以有学者说“‘无字碑’虽未刻录任何文字,但形制、纹饰已表达或者远远超过了文字所能表达的更为深层的政治社会含义。”

话虽是如此,但武则天好歹也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前前后后加起来掌权二十余年。虽背负着骂名,但功劳还是有的,并且武则天一度自诩自己和日、月一样崇高,凌驾于天空之上,还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曌”。这样一个自信的人,怎么会在下葬后碑文上无一字呢?

无字碑猜想集

这关于无字碑的猜想啊,千百年来从未断过。

虽然这些猜想现在很难得到证实,但主流猜想主要为以下三种。

1、武则天功劳太大,仅凭墓碑这么块地无法陈述她的功高德大。

有人说武则天天生就是一个政治家,若武则天是皇室之子,说不定有一番更大的作为。武则天登基很晚,67岁,在女人没有花容月貌的时候,武则天做了皇帝。年龄虽然大,但一点也不影响她的决断。

她建立武周,进一步完善科举制,为建设武周培养了人才;兴修水利,整顿均田制,发展了小农经济;善于发现人才,破格用人,出现“累朝得多士之用”的现象。武则天巩固和发展了“贞观之治”,推动历史的发展,又为后来的“开元之治”起到了承上下的作用。总的来说,在武则天在位的时间里,她把自己的政治理想付诸了行动。

2、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还是不写的好。

这种猜测就是和第一种相悖的。人无完人,武则天的确是有“过”的。

武则天一向善于察言观色,她的皇位也是“窃取”来的,不符合儒家伦理;她使用酷刑,实施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培养自己的势力,借李唐旗号消灭异己;虽然武则天时期经济在发展,但却处于当时的最低谷...

人们猜测是武则天面对自己的“过”无颜立碑。

3、武则天是一个聪明的人,自己有过有功,无论自己怎么说,最终评判议论的都是后人,不如直接让后人去评定。

通过前两点的阐述,想必读者对武则天的功过都有了简单的了解。历代统治者,到了晚年或者统治后期,就像魔咒一样陷入奢靡腐败或者享乐不理朝政。

武则天本登基晚,67岁登基82岁驾崩退位。在武则天统治后期,享乐之风不断加重,政治日趋腐败,最后权利被迫交出,把大唐“还给”李家。

也许武则天想:“这样难以书写的功过,还是交给后人去讨论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讨论者就有一千种猜想。除了主流的猜想,还有许多奇奇怪怪、脑洞大开的猜想言论。

有人说是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为了报复,为“武周”的奇耻大辱“报仇雪恨”,故意立无字碑,让武则天九泉之下难堪;有人说是朝廷上下当时为立何碑而争吵不休,最后作罢,干脆无字,还有猜想武则天驾崩后社会动乱,没有人去关心要刻什么字,就空着了。

无解谜团

猜想千千万万,但没有一个猜想得到证实。

不过现在的无字碑并非无字。自宋朝以来,它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或者普通百姓前来观看,但是这些人大都没有正统观念和尊重历史的态度,只顾自己宣泄,逮着一块地方就舞起文来,弄得诺大一通碑成了老和尚的百衲衣,前面的文字漫漶不清,后面的文字又镌刻上去,叠床架屋,一盆糨糊。

根据历史学者的研究,无字碑的阳面刻满了方格子,据考证就是当时留下的。根据格子计算,当时计划的碑文可能有3300余字,但最后为什么没有刻呢?

历史学家给出的猜想和上述的一个猜想很像,大致为:“神龙政变”后,武则天的权利被迫交给唐中宗,但唐中宗对武则天的恨还是在的,面对她的墓碑,实在写不出什么好话,就干脆不写,留个空白。

乾陵无字碑是中国历史上最难解的迷雾之一。关于武则天之墓也有很多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她的墓从来没有盗墓贼成功盗过。

虽然无字碑的迷雾还将继续被探索,不过笔者更愿意相信猜想三。死后谁也不知道你将被后人如何揣测,那些密密麻麻苦苦斟酌出来刻在碑上的文字,又有多少人是完全相信的呢?不如直接把功过评判交给后人吧。化为一抔黄土后,也许如何评价就不是太重要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庞统之死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难道有什么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庞统与诸葛亮,并成为卧龙凤雏,两人更是《三国演义》中得一可得天下的顶尖人才,只可惜庞统死的太早,在落凤坡被杀,都还没来得及施展拳脚就这样死了,也的确是很憋屈的。而也有不少人认为,其实庞统的死和诸葛亮之间有很大的关系,难道说庞统被杀其实背后和诸葛亮有什么密切的关联吗?诸葛亮到底和庞统的死之间有什么关系

  • 武则天有多记仇,爷辈的账可以同孙子一起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唐高宗病重之时,他本想把摄理政务的大权交给武则天,但遭到郝处俊的反对,导致他和武则天结仇。等武则天称帝后,郝处俊已经去世,但他的孙子郝象贤被人诬告涉嫌谋反,最后郝象贤被杀,整个郝家也被灭门,武则天更是下令将郝处俊斫棺毁柩,连死人都不放过。由此可见,武则天性格还是非常记仇的。郝象贤并非真的谋反,以他的

  • 孙权为什么赐死孙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孙登死后,孙和被立为太子,而孙权第四子孙霸逐渐萌生夺嫡之心,想要取代孙和的太子之位。孙和虽是太子,但他和孙霸在礼仪上并没有上下之分,后来朝中有人议论,觉得太子身份毕竟更高,应该和藩王以作区分,此后孙霸和孙和关系逐渐恶化。孙霸企图心比较强,最后他诬陷孙和,导致太子被废。不过孙霸的下场也没好到哪去,孙权

  • 武则天的无字碑是被李显抹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世人都知道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除了她的传奇经历,还有她的无字碑。据说,武则天立下无字碑的原因,是要将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自己不多加讨论,很多人也是因此而对武则天多了一些好感,毕竟这样豁达而且还是女帝,历史上仅此一人。但是也有人认为,其实无字碑上面原本是有字的,但是后来被李显抹去,成了一块

  • 关羽到底有多大意,才能把荆州弄丢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大意失荆州”这段故事,很多人也都是非常熟悉了,不过这个故事的重点,除了失荆州,还有“大意”。大意的意思就是很马虎,换句话说,如果关羽当时仔细一些冷静思考一下,就不会丢失荆州了。但是这种事情毕竟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关羽也不是三岁小孩,为什么就那么大意

  • 秦朝为何根据身高来判断是否成年?为什么不是年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现在人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年,首先依据的就是他的年龄,而不是身高,年龄可以证明他生活的年岁,但是身高其实每个人都不一样,同年龄也许有人很高,也许有人很矮。但是在我国古代,秦朝时期,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年,首要依据的却是身高,次要才是年龄,为什么秦朝时期会是这样的规定呢?身高为何会成为判断是否成年的主要依据

  • 唐朝盛行佛教,为何很多公主喜欢当道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受到《西游记》的影响,还有武则天尊崇佛教的历史,觉得唐朝时期佛教应该是发展的非常好的,唐朝人应该都非常信奉佛教,但是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存在,那就是有一部分唐朝公主,或者一些很有名的女子,她们却选择去当道姑而不是尼姑,这又是为什么?如果佛教很盛行的话,为什么她们还会选择出家当道士?下面就让小编来给

  • 汉朝七国之乱时,为何匈奴没有趁机突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七国之乱,是汉朝汉景帝时期发生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叛乱,其实当时距离汉朝建立年份也不算特别长,汉朝也还在发展当中,至少还没有像汉武帝时期那样,而匈奴一直以来也都是汉朝旁边的一大隐患,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也很少是和平相处的,但是在七国之乱的时候,汉朝内部可以说是非常乱的,为什么匈奴没有趁此机会偷袭呢?今天

  • 空城计有什么寓意,为何一定是诸葛亮完成此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大家都会觉得诸葛亮料事如神,凡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为了让军队带着百姓撤退,他在西城上演空城计,直接城门大开。这反倒是让司马懿大军有了顾忌,最后不敢攻入城门,下令撤军。其实现实真的发生空城计,司马懿未必就不敢攻城,或许这件事会朝着另一个方向进展。但对于诸葛

  • 司马懿是如何一步步夺取曹氏政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一提到曹魏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曹氏家族了,曹家创立了魏国政权,而且还一直都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个,然而最终却还是被司马家篡权了。但是篡权必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前期必然会有很多的铺垫,那么司马懿最终在高平陵之变篡权之前,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了后来的结局呢?司马懿是如何一点点夺取了曹魏政权的呢?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