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将领李信立有哪些战功?他和秦始皇关系如何?

秦国将领李信立有哪些战功?他和秦始皇关系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279 更新时间:2024/2/23 6:45:34

李信是秦国末期著名将领,曾率军在灭燕之战中立下大功。不过后来李信伐楚被项燕击败,没能一举攻破楚国。李信年少便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秦国年轻一派中颇有威信,此后也是深的秦始皇的信任。荆轲刺秦王失败,燕国此举让秦始皇大为恼怒,立即下令派王翦、李信等人攻打燕国。后来李信率兵追击太子丹,燕国被迫斩杀太子丹,并把首级先给秦始皇,想保国一命。但最后还是难逃被灭亡的命运。

秦国在当时有个《军功奖励制度》,这个《军功奖励制度》对打仗胜负的奖惩,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打了胜仗,肯定会升级升职。如果打了败仗,一定会降级降职,乃至受到惩罚。

可是,秦国将军李信带着20万秦军和楚军作战时,被攻破两座军营,损失了七个都尉。虽然《史记》上并没有说损失了多少人马,但“都尉”是仅次于“将”的中高级军官,损失七个“都尉”,说明损失其实是非常大的。

李信损失这么大,气得秦王嬴政只好亲自前去向王翦道歉,低三下气请王翦出山,给他60万军队,让他带着去和楚国作战。可以说,李信让秦王嬴政不但损失了军队,还损失了面子。

不过,虽然李信让秦王嬴政蒙受这么大的损失,但是奇怪的是,秦王嬴政竟然没有处罚李信。虽然攻打楚国的时候,秦王嬴政再也没有让李信跟着去。可是随后,秦王嬴政就派他跟着王翦的儿子王贲攻打辽东,俘虏了燕王喜,让燕国彻底灭亡。紧接着,秦王嬴政又派他和王贲一起去攻打齐国,攻入齐国都城临淄,灭掉齐国。

此后,虽然历史上再没有关于李信的记载,但是,因为飞将军李广是李信的后人,由此可见,李信后来应该还活得好好的,直到老死。否则的话,他的后人中也不会出现李广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

那么,明明李信打了败仗,捅了那么大的娄子,为什么他不但没受到处罚,反而受到优待呢?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也不难。

秦王嬴政和秦昭襄王的性格是很相似的。我们来看看,秦昭襄王是如何处理白起王龁的。

白起是百战百胜的将军,对秦国攻城略地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秦昭襄王最终赐死了他。王龁打仗的能力比较一般,在长平之战的时候打不赢,因此秦昭襄王换上了白起,才打赢了长平之战。后来,在邯郸之战的时候,秦昭襄王先是派王陵去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攻不下来。于是又派王龁去,还是攻不下来,而且损兵折将。就这么一位“常败”将军,秦昭襄王对他却一直非常重视,给予他很高的优待。

那么,为什么白起打了那么多大胜仗,秦昭襄王赐死了他。王龁不会打仗,屡战屡败,秦昭襄王还对他那么好呢?

根本的原因,就是王龁由于打了败仗,因此他所立的功劳并不高,野心并不大,不会对秦昭襄王构成威胁。而白起所立的军功很高,打仗能力又强。秦昭襄王对他很担心,所以最后要杀掉他。

我们再来看秦王嬴政时期的王翦和李信。

当秦王嬴政派王翦去攻打楚国的时候,王翦向秦王嬴政要60万人马。当时秦王嬴政说,王将军老了,胆小了。然后他问李信,李信说只要20万人马。也因此,秦王嬴政最终派李信去打楚国。

那么,秦王嬴政真的认为王翦老了吗?显然,他并不是这样认为的。那不是他的真心话。他的真心话是什么?是担心把60万大军交给王翦,相当于把全国的军队都交给了王翦,王翦掌控了全国的兵权,如果对他反戈一击,该怎么办?或者王翦不反戈一击,而是打到楚国去以后,在楚国称王,带着60万军队打回来,进攻秦国,把他给灭了,又该怎么办?

秦王真正担心的,其实就是这一点。

后来,王翦在答应重新出山的时候,已经明白了秦王嬴政的担心。所以,他连续五次向秦王嬴政提出,要给予他封地。甚至走到边关的时候,他还派人对秦王嬴政说,请嬴政一定要兑现给他的封地。当时身边的人就问王翦,说王将军你是个大气的人,为什么却反复计较这件小利呢?王翦就告诉身边人说,他这样做,就是让秦王嬴政放心。既然他王翦那么在乎秦国内的土地,就不会带着军队造反,或者留在楚国不回去了。

李信显然也是明白秦王嬴政的担心的。所以他一开始就只向嬴政要20万人。李信也许知道这20万人,不一定能打败楚国,但是为了不让秦王嬴政担心,因此只带20万人出去。

李信做事情,这么让秦王嬴政放心,秦王嬴政怎么还会不重视他呢?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真正的玄武门之变和正史记载相符吗?史官到底能不能被信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玄武门之变算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大的污点,虽然这件事被记录在史料中,但依然有不少人怀疑其中的真实性。根据史书的记载,李世民之所以会大义灭亲,也是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不义在先,甚至想要暗杀李世民,所以这就给了李世民一个动手的机会。但历史上真是如此吗?李世民称帝后,记录此事的史官还能否保证公正,也不敢100%

  • 朋党之争对北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朋党之争其实不管如何最后结局怎么样,都还是会有影响的,这个宋朝的朋党之争就非常非常严重,话说对北宋都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有什么影响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儒家常说“君子群而不党”。但事实上历朝历代的朋党之争都是儒生们所造成的恶果。所谓&l

  • 战国时期真的存在百万大军吗?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到底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都是战况十分惨烈的战役。根据史料上的记载,长平之战秦赵两国的总兵力超过百万,最后赵国45万大军被全歼,而秦国伤亡人数也在20万左右。此后在邯郸保卫战中,秦国又造成了接近20万人的伤亡,导致元气大伤。不过在战国时期,真的存在规模如此庞大的战役吗?根据战国时期赵国人口的推算,赵国打这两

  • 为什么唐朝会有两部正史?新唐书和旧唐书区别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记录唐朝正史的史书共有两部,这在历史上还会比较罕见的。最早的唐史目前称为《旧唐书》,是由刘昫等人撰写,刘昫是五代人士,当时唐朝刚刚灭亡没有多久,《旧唐书》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不过在宋仁宗时期,北宋计划重新编撰唐书,后来由宋祁、欧阳修等人又编写了一部《新唐书》,那《旧唐书》和《新唐书》到底有什么

  • 豫让是一个怎样的人?豫让刺赵襄子典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士,他在晋国效忠于智伯瑶。但在晋阳之战中,魏、韩、赵联手击败智氏,智伯瑶也战死沙场,作为家臣豫让立志要为主公报仇,打算刺杀赵襄子。只不过豫让的计划并没有成功,豫让临死前说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12个字也成为了一段著名典故。豫让的精神值得后人

  • 三国时期天下一共有几州?魏蜀吴分别占领哪几州?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自己登基称帝,改朝换代,立魏国。一年后,刘备在益州成都称帝,是为延续汉室血脉,孙权虽然称帝慢了几年,但他自称吴王,定都建业,就此天下正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不过曹魏是独占北方,蜀汉和东吴平分南方,所以综合实力还是魏国最为强大。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当时天下总共分有哪几个州,

  • 李恪最终为什么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皇帝的儿子虽然说是出身高贵,但其实命运却未必有那么好,生活在皇家,很多人其实都是很难能够得到善终的,因为他们即便自己为人很好,却未必能管得住别人要对他们下手,而这些下手的人,无外乎都是自己的兄弟甚至是自己的父母。吴王李恪可以说曾经是李世民最喜欢的一个儿子,但是即便是最喜欢,却在李恪被卷进房遗爱的谋反

  • 弥子瑕卫灵公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历史上有不少男性统治者,他们都有自己的男宠,也因此诞生了非常多的词语,每一个词语的背后其实都代表了一段历史。春秋时期的卫灵公也有一个被认为是男宠的臣子弥子瑕,著名的“分桃断袖”当中的“分桃”,说的就是卫灵公和弥子瑕之间的故事。历史上他们真的是这样的

  • 汉哀帝为了男宠废掉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个词,“冲冠一怒为红颜”,很多人应该都会有为了自己的爱人而不顾一切的时候吧,不过历史上却有这样为了“蓝颜”的时候。汉朝时期的皇帝,可以说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与一个男人有暧昧的关系,而据说,汉哀帝更是为了自己的男宠而废掉了自己的皇后,这是

  • 武则天老了李显已经是太子,神龙政变是多余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神龙政变,是从武则天手中夺取权力,让李显得以上位的一次政变,然而在这个时候,武则天其实已经垂垂老矣,李显也已经成为太子,等到武则天死后李显自然就会登基,但是为什么还是要发动一次神龙政变,让武则天退位呢?有与没有神龙政变的两个结果看上去似乎是一样的,但其实,这中间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武则天在解决了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