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维一计害三贤是怎么回事,“三贤”是哪三位

姜维一计害三贤是怎么回事,“三贤”是哪三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618 更新时间:2024/1/19 9:49:44

魏国灭蜀,但姜维在最后一刻还没有放弃,他看出钟会有自立的野心,便打算故意拉拢他想借机复国。但这件事却演变成了姜维一计害三贤,最后姜维并没能达到目的,邓艾、钟会相继被杀,而真正的赢家只有一位就是司马昭,这也为此后司马家改朝换代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今天就准备就此机会跟大家介绍下一计害三贤的来龙去脉,对此感兴趣的小伙伴就不要错过了。

灭蜀之战

三国末期,蜀汉朝堂混乱,姜维和黄皓不和,被逼屯田沓中。而司马昭得知蜀汉不合之后,准备派兵出征蜀汉,彻底剿灭蜀汉,当时魏国的大多数朝臣都不同意司马昭的这个提议,认为蜀汉还没有到亡国的地步,应该先提升魏国自身实力,只有钟会赞同司马昭的伐蜀之战。最终司马昭力排众议,命钟会统领大军,分兵三路,攻伐蜀汉。

魏军原本计划合围姜维,先把姜维给消灭掉,不过姜维看出了形势的不对劲,提前撤走了,将大军屯住在剑阁。姜维成功的阻挡住了钟会大军,而邓艾则从阴平小道偷偷的杀入了蜀汉腹地。蜀汉大军分驻各地,成都平原上根本没有大军可以抵挡邓艾,诸葛瞻战死后,刘禅眼见没有了胜利的希望,主动的出城投降了。

邓艾为了稳定住蜀汉上层,对刘禅他们非常友好,他擅自替司马昭做主,封刘禅为骠骑将军并大封蜀汉官员。而刘禅在得到安全保障后,也下令姜维放下武器,向钟会投降。到此为止,事实都是比较和谐的,然而之后发生的事情就非常离奇残忍了。

一计害三贤

姜维虽然听从命令向钟会投降了,可他并非真心投降,他还是一心想着复兴蜀汉的。姜维劝钟会把握住机会,除掉邓艾,然后叛出魏国,以西川为基地,谋求自立。这样的话,进可以攻关中,争夺天下,退可以守巴蜀,像蜀汉一样偏安一方。这个建议非常有风险,但是诱惑也很大,最终,钟会没有把持住自己,开始了他反叛之路。

钟会先是写信给司马昭,污蔑邓艾有谋反之心,而事实上邓艾擅自分封官员的行为,确实是逾越了规矩,引起了司马昭的不满。加上钟会在一旁煽风点火,最终司马昭决定逮捕邓艾。就这样,伐蜀的魏军全部落入了钟会的掌控中。此时钟会大权在握,信心十足,于是他召集部将,假传魏国太后的旨意,说司马昭篡权,要大家跟着一起讨伐司马昭。可是这些将领的家人全都在魏国,又怎么可能跟随钟会干这不要命的活呢?

见这些部将不愿意随他起兵,钟会就将他们关了起来。姜维怂恿钟会诛杀掉这些被扣押的将领,他也好趁机杀掉钟会,这样魏军群龙无首,姜维正好可以趁机复国。结果钟会迟疑了,所谓迟则生变,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出乎意料了。

魏军各营士兵听说主将被扣押,鼓噪而出,救下主将,击杀了钟会,而且趁机劫掠成都。由于钟会这个最大的统帅死了,魏军彻底失去了节制,四处劫掠,杀伤甚多。自此,邓艾和钟会被杀,而姜维也因事败被杀,复国的谋划完全失败。原本的一石二鸟之计,反而变成了一计害三贤。

其实是司马昭害三贤

事实上,姜维、邓艾、钟会这些人杰都会司马昭给算计了,一计害三贤,背后司马昭其实下了一局大棋,司马昭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邓艾、钟会都是魏国天才般的人物,此次他们又有了灭国之功,所谓功高震主,司马昭正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他们呢。他们却自己闹出了内乱。邓艾的行为虽然逾越规矩,但他手中人马不足,根本不可能谋反成功,司马昭也是深知这点,不过他本身就不喜欢邓艾,此次有个合理的理由处置邓艾,司马昭求之不得。

不过也是因为钟会攻击邓艾,让司马昭感受到了钟会背后的险恶用心,所以他才会亲自带兵前来关中,震慑钟会。原本钟会算是司马昭的亲信,但从钟会入蜀后的表现来看,司马昭看透了钟会的想法,所以准备借此机会将钟会也给诛杀掉。

最终司马昭的目的成功达到,他借钟会的刀处理了邓艾,又借魏军兵变处死了钟会,这一下,再也没人有能力染指兵权了,大权最终还是属于司马昭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诛杀钟会后,魏军之所以失去军纪,劫掠成都,实际上很有可能都是司马昭授意的,他其实早就安插了人手在军营中,也正是如此,才能彻底鼓动失去主将的士兵反攻钟会。

不得不说,司马家是真的会玩,眼线遍布天下,所有人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

灭蜀之战,姜维一计害三贤,其实背后最大的谋划者是司马昭!司马昭故意借刀杀人,除掉邓艾、钟会,还趁机以乱兵除掉他不喜欢的蜀汉人物,为他接收蜀汉扫除障碍,他这一盘棋下得也真的是大,其他人都成为了他的棋子。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陵为什么不归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李陵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其实李陵这个人真的不错,但是就是悲剧了一点,什么意思呢?就是贡献非常大,但是结局太差了,今天就给大家来说说这个李陵为什么不归汉吧,话说他被匈奴俘虏之后,应该是有机会归汉的,为什么却没有归汉呢?这个问题也非常值得探究了,下面一起来分析看看!李陵,是西汉名

  • 明朝真的将元朝灭掉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公园1368年,41岁的朱元璋在南京宣布称帝,成为明朝的开朝皇帝。随即,朱元璋变命重将徐达带兵北伐,接连山东、河南、北京等地区纳入统治范围,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仓皇出逃。这个蒙古语为铁锅的元顺帝呢,一路是北上跑回了蒙古高原。于是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自己的四儿子朱棣为燕王,镇守北平。但是,虽

  • 为什么百姓说闯王来时不纳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闯王李自成,他以自己独特的成就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成功,同时又是失败的形象。为何说他成功了?因为他这个放羊出生的愣是把大明王朝搅了个底朝天。又为何说他失败呢?因为他没有能力守住自己的胜利果实,最终呗清朝统治者渔翁得利。闯王在率领农民起义的时候,曾经喊出口号“迎闯

  • 诸葛亮如果不主动出击,蜀汉国力会如何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有人说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不仅起到的效果甚微,还拖累了蜀国自身发展。如果诸葛亮不主动出击挑战魏国,蜀国国力是否就会走向强盛呢?其实从诸葛亮去世后,蜀国的发展来看,我们就能推测出一二。诸葛亮制定北伐策略,不单单是为了完成刘备遗愿这么简单,他自然明白蜀国和魏国相比,国力差距较大,但如果只是深耕巴蜀,也

  • 白起为何宁死不打邯郸?是因为长平之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了,而白起也因此成为了后世人心中的“人屠”,且不说这些,赵国因为长平之战而元气大伤,按照一般的理论来说,这时候如果能够趁机灭掉赵国是最好的时机,但是白起却总是装病不肯再带兵去攻打赵国,以至于最终被赐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

  • 辕门射戟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肯定不会对辕门射戟这个典故陌生。吕布靠自己精湛的箭术,平息了一场战争,不过纪灵明明占据兵力上的优势,难道仅凭吕布一人就能让纪灵打退堂鼓?其实辕门射戟最早出自《三国志·吕布传》,演义则是将这个故事进行了改编,纪灵并没有10万大军,而是只有3万。至于辕门射戟的真假,其实各有说法,不过

  • 王阳明假死后为何又决定出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王阳明是明朝大思想家,“阳明心学”的创始人,不过王阳明差一点可能就要和龙场悟道失之交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王阳明的仕途之路并不平顺,他和当时最有权势的大臣刘瑾有矛盾,此后刘瑾打算除掉王阳明。王阳明为了保命,上演了一出假死,算是顺利得到一个隐退的机会。但此举毕竟不

  • 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荆州失守,保住关羽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鼎立的平衡被打破,樊城之战是重要转折点,这场战役不仅导致关羽战死,更重要的是荆州失守。而且此后夷陵之战刘备大败,此后再想夺回荆州已经非常难了,所以只能再次选择和东吴结盟来抵御更加强大的曹魏。那当时刘备要怎么做可以避免荆州失守,还能保住关羽一命呢?我们可以来做一个简单的推演,当然可能会有小伙伴有意

  • 康熙为什么被称为圣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1722年,康熙皇帝病逝,随后雍正成为清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为雍正帝。在雍正皇帝即位之后,在意各位大臣讨论康熙帝庙号的时候,直接一锤定音在太庙奉祀康熙为“圣祖”。至此,清圣祖康熙就成为了继大清开国皇帝太祖努尔哈赤之后的第二个“祖”(准确的说皇太极才是开国

  • 明末换成朱元璋会中兴吗?还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这个问题假设的很有趣,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朱元璋的能力确实很强,绝对算得上是中国开朝皇帝实力中数一数二的。老朱是穷苦出生做过和尚入过丐帮,最后参加起义也是从基层小兵做起,懂得民间疾苦各方面知识储备足够。并且已经创建锦衣卫制度下到平民上到首辅一切尽在掌握。我们来看崇祯,崇祯皇帝直到自杀前都没有丧失对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