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皇帝为什么戴大臣的帽子?究竟有什么寓意?

宋朝皇帝为什么戴大臣的帽子?究竟有什么寓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422 更新时间:2024/1/21 6:24:18

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种影视剧里面看到,古代的皇帝和大臣们,大部分时候他们各自的装束是很不一样的,皇帝的服饰相比起大臣们的服饰,自然是要更贵重一些,而且也更能够体现出自己的身份,但是朝却似乎不是这样,皇帝的衣服虽然与大臣不同,但是头上的帽子却似乎都是一样的长翅帽。但如果说长翅帽是为了防止臣子交头接耳发明的,那皇帝为什么也要戴?他又不会与别人交头接耳,这个帽子究竟有什么含义?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长翅帽的出现真的和赵匡胤有关?

可能不少人认为,皇帝和大臣们在朝堂议事时,大臣们“正襟危站”,纪律严明。下面不会出现众大臣和现在的学生一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事情。

其实不然,朝堂纪律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严格,气氛也没有那么肃穆。皇帝其实也有镇不住场子的时候,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当赵匡胤发现他坐在龙椅上讲,底下站着的大臣要么交头接耳,要么魂游天外。对于他们这种很不礼貌的行为,在赵匡胤看来,就是藐视天威,藐视皇权。

心里面翻江倒海,愤怒至极,可在面上,赵匡胤维持了一贯的态度。这正应了一句时下很流行的网络用语,大家请自行想象。而他也要想个办法,来改掉朝堂上的大臣们这些臭病!

虽然花费了一点时间,但好歹办法想出来了。这一次做出来的乌纱帽左右两侧,用竹篾做骨架,延伸出一尺来长的“翅膀”来。这样做的好处是,朝臣们互相聊天的时候左右而站,根本听不清对方的话。而且这样站着讲话一来别扭,二来显得很不礼貌,所以聊天时只能相对而站。

朝堂之上,讨论国家大事,如此肃穆之地,两个人窃窃私语已是大不敬,面对面站着聊天,怕是嫌自己命长吧。这样一来,既严肃了朝堂纪律。又提高了议事效率,这个方法不可谓不好。

2、长翅帽有什么作用

当然,这种帽子只会出现在比较大型、严肃的场合。比如皇家祭祀、大臣上朝、皇帝大婚等等,生活中是不需要佩戴的。而且这种帽子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大臣走路姿势左摇右晃,或者是坐姿不好,长翅不是摆来摆去,就是歪歪斜斜了。这对注重仪表的宋人来说,是很丢人的举动,所谓坐有坐姿站有站相,是学士必须有的涵养。

坐姿和站相,体现了上位者的涵养和素质,也提醒他们无论时何地,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是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宋朝官场的改革和变动。因此,在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身上发生“杯酒释兵权”这样的事情,好像也不足为奇。

除此之外,宋朝皇帝和大臣们戴的帽子也是相似的,我们都知道,自从秦始皇发明了冕旒以后,皇帝们一直沿用这种有流苏的帽子。一来可以增加皇帝的威严和神秘感,二来下面的大臣们无法从皇帝脸上看清表情,也就不能揣测圣意。

宋朝以前也一直是这样的,而且皇帝和大臣们戴的帽子材质、样式也是不一样的。但到了宋代,皇帝居然和大臣戴上了同样类似的帽子。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所谓的长翅帽,只是民间百姓口中的形象称呼。按照古代文献的记载,长翅帽应该叫做平角幞(fú)头。

元人所著的《席上腐谈》中曾有提到,帽子两侧的长翅,是为了避免大臣们耳语而存在的。不过这本著作出来后,很多人认为书中说法穿凿附会,不够客观,所以不能尽信。没有真实客观的史料记载,所以连长翅帽是不是赵匡胤发明的,都缺乏相关的记载和凭证。

至于平角幞头,宋人在《演繁露》中对于它的来历,也不能自圆其说,“史不载所始,莫知其的,自何时也。”那么宋之后的元朝,又是从何得知长翅帽是赵匡胤发明的呢?

3、宋朝皇帝和大臣佩戴同样长翅帽的原因

和唐朝不一样的是,宋朝相对保守很多,这一点从服饰上就可看出来。如此说来,程朱理学对宋朝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我们从唐朝人的服饰中,可以看得出,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幞头不分贵贱,都可以佩戴。而到了宋朝,官方对幞头的佩戴做出了具体的说明。

统治者规定,直脚(平脚)幞头皇帝和大臣能够使用;交脚(区脚)幞头是官差和有官职的大臣家中仆从佩戴;歌姬等阶层使用的是高脚(卷脚)幞头;至于普通百姓,则根本没有佩戴幞头的权利。这样一来,所有的人都被分为了三六九等。哪怕不认识对方,也能从幞头上分辨出对方的大概身份,因此也成为了一种区别身份等级的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宋朝皇帝的帽子和大臣们一样呢?其实这和宋朝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有着很大的关系。从皇帝和大臣才能佩戴直脚幞头的这一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在宋代,士大夫阶级的地位是很高的。

唐朝的藩镇之乱,给赵匡胤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直接影响到了他登基以后的治国策略。他吸取教训,重文抑武,对有治国才能又手无缚鸡之力的士大夫,格外器重。为了维护宋朝的千秋基业,大宋江山永远都姓赵,他汲取前朝教训,重文抑武。

可是他忘记了,即使没有内乱,来自外敌的入侵,依然不能避免。到时候,难道让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士大夫们,上阵杀敌,血洒沙场?不管怎么样,士大夫阶层确实在宋朝享有极高的地位。赵匡胤曾颁布法令:“不杀大臣及言事官”。可以说,士大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了空前提高。

包括后来继位的皇帝,也都不敢违背他们的先人赵匡胤的遗训。而皇帝之所以选择和士大夫一样佩戴直脚幞头,就是为了刻意和他们拉近距离,实现“和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的理念。这一点,宋仁宗做的尤其到位,不仅样式相同,就连颜色都没有什么区别。

尊崇士大夫阶级,对武士有所轻待,以至于北宋后期发生“靖康之耻”。金人南下,掳走徽宗、钦宗二帝,包括众多皇室中人和大臣。让宋朝在中国历史的长卷上备受诟病。凡事有得必有失,作为皇帝,看问题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因噎废食。可真正这样想的皇帝,又有几个?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姜维一计害三贤是怎么回事,“三贤”是哪三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魏国灭蜀,但姜维在最后一刻还没有放弃,他看出钟会有自立的野心,便打算故意拉拢他想借机复国。但这件事却演变成了姜维一计害三贤,最后姜维并没能达到目的,邓艾、钟会相继被杀,而真正的赢家只有一位就是司马昭,这也为此后司马家改朝换代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今天就准备就此机会跟大家介绍下一计害三贤的来龙去脉,对此感

  • 李陵为什么不归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李陵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其实李陵这个人真的不错,但是就是悲剧了一点,什么意思呢?就是贡献非常大,但是结局太差了,今天就给大家来说说这个李陵为什么不归汉吧,话说他被匈奴俘虏之后,应该是有机会归汉的,为什么却没有归汉呢?这个问题也非常值得探究了,下面一起来分析看看!李陵,是西汉名

  • 明朝真的将元朝灭掉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公园1368年,41岁的朱元璋在南京宣布称帝,成为明朝的开朝皇帝。随即,朱元璋变命重将徐达带兵北伐,接连山东、河南、北京等地区纳入统治范围,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仓皇出逃。这个蒙古语为铁锅的元顺帝呢,一路是北上跑回了蒙古高原。于是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自己的四儿子朱棣为燕王,镇守北平。但是,虽

  • 为什么百姓说闯王来时不纳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闯王李自成,他以自己独特的成就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成功,同时又是失败的形象。为何说他成功了?因为他这个放羊出生的愣是把大明王朝搅了个底朝天。又为何说他失败呢?因为他没有能力守住自己的胜利果实,最终呗清朝统治者渔翁得利。闯王在率领农民起义的时候,曾经喊出口号“迎闯

  • 诸葛亮如果不主动出击,蜀汉国力会如何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有人说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不仅起到的效果甚微,还拖累了蜀国自身发展。如果诸葛亮不主动出击挑战魏国,蜀国国力是否就会走向强盛呢?其实从诸葛亮去世后,蜀国的发展来看,我们就能推测出一二。诸葛亮制定北伐策略,不单单是为了完成刘备遗愿这么简单,他自然明白蜀国和魏国相比,国力差距较大,但如果只是深耕巴蜀,也

  • 白起为何宁死不打邯郸?是因为长平之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了,而白起也因此成为了后世人心中的“人屠”,且不说这些,赵国因为长平之战而元气大伤,按照一般的理论来说,这时候如果能够趁机灭掉赵国是最好的时机,但是白起却总是装病不肯再带兵去攻打赵国,以至于最终被赐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

  • 辕门射戟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肯定不会对辕门射戟这个典故陌生。吕布靠自己精湛的箭术,平息了一场战争,不过纪灵明明占据兵力上的优势,难道仅凭吕布一人就能让纪灵打退堂鼓?其实辕门射戟最早出自《三国志·吕布传》,演义则是将这个故事进行了改编,纪灵并没有10万大军,而是只有3万。至于辕门射戟的真假,其实各有说法,不过

  • 王阳明假死后为何又决定出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王阳明是明朝大思想家,“阳明心学”的创始人,不过王阳明差一点可能就要和龙场悟道失之交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王阳明的仕途之路并不平顺,他和当时最有权势的大臣刘瑾有矛盾,此后刘瑾打算除掉王阳明。王阳明为了保命,上演了一出假死,算是顺利得到一个隐退的机会。但此举毕竟不

  • 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荆州失守,保住关羽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鼎立的平衡被打破,樊城之战是重要转折点,这场战役不仅导致关羽战死,更重要的是荆州失守。而且此后夷陵之战刘备大败,此后再想夺回荆州已经非常难了,所以只能再次选择和东吴结盟来抵御更加强大的曹魏。那当时刘备要怎么做可以避免荆州失守,还能保住关羽一命呢?我们可以来做一个简单的推演,当然可能会有小伙伴有意

  • 康熙为什么被称为圣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1722年,康熙皇帝病逝,随后雍正成为清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为雍正帝。在雍正皇帝即位之后,在意各位大臣讨论康熙帝庙号的时候,直接一锤定音在太庙奉祀康熙为“圣祖”。至此,清圣祖康熙就成为了继大清开国皇帝太祖努尔哈赤之后的第二个“祖”(准确的说皇太极才是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