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军为何能坚守六年

宋军为何能坚守六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370 更新时间:2024/1/19 5:42:04

宋元襄阳之战,对于南宋来说是一次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当时元军兵力优于宋军,军队士气更是气势如虹,面对这样的元军,孤立的宋军却在襄阳城坚持了六年。当时宋军利用襄阳的地理优势,成功阻拦了元军猛烈的进攻,不过襄阳城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后续兵力还有补给能够续上,所以最终还是败下阵来。但这一仗,也是让人们看到了南宋军队不同于往日的一面。

坚固的襄阳城

“檀溪界其西,砚首护其南,汉水如带萦乎东北,楚山如屏乎西南”,横亘在襄阳与蒙古之间的汉水和楚山,是襄阳的天然屏障。除此之外,襄阳还背靠江汉平原,有充足的粮草,可以支撑长时间作战。可以说,这里是个易守难攻,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

公元1236年左右,襄阳城一度被蒙古军占领,直到1239年,才被宋军将领孟珙带兵收复。孟珙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自然明白襄阳的重要性。鉴于当时襄阳在宋与元的屡次争斗中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孟珙上书朝廷,说“襄、樊为朝迁之根本,今百战而得之,当加经理,如护元气。”

而后上任京湖安抚制置使的曾伯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朝廷请命要好好修缮并加固襄阳城,坚守襄阳的重要战略地位。

在朝廷批准同意后,他不仅加固了原有的城墙,还增建了营房用以屯兵。除此之外,他还用朝廷拨下的经费在襄阳城内修筑水渠,为城内屯田打造良好的水利条件。凡此种种,使襄阳外有城墙坚固,内有粮食充足,十分利于防守和作战。

正式因为有前人在襄阳城打下的坚实基础,再加上襄阳本身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优势,才使得南宋能在襄阳之战中坚守六年之久。

军心不散

襄阳之战中,襄阳城北蒙古军包围,尤其是1267年蒙古方面在樊城外设置了榷场后。表面上说是两国进行贸易往来,一来赚一点小钱,二来可以作为两军议和的契机。但实际上,蒙古只是为了借此切断外部向襄阳运粮的通道,逼迫襄阳走到弹尽粮绝的地步,然后趁机攻下襄阳。

而被断了粮食的襄阳虽然可以依靠城内的屯粮,但只能撑上一时半会。所以,城内守将吕德不得不向外求援。然而,襄阳早就已经被蒙古军队围得水泄不通,似个铁桶一般,城外的援军难以进入,物资粮草也无法送进去,城内的士兵也突围不得,一时间,襄阳陷入了进退两难之境。

不过,公元1271年四月,运粮一事有了转机。当时,范文虎等人及其部下,看准了蒙古军因不善水战,而未把守水路这一点,利用春季汉水暴涨的契机,走水路将大批粮草等物资通过船队运进了襄阳,解了城内粮草告急的困境,帮助襄阳又撑了下去。

除了运送物资,朝廷也没有停止向襄阳派遣援军,虽然无法突破蒙古的包围圈,但也在一定程度山影响了蒙古方面对襄阳的进攻,减缓了襄阳被攻下的速度。而在前赴后继的援军中,有这样一批人的行动不得不提,因为他们成功地打破了蒙古的包围,进入了襄阳城内,那就是张贵和张顺等人组成的敢死队。

公元1272年,襄阳告急,张顺和张贵等人自发前往襄阳救援,他们用重金招募了一支三千士兵的队伍。趁着当时汉水上游下暴雨涨水,他们建造了百艘轻舟,从一条名叫清尼河的偏僻小道出发,一路突围,走了一百二十公里,终于成功进入城中。

援军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城中坚守着的士兵们的信心,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商议着如何突围。本打算派一队人悄悄潜入郢州城,再与当地守将范文虎等人里应外合,共同击杀蒙古军,但未料想计划竟泄露了。这导致好不容易进入的援军基本全军覆灭。

虽然朝廷先后派遣的援军大都没有进入城中,即使进入了,战斗也是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些前前后后来支援的军队一方面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襄阳的失陷,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诉死守襄阳的军民们,朝廷没有放弃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城内人心的作用。

襄阳军心不散,即襄阳能守这么久的核心原因之一。

命运难改

襄阳能够坚守六年,离不开它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离不开前人在此处留下的坚固城池,离不开城外前赴后继的英勇援军,也离不开城内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军民。同时,一开始蒙古军疏于水战也是襄阳能够多坚守一些时日的原因。

虽然襄阳坚守了六年,但是这一战的失败其实是注定了的。两个朝,一个行将就木,一个实力雄厚。襄阳一个小小的城池,即便它再坚固再有基础,也抵不过蒙古长时间的消耗。襄阳失陷,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就像南宋的灭亡,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南宋中兴四将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南宋的中兴四将都分别是谁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能被称为是南宋中兴四将的人都是非常给力有实力的人了,所以这四位到底有谁呢?下面跟谁小编,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南宋中兴四将常规人选南宋中兴四将分别是:韩世忠、张俊、岳飞、刘光世。南宋中

  • 三家分晋最大的获利者是谁?为什么说是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三家分晋作为历史上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最重要的分界线,也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而韩赵魏将原本强大的晋国瓜分,晋国消失,而这三个国家都崛起,看起来,三家分晋这件事情的最大受益人应该在这三个国家当中。然而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似乎他们都不能算是最大的获利者,相反,有很多人认为秦国才是从这件事情获利最多的

  • 曹魏五子良将,张辽和张郃谁能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三国武将,一般大家都更喜欢谈论蜀汉五虎将,这五位也是历史上知名度很高的将领。不过论战斗力,曹魏的五子良将也不输五虎将,那今天就准备跟大家讲讲张辽和张郃这两位将领。其实对于五子良将的排名,一直有很大的争议,这种问题也很难有个准确答案。所以准备先分析下他们二人的战绩,看看谁的军功更加耀眼,再结合实际

  • 汉武帝知道刘据被冤死,为什么不立刘病已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时期发生了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那就是巫蛊之祸,原本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在这场祸乱中被杀,皇后卫子夫也因此而死,而当汉武帝后来知道真相的时候对于自己的太子也是有悔意的,还因此写下了罪己诏。既然如此,为什么汉武帝没有选择将刘据的儿子刘病已立为新的太子,而是立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继任皇帝呢?汉武帝

  • 明末三大案指的是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时期出了很多大案,牵涉非常广,比如明朝初期就有洪武四大案,而明朝末期又有明末三大案,分别是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这几大案可能很多人都有听说过,都发生在皇宫之中,而且都和朱常洛有很大的关系。那么这明末三大案分别是怎么回事,又是怎么发生的呢?为何在这一时期会出现这样的事件,这些案子背后又有什么样的

  • 赵匡胤为什么要杀韩重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韩重赟是北宋开国功臣,他曾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助他坐上皇位。韩重赟自然是拥立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一员,但此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在逐渐走向恶化。967年,有人告诉赵匡胤,说韩重赟私养亲兵,这让赵匡胤大为恼怒,在没有证实的情况下就准备处死韩重赟。这种做法跟赵匡胤当年夺取后周政权如出一辙,不过韩重赟并没有死

  • 清朝末期快要灭亡了,为什么不实行君主立宪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君主立宪制,是西方国家实行的非常多的一种国家制度,而这种制度对于一个即将灭亡的王朝来说,似乎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清朝最终走向了灭亡,皇帝也不复存在,但是如果实行了君主立宪制,虽然皇帝会成为只是一个符号一般的存在,手里再也没有什么实权,但是至少能够保住自己的称号,保住皇室。然而清朝直到灭亡也没有实行君

  • 陈宫为什么看不上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陈宫作为吕布的首席谋士,对吕布来说可谓是意义重大,而就连曹操也是十分看重陈宫,陈宫和吕布一起被曹操抓住之后,曹操招降陈宫,而陈宫却坚决拒绝,最终只能被处死。可见,陈宫这个人,不仅有才能,还有傲气,但是他明明知道吕布这个人不是什么能成就很大的事业的人,为什么却还是跟着他?而且明明有一个刘备摆在自己面前

  • 康熙皇帝为什么不喜欢拙政园?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1684年,这是康熙皇帝第一次随着皇太后下江南,来到了姑苏的拙政园游玩。当康熙皇帝看到了园内亭台挺拔,楼阁迤逦,水色旖旎,奇花满园争艳的时候,他被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了,他对当时的江苏巡抚汤斌说:“拙政园是个好地方,可惜太美了。久居必损志”。后来的事实情况是:真的是谁住谁倒

  • 曹操最欣赏的5大名将是谁?第一不是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了,三国时期出现了非常多的名将,尤其是很多人看过《三国演义》,其中的名将更是数不胜数。而在三国时期,有五位名将,他们是曹操最为欣赏的五大名将,你知道他们分别都是谁吗?曹操最欣赏的名将,很多人认为其中必然会有关羽,只不过关羽并没有排在第一位,那么第一位究竟是谁呢?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