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托孤是否在试探诸葛亮

刘备托孤是否在试探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644 更新时间:2023/12/8 7:20:15

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说的话可谓是推心置腹,不过对于其中含义各有各的解读。大家都非常好奇,刘备究竟说的是实话,还是在试探诸葛亮呢?其实刘备应该说的都是心里话,他这样做只是想让诸葛亮能够安心,好好帮助刘禅,因为他知道,诸葛亮是绝不可能自立的,要是蜀国的皇帝由他来当,就会变的名不正言不顺。刘备并非心胸狭隘之人,如果此时还想着内部斗争,那蜀国必定活不长久。

1、关于遗嘱的观点争议

刘备这位枭雄,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诸葛先生,而关于他托孤的遗嘱,经过后人的品阅研究,出现这样两个观点。

第一种是如果刘禅自己没有才能领导天下,就连诸葛亮的辅佐也不能让他成功,那诸葛亮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而第二种观点则是,如果刘禅不值得被辅佐,那么可以选择他另外的儿子进行辅助,这个天下依旧是刘家的天下。

相信大家看到刘备托孤的遗言,那一句“则君可自取”就会默认为第一种观点是对的,如果刘禅真的不堪重任,那么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也可以让蜀国江山发展得很好,刘备又是一个仁慈善良的君主形象,他完全有理由将天下托付给诸葛亮。

但是大家仔细想一想,又有哪个君王是真正的仁慈善良?真正仁慈善良的人是坐不上君王这个位置的,因为他们要面临的是血腥残忍以及生命的各种考验。尤其是在乱世之中成长起来的刘备,真的会有人以为他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傻白甜”吗?

我们再来看刘备在临终前托孤这一番遗言所代表的真正目的,他是想要给两位儿子强调诸葛孔明的地位,把诸葛孔明捧得高一点,让孩子们意识到他真的可堪重用,不去信那些奸邪小人。

2、刘备托孤意欲何为

刘备在托孤时说了那句“君可自取”就让他的遗嘱有了最大的不可理解之处,的确有人默认为是您可以自己取而带之,但是在古文翻译里却不止这一个意思。

首先对于“自取”的翻译,自取不一定是自己取而代之,也有可能是自己从其它的孩子中选一个。刘备不止刘禅这一个孩子,只是刘禅他占了长,在嫡长子继承制盛行的古代,刘备的思想难免受到局限,不看孩子才能只看他的身份最后定下继承人,所以刘备也不知道这个孩子能否堪当重用。

或许刘备当时的意思是,蜀国的江山得之不易,都是靠着大家这么多年辛辛苦苦得来的,不能因为一个不堪重用的君王而完全沦丧掉。如果刘禅他自己太过愚钝,才能不够,连先生你也无法辅佐他,那就请您在我其它的儿子里面选举一个能够堪当重任的孩子来继承这江山吧。

其次,对于刘备托孤的遗嘱也有可能需要换个思路,我们都把问题集中于“君可自取”这四个字,但是如果他的自取对象根本不是诸葛亮或儿子中的一员呢?那么重点就到了第一句“若才曹丕十倍,必能安国,终身大事”。

仔细想想,刘备和诸葛孔明到底是什么关系?是上级和下级,当然更超越了上级和下级,毕竟刘备在去世时需要诚恳地请求诸葛孔明去带一带自己的孩子。就有点像现在的合同,一个是委托人,一个是被委托人。而他们想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干掉曹丕,让国家统一安定。

所以“君可自取”或许取的是曹丕的性命,诸葛孔明有才华,曹丕也很有才华,诸葛孔明能干掉曹丕自己取而代之,成为大蜀国的智囊团,又干掉了对立的政权,这是刘备的终极目标。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刘备实在是一个太过残忍阴险的人。如果诸葛孔明最后干掉了曹丕,蜀国就会统一,但是诸葛亮也会功高盖主终有一天成为后人们的肉中钉眼中刺,最后被除之而后快。

3、小小感悟

不知道刘备的内心是一个怎样的想法,毕竟人已经真正去了。但是能够肯定的是,刘备绝不是想让诸葛亮取而代之,让刘家的江山改名换姓,让诸葛亮取而代之的这种想法,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作为一个君王,刘备是合格的,他足够的残酷无情,很像现在压榨员工们的资本家,但是如果把刘备看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个人绝对是不合格的。

如果我们再天真地想一想,或许刘备当时没有想这么多,他只是单纯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器,希望诸葛亮能够好好地教导他们,希望江山永固。再或者他当时已经病得糊涂了,说不定根本没有仔细思考这些事情,只是凭着他最后的潜意识做出决定,只是想让孩子上位,让诸葛亮用心辅佐。

不管如何,刘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为自己打下的江山考虑,也在为自己的儿女们操心,是一个领导者的悲哀,也是身为人父一生的辛劳。

不知道刘备在人生中最后的时光里过得开不开心?毕竟他的一生是有重量的,是充满了责任的,不可以随便逃脱。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澶渊之盟对北宋造成了哪些消极后果,给金国崛起创造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有诸多好处,例如结束了宋辽两国长达20多年的战争,百姓能好好安居乐业,而且还减轻了朝廷的赋税压力,节省开支百姓也会轻松一些。此后宋辽民间交流更加频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不过澶渊之盟既然有积极的一面,肯定也会有消极的一面,因为战争停止,宋朝的几位皇帝开始减少兵力,导致不少武官被文臣排

  • 天启大爆炸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真的和陨石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天启六年也就是1626年,5月30日上午9点左右,在北京城西南隅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发生了一起大爆炸,爆炸半径约为750米,导致2万多人丧生,而这场爆炸发生的原因至今不明。因为是在火药库附近,所以多半怀疑这场大爆炸和火药有关,不过还有另一种比较玄乎的说法,是称天上有陨石降落,所以造成了这场大灾难。可能未

  • 曹操败走华容道,为什么既不能杀也不能抓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随后准备从华容道撤离。诸葛亮已经算到了这一步,于是提前让关羽前去拦截,关羽虽然碰见了曹操,但他既没有杀他,也没有将他拿下,而是为了报恩将曹操给放走。关羽义薄云天,这天下人皆知,不过就这样放走曹操是不是也有点太草率了?其实刘备、诸葛亮早就猜到关羽会做出如此决定,才会让他去完成此事。曹

  •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退至白帝城,至死不回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中,刘备作为战败方,在兵败之后自然是要退兵的,但是刘备最终退到了白帝城,而且就在白帝城死去,临终之前指定了李严和诸葛亮为托孤大臣,交代好了一切的后事。但是对于刘备来说,蜀汉的大本营在成都,成都作为蜀汉都城,为何不是刘备首选的退居地?刘备在战败之后为什么只是去了白帝城,却没有回到成都?这中间究

  • 宋朝经济如此繁荣,为什么没有出现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一个朝代,因为有不少人做过分析,古代历朝历代的普通百姓中,或许宋朝百姓是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宋朝经济的繁荣发展。不过既然经济繁荣了,为什么其他朝代都有各种盛世,比如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但是为什么宋朝却一个盛世都没有呢?宋朝的经济既然

  • 历史上杨家将共有几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宋朝初年,杨业和杨六郎保家卫国的事迹在当时便已传遍街头小巷,一直流传至今。不过后来经过各种演义,杨家七子各个都有了名气,而且除了男将,杨门女将也是美誉不断。那在历史上,杨家七子是真的吗?实际上,在北宋史上,真正能留下名字的只有四人。今天就准备趁此机会,跟大家讲讲杨家将的历史,了解其

  • 唐德宗赐李怀光免死金牌,李怀光为什么还要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李怀光是唐朝将领,朔方将军李嘉庆之子。李怀光早年跟随郭子仪,立有战功,唐德宗继位后,李怀光更是拜副元帅,册封连城郡王,其地位来到顶峰。不过此后发生了一件事,让李怀光萌生反叛之意。唐德宗打算给李怀光赐免死金牌,一般只有战功显赫之人才能有这样的待遇。不过李怀光非但没有高兴,反而担心起来,开始怀疑唐德宗的

  • 朱棣迁都北京真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其实他是出于私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很多朝代都有过迁都的举动,而迁都的原因和目的也都各不相同,历史上在后人看来非常霸气和壮阔的一次迁都,莫过于明朝时期朱棣迁都北京了,而且当时修建的皇宫,正是我们现如今看到的北京故宫。而朱棣当时迁都,说过自己身为天子,自然应该“天子守国门”,自己就应该到北京去守着大明朝,

  • 西夏皇帝是拓跋氏后人为什么姓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西夏是我国古代在西本地区建立的一个政权,而与西夏最经常一起提起的就是宋朝了。而西夏的皇帝姓李,诸如李元昊、李谅祚、李秉常、李乾顺等都是西夏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不过我们也知道,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一个政权,而李姓是汉姓,那为什么西夏皇帝都会姓李呢?西夏皇帝的李姓究竟是从何而来的,他们作为拓跋氏的后人,

  • 江充为什么敢陷害太子?会不会是有人授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巫蛊之祸作为汉武帝在位期间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汉武帝后半生中最被后世人当做污点的事件之一。汉武帝在巫蛊之祸中,害的自己的太子兵败自杀,皇后卫子夫也自杀,而根据后面的调查,这很明显就是一起针对太子的诬陷事件,江充诬陷太子,才导致了后面这一系列的事情。只是,为什么江充敢这样明目张胆的陷害太子,这些事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