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为什么定都洛阳?为什么又迁都长安?

刘邦为什么定都洛阳?为什么又迁都长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737 更新时间:2024/1/19 11:07:17

在古代,洛阳和长安经常会被定为都城,在历史上也是很多朝代的都城,而汉朝刘邦建立汉朝,一开始就是将都城定在洛阳,但是后来为什么却迁都到了长安呢?刘邦迁都长安的原因是什么,是谁劝说了刘邦,还是发生了什么事让刘邦下决定迁都呢?迁都在任何时代都不是小事,那么刘邦迁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是谁劝说刘邦迁都

现在我们都知道,西汉的首都是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最初是定都在洛阳的,也就是后来东汉的首都所在。为什么原本定都于洛阳,最后的都城却成了长安呢?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刘邦原先的确是定都于洛阳的,刘邦还曾在洛阳的南宫宴请群臣,并在那次宴会上提出了著名的“汉初三杰”。但突然有一天,有一个穿着羊皮大衣的男人要求见他刘邦。

刘邦起与微细,从不以貌取人,更不以某人当时的地位来判断某人的能力,所以,听到将军的通报后,刘邦认为那个穿羊皮大衣说“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很有见地,一个人的思想并不会因为他的穿着而打折扣,也不会因为他的穿着而拔高。

这个穿羊皮大衣的男人叫娄敬,本是要去陇西戍边的小人物,正巧路过洛阳,得知刘邦当时正在洛阳,便要求见刘邦,虞将军跟娄敬说,我给你找一套光鲜靓丽的衣服,你再去拜见皇帝陛下吧,娄敬就说了那句“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

娄敬是个小人物,见到刘邦这个大人物却一点都不打怵,上来就问刘邦,陛下定都洛阳,是想效仿周文王周武王吗?

2、娄敬是如何劝说刘邦的

刘邦心想,周有八百年天下,始皇帝统一天下之前,我刘邦已然出生,那时候的天下共主至少名义上还是周天子,我刘邦当然想效仿周文王周武王了,再者说,周武王兴兵讨伐残暴的商纣,我刘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诛暴秦伐残贼项羽,又什么不能跟周文王周武王相比的呢?

于是,刘邦开心地回答,是呀,我就是想效仿先周,居天下之中,垂拱而治之。出乎刘邦的预料,眼前叫娄敬的小人物竟给刘邦讲了一堆大道理。

娄敬跟刘邦说,陛下取天下跟周取天下是完全不同的。周的先祖原本就有封地,积累了十几世的德行,其德其能为天下所有诸侯所赞赏,当时纣王无道,所有诸侯都想讨伐纣王,周武王振臂一呼,天下英雄都到了周武王麾下,诸侯也都和周武王结成了盟友,所以周武王在灭了商纣后才能定都于天下之中,那是因为所有诸侯都认可周武王做老大。

而你刘邦呢?你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取天下,靠的是暴力,当世拥有暴力的,并非只有你刘邦一个,只不过你刘邦的暴力最强,所以其他诸侯承认你刘邦是老大,暂时不敢用暴力对付你刘邦,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刘邦则未必是暴力最强的那个,到时候,某个诸侯起兵,你刘邦处在洛阳这个并不是最优的地方,很可能会遭到暴击。

为今之计,是要找一块易守难攻还容易平叛的地方供陛下吃饭睡觉。这个地方就是关中。

3、刘邦决定迁都

刘邦决定娄敬说得有道理。但定都这样的大事,还是要慎重,所以刘邦又去问其他大臣,这些大臣有的说应当迁都有的说没必要,面对群臣的七嘴八舌,刘邦决定去问问子房先生。

子房就是汉初三杰之首的张良的字。

张良跟刘邦说,娄敬说得很正确,刘邦的臣子多是函谷关外的人,自然希望都城能离他们的故乡近一些,所以他们才会说定都洛阳多么多么地好,接着,张良又细致地给刘邦讲了定都关中的好处,至此,刘邦终于下定决心,定都关中。

但秦故都咸阳已被项羽焚毁,刘邦只能另择一地作为都城,这个地方就是长安。于是有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西汉都城长安的事。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汉献帝刘协皇后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如何要说这个汉献帝刘协到底有多么的厉害,小编觉得还是需要仔细的研究看看的,但是今天我们不研究汉献帝刘协,我们来研究这个汉献帝刘协的皇后,那么这个汉献帝的皇后到底是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汉献帝刘协皇后的有二位,分别是:伏寿和曹节。同时一起入宫的还有曹宪、曹华。献帝的第一位皇后叫伏寿,她因不满

  • 耶律阿没里一生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在谈论宋朝这段历史时,总是会把主视角放在宋国身上,这很正常,因为我们认为宋国是汉、唐等王朝的延续。不过宋国的历史离不开辽国以及金国,特别是在北宋时期,辽国是一个怎样也绕不开的国家,但我们对辽国的认识显然没有宋国那么多。那下面就准备跟大家介绍一位辽国的将领,名叫耶律阿没里。史记对于他的记载很少,但

  • 元朝领土最大的时候,包含现在的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元朝时期的领土是整个封建王朝所有朝代中最大的一个朝代,之前的唐宋和之后的明清,任何一个时期都比不上元朝的领土大。但是很显然,虽然领土最大的时候一度能扩展到欧洲,但是后来还是有很大一部分都丢失了。那么,元朝领土鼎盛时期,如果放到现代来看,究竟有哪些地方都是元朝的地盘呢

  • 曹操死后,五岁幼子为何喊曹丕喊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的儿子有很多,而在他死的时候,除了曹丕曹植这样已经成年,而且颇有名气的儿子,还有一个年纪很小的幼子,名为曹干。当时曹干只有五岁,但曹丕的儿子曹叡都已经十几岁了,可见这兄弟俩之间的年龄差距究竟是有多大。而曹干竟然对曹丕喊了一声爹,这可真的是乱了辈分了,但为什么曹干要这样喊曹丕呢?曹丕对此又有什么反

  • 既然三国是一群亲戚在打仗,那谁和谁是亲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1、为什么说三国是一堆亲戚打架三国时期是后人非常熟悉的一段乱世,在这段时期,人们是非常熟悉的。由于小说三国演义的出现,让人们对魏蜀吴三国争霸的事迹变得尽人皆知,无论是男女老少,都能够说出一些三国发生的事情。这就是三国普及的程度。众所周知的是,魏蜀吴三国征战不休,从东汉末年开始,天下就大乱了,这时候逐

  • 太史慈为何会被孙策看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太史慈陌生。太史慈是东吴名将,他曾在北海救出孔融,并帮助孙氏扫荡江东,把自己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太史慈原本是刘繇部下,后来孙策看上太史慈,将他招致麾下。不得不说孙策很有眼光,找来了一位既有实力,又值得信任的将领,在乱世之中能寻得此人可不容易。那太史慈究竟有多厉害,下

  • 朱元璋开始就打压宦官,为何还是有宦官干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最终的灭亡,其实和宦官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出现过宦官干政的情况,明朝也不例外,但其实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就吸取前朝的教训,对于宦官可以说是有诸多的打压,但是既然如此,为什么后来还是出现了宦官干政呢?究竟宦官势力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崛起的,宦官干政为何没有办法杜绝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

  • 同样都是降将,为何于禁和姜维的评价差那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名将有很多,但是名将也不一定一直都效忠于一个人,也有不少归顺其他人的,比如于禁和姜维,都是蜀汉的降将,但是很显然他们各自在后世的名气和评价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姜维的评价都是很好的,认为他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但是对于于禁却没有那么好了,这又是为什么?为何同样都是降将,姜维和于禁的评价却差了那么多呢

  • 李世民屠夏县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有关李世民有没有屠过城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屠城毕竟是一件惨无人道的事情,会被后人诟病,所以这段历史就算存在恐怕也很难记录下来。不过传闻李世民曾屠过夏县,但这件事并没有在正史上出现过,所以其真伪大家可以自行判断,可以信也可以不信。那下面就来简单讲讲这段历史,看看李世民当时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竟然下

  • 魏忠贤死后不到一年,崇祯为何再次重用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崇祯一上位,就杀了魏忠贤,初期看来,似乎不是什么坏事,毕竟魏忠贤身为宦官却对朝堂之事过多的干预,崇祯一直都想要杀了他,但是只有在自己当了皇帝之后才能做这样的事情。之事在魏忠贤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崇祯却再一次重用了太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崇祯既然杀了魏忠贤,对阉党非常不满,为何又要如此重用太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