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诩位列三公为何迎来孙权嘲笑?孙权是在笑什么

贾诩位列三公为何迎来孙权嘲笑?孙权是在笑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027 更新时间:2024/4/16 21:03:08

“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曹丕称帝后,拜贾诩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此举却引发孙权的嘲笑,孙权究竟是在笑什么呢?贾诩也算当时非常著名的谋臣,他曾帮助张绣两次击败曹操,后来又帮助曹操打赢官渡之战。曹操立嗣一事,贾诩力劝不可废长立幼,这才让曹丕顺利继位,所以曹丕登基自然也要回馈贾诩一番,但这在孙权眼里全部都成了笑话。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登基为帝,正式建立曹魏政权。在曹丕击败兄弟继承曹操事业和代汉自立的过程中,老牌重臣贾诩立了大功。因此曹丕登基之后便拜贾诩为三公之一的太尉,位极人臣。

从资历和才干来说,贾诩拜为三公之一的太尉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奇怪的是,贾诩当太尉却遭到很多质疑,孙权更是嘲笑曹丕拜贾诩为太尉(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后,三公(司徒、司空、太尉)逐渐弱化为名誉官位,实权转移到了尚书台和大将军手中。正因如此,声望和人脉就成了三公的必备条件之一,所谓“三公之官,圣王所制,著之典礼。”

比如蜀汉开国三公之首、司徒许靖就是实权很小但声望很高,属于名满天下的士族代表。与贾诩同为曹魏三公的华歆(司徒)、王朗(司空)也是名满天下的士族代表,都是饱学鸿儒、门生弟子极多的人。

然而贾诩此人却是天下闻名的“乱武”,属于道德声望上有重大缺陷的人。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就评价贾诩:“且攸(荀攸)、诩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贾诩不配当三公。

当然所谓的声望是可以操作的,曹丕让贾诩当太尉也不是不行,但需要花点时间平息议论后再说。可是曹丕刚登基就拜条件不足的贾诩为太尉,无异于公开表明三公不过是他曹丕用来利益交换的工具而已。

要知道就算是《水浒传》里的宋江也不会刚当上老大就让李逵坐第三把交椅,曹丕拜贾诩为曹魏三公之一的太尉甚至连山贼土匪都不如,自然引来了孙权的嘲笑。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考生参加殿试弃笔却被乾隆选为状元?揭秘乾隆的用才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科举是古代非常重要的选官制度,普通百姓想要施展自己的才华,步入仕途,科举是他们唯一的机会。在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场殿试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当时有两位考生都有成为状元的实力,但状元毕竟只有一人,到底应该选谁这让乾隆犯了难。后来乾隆皇帝想了一个办法,给他们出了一道题,结果有一位考生选择弃笔,而这个人最终

  • 为何宋朝官员出差机会更多?宋代官员任官机制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宋朝的选官、任官机制下,让地方官更换的频率大大增加,对于官员来说就有了更多出差旅游的机会。毕竟古时候交通非常不便,如果需要跨省,可能旅程最少也要半月左右,而且一般都是带着家人一起,所以等于来了一场家庭旅行。但其中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效率太低,对于百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解析下宋朝的

  • 范蠡西施什么关系?范蠡与西施的故事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西施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而他的丈夫则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商人范蠡。当年勾践伐吴失利,他便打算用美人计乱吴。后来西施和郑旦二人被选中,学了三年歌舞礼仪后由范蠡献给吴王,等勾践灭吴后,西施则是下落不明,关于西施的结局也是说法众多。那范蠡和西施到底有没有在一起过呢?恐怕其中的真相已经难以得知,

  • 诸葛亮为什么不愿还政于刘禅?是因为刘禅太年轻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死后,诸葛亮和李严同为托孤大臣,但诸葛亮明显地位更高,甚至还要力压刘禅一头。当时刘禅的身份虽然是蜀国皇帝,但基本没有任何实权,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自己决定。因为诸葛亮的形象被树立的太高大,而刘禅又并非一位明君,所以他在朝中权倾朝野好像也没什么不对。但要是换一个人来看,大臣不愿还政于皇帝,其中的原因可

  • 李成器与李隆基什么关系?李成器让位李隆基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李成器是唐睿宗长子,李隆基的哥哥,李成器死后李隆基下诏,追谥他为让皇帝。或许正是因为李成器的谥号,让不少人觉得李隆基的皇位是李成器让出来的,不过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李隆基在朝中的权势已经不是李成器能够撼动得了的,哪怕他是嫡长子。所以李成器也是为了自保才主动让出皇位,此后也是选择明哲保身。李成器和李隆基

  • 当年慈禧一天的生活费相当于如今的多少人民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都说慈禧太后是晚清时期的败家娘们,光就这么说的话可能大家也仅仅只是觉着吃东西,用的东西都非常的奢华罢了。然而事实上远远超乎咱们的认知与想象的。根据当年清王朝最后一任总管太监小德张的回忆:慈禧太后的一天下来的日常开销大约在4万两纹银左右。那么这4万两纹银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 康乾盛世时期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老百姓真的衣食无忧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在公元13世纪的时候,意大利的商人马可波罗到达了中国,并且在中国停留了很长一段的时间。回到意大利之后,马可波罗便在中国各个地区游历的经过写成了一本旅行记录,即《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使得欧洲人对中国的这地方、习俗、历史以及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明万历年间,以利玛窦为首的一群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到中国讲

  • 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并一统六国,为何会遭到后人批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导语:商鞅的法治极其成功,使秦国强盛而统一天下,为何遭到后人人批判?商鞅所推行的法治其实是君主手中的工具,压榨人民的武器,遭到了儒家、道家的抵制战国时代,乱世纷争,诸侯争霸,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在乱世中生存下来,并统一天下,都进行过各式各样的变法,有魏国李悝变法、吴起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燕国乐毅改

  • 清朝为何不允许外国女人进入国内?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国统治者常常会与外界保持着和平共处的贸易关系,贸易往来,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这样的合作不仅仅可以让本国获得丰富的物品,还可以与他国进行长时间的文化交流,以做到扬长补短的效果。可是,事情的发展从来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清朝末期,乾隆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使得中国与外界的交流

  • 朱由校真的很无能吗?真的只会做木工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可能有很多人都认为,明朝时期倒数第二位皇帝,也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其实就是一个无能昏庸的皇帝吧。的确,朱由校的种种表现,的确让人对他会有这样的印象,但是,不做就真的代表没有能力去做吗?朱由校到底是不是一个昏君,他是真的一辈子只会做木工,别的什么都不会吗?1.朱由校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