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蜀国为何神秘消失?

古蜀国为何神秘消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857 更新时间:2024/3/14 13:07:30

在我国历史上,有太多的未解之谜,大多数都是因为当时对一件事情没有记载,以至于后世人无从得知当时事情发生的真相,也就因此引来了众说纷纭。而在没有字记录的年代,有一个与三星堆有着很大关系的古蜀国,这又是历史上一个神秘消失的国度,白曾经有诗中提到过两位古蜀国的君主,但是古蜀国的秘密,还有很多未曾解开。

古蜀国为神秘消失

在我国浩浩如烟的历史长河中,最为遥远而神秘的古代文明莫过于三星堆文明,而我们几乎找不出什么其他的文明能够与之相媲美,毫在我国浩浩如烟的历史长河中,最为遥远而神秘的古代文明莫过于三星堆文明,而我们几乎找不出什么其他的文明能够与之相媲美,毫不夸地说,三星堆文明是古蜀国文化灿烂的幻影,是我国西南地区远古文明的见证,是长江上游流域文明的开端。

但同样,三星堆文明——这个神秘的古文明也留给了我们许多谜团:这里的起源是什么?古蜀国又是如何消失的?没有文字的文明究竟是如何存在的?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三星堆文明中格外灿烂辉煌的一点——古蜀国。

这是一个由原始部落发展而来的小国,氏族文化、祭祀文明这些原始社会具有的社会特征在这里表现得也十分明显,古蜀人由岷江上游发展而来,逐渐转移到蜀地定居,并建立国家,其中最出名的两个人物即是古蜀人的现网蚕丛,以及开国的君主杜宇。然而,鉴于蜀地不曾出土过任何文字,有关于蜀的记载也一直是从中原各国得来,最先是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有过记录,再到后来就是东晋时期才有记载了。而因着古蜀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将它与周边隔绝开来,对于中原文明来说,古蜀国一直是神秘不可窥测的,即便是在现代的考古学家眼里,先进灿烂的古蜀国文明仍然存在许多谜团。

在古蜀国中,最为突出的使它风格诡谲的祭祀文化,这一点不仅让人联想到与所处时期大致相同的玛雅文明,而它们的共同之处远不止于此,这二者都是人类历史上灿烂至极的古代文明,却同样在历史上毫无详细记载并神秘消失,就连文字也不曾发现过。而经后人证实,玛雅文明的消失是因为远古玛雅人不懂得保护生态,使用周围大量的木材进行祭祀、生活的需要,久而久之,树木被砍伐一空,水土遭到破坏,洪水一来,玛雅文明立即毁于一旦。

而确实——这两大文明的共同点也有着同样的悲哀之处。

经过现代的专家对于地球气候历史的研究发现,古蜀国末期所处的时代,恰恰好赶上了全球气候突变,当时的成都平原洪水爆发,正处于成都平原中的古蜀国都城也未能幸免于难,气势汹汹的洪水穿城而过,卷走了城内的居民,也卷走了辉煌一时的古蜀国文明。

古蜀国的秘密

李青莲有诗曰: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是《蜀道难》开篇的一句话,虽然只有寥寥数十个字,里面蕴含的意义却远比我们想到的还要深邃。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蚕丛鱼凫这两位距今我们到底有多久,不知道。从史料上看,我们只知道他们是古蜀国的两位先,《蜀王本纪》载:“蜀之先王名蚕丛,后代曰柏灌,又次者曰鱼凫。”

然而,鉴于蜀地不曾出土过任何文字,有关于蜀地的记载也一直是从中原各国得来的。又因为古蜀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将它与周边隔绝开来,对于中原文明来说,蜀地一直是神秘不可窥测的。

直至今日三星堆文明被发现,在考古学家眼里仍然存在很多谜团:

青铜神树:

它应该是古代蜀人心目中一棵具有复合特征的通天神树。青铜神树通高3.96米,树上九枝,枝上立鸟栖息,树干旁一龙援树而下,生动细腻而弥漫着神秘气息。树的底座象征神山,树干代表连接天地,树上的龙代表沟通天地的交通工具,树上象征生命的鸟,表达着对太阳和生命树的崇拜。它既是十日神话传说中扶桑与若木的象征,又是天地之中建木的写照。据说《盗墓笔记》中秦岭神树就是参考这个青铜神树创作的。

然而令考古学家的困惑的是,3000年前的古蜀国人为什么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建造这样巨大的青铜器物,难道真想小说中说的那样通过某种祭祀仪式转换神秘的生物吗?

太阳神鸟金箔:

太阳神鸟是古蜀人早期部落的图腾,“神鸟绕日”表达了中华先民往太阳、崇尚光明的飞天梦想。整器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有专家说这是古蜀人对太阳的崇拜,有的认为这是古蜀历法的象征,更有甚者身为金箔中间的黑洞,象征着古蜀国人民对宇宙的探索,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呢?我们至今不得而知。

黄金权杖:

三星堆出图的黄金权杖被解读为"鱼凫王杖"的金杖,视为三星堆之主的信物。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长的金杖。金杖下端为两个人头像。上部刻有相同的四组纹样,上下左右对称排列。图案中的每一组纹样,都由鱼、鸟、箭组成。然而这个造型精致的权杖,它的主人真的是鱼凫王吗?传说中的鱼凫王又是什么样的?

古蜀国的先民们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谜团,那个曾经在西南之地辉煌的文明,却在突然之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给我们的只剩下惋惜和无尽的想象。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贾诩位列三公为何迎来孙权嘲笑?孙权是在笑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曹丕称帝后,拜贾诩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此举却引发孙权的嘲笑,孙权究竟是在笑什么呢?贾诩也算当时非常著名的谋臣,他曾帮助张绣两次击败曹操,后来又帮助曹操打赢官渡之战。曹操立嗣一事,贾诩力劝不可废长立幼,这才让曹丕顺

  • 考生参加殿试弃笔却被乾隆选为状元?揭秘乾隆的用才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科举是古代非常重要的选官制度,普通百姓想要施展自己的才华,步入仕途,科举是他们唯一的机会。在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场殿试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当时有两位考生都有成为状元的实力,但状元毕竟只有一人,到底应该选谁这让乾隆犯了难。后来乾隆皇帝想了一个办法,给他们出了一道题,结果有一位考生选择弃笔,而这个人最终

  • 为何宋朝官员出差机会更多?宋代官员任官机制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宋朝的选官、任官机制下,让地方官更换的频率大大增加,对于官员来说就有了更多出差旅游的机会。毕竟古时候交通非常不便,如果需要跨省,可能旅程最少也要半月左右,而且一般都是带着家人一起,所以等于来了一场家庭旅行。但其中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效率太低,对于百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解析下宋朝的

  • 范蠡西施什么关系?范蠡与西施的故事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西施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而他的丈夫则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商人范蠡。当年勾践伐吴失利,他便打算用美人计乱吴。后来西施和郑旦二人被选中,学了三年歌舞礼仪后由范蠡献给吴王,等勾践灭吴后,西施则是下落不明,关于西施的结局也是说法众多。那范蠡和西施到底有没有在一起过呢?恐怕其中的真相已经难以得知,

  • 诸葛亮为什么不愿还政于刘禅?是因为刘禅太年轻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死后,诸葛亮和李严同为托孤大臣,但诸葛亮明显地位更高,甚至还要力压刘禅一头。当时刘禅的身份虽然是蜀国皇帝,但基本没有任何实权,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自己决定。因为诸葛亮的形象被树立的太高大,而刘禅又并非一位明君,所以他在朝中权倾朝野好像也没什么不对。但要是换一个人来看,大臣不愿还政于皇帝,其中的原因可

  • 李成器与李隆基什么关系?李成器让位李隆基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李成器是唐睿宗长子,李隆基的哥哥,李成器死后李隆基下诏,追谥他为让皇帝。或许正是因为李成器的谥号,让不少人觉得李隆基的皇位是李成器让出来的,不过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李隆基在朝中的权势已经不是李成器能够撼动得了的,哪怕他是嫡长子。所以李成器也是为了自保才主动让出皇位,此后也是选择明哲保身。李成器和李隆基

  • 当年慈禧一天的生活费相当于如今的多少人民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都说慈禧太后是晚清时期的败家娘们,光就这么说的话可能大家也仅仅只是觉着吃东西,用的东西都非常的奢华罢了。然而事实上远远超乎咱们的认知与想象的。根据当年清王朝最后一任总管太监小德张的回忆:慈禧太后的一天下来的日常开销大约在4万两纹银左右。那么这4万两纹银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 康乾盛世时期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老百姓真的衣食无忧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在公元13世纪的时候,意大利的商人马可波罗到达了中国,并且在中国停留了很长一段的时间。回到意大利之后,马可波罗便在中国各个地区游历的经过写成了一本旅行记录,即《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使得欧洲人对中国的这地方、习俗、历史以及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明万历年间,以利玛窦为首的一群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到中国讲

  • 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并一统六国,为何会遭到后人批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导语:商鞅的法治极其成功,使秦国强盛而统一天下,为何遭到后人人批判?商鞅所推行的法治其实是君主手中的工具,压榨人民的武器,遭到了儒家、道家的抵制战国时代,乱世纷争,诸侯争霸,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在乱世中生存下来,并统一天下,都进行过各式各样的变法,有魏国李悝变法、吴起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燕国乐毅改

  • 清朝为何不允许外国女人进入国内?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国统治者常常会与外界保持着和平共处的贸易关系,贸易往来,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这样的合作不仅仅可以让本国获得丰富的物品,还可以与他国进行长时间的文化交流,以做到扬长补短的效果。可是,事情的发展从来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清朝末期,乾隆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使得中国与外界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