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上最失败的托孤事件

史上最失败的托孤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605 更新时间:2024/1/24 12:10:43

历史上的托孤大臣不少,而很多人印象中的托孤大臣,都是非常忠于皇帝忠于王朝的,在老皇帝死后,尽心尽力的辅佐新皇帝。这样的臣子自然是不少,而且是王朝路上的助力,但是却也有很多失败的托孤,比如历史上刘裕的托孤,点了四位大臣作为托孤大臣,但是他绝对想不到的就是,自己前脚刚死,后脚小皇帝就被这四个大臣给杀掉了,的确堪称是史上最失败的一次托孤了。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大臣为何要杀掉小皇帝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刘裕简介

自古以来,托孤就是一个神圣的字眼。这是因为托孤代表着一种信任,一种忠诚。商汤托孤于伊尹,周武王托孤于周公,汉武帝托孤于霍光刘备托孤于诸葛亮,都被后世称为旷世美谈。

然而,并不是所有托孤都是成功的。一代雄主刘裕的托孤,就可谓失败至极。他刚刚咽气没多久,他的嫡长子刘义符就遭四个辅政大臣联合废杀。

刘裕,小名寄奴,或许是中国最会打仗的皇帝之一,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他戎马一生,从未打过败仗。因此南宋诗人辛弃疾曾称赞他:“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出身于草根,生长于乱世。刘裕生活的时代,正值五胡乱华的最后时期。中原大地饱经胡汉军阀的蹂躏,可谓是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时势造英雄,刘裕在此危局下,应运而生。

首先,刘裕平定内乱,镇压了孙恩卢循起义,随后又挥师北上,消灭了叛臣桓玄,将晋安帝重新扶上了皇位。

之后,刘裕仅用10多年的时间,扫平了群豪,相继灭亡了南燕、后秦以及谯蜀,收复了洛阳和长安,距离一统华夏,驱逐胡虏只有一步之遥。谁知就在刘裕准备进攻河西赫连勃勃的节骨眼上,刘裕的政治伙伴刘穆之去世。

为了防止后院失火,刘裕被迫南返,失去了统一天下最好的机会。最终,刘裕废黜了晋安帝,并自立为皇帝,是为宋武帝。而后,刘裕又毒死了晋安帝,弑杀前任国君,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2、刘裕托孤

刘裕称帝时,已经年过六旬。就当刘裕准备北伐北魏时,他却一病不起。只能说,他的寿命和出身制约了他的成就。从小兵到皇帝,刘裕实在浪费了太多时间。

公元422年,刘裕病重。因此刘裕嘱托了后事,将太尉王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以及护军将军檀道济任命为顾命大臣。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然而刘裕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当年五月,刘裕已经病入膏肓。于是他将太子刘义符叫到身前,告诫说:“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非如兄韶有难御之气也。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谢晦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

在刘裕眼中,檀道济、徐羡之和傅亮都没什么威胁,唯独只有谢晦心思诡诈,若有人心有异志,必然是他。刘裕的一番告诫,让刘义符对四大辅政大臣起了怀疑之心。于是,刘义符开始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试图制约辅政大臣。

而反观四大辅臣那里,四人对刘义符同样不信任。在他们看来,皇太子喜欢与小人为伍,难以托付天下。如今北魏越来越强大,让刘义符当皇帝,恐怕难以抵挡胡人的入侵。

刘裕死后,刘义符与四大辅政大臣的冲突越来越激烈,已经开始重蹈当年海昏侯刘贺与霍光的覆辙。对此,刘义符的亲信范泰心急如焚,他进言于刘义符,希望他能明智地处理与辅臣的关系。然而刘义符年轻气盛,充耳不闻。

3、为何四大辅臣杀了刘义符

就这样刘义符和四大辅政大臣的关系已经难以收拾。而刘义符呢?由于过于年轻,玩性未消,因此他在宫殿里开了个市场,每天和宫女太监游戏于期间。玩累了,就直接在宫殿里的龙舟中睡觉。

与此同时,擅长骑射的刘义符还在宫中训练士兵。而这一切,都让四大辅政大臣万分恐惧。公元424年,刘宋王朝吃了大败仗,洛阳为北魏所攻占。而刘义符则耽于享乐,对于军国大事根本充耳不闻。

因此四大辅政大臣决定和刘义符彻底决裂,于是他们勾结在一起,准备发动政变。五月,檀道济入朝,而战功卓著的他对宫中禁兵具有相当的威望。而谢晦则则偷偷聚集将士于府邸之内,并以中书舍人邢安泰、潘盛为内应。

政变当天,刘义符还像往常一样,在龙船上酣睡。而檀道济带领军队,杀入了宫中。而在邢安泰等人引导下,檀道济没有受到任何阻挡。到了龙船,刘义符发现檀道济已经发动政变。于是他手持武器,与乱兵格斗。

最终,刘义符寡不敌众,被乱兵砍伤了手指,失去了抵抗能力。于是檀道济等人收走了他的印绶,并将之押到了太子宫。四大辅政大臣宣布将刘义符废黜,并让宜都王刘义隆迎入皇宫继位,是为宋文帝。而刘义符则被邢安泰所杀害。刘裕尸骨未寒,刘义符即被杀害,年仅18岁。刘裕的托孤,可谓是史上最失败的托孤。

“古者人君养子,能言而师授之辞,能行而傅相之礼。宋之教诲,雅异于斯,居中则任仆妾,处外则近趋走。太子、皇子,有帅,有侍,是二职者,皆台皂也。制其行止,授其法则,导达臧否,罔弗由之;言不及于礼义,识不达于今古,谨敕者能劝之以吝啬,狂愚者或诱之以凶慝。”

简单说来,就是刘裕对于儿子,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围绕在太子、皇子身边的,都是一群小人。有缺乏教育,刘宋王朝才政变屡生,变乱不断。

在笔者看来,刘义符其实没有什么大错,只是缺乏经验和处事能力,根本不是那些老狐狸的对手。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如果他能像当年汉宣帝对待霍光那样韬光养晦,又如何会被置于死地呢?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广未能封侯是运气不好吗,暴露哪些弱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李广是西汉非常重要的将领,他曾多次参与抵抗匈奴的战役,并且立下诸多战功。不过从李广的一生来看,他也留下过不少遗憾,最被人熟知的一件事就是李广一生都未能封侯,而且最后还因羞愧自杀。李广功勋卓越,未能封侯是不是运气不好呢?其实是有一定运气方面的原因,不过李广行军指挥的确也有他的不足之处。看待李广,还

  • 刘禅诸葛亮真的情同父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在在很多影视剧当中,诸葛亮和刘禅虽然不是亲父子,但是关系却可以说是很好的,刘禅非常尊重诸葛亮,甚至把他当做自己的父亲一样尊重。诸葛亮对蜀汉的确可以说是呕心沥血,终其一生都在为蜀汉拼搏,而刘备又很看重诸葛亮,似乎刘禅这样对待诸葛亮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种情况真的就是真实的情况吗?真实历史上的刘禅和诸葛

  • 来俊臣审犯人有多恐怖,九大酷刑个个残忍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来俊臣是唐朝武则天时期酷吏,其残忍的审案手段,也是让他在历史上所有酷吏中排至前列。来俊臣年少便反复无常,展露出了凶狠险恶的一面。来俊臣曾因为犯奸盗罪入狱,但后来他却因为一封举报信得到武则天的重用,武则天会把各种案件交由他来办理。来俊臣本身就有前科,让他这种身心不健康的人办案简直就是一场噩梦,他会用各

  • 孙权面对张辽怎么活下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逍遥津之战曹魏将领张辽一战成名,当时张辽仅用7000士兵,两次攻破东吴10万大军,此役堪称奇迹。后来,张辽分兵毁桥,差点活捉孙权,东吴这边要不是凌统拼死户主,可能孙权就成曹魏的俘虏了。逍遥津之战让我们记住了张辽,而吴军虽然战败,但也有发挥出色的人物,例如凌统便是其中之一。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下这场战役,

  • 关羽败走麦城路过马超封地,为何马超不发兵救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败走麦城,是关羽生平的最后一件事情,这样一位后世人敬仰的武圣,在这件事情之后,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被东吴所杀。而对于关羽生前在败走麦城之际,很多人却也存在很多疑问。关羽当时路过了马超的封地,马超和关羽同为蜀汉大将,为什么当时马超没有出手相救呢?马超当时在做什么,关羽路过他的封地,他为什么没有去

  • 秦始皇将扶苏派往边关,到底是抛弃还是庇护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长子扶苏为人宽厚仁慈,敢于直谏。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扶苏多次上书,劝谏秦始皇。但秦始皇依旧一意孤行,还下令将扶苏派往上郡,让他协助蒙恬修建长城。很多人认为秦始皇此举是抛弃了扶苏,其实不然,始皇帝实则是在庇护扶苏。如果秦始皇真的弃用扶苏,只要将他软禁起来即可,干嘛还要把他发配到自己最忠诚的将

  • 西夏如何被灭的?北宋使用了什么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两宋时期,这是我国封建历史上军事力量最为薄弱的一段时期。秦朝的虎狼之师可以踏平中原土地,一统六国的汉朝的军队可以开疆拓土,沉重打击匈奴。唐朝的军队可以将通过战争让周围的国家俯首称臣。明朝的明朝的军队可以将北方少数民族以及日本倭寇打得溃不成军。只有宋朝军队,夺不回燕云十六州,夺不回河西走廊,消灭不

  • 隋朝灭亡真的是因为隋炀帝吗?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隋朝之所以会灭亡,原因都在于隋炀帝,是隋炀帝劳民伤财,荒淫无度,残酷残暴,才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隋炀帝也因此成为了昏君和暴君的代名词之一,而且“炀”字在整个历史上,也只有隋炀帝才有这样的称呼。不过,一个朝代的灭亡,从来都不可能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因为隋

  • 陌刀有多厉害?在香积寺之战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标志这唐朝由盛转衰,这是唐朝运势的一个转折点。而安史之乱的转折点便是香积寺之战。在这一战中,当朝动用了所有能够动用的力量,陌刀对战铁骑,杀得个天昏地暗,以一场惨胜重新夺回了由叛军所占领的都城长安,给全国的唐军打下了一剂强心剂,为以后消灭“安史之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

  •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就能力而言,谁最适合做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都是李世民的儿子,在历史上这几位也都算是很优秀的人才了。而且如果论长幼,李承乾本身就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他本来也已经被册封为了太子,但是谁也没想到,李承乾竟然暗杀李泰,即便是李世民,最终也只能保他被贬为庶民。但是不得不说,李承乾应该是李世民最中意的继承人了。那么抛开其他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