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原本认为曹操是汉朝正统,为何后来被刘备取代?

原本认为曹操是汉朝正统,为何后来被刘备取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231 更新时间:2024/1/16 20:19:07

现如今如果要说谁才是三国时期的正统,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刘备,但其实这种看法,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但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被认为正统的其实并不是刘备,而是曹操,但曹操现如今很多人觉得身为汉贼,怎么可能被认为是汉朝正统呢?那么在历史上究竟对曹操是什么看法,为何后来曹操的地位被刘备取代了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曹操为何一开始是正统

受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刘备几乎成为了"汉朝正统"的代名词,但实际上"曹魏正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主流的认识。从魏晋到唐朝末年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曹操都被公认为"汉朝正统",但五代之后人们的态度为之一变,刘备后来居上成为了"汉室正宗"。

后来居上的刘皇叔与五代之后编纂的史书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并且受到宋朝时期"话本"的影响,他逐渐成为了民间流传的正面人物。所谓"双手过膝,两耳垂肩,面如冠玉"这类的外貌描写,在陈寿《三国志》中是找不到的,这都是后人的附会。

曹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被认为是汉朝正统,为何刘备后来居上呢?这其实与宋朝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有关,他就是《资治通鉴》的编纂者司马光。

对于司马光,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砸缸"的故事了,实际上司马光到底有没有砸缸救人,这还有待历史学家们去考证发掘。但毋庸置疑的是,司马光改变了后人对刘备的看法,并且将他提高到了"汉室正统"的地位。

刘备取代曹操成为新的汉朝代言人,这一切都是司马光惹的祸,其实这还要从唐末五代的风气说起。

2、刘备为何取代曹操的位置

魏晋乃至唐朝末年之前,鲜少有直接歌颂刘备等人的文学作品出现,例如著名的诗人李白,他的"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直接歌颂的是建安时期的曹操、操之等人。直到唐朝末年才零星的出现歌颂刘备等人的诗歌,最为著名的当然是刘禹锡的那句"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这可以说是将刘备立为正统的最早一批诗歌。

与此同时,还有怀古的组诗《蜀》、《魏》、《吴》三首,"君王幸是中山后,建国如何号蜀都"直接光明正大的将刘备奉为了汉朝正统,并且大肆宣扬他作为中山靖王后裔的血统。

当然了,唐朝初年以及唐朝中后期也有一些描写蜀国人物的诗歌,例如岑参的"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和李白的"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等等,但非常明显这写的是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相知相遇的故事,并不单单写刘备。

唐朝末年的诗人们为刘备的正统地位开了一个头,而真正的滥觞其实是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这本书虽然仍旧是以"魏"纪年,但刘备和蜀国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曹操等人反而受到了压抑。到了朱熹的《通鉴纲目》中,更是以"蜀"纪年,刘备的地位完全确立了下来。

《东坡志林》这类笔记记载,当时有关三国的话本在民间已经相当流行,百姓们已经接受了刘备作为正统汉朝继承人的形象。那么这一颇有意思的现象是如何而来的呢?要知道,在《资治通鉴》之前的大部分史书,都是以"曹魏"为正统核心的,为何宋朝之后评价为之一变?

这其实是评价的标准发生了变化的缘故,"天命观"被"血缘观"所取代了。曹丕在称帝之前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并且延续长久以来"十三州"的划分,他的上位是完全符合程序的,宋以后评价标准的变化与现实的历史背景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3、刘备后来居上

唐朝末年的人们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安史之乱"导致的五代十国使得天下分裂,由此人们开始对"血统"重视了起来。尤其是大量的北方游牧民族攻伐中原,这使得华夏子民逐渐加强了"民族"和"血缘"的关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血脉相续的人才是最靠谱的。

另一方面则是"天命"的标准其实已经不适用当时的实际情况了,五代时期的每一位割据者都宣称自己是"天命所归",到底哪一个更可靠也很难说清楚。而宋朝虽然实现了中原王朝的再一次统一,但它一直没有解决辽国的问题,宋朝人的心态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唐末五代的许多事物都影响到了宋朝尤其是北宋,例如李商隐的诗歌直接影响了当时的"西昆体",以及贾岛等人的诗风被北宋继承为了"晚唐体",而"尊刘抑曹"这样的风气也自然从唐朝末年传到了北宋。

编纂《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是那个时代的人物,他必然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因此他将刘备的地位提高也就不足为奇了。宋以后的元朝又属于外族,元朝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却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为此明朝以后的史学家还是将刘备奉为正统。满清入关之后,这种思潮已经固定了,清朝的皇帝也就没有必要去大费周折了。

更为重要的是,元朝和清朝这两个朝代的君王其实更加认同刘备的正统地位,因为"禅让"与"天命"这种把戏已经被后人揭穿了,为他们游牧民族的身份更不可能成为"天命之人"。相比之下,尊奉刘备虽然不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好处,但却比尊奉曹操要少很多麻烦。

刘备和曹操两个人的正统之位,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演化过程,到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刘备则完完全全地成为了正面人物,而曹操成为了反面人物。再到之后以《演义》为蓝本的戏曲中,曹操和刘备则完全被脸谱化了,不知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悲哀?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娶黄月英是一个错误吗?为何说娶错了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娶了黄月英,后世人一直都认为黄月英长得很丑,而诸葛亮之所以娶黄月英,除了黄月英本身虽然丑但是很有智慧,而且诸葛亮还可以因此与当地的世族大家产生交集,因此可以说对他是很有利的。但是为什么却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娶了黄月英是一个错误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这样说?黄月英对诸葛亮难道并没有任何帮助

  • 马岱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马岱是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演义中,对于马岱的记载并没有很多,包括他的出生年月日等信息通通不详。不过马岱做了一件事,让人们对他印象深刻,就是斩杀魏延。魏延算是蜀汉非常厉害的将领了,那马岱的战力又有多强呢?或许这是很多朋友好奇的一个问题。还有史籍中并没有记载有关马岱的最后结局,对于人才逐渐凋零的蜀汉来说

  • 汉武帝得知太子刘据被冤死后,他作何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有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巫蛊之祸是西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因为太子自杀,直接导致汉武帝失去了精心培养的接班人,而且很多大臣也遭受牵连,这才给此后霍光专政带来机会。不过汉武帝生前是有所醒悟的,他终于明白太子刘据是因为被江充逼迫,才不得已起兵,他并没有反意,可惜一切都为时已晚。想必当时的汉武帝一定会非常后悔,

  • 北宋开封城防御体系是怎样的?如何构建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我国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经济十分繁荣的朝代,但是一直被质疑军事力量非常薄弱,甚至被冠以“弱宋”的头衔。然而事实上,北宋的孱弱在于其经济实力未能转换为军事资源,并且由于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使得北宋在军事地理上处于绝对的劣势。宋朝定都开封,本就是处于经济军事选择两难局面下的

  • 唐朝为什么有那么多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听到“宰相”的时候,都会觉得很厉害,在古代能够成为宰相,很多人认为他们都是位高权重,在当时非常有分量的人物,而这样的人物也只能是少数,但是在唐朝时期,宰相的数量却是非常多的,甚至同一朝都会有四五个宰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唐朝的宰相制度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那么多宰相?他

  • 乾隆皇帝为什么替八阿哥胤禩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在四阿哥和八阿哥的夺嫡之争中,最后是由四阿哥胤禛胜出,八阿哥胤禩落败。等胤禛继位后,他将胤禛改名为允禩,刚开始并没有为难八阿哥,甚至还封他为和硕廉亲王,负责处理工部事物。不过雍正帝这样做,只是为了暂且稳住人心,等时机成熟后,他便开始削弱八阿哥的力量,还列出他的罪行,似乎这一切早已注定。不过等乾隆皇帝

  • 清朝为什么只有一个太子?皇帝是怎么选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在古代,皇位的继承人一般都是太子,皇帝选出一个最满意的继承人立为太子,而太子则会在皇帝死后继承皇位,皇位也都是这样传承下来的。不过也有一个很特殊的朝代,那就是清朝。清朝延续了将近三百年的时间,但是为什么却只有一个太子?清朝这个唯一的太子是谁,清朝选择继承人的制度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

  • 清朝将领桑斋多尔济为什么被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桑斋多尔济是清朝乾隆年间将领,他是蒙古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多尔济色布腾之子。桑斋多尔济曾立有不少战功,但在乾隆三年,皇帝下令将桑斋多尔济抄家,夺去他的所有职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可能多数朋友并不了解桑斋多尔济,以及他的生平事迹,那今天就借此机会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看看桑斋多尔济到底立有哪些功

  • 李自成推翻明朝之后,为何迅速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李自成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了,是明末清初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个历史人物,号称闯王李自成。而李自成推翻了明朝之后,原本应该可以说是会继续发展下去,但是在李自成进入北京了之后,却可以说是迅速就败亡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导致了李自成的失败,李自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长平之战对于赵国来说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打击,赵国惨败,四十万大军被秦国歼灭和坑杀,秦赵两国之间的仇恨再一次升级。然而受到这样一次重创的赵国,后来居然还能歼灭秦国三十万大军,全歼匈奴的十万大军,究竟赵国的实力有多强?长平之战对赵国的影响到底能有多大?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