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澶渊之盟对北宋造成了哪些消极后果,给金国崛起创造条件

澶渊之盟对北宋造成了哪些消极后果,给金国崛起创造条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411 更新时间:2024/2/5 7:57:06

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有诸多好处,例如结束了宋辽两国长达20多年的战争,百姓能好好安居乐业,而且还减轻了朝廷的赋税压力,节省开支百姓也会轻松一些。此后宋辽民间交流更加频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不过澶渊之盟既然有积极的一面,肯定也会有消极的一面,因为战争停止,宋朝的几位皇帝开始减少兵力,导致不少武官被文臣排挤。而且宋辽停战给了金国一个崛起的机会,最后金国国力日益强盛,宋朝在很多事情上也只能被迫向其妥协。

1、辽兵南下

对中原王朝而言,被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恰如一根卡在中原与东北之间的鱼刺,严重威胁到中原地区的安危。因此,从后周柴荣起,中原政权与辽国便频发争夺燕云十六州的战争。柴荣一鼓作气打到幽州(今北京),轻松夺取属于燕云十六州的“关南之地”。

宋初建,百废待兴,宋太祖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计划以大笔金钱赎回此地。宋太宗继承遗志,御驾亲征辽国,却始终未能将燕云十六州纳入北宋版图。

1004年秋,为彻底掌控燕云十六州,辽国萧太后辽圣宗以收复“关南之地”为名,率二十万大军倾巢出动,扬言将夺取河北全境。

辽军势如破竹,攻城拔寨,先后俘虏宋将王继忠等人,继而围攻瀛洲城(今河北沧州)十余日,因无法攻克而绕道南下,直扑澶渊(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

面对气势汹汹的辽国铁骑和“一夕凡五至”的告急文书,宋廷朝臣们分为泾渭分明的“主避派”和“主御派”。以王钦若和陈叟为首的“主避派”力主暂避锋芒,迁都他们的故乡升州(今江苏南京)或益州(今四川成都);宰相寇准则力主宋真宗御驾亲征,赶勖勖州前线激励士气。

宋真宗在寇准鼓动下,强打精神渡过黄河。宋军正与辽兵杀得难解难分,突然看见宋真宗出现在北城门楼的御盖下观战,顿时打了鸡血般“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杀得辽兵“相视惊愕,不能成列。”宋军还用强弩射杀辽军主将萧挞凛,萧太后震惊哀痛,为之“辍朝五日”。

北宋将咄咄逼人的辽军成功遏制汴州汴州一线。宋辽犹如被裁判分开的两个拳击手,辽国无力吞并北宋,北宋不能驱逐辽国,双方势同骑虎,只得边休整本军边觊觎对方。

2、和谈风云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和特殊形式。宋辽双方都无力消灭对方,和谈因此成为第一选项。

辽军方面,主将阵亡,士气低落。又因孤军深入,战线过长,补给困难,且深恐后来被宋军切断。北宋降将王继忠揣测出萧太后打算和谈的心思,适时建言议和。

辽圣宗因契丹领主们随着领地扩展开始腐化堕落且有分裂危险,起初的战略目的也无意逼迫北宋割地议和。于是,他遵行北方游牧民族“捞一把就走”传统,同意王继忠向北宋挥舞橄榄枝,主动“密奉书请盟”,请求宋廷出一笔劳军费作为撤军条件。

北宋方面,自宋太宗两次御驾亲征后,又进行过大小八十余次战役,几乎每次铩羽而归,胜率不到百分之十,宋军被辽军打得没有丝毫自信。宋真宗被迫御驾亲征,竟然成功逆转战局,本着小富即安心理,巴不得见好就收。寇准将王继忠的橄榄枝丢弃后,辽国使者四面出击,终于使宋真宗聆听到辽国敲响的和平钟声。

宋真宗本就“厌兵”,只想采取如前朝对待少数民族那样的“承认当地夷人头目,封以王侯,纳入朝廷管理”的羁縻政策。得知辽国主动求和,大喜过望,“将许之。”他置寇准的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图于不顾,派心腹曹利用到辽军中谈判,商议具体赔款数目。

宋真宗特意叮嘱曹利用:辽军南下,不是夺地便是求财。关南之地决不可割让,钱则大可商量,“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寇准闻讯,警告曹利用:“官家虽然允许赔付百万,但你不准答应超过三十万赔款。否则,我杀了你!”

双方经过讨价还价,曹利用“果以三十万成约而还。”宋真宗问曹利用许诺辽国多少银钱,曹利用心里有鬼,不敢直言,伸出三个指头示意。宋真宗误以为三百万,大惊失色,问清是三十万两后,顿时龙颜大喜,对他大加夸赞奖赏。

3、澶渊之盟

蒙蒙渊之盟签订于公元1005年1月,协议具体内容为:两国以白沟河为界,宋辽结为兄弟之国,宋真宗年长为兄;哥哥每年向弟弟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合计三十万;双方在边境开设外贸市场,鼓励自由贸易。

和约签订,宣告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火变成和平的圣火。宋廷欢欣鼓舞,大赦天下。对宋廷而言,区区三十万(仅为巨额战争开支三千万的百分之一)即可买来和平,端的是笔稳赚不赔的好买卖。

边贸区的设立,又将中原先进的印刷术和制瓷术传入辽国。宋廷以香料、茶叶、稻米和丝织品等稀罕物交换辽国特产大牲畜,民间贸易同样如火如荼开展。边贸极大促进汉族与契丹族的各领域交流,深化了两族人民友谊。

北宋上至朝堂百官,下到乡野黎民,终于告别刀光剑影,一门心思致富奔小康。

辽圣宗坐享北宋每年贡献的三十万岁币,又与称帝自立的西夏国王李元昊结好,形成宋辽夏三足鼎立之势。

4、自食其果

澶渊之盟从签订之日起,便饱受争议。歌颂派欢呼从此天下无战事,这钱花得值;以王钦若为首的反对派则直接指责寇准的“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当面挖苦宋真宗“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简直是丢尽祖宗的脸。宋真竟竟然竟然为之不悦”,逐渐疏远寇准,任命王钦若为副相。

王钦若使尽浑身解数讨好宋真宗,伪造天书,争献符瑞,鼓动宋真宗封禅泰山,掀起一场“一国君臣如病狂”的长达十余年的“天书运动”,使宋廷朝政混乱、人财极大受损。宋仁宗即位后,财用匮乏,盗贼蜂起。辽国趁北宋全力对付西夏,趁火打劫逼北宋增加岁币。宋廷被迫再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后,开始走下坡路。

更要命的是,宋真宗从澶渊前线回朝后,再经仁宗和英宗两朝,宋辽之间保持了长达一百二十年的和平。历来干戈不息的边境,呈现出一片边民“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老者),不识干戈”的和平繁荣景象。

因外敌外敌入侵,宋廷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开“忘战去兵”模式。文臣掌管朝政,武将均遭排挤,导致精锐部队“武备皆废”,仅陕西军因常年抗击西夏而保存着战斗力。

百余年间宋辽之间没有发生大战,直接导致两国兵备松弛,文恬武嬉,为金国的崛起创造出极为有利的条件。

辽国自辽圣宗去世后,两任皇帝对外穷兵黩武,多次劳师远征西夏。对内重用奸佞,压榨百姓,最终逼反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

曾经不可一世的辽国,被朝气蓬勃的金国围殴十年,被迫狼狈西迁,到西域建立西辽苟延残喘;北宋于辽亡后两年,惨遭金兵马踏中原,鲸吞淮河以北大量土地。徽钦二帝蒙尘,宣告北宋亡。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是人类亘古追求的理想,更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春秋时期著名军事著作《司马法》云:“国虽大,好战必亡!”这是古代军事家穿越时空对惯用霸权欺凌手段恫吓他国的超级大国的严正警告!《司马法》的后半句更是振聋发聩警示后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时下,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制约共同发展。虽然以毁灭对方为目的的世界大战很难爆发,但局部战争在所难免,以收复领土为使命的区域作战时有发生。因此,世人必须U记澶渊之盟的教训:切勿将暂时的和平当成止渴的鸩酒饮下!须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天启大爆炸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真的和陨石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天启六年也就是1626年,5月30日上午9点左右,在北京城西南隅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发生了一起大爆炸,爆炸半径约为750米,导致2万多人丧生,而这场爆炸发生的原因至今不明。因为是在火药库附近,所以多半怀疑这场大爆炸和火药有关,不过还有另一种比较玄乎的说法,是称天上有陨石降落,所以造成了这场大灾难。可能未

  • 曹操败走华容道,为什么既不能杀也不能抓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随后准备从华容道撤离。诸葛亮已经算到了这一步,于是提前让关羽前去拦截,关羽虽然碰见了曹操,但他既没有杀他,也没有将他拿下,而是为了报恩将曹操给放走。关羽义薄云天,这天下人皆知,不过就这样放走曹操是不是也有点太草率了?其实刘备、诸葛亮早就猜到关羽会做出如此决定,才会让他去完成此事。曹

  •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退至白帝城,至死不回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中,刘备作为战败方,在兵败之后自然是要退兵的,但是刘备最终退到了白帝城,而且就在白帝城死去,临终之前指定了李严和诸葛亮为托孤大臣,交代好了一切的后事。但是对于刘备来说,蜀汉的大本营在成都,成都作为蜀汉都城,为何不是刘备首选的退居地?刘备在战败之后为什么只是去了白帝城,却没有回到成都?这中间究

  • 宋朝经济如此繁荣,为什么没有出现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一个朝代,因为有不少人做过分析,古代历朝历代的普通百姓中,或许宋朝百姓是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宋朝经济的繁荣发展。不过既然经济繁荣了,为什么其他朝代都有各种盛世,比如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但是为什么宋朝却一个盛世都没有呢?宋朝的经济既然

  • 历史上杨家将共有几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宋朝初年,杨业和杨六郎保家卫国的事迹在当时便已传遍街头小巷,一直流传至今。不过后来经过各种演义,杨家七子各个都有了名气,而且除了男将,杨门女将也是美誉不断。那在历史上,杨家七子是真的吗?实际上,在北宋史上,真正能留下名字的只有四人。今天就准备趁此机会,跟大家讲讲杨家将的历史,了解其

  • 唐德宗赐李怀光免死金牌,李怀光为什么还要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李怀光是唐朝将领,朔方将军李嘉庆之子。李怀光早年跟随郭子仪,立有战功,唐德宗继位后,李怀光更是拜副元帅,册封连城郡王,其地位来到顶峰。不过此后发生了一件事,让李怀光萌生反叛之意。唐德宗打算给李怀光赐免死金牌,一般只有战功显赫之人才能有这样的待遇。不过李怀光非但没有高兴,反而担心起来,开始怀疑唐德宗的

  • 朱棣迁都北京真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其实他是出于私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很多朝代都有过迁都的举动,而迁都的原因和目的也都各不相同,历史上在后人看来非常霸气和壮阔的一次迁都,莫过于明朝时期朱棣迁都北京了,而且当时修建的皇宫,正是我们现如今看到的北京故宫。而朱棣当时迁都,说过自己身为天子,自然应该“天子守国门”,自己就应该到北京去守着大明朝,

  • 西夏皇帝是拓跋氏后人为什么姓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西夏是我国古代在西本地区建立的一个政权,而与西夏最经常一起提起的就是宋朝了。而西夏的皇帝姓李,诸如李元昊、李谅祚、李秉常、李乾顺等都是西夏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不过我们也知道,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一个政权,而李姓是汉姓,那为什么西夏皇帝都会姓李呢?西夏皇帝的李姓究竟是从何而来的,他们作为拓跋氏的后人,

  • 江充为什么敢陷害太子?会不会是有人授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巫蛊之祸作为汉武帝在位期间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汉武帝后半生中最被后世人当做污点的事件之一。汉武帝在巫蛊之祸中,害的自己的太子兵败自杀,皇后卫子夫也自杀,而根据后面的调查,这很明显就是一起针对太子的诬陷事件,江充诬陷太子,才导致了后面这一系列的事情。只是,为什么江充敢这样明目张胆的陷害太子,这些事情其

  • 宋朝科举制度的特点,让寒门也能出贵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唐宋这两个朝代可以说进行了很多改革,唐朝发展出了强盛的经济,并且确定科举制。而到了宋朝,科举制被更加重视,而且算是真正给了寒门子弟一个高升的机会。其实唐朝科举和宋朝科举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宋朝重文轻武,并且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论调,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无论是谁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