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为什么只有一个太子?皇帝是怎么选的?

清朝为什么只有一个太子?皇帝是怎么选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239 更新时间:2024/1/24 18:34:14

我们知道在古代,皇位的继承人一般都是太子,皇帝选出一个最满意的继承人立为太子,而太子则会在皇帝死后继承皇位,皇位也都是这样传承下来的。不过也有一个很特殊的朝代,那就是清朝。清朝延续了将近三百年的时间,但是为什么却只有一个太子?清朝这个唯一的太子是谁,清朝选择继承人的制度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努尔哈赤之后的继承人争夺

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天命汗努尔哈赤在由清河返回途中,至离沈阳东40里的瑗鸡堡死去。

努尔哈赤尸骨未寒,后金内部发生了汗位继嗣之争。当时四大贝勒为: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小贝勒为: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

阿敏和济尔哈朗为舒尔哈齐的儿子,属于旁支,不能争位。莽古尔泰生性鲁莽,曾弑其母继妃富察氏,也不能争位。还能承嗣汗位就剩:皇太极、代善、大福晋阿巴亥所生的多尔衮。

《北游录·纪闻下》记载:“大妃“被宗室大臣勒令自尽”,阿巴亥死后,多尔衮和多铎就失去了依靠,没有能力争夺汗位。

代善虽然为大贝勒,因为性格“柔弱”,在努尔哈赤时已经失宠,又被削夺一旗。皇太极拥有两旗,得到大家的支持,天启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初一,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其他大臣,在笃恭殿为皇太极举行登基大典,次年为天聪元年。

天聪十年即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改国号“金”为“清”,改年号“天聪”为“崇德”。

2、清朝皇帝死后继承人争夺

清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白天在处理政务,夜里就离开人世。皇太极死之前,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也没有交代谁来继位。

当时,最有希望夺得大位的是35岁的肃亲王豪格和32岁的睿亲王多尔衮。在豪格与多尔衮两派势力剑拔弩张、互不相让的关头,济尔哈朗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让既是皇子,又不是豪格的福临继位。

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福临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即帝位。次年改元顺治。

顺治二十四年(1667年),顺治皇帝病重,继承人成了关键问题。虽然大皇子已死,还有二皇子福全,康熙作为顺治皇帝的三皇子,按照长幼次序,怎么也排不上他。

外国传教士汤若望说:玄烨出过天花,对于这种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再也不会出了,福全还没出过,难保以后不会出,为了保证国家将来不会因为皇帝突然病逝而出现动乱,玄烨当上了皇帝。

3、清朝没有太子的原因

康熙一生共有35子20女,在众多皇子中,二皇子胤礽的两起两落最为精彩,年仅一岁凭借其母的原因荣登太子位,当了40多年的太子还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随着其他皇子的羽翼越来越丰满,胤礽的耐心也终将溃灭,渐渐对自己不利的形势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地铤而走险。不过他可能不太了解自己父亲的实力,伴随着反抗的是康熙愈加决然的镇压。最终成就了胤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两立两废的太子爷。

自康熙四十七年起,皇太子初次被废,继而九子夺嫡,宫廷之中暗流涌动。最终,号称“天下第一闲人”的四阿哥雍亲王胤禛脱颖而出,登上皇帝宝座。

雍正当上皇帝以后,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继续和雍正抗衡,雍正皇帝想出一个“秘密立储”的制度。确定好继承人以后,放在“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雍正皇帝仙逝以后,再和皇帝的遗诏对照着宣读。

雍正皇帝采用这种方式继承,也没有阻挡得了,弘时和弘历对皇位的争夺。到了后来道光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关于奕羹还是奕U继承,也是两面为难。最后在杜受田教诲下,通过演戏,让道光误以为奕詝有“仁爱之心”,最终坐上皇帝的宝座。

雍正皇帝设立的“秘密立储”制度,并没有解决预先确立太子产生的矛盾,从而又延伸出新的矛盾。这为后来慈禧当权铺平了道路,只要不提前确定太子,慈禧太后就可以“垂帘听政”,统治中国47年之久。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将领桑斋多尔济为什么被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桑斋多尔济是清朝乾隆年间将领,他是蒙古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多尔济色布腾之子。桑斋多尔济曾立有不少战功,但在乾隆三年,皇帝下令将桑斋多尔济抄家,夺去他的所有职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可能多数朋友并不了解桑斋多尔济,以及他的生平事迹,那今天就借此机会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看看桑斋多尔济到底立有哪些功

  • 李自成推翻明朝之后,为何迅速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李自成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了,是明末清初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个历史人物,号称闯王李自成。而李自成推翻了明朝之后,原本应该可以说是会继续发展下去,但是在李自成进入北京了之后,却可以说是迅速就败亡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导致了李自成的失败,李自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长平之战对于赵国来说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打击,赵国惨败,四十万大军被秦国歼灭和坑杀,秦赵两国之间的仇恨再一次升级。然而受到这样一次重创的赵国,后来居然还能歼灭秦国三十万大军,全歼匈奴的十万大军,究竟赵国的实力有多强?长平之战对赵国的影响到底能有多大?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长

  • 刘备为什么逼死刘封,曹操和孙权也做过类似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伴君如伴虎”,在很多古装剧中我们都能听到这句话。帝王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喜怒无常,可能今天还对你笑逐颜开,明天就是怒发冲冠了。而帝王又掌管着绝对的杀生权,自然手下大臣的生死都在一念之间,可能随时会有丧命的可能。三国时期,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位就曾做过逼死过大臣的事,这些故事在历史

  • 三国志里,为什么蜀国的内容最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看过《三国志》的人应该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在书中,与蜀国相关的内容可以说是最少的,其他的魏国和吴国内容都要比蜀国更多。而人们因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一直认为蜀国才是三国时期正统的国家,但是为什么它在史书中的记载那么少呢?陈寿为何只给了蜀国最少的篇幅,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

  • 明朝那些不喜欢当皇帝的皇帝,他们喜欢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在明朝的历史上,虽然厉害的皇帝不少,但奇葩的皇帝也很多,而这些皇帝之所以奇葩,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很多都不喜欢当皇帝,而是沉迷于其他的事情无法自拔,并且有些可以说是颇有成绩。那么究竟明朝有哪些皇帝不喜欢当皇帝?那他们不喜欢当皇帝,又喜欢干什么呢?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又做出过什么样的成绩呢?今天

  • 李治和武则天谁的功绩更大?谁当皇帝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和李治,同为夫妻也都是皇帝。在李治还在世的时候,李治和武则天就有“二圣临朝”,武则天的手里已经掌握了相当的一部分权力了,后来武则天成为皇帝,也是史书上唯一承认的女皇,是古代皇帝中最特殊的一位。既然同样都是皇帝,当然难免要比一下功绩了,那么李治和武则天,究竟谁当皇帝当的更

  •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到底是不是真的?实际上这起事件在历史上却有记载,当时太子李瑛、五子鄂王李瑶、八子光王李琚都因遭到武惠妃的构陷而被赐死,不过究竟是不是一天之内发生的,这个还无法确定。但唐玄宗的确做过大义灭亲的事,而且关键在于“三庶人”事件完全是冤杀,唐玄宗因为宠信武惠妃,导致他

  • 明朝南京六部有实权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朱棣迁都北京,但依然在南京保留了一套重要机构,就是南京六部。其官府和官员级别和北京六部一样,但实权没有北京六部大。很多朋友询问,南京六部有没有实权,答案是有的。当时这六部需要负责上海、江苏和安徽地区的事物,其中南京户部和兵部最为重要。这次就准备重点介绍下南京六部,看看这六部在明朝时期的重要性,以及和

  • 关羽饶恕糜芳和傅士仁,才是导致他被杀的关键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很多网友会认为,关羽一生最大失误是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但就关羽本身来说,他最大的失误恐怕是没能看清糜芳和傅士仁,才导致最后败走麦城。关羽出兵襄樊,麋芳和傅士仁负责后勤供给,但中间出了差错,如果当时关羽能够严格对他们实行军法,或许就不会有此后糜芳、傅士仁直接打开城门投降吴军的做法。正是因为他们二人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