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败走华容道,为什么既不能杀也不能抓

曹操败走华容道,为什么既不能杀也不能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98 更新时间:2024/1/23 13:08:31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随后准备从华容道撤离。诸葛亮已经算到了这一步,于是提前让关羽前去拦截,关羽虽然碰见了曹操,但他既没有杀他,也没有将他拿下,而是为了报恩将曹操给放走。关羽义薄云天,这天下人皆知,不过就这样放走曹操是不是也有点太草率了?其实刘备、诸葛亮早就猜到关羽会做出如此决定,才会让他去完成此事。曹操虽然战败,但他就是不能杀也不能被抓,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

华容道捉放曹操

曹操败局已定,北还必走乌林道,刘备集团在这条路设下伏兵阻截曹操败兵。但是,应该怎样对付曹操呢?是杀是抓?这是个问题。

首先,肯定不能杀曹操。

赤壁大胜,毫无疑问,最大的受益者肯定是江东集团。曹操大败,东吴的势力必然暴涨,而同时上涨的还有野心。曹操要是死了,北方势力集团中尚无任何一人具备代替曹操的能力和威望,毫无疑问必生大乱,政治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甚至完全可能导致四分五裂的局面。若东吴乘此良机,挟新胜之威,向外发动扩张,与江东近在咫尺荆南地区的刘备集团必首当其冲,最先遭到打击和排挤,而刘备当前实力微弱,难以相抗,立刻就会被挤出,重新沦落游走。还有一点,曹操若死了,他留下的那帮人也必然与刘备结为死仇。

其次,曹操还不能被抓。

刘备集团就算抓住了曹操,又有什么用呢?人家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你抓住了曹操是想要挟住谁呢?假如东吴来向你要人,怎么办?给了那是示弱,东吴马上就会气焰暴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不给,那东吴就名正言顺地率大军来攻,师出有名。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放。但你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曹操从眼皮底下走掉,那是背盟,一兵一卒不出,寸功未立,人家凭什么与你结盟?而且你又有什么理由赖在荆州不走?

所以必须要打,还必须要放,先截后放。

演戏就要演全套的,既然要放,那就“放”出本方最大的利益来。一方面要抑制东吴,另一方面还得整顿内部。那么,刘备集团内部有什么问题呢?大家其实不难发现,关羽就是个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关羽这个人资格老,桃园结义时就入伙了;功劳多,随刘备南征北战,颇多功勋;地位高,与主公刘备是兄弟;能力强,不但武艺绝伦,还善于领兵作战,能独当一面,还有文化,在将士中颇有威信,“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都说关羽骄矜狂傲,但他确实有这个资本。诸葛亮入伙晚,但却成为了刘备集团的决策层,关羽内心是很不服气的,实际上关羽和诸葛亮之间的矛盾实质是:谁才是这个集团的第二号人物?

诸葛亮的布局

其他人不需要担心,张飞表面粗莽暴躁,但实际上比关羽聪明,他对自己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诸葛亮刚入伙时,他也很不感冒,甚至还闹过别扭,但博望坡之战后,张飞迅速改变了对诸葛亮的态度,言听计从。这是张飞的优点:和中上层的关系始终处理得不错。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诸葛亮对张飞也是很照顾的,在方方面面都加以扶持。

赵云这个比较低调,但大事上很精明,很快成为诸葛亮最为信任和倚重的部下。其他的人如刘封关平糜芳等中层干部就比较好处理了。

既然内部矛盾主要集中在关羽身上,那么诸葛亮趁着这个机会就故意拿了关羽一把。咱们来看看诸葛亮的战斗布署,还是颇有一番深意的:

第一路人马由赵云率领。兵力是三千,伏击地点乌林道。诸葛亮对赵云的要求是“就半中间放起火来。虽然不杀他尽绝,也杀一半”。

大家注意诸葛亮这个安排,让赵云从半中间截杀,还暗示“不杀他尽绝”,只杀一半。主要目的是削弱曹操的兵力,放走曹操。赵云的执行力很强,不会违命。诸葛亮很放心。

第二路人马由张飞率领。兵力也是三千,伏击地点设在葫芦口。诸葛亮对张飞的要求是“虽然不捉得曹操,翼德这场功料也不小。”

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诸葛亮对张飞的暗示——“不捉得曹操”。张飞很聪明,他认为诸葛亮这样安排是想把生擒曹操的首功让给关羽,这样张飞肯定没意见。诸葛亮这是利用了张飞的兄弟情谊,让曹操能够从张飞这里脱身而去。

张飞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一场激战,曹操逃走,“回顾众将,多已带伤”,张飞把那几个战斗力强的曹将都打伤了,到了关羽那里也基本上没啥战斗力了。

第三路由糜竺、糜芳、刘封率领。诸葛亮对他们的要求是“各驾船只,绕江剿擒败军,夺取器械”。

绕江而剿,那就肯定不会遇到曹操,曹操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走水路的。这一路的主要目的是缴获战利品,另外还要设法堵住江东的部队。

第四路由刘琦率领。诸葛亮对他的要求是固守武昌城,“率领所部之兵,陈于岸口”,就地擒拿零散败兵,“却不可轻离城郭”。

大家可以看出来,诸葛亮这样的安排就是一点利益都不想给刘琦,固守武昌城,不得轻离城郭,既抓不到俘虏,也搞不到战利品,但却能防止住东吴的军兵。

第五路人马由关羽率领。兵力是关羽本部五百校刀手,伏击地点设在华容道。还让关羽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怎么就知道关羽会放走曹操呢?因为诸葛亮很清楚关羽的弱点,而且诸葛亮相信,曹操更了解关羽。如果曹操连关羽这一关都过不去,那他可就不配称为“乱世之奸雄”了。

曹操对关羽确实非常了解,他知道关羽这个人虚荣心强,爱面子,吃软不吃硬,每天读本《春秋》,总爱把“大义”两字挂在嘴边。张飞和赵云绝不会干出违抗军令的事来,但关羽可是敢干的。

不但诸葛亮知道关羽会放了曹操,刘备更清楚这个二弟的秉性,关羽领命而去,刘备就对诸葛亮说:“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

刘备真正关心的是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准备怎样处置关羽。诸葛亮回答“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刘备也就放心了,明白诸葛亮这只是想抓关羽翘起来的尾巴。

关羽华容道捉放曹,军令状是捏在诸葛亮手中。但我们知道,当年关羽土山被困时,曾经“降汉不降曹”,归附曹操帐下,深受重恩。那段历史还能拿两位嫂夫人的安危作为解释,但加上了华容道这档子事情,让关羽怎么解释?这可是第二次背叛了!

这就是政治。整件事情看起来似乎是顺理成章,但实际上早有谋划,步步机心,在你不知不觉之中就踏入了早已织就的重重罗网。刘备求情,诸葛亮网开一面,关羽这个最致命的把柄就被永远地捏住了。真正的最大得利者其实是刘备。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退至白帝城,至死不回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中,刘备作为战败方,在兵败之后自然是要退兵的,但是刘备最终退到了白帝城,而且就在白帝城死去,临终之前指定了李严和诸葛亮为托孤大臣,交代好了一切的后事。但是对于刘备来说,蜀汉的大本营在成都,成都作为蜀汉都城,为何不是刘备首选的退居地?刘备在战败之后为什么只是去了白帝城,却没有回到成都?这中间究

  • 宋朝经济如此繁荣,为什么没有出现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一个朝代,因为有不少人做过分析,古代历朝历代的普通百姓中,或许宋朝百姓是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宋朝经济的繁荣发展。不过既然经济繁荣了,为什么其他朝代都有各种盛世,比如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但是为什么宋朝却一个盛世都没有呢?宋朝的经济既然

  • 历史上杨家将共有几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宋朝初年,杨业和杨六郎保家卫国的事迹在当时便已传遍街头小巷,一直流传至今。不过后来经过各种演义,杨家七子各个都有了名气,而且除了男将,杨门女将也是美誉不断。那在历史上,杨家七子是真的吗?实际上,在北宋史上,真正能留下名字的只有四人。今天就准备趁此机会,跟大家讲讲杨家将的历史,了解其

  • 唐德宗赐李怀光免死金牌,李怀光为什么还要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李怀光是唐朝将领,朔方将军李嘉庆之子。李怀光早年跟随郭子仪,立有战功,唐德宗继位后,李怀光更是拜副元帅,册封连城郡王,其地位来到顶峰。不过此后发生了一件事,让李怀光萌生反叛之意。唐德宗打算给李怀光赐免死金牌,一般只有战功显赫之人才能有这样的待遇。不过李怀光非但没有高兴,反而担心起来,开始怀疑唐德宗的

  • 朱棣迁都北京真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其实他是出于私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很多朝代都有过迁都的举动,而迁都的原因和目的也都各不相同,历史上在后人看来非常霸气和壮阔的一次迁都,莫过于明朝时期朱棣迁都北京了,而且当时修建的皇宫,正是我们现如今看到的北京故宫。而朱棣当时迁都,说过自己身为天子,自然应该“天子守国门”,自己就应该到北京去守着大明朝,

  • 西夏皇帝是拓跋氏后人为什么姓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西夏是我国古代在西本地区建立的一个政权,而与西夏最经常一起提起的就是宋朝了。而西夏的皇帝姓李,诸如李元昊、李谅祚、李秉常、李乾顺等都是西夏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不过我们也知道,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一个政权,而李姓是汉姓,那为什么西夏皇帝都会姓李呢?西夏皇帝的李姓究竟是从何而来的,他们作为拓跋氏的后人,

  • 江充为什么敢陷害太子?会不会是有人授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巫蛊之祸作为汉武帝在位期间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汉武帝后半生中最被后世人当做污点的事件之一。汉武帝在巫蛊之祸中,害的自己的太子兵败自杀,皇后卫子夫也自杀,而根据后面的调查,这很明显就是一起针对太子的诬陷事件,江充诬陷太子,才导致了后面这一系列的事情。只是,为什么江充敢这样明目张胆的陷害太子,这些事情其

  • 宋朝科举制度的特点,让寒门也能出贵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唐宋这两个朝代可以说进行了很多改革,唐朝发展出了强盛的经济,并且确定科举制。而到了宋朝,科举制被更加重视,而且算是真正给了寒门子弟一个高升的机会。其实唐朝科举和宋朝科举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宋朝重文轻武,并且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论调,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无论是谁都想

  • 董偃和刘嫖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并没有具体记载董偃的死因,只知道他是30岁去世的。不少朋友都会好奇董偃和馆陶公主刘嫖之间的关系,董偃从小长相俊美,后被刘嫖看上,便让董偃在他府上学习读书,实际上两人存在通奸关系。不过当时董偃只有十几岁,而刘嫖已经60多岁了,两人年龄差距相当大,刘嫖真的会对这样一位少年动情吗?刘嫖死后还主动要求

  • 武则天真的去了感业寺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武则天,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咱们国家封建王朝唯一正统的女皇帝,被称之为“千古第一女皇帝”,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惊心动魄。她的一生跨越两个世纪,历经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四朝,有过丧夫、丧子、丧女之痛,是“五品才人”也是“感业寺尼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