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834 更新时间:2024/1/25 20:33:06

很多人都知道,长平之战对于赵国来说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打击,赵国惨败,四十万大军被秦国歼灭和坑杀,秦赵两国之间的仇恨再一次升级。然而受到这样一次重创的赵国,后来居然还能歼灭秦国三十万大军,全歼匈奴的十万大军,究竟赵国的实力有多强?长平之战对赵国的影响到底能有多大?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长平之战,改变了赵国的国运,战国的走势,甚至影响了整个华夏民族,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历史的转折点。

此役,秦军前后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赵国处于亡国的边缘。但赵国却神奇地恢复了部分元气,在长平之战后,赵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这战绩离不开“战国四大名将”牧天才的军事造诣。

1、示敌以弱

长平之战,赵国并没有动用代郡的边军。战国时代,战国七雄虽连年征战,尸横遍野,但丝毫没有放松对外族的防御。尤其是北方的匈奴,依靠精锐骑兵的机动性,时常南下骚扰劫掠。

李牧受命驻防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在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后,李牧决定对匈奴采取防守为主的策略,设法使匈奴产生骄傲轻敌的情绪。

李牧严令不许迎战,坚壁清野,让军队退入堡垒中坚守,有敢去捉匈奴骑兵者斩首。久而久之,匈奴以为他兵弱胆小,不敢出战,变不再把他放在眼里。

而此时的李牧,其实正在抓紧练兵,训练出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善射的士兵十万。

决战的时刻来了。李牧布下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并乘胜灭了襜褴,打败东胡,收降林胡,匈奴单于狼狈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2、同仇敌忾的赵人

长平之战后,又爆发了邯郸保卫战。此战李牧没有参与,但赵人空前的团结,家家户户都对秦国人充满血海深仇,男女老幼皆自发武装起来,登上邯郸城楼抵御秦军。赵相平原君赵胜亦散家财于士卒,编妻妾入行伍,鼓励军民共赴国难。

同时,赵国发动外交攻势,楚、魏两国求援。两国深知唇寒齿亡的道理,各发兵十万,赵魏楚三面夹击秦军,击退秦军30里,逼降秦将郑安平所部2万人。

邯郸之战,赵国人同仇敌忾,大量消耗了秦国的实力,造成秦国军队近20万人的伤亡,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3、战神李牧,连却强秦

李牧灭匈奴之战,打出了威望,赵招其入宫任职,抵御秦国的进攻。此后的秦赵之战,成了李牧军事才华的表演。

肥之战,李牧采取筑垒固守,伺机反攻的方针,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又以部分兵力正面阻击撤回的秦军,经激烈战斗,大败秦军。

番吾之战,李牧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他命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道来犯的秦军。两军在番吾对战,李牧身先士卒,大败秦军。李牧又立即回师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将该路秦军也成功击退。

小结

可惜,赵王自毁长城,中秦国反间计冤杀战神李牧,导致赵国迅速灭亡。宋元史学家胡三省作出了中肯的评价: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备为什么逼死刘封,曹操和孙权也做过类似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伴君如伴虎”,在很多古装剧中我们都能听到这句话。帝王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喜怒无常,可能今天还对你笑逐颜开,明天就是怒发冲冠了。而帝王又掌管着绝对的杀生权,自然手下大臣的生死都在一念之间,可能随时会有丧命的可能。三国时期,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位就曾做过逼死过大臣的事,这些故事在历史

  • 三国志里,为什么蜀国的内容最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看过《三国志》的人应该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在书中,与蜀国相关的内容可以说是最少的,其他的魏国和吴国内容都要比蜀国更多。而人们因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一直认为蜀国才是三国时期正统的国家,但是为什么它在史书中的记载那么少呢?陈寿为何只给了蜀国最少的篇幅,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

  • 明朝那些不喜欢当皇帝的皇帝,他们喜欢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在明朝的历史上,虽然厉害的皇帝不少,但奇葩的皇帝也很多,而这些皇帝之所以奇葩,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很多都不喜欢当皇帝,而是沉迷于其他的事情无法自拔,并且有些可以说是颇有成绩。那么究竟明朝有哪些皇帝不喜欢当皇帝?那他们不喜欢当皇帝,又喜欢干什么呢?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又做出过什么样的成绩呢?今天

  • 李治和武则天谁的功绩更大?谁当皇帝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和李治,同为夫妻也都是皇帝。在李治还在世的时候,李治和武则天就有“二圣临朝”,武则天的手里已经掌握了相当的一部分权力了,后来武则天成为皇帝,也是史书上唯一承认的女皇,是古代皇帝中最特殊的一位。既然同样都是皇帝,当然难免要比一下功绩了,那么李治和武则天,究竟谁当皇帝当的更

  •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到底是不是真的?实际上这起事件在历史上却有记载,当时太子李瑛、五子鄂王李瑶、八子光王李琚都因遭到武惠妃的构陷而被赐死,不过究竟是不是一天之内发生的,这个还无法确定。但唐玄宗的确做过大义灭亲的事,而且关键在于“三庶人”事件完全是冤杀,唐玄宗因为宠信武惠妃,导致他

  • 明朝南京六部有实权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朱棣迁都北京,但依然在南京保留了一套重要机构,就是南京六部。其官府和官员级别和北京六部一样,但实权没有北京六部大。很多朋友询问,南京六部有没有实权,答案是有的。当时这六部需要负责上海、江苏和安徽地区的事物,其中南京户部和兵部最为重要。这次就准备重点介绍下南京六部,看看这六部在明朝时期的重要性,以及和

  • 关羽饶恕糜芳和傅士仁,才是导致他被杀的关键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很多网友会认为,关羽一生最大失误是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但就关羽本身来说,他最大的失误恐怕是没能看清糜芳和傅士仁,才导致最后败走麦城。关羽出兵襄樊,麋芳和傅士仁负责后勤供给,但中间出了差错,如果当时关羽能够严格对他们实行军法,或许就不会有此后糜芳、傅士仁直接打开城门投降吴军的做法。正是因为他们二人弃

  •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真的是一个错误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在三国时期的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基本上确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后世在对这场战役分析的时候,更多的是侧重于为什么曹操会失败,以及为什么孙刘会胜利。但是,对于曹操发动的这场战争,也有人认为,其实曹操原本就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也就是说赤壁之战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

  • 李世民不重用苏定方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苏定方这个名字应该有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了吧。他是唐朝初年的一位大将军,在不少的民间故事或者小说里面都有出现,不过在这些故事中,苏定方却是个大反派。不过历史上真实的苏定方,虽然能力不弱,但是却始终得不到李世民的重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苏定方不得重用的原因是什么,李世民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才这样做呢?下

  • 刘备托孤,究竟是不是想利用李严牵制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说了很多令他感动的肺腑之言,而且甚至连“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话都全盘托出,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重用和信任。不过这真的是刘备内心最真实想法吗?从他托孤的具体安排来看,恐怕并非如此。因为刘备还安排了另一个托孤大臣,他就是李严。其实任命两位托孤大臣不奇怪,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