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朋党之争对北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朋党之争对北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645 更新时间:2024/1/16 23:09:46

说到朋党之争其实不管如何最后结局怎么样,都还是会有影响的,这个宋朝的朋党之争就非常非常严重,话说对北宋都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有什么影响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儒家常说“君子群而不党”。但事实上历朝历代的朋党之争都是儒生们所造成的恶果。所谓“朋党”指的是臣子们为了争权夺利,从原本的个体组成集团、派系来相互争斗。朋党不仅对于宋朝来说是一个危险。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于朋党都是深恶痛绝。因为臣子天生就是和皇帝对立的。皇权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臣子进行限制。这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平衡点。但如果臣子结成朋党,那么所产生的影响足以威胁到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况且臣子之间的相互竞争是良性循环的。但如果形成朋党之争,那可就变成了为了反对而反对。其后果自然不言而喻。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朋党之争。比如东汉时期的党锢之祸,其直接影响就是文臣、士大夫两次反宦官集团的党锢之祸都以失败而告终。的党锢之争又影响了汉朝的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再比如唐朝的牛李党争。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和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斗的不可开交。在长达四十年的牛李党争之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统治根本。而明朝东林党案更是直接摧毁了孱弱的明朝政权。中国历史上的“朋党之争”直接暴露了封建专制的阴暗一面。

而宋朝的党争之乱也不弱于以上几个朝代。典型例子就是宋仁宗时期,当时出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主张改革,也就是后来范仲淹发起的“庆历新政”。但是以吕夷简夏竦为首的保守派官员却极力反对改革,反对新政。因为新政有宋仁宗的支持,所以他们不敢名目张的攻击新政。而是迂回绕开了新政,直接攻击范仲淹和欧阳修、尹洙、余靖等人结为“朋党”。他们很清楚打蛇要打七寸,只要搞掉了力主新政的范仲淹等人。那么新政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了。而朋党又是一个极好的手段。因为不管你是不是朋党,但要是戴上了朋党的帽子。那就完蛋了。马上就会成为别人针对的对象。果不其然,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也被贬出京。轰轰烈烈的改革戛然而止。

后来到了宋徽宗时期,崇宁元年的元祐党案。当时宋徽宗任命蔡京为宰相。以崇奉熙宁新法为名,命令蔡京登记所有元祐旧党姓名。蔡京把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一百二十人尽皆列入册上。新党的陆佃亦也被蔡京登记在册。而这些人的都被刻在端礼门及各地官厅之前,并且称呼他们为“奸党”。三年之后蔡京又重新裁定奸党名单。此时奸党人数以高达三百零九人。之后蔡京手书“元祐党籍”,刻石于天下。凡是名字在党籍册者皆锢其子孙,不能官京师及近甸。史称“元祐党案”。

我们可以看出,宋朝官员针对政敌的时候,惯用手段就是诬陷对方为朋党。他们多认为,“动则争竞,争竞则朋党,朋党则诬誷,诬誷则臧否失实,真伪相冒。”而皇权统治者也被他们搞得杯弓蛇影。往往为了防患于未然,所以一经有人被诬陷朋党便立马着手解决掉对方。结果呢?必然就是正士远离权力中心,抱道君子齿冷心寒,朝纲日渐紊乱,朝政日渐腐败。长此以往下去就会导致“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君子遭殃小人得志”。最终结果就是社稷崩亡。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真的存在百万大军吗?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到底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都是战况十分惨烈的战役。根据史料上的记载,长平之战秦赵两国的总兵力超过百万,最后赵国45万大军被全歼,而秦国伤亡人数也在20万左右。此后在邯郸保卫战中,秦国又造成了接近20万人的伤亡,导致元气大伤。不过在战国时期,真的存在规模如此庞大的战役吗?根据战国时期赵国人口的推算,赵国打这两

  • 为什么唐朝会有两部正史?新唐书和旧唐书区别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记录唐朝正史的史书共有两部,这在历史上还会比较罕见的。最早的唐史目前称为《旧唐书》,是由刘昫等人撰写,刘昫是五代人士,当时唐朝刚刚灭亡没有多久,《旧唐书》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不过在宋仁宗时期,北宋计划重新编撰唐书,后来由宋祁、欧阳修等人又编写了一部《新唐书》,那《旧唐书》和《新唐书》到底有什么

  • 豫让是一个怎样的人?豫让刺赵襄子典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士,他在晋国效忠于智伯瑶。但在晋阳之战中,魏、韩、赵联手击败智氏,智伯瑶也战死沙场,作为家臣豫让立志要为主公报仇,打算刺杀赵襄子。只不过豫让的计划并没有成功,豫让临死前说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12个字也成为了一段著名典故。豫让的精神值得后人

  • 三国时期天下一共有几州?魏蜀吴分别占领哪几州?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自己登基称帝,改朝换代,立魏国。一年后,刘备在益州成都称帝,是为延续汉室血脉,孙权虽然称帝慢了几年,但他自称吴王,定都建业,就此天下正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不过曹魏是独占北方,蜀汉和东吴平分南方,所以综合实力还是魏国最为强大。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当时天下总共分有哪几个州,

  • 李恪最终为什么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皇帝的儿子虽然说是出身高贵,但其实命运却未必有那么好,生活在皇家,很多人其实都是很难能够得到善终的,因为他们即便自己为人很好,却未必能管得住别人要对他们下手,而这些下手的人,无外乎都是自己的兄弟甚至是自己的父母。吴王李恪可以说曾经是李世民最喜欢的一个儿子,但是即便是最喜欢,却在李恪被卷进房遗爱的谋反

  • 弥子瑕卫灵公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历史上有不少男性统治者,他们都有自己的男宠,也因此诞生了非常多的词语,每一个词语的背后其实都代表了一段历史。春秋时期的卫灵公也有一个被认为是男宠的臣子弥子瑕,著名的“分桃断袖”当中的“分桃”,说的就是卫灵公和弥子瑕之间的故事。历史上他们真的是这样的

  • 汉哀帝为了男宠废掉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个词,“冲冠一怒为红颜”,很多人应该都会有为了自己的爱人而不顾一切的时候吧,不过历史上却有这样为了“蓝颜”的时候。汉朝时期的皇帝,可以说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与一个男人有暧昧的关系,而据说,汉哀帝更是为了自己的男宠而废掉了自己的皇后,这是

  • 武则天老了李显已经是太子,神龙政变是多余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神龙政变,是从武则天手中夺取权力,让李显得以上位的一次政变,然而在这个时候,武则天其实已经垂垂老矣,李显也已经成为太子,等到武则天死后李显自然就会登基,但是为什么还是要发动一次神龙政变,让武则天退位呢?有与没有神龙政变的两个结果看上去似乎是一样的,但其实,这中间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武则天在解决了继承

  • 藩封制弊端明显,为何朱元璋还要分封藩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藩王都有自己的领地,他们一般是皇室宗亲或者立有功劳的大臣。但藩封制也有很大的弊端,一旦让藩王做大对于朝廷来说会是一个不小的威胁,而历史上藩王闹事的例子层出不穷,那为什么朱元璋称帝以后还要坚持创立藩封制呢?其实朱元璋把自己24个儿子分别封于几个主要城市以及边疆,起初是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侵略,还有巩

  • 夷陵之战背后有着怎样的目的?刘备野心彰显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蜀汉刚刚步入鼎盛时期,结果一场夷陵之战让蜀汉元气大伤,从而再也没有机会实现匡扶汉室的志愿。当时刘备率军伐吴,双方兵力势均力敌,谁也没想到刘备竟然会如此惨败陆逊之手。为什么刘备要急着对吴国发难呢?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刘备是急于帮关羽报仇,实际上这背后还有别的目的,更是彰显出了刘备的野心。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