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安太后怎么死的真是慈禧害死的吗?

慈安太后怎么死的真是慈禧害死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011 更新时间:2024/2/12 18:00:53

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当年并成为两宫太后,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太后一般只会有一个。但是后世更为出名的很明显是慈禧太后,慈禧把持朝政,对国家大事更是有决策的权力,却从来不见慈安的身影,因为慈安在很早的时候就死了。难免会有人猜测,慈安的死会不会是慈禧造成的,那么今天就来揭秘看看慈安的死到底和慈禧有没有关系?

慈安太后暴亡之谜是清廷的又一谜案,由于慈安太后去世极为突然,加之其去世后慈禧获利最大,故野史将其暴毙的责任加在了慈禧身上。不过慈禧害死慈安之说大多见于野史,其实并不可信,而根据慈安和慈禧交往三十多年的情况和《翁同龢日记》记载推测,慈禧害死慈安的可能性极低,慈安应当是死于脑血管疾病。

慈禧害死慈安之说大多见于野史,可信度不高

关于慈禧害死慈安,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慈禧逼死慈安,其二则说慈禧毒死慈安。但两种说法均来自于民间野史记载,可信度并不高。

1、逼死慈安说。这种说法来源于《清稗类钞》,根据其中所载,咸丰帝死后,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但慈禧权力欲极重,而慈安却少闻外事,并不与其争权,因此前期双方相安无事。但在光绪七年初,慈禧患病,卧床不起,不能管理政事,因而这段时期内的朝政主要由慈安负责,这令慈禧大为不悦,“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导致慈安气愤异,但因木讷不能与之辩,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2、毒死慈安说。这种说法则来源于《崇陵传信录》,根据记载,当年咸丰帝临终时,由于深知慈禧权力欲望极重,因而为慈安留下一份遗诏,要其监视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但老实的慈安却将此事告诉了慈禧,并当着慈禧的面将遗诏烧毁。而阴险毒辣的慈禧虽然表面对慈安感激不尽,但实际上却已经暗起杀机。因此,不久后便借慈安进献点心的机会,在点心中暗下毒药,将其毒死。

这两种说法虽然都有出处,且记载的均较为详细,前因后果倒也令人信服。但却未免有些太过真实,毕竟这种宫廷秘闻外人是不可能知之详细的,例如遗诏内容、烧毁遗诏这种事情。再加上均是民间野史所载,极有可能是天马行空推测而来,因此可信度极低。

慈安的真正死因,或许是死于脑血管疾病

对于慈安之死,《翁同龢日记》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与野史比起来,《翁同龢日记》的可靠性就要大很多了。根据《翁同龢日记》记载,“慈安发病于光绪七年三月十日(1881年4月8日),这一天,“东太后感寒停饮,偶尔违和,未见军机”。

而且在慈安太后死后,翁同龢还记下了其脉案、药房和病情,大致可以从中了解到慈安发病的过程“晨方:天麻、胆星;(脉)按云类风痫甚重。午刻一(脉)按无药,云神识不清、牙紧。未刻两方虽可灌,究不妥云云,则已有遗尿情形,痰壅气闭如旧。酉刻,一方云六脉将脱,药不能下。戌刻(晚八时前后)仙逝。”

现代中医专家根据记载的病情特点和临床表现,推测判断慈安多般死于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与《翁同龢日记》中记载的“类风痫甚重”相吻合。

而且,慈安太后的脑血管疾病极有可能是旧疾,《翁同龢日记》中还曾记录了慈安太后的两次病史。

第一次是在同治二年二月九日(1863年3月27日),慈安二十六岁时,“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圣恭违豫,有类肝厥,不能言语,至是始大安”,此次犯病共计二十四天,而根据有类肝厥,不能言语”的表现,依据现代医学解释,应当属于中风前兆,不过病症较轻,加之慈安年轻,因此恢复较快。

第二次则是在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日(1870年1月5日),时慈安三十三岁,“昨日慈安太后旧疾作,厥逆半时许。传医进枳实、莱菔子”,这其中说的“厥逆”依然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引发,不过由于及时治疗,因此没有造成后遗症。

从《翁同龢日记》的记载来看,慈安太后应当有脑血管疾病的病史,而根据《述庵秘录》记载,慈安太后发病前一天“两颊微赤”,已经是高血压的表现,再加上病发突然且迅疾,最终诱发脑中风,甚至是脑出血而亡。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朱标死后,朱元璋立刻杀了蓝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朱标还在世的时候,朱元璋或许也没想过要替换接班人,朱标一直都是他认定的太子。然而面对蓝玉,当朱标还活着的时候,蓝玉也犯过很多罪,但是朱元璋都没怎么动他,却在朱标死了之后,对蓝玉也没有手下留情,直接杀了他,为什么朱元璋对蓝玉是这样的?蓝玉到底做了什么事,这又与朱标有什么关系呢?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 杨坚是如何取代宇文氏建立隋朝的?北周静帝为何禅位杨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当时北周仅仅成立了24年,静帝便禅让杨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军事贵族,武帝时期杨忠被封为随国公,此后杨坚继承父爵,并为上柱国。实际上杨坚在当上大丞相以后就有了篡权的计划,只是在等一个最佳的时机,直到静帝继位后,杨坚也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这才能逼静帝主动禅让

  •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多年前一部《至尊红颜》,将武则天与李君羡牵扯在了一起,但是很多人大概都认为,这个李君羡其实是电视剧虚构出来的人物,其实不然。李君羡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只不过和武则天之间没有什么关系,但如果要说的话,还是有一点关系的,那就是李君羡成了武则天的替死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李君羡,洺州武安(今河北邯郸武安

  • 姜维北伐成效如何?十一次北伐仅有两场败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病逝后,姜维继续扛起了北伐大旗,他在238至262这24年间总共发动了十一次北伐,并且胜多负少,给曹魏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但姜维连年征战也给蜀国造成了一定损伤,使得蜀国国力消耗过度,朝中更有声音说姜维是穷兵黩武,导致姜维和朝廷关系一度处于紧张的气氛之中。姜维带兵能力毋庸置疑,但交际能力有所欠缺,

  • 清朝为何山西官员最难当?巡抚只干半年就辞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巡抚在清朝主管各省民政、军政,品级从二品,略低于总督官衔。但到了清朝末期,总督已经逐渐失去权威,安徽、江西的巡抚都已不再听令总督。实际上要说哪个省的巡抚最难当,恐怕还要属山西这个地方。曾有多名山西巡抚干了仅仅半年就要辞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其中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主要还是因为

  • 武则天长子李弘怎么死的?李弘之死真相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和李治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大儿子李弘的死因一直是个谜。有人说李弘是被武则天给逼死,但也有人说李弘是染疾而亡,那其中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武则天弑子虽然残忍,但的确存在动机,李弘被唐高宗立为太子后,武则天如果已经有了称帝的打算,那她就必须废掉李弘的太子,所以才会狠下心对自己的儿子下手。不过以武则天

  • 司马徽和徐庶推荐诸葛亮,为什么不提庞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曾经找到过司马徽,而司马徽向他推荐了诸葛亮,这也是他后来请诸葛亮出山的直接原因。不仅如此,还有徐庶,在临别前往曹营之前,也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然而当时诸葛亮和庞统,一个卧龙一个凤雏,两人应该是齐名的,可为什么司马徽推荐了诸葛亮和徐庶,却没有推荐庞统?刘备前期颠沛流离,一直到201

  • 赵国连出3位明君,依然敌不过秦国奋六世之余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三家分晋后,魏、赵、韩三国都有入列七雄之一,但赵国前期实力一直处于中等水平,存在感也不是很高。直到战国中后期,赵国接连出现了赵肃侯、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三位明君,带领赵国迅速强势崛起,成为当时唯一一个能和秦国正面抗衡的诸侯国。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推行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军事大幅提升,而赵惠文王重用廉颇、蔺

  • 夏朝和三星堆有没有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人们对于夏朝的疑惑一直都存在,但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夏朝的都城没有找到,如果能够找到一些与夏朝有直接关系的东西,证明夏朝的确是真实存在过的,那么一切对于夏朝是否存在的疑问都将被破除。而有些人则提出了一个猜想,现如今发现的三星堆遗址,会不会就是人们寻找了很久的夏朝都城呢?如今,对于夏朝的争论确实是

  • 三国王允是个怎么的人?王允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王允是东汉末年朝廷大臣,任司徒一职。早年和张让的斗争中失败后,王允曾辞官归隐,直到何进掌权后才重新回到朝廷。此后董卓拥立汉献帝继位,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让一众汉臣苦不堪言,但又不敢反抗董卓。王允则想出一招连环计,顺利将董卓给除掉。事成之后王允以为自己可以收获大权,结果董卓余党重新杀回长安,王允无力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