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为了称帝手段有多残忍?亲儿子也不放过

武则天为了称帝手段有多残忍?亲儿子也不放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357 更新时间:2024/1/27 1:40:00

当武则天有了可以称帝的机会,她可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牺牲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孩子。武则天和李治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长子李宏和次子李贤都是被武则天给逼死,从而废除了他们的太子之位。等李治去世后,武则天的登基之路以无人能够阻拦。这也让他另外两个儿子,李显李旦顺利活了下来。武则天在当时绝对是最为强硬的女政治家,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武则天究竟是如何顺利称帝,一起来了解下吧。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后世对于她的评价往往呈现两个极端。有人认为她知人善任,勤于治国,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也有人认为她重用酷吏,违反传统礼教,是一个阴险残暴、毫无廉耻的可鄙女人。不过无论人们对武则天给予何种评价,有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那就是武则天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心狠手辣程度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极为罕见。那么,历史上的武则天究竟有多狠呢?今天我们就以三件事情为例,来看看这位女皇的铁血手腕。

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不过许多史料上都含糊其辞地暗示在太宗还健在时,身为太子的李治(即后来的唐高宗)就曾和武则天发生过亲密关系。

唐太宗去世后,按照惯例,武则天和太宗的其他妃子一样,都要出宫到佛寺中削发为尼度过余生。然而,此时已成为皇帝的李治却仍对武则天余情未了。当时李治的皇后王氏正嫉恨一位得宠的妃子——萧淑妃。为了对付萧淑妃,她特意说服丈夫将武则天从佛寺中接回宫中,并封为“昭仪”。

不过,令王皇后始料未及的是,武则天的魅力和手段很快就将唐高宗迷得神魂颠倒。没过多久,王皇后就意识到武则天是比萧淑妃更危险的对手,然而此时的高宗皇帝眼中,武则天已然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绝对不能失去。

为了对付武则天,王皇后和自己昔日的对手萧淑妃结成联盟。可是她们搞阴谋的手段却远远比不上武则天,因此每次阴谋活动总是以王皇后和萧淑妃失败告终。

在皇帝的百般呵护下,武则天的野心被渐渐激发出来,她开始不满足于做一个皇帝的宠妃,而是想要替代王皇后,成为母仪天下的中宫之主。

654年,武则天生下了一个女儿。没有子嗣的王皇后非常喜欢这个小公主,经常到武则天的寝宫中逗小公主玩。一天,王皇后在看望了小公主后离去,武则天为了陷害王皇后,竟然亲手闷死了自己的女儿,并向皇帝告发是王皇后下的毒手。唐高宗向来不是个聪明的帝王,他在听信了武则天的一面之词后勃然大怒。武则天看到机会已经成熟,于是就安排自己的心腹李义府许敬宗等人指控王皇后和萧淑妃阴谋毒杀皇帝。糊涂的唐高宗不顾朝廷中许多元老大臣的反对,下令将王皇后和萧淑妃贬为平民,其家族成员全部流放岭南,同时册封武则天为皇后。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武则天为了实现上位的目的,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其心肠之狠毒,实在令人不寒而栗。不过,联系到武则天后来的所作所为,这件事情也只能算是牛刀小试了。

武则天深知唐高宗是个性格柔弱、举棋不定的男人,为了防止死灰复燃,她在当上皇后仅一个月,就以非常残忍的手段杀死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她命人割掉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四肢,并将两人浸泡在酒瓮之中,仍由两人在极端痛苦的情况下慢慢死去。其手段之狠毒,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经过多年经营,武则天渐渐替代了唐高宗,成为大唐帝国的实际控制人。她的反对者全部遭到残酷迫害,满朝文武唯武后马首是瞻,作为天子的唐高宗反而成了一个无用的傀儡。

675年,太子李弘(唐高宗和武则天的长子)在随帝后出行洛阳时猝死。《新唐书》和《唐会要》中均猜测太子之所以突然离世,就是被他的母后武则天所毒杀。因为当时唐高宗早已失势且健康状况不佳,他有意效仿高祖李渊,提前将皇位禅让给太子。可武则天却不愿意这么做,对她而言,手中掌握的权力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谁要阻碍她的权力,她就会将谁清除,即便自己的儿子也一样。此外,李弘在许多政见上都和武则天背道而驰,两人虽为母子,但感情却并不深厚。当年武则天为了登上皇后之位,不惜亲手杀死女儿。所以再让她杀死儿子,也并不是什么艰难的选择。当然,此事并无实证,只能算是依据武则天的惯用手段做出的推测。

不过,如果说太子李弘之死还算是一件疑案的话。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次子李贤之死,那就是武则天杀子的铁案了。

李弘死后,李贤被立为太子。然而作为武则天的潜在竞争对手,李贤的太子之位一直是坐得胆战心惊。武则天时不时就训斥李贤不懂为人之子的孝道,这让李贤越发感到不安。679年,武则天命人在太子东宫中搜出数百副铠甲,并以此为名义指责太子欲图谋反。李贤百口莫辩,被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

683年末,高宗李治去世,他和武则天的第三子李显继承皇位,是为唐中宗。然而李显仅仅当了一个月皇帝,就被自己的母后武则天给赶下了台,接替他皇位的是武则天第四子李旦,而朝政大权则完全掌控在武则天手中。

同年,已被流放至巴州的废太子李贤在酷吏丘神勣的逼迫下自尽,终年二十九岁。武则天表面斥责丘神勣,但很快就授予他左金吾卫将军的要职。谁是杀害李贤的真凶,不言自明。

在经历了闷杀女儿、残害对手、逼死儿子之后,整个大唐帝国上下已再也没有人敢挑战武则天的权威了。690年,武则天篡唐称帝,改国号为“周”,中国历史进入了长达十五年的女皇统治时期。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国管亥武艺如何?其实被严重低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管亥是东汉末年黄巾军将领,其实在他演义中的戏份比不多,可能很多读者都对他什么太深的印象。不过管亥的战力已经非同一般,他可能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人物。管亥曾率军进攻北海郡,并且将孔融困在都昌,要不是刘备出兵相救可能孔融就危险了。而且管亥能和关羽大战数十回合才败下阵来,这在演义中也是少有的情况。下面就为大

  • 慈安太后怎么死的真是慈禧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当年并成为两宫太后,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太后一般只会有一个。但是后世更为出名的很明显是慈禧太后,慈禧把持朝政,对国家大事更是有决策的权力,却从来不见慈安的身影,因为慈安在很早的时候就死了。难免会有人猜测,慈安的死会不会是慈禧造成的,那么今天就来揭秘看看慈安的死到底和慈禧

  • 为什么朱标死后,朱元璋立刻杀了蓝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朱标还在世的时候,朱元璋或许也没想过要替换接班人,朱标一直都是他认定的太子。然而面对蓝玉,当朱标还活着的时候,蓝玉也犯过很多罪,但是朱元璋都没怎么动他,却在朱标死了之后,对蓝玉也没有手下留情,直接杀了他,为什么朱元璋对蓝玉是这样的?蓝玉到底做了什么事,这又与朱标有什么关系呢?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 杨坚是如何取代宇文氏建立隋朝的?北周静帝为何禅位杨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当时北周仅仅成立了24年,静帝便禅让杨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军事贵族,武帝时期杨忠被封为随国公,此后杨坚继承父爵,并为上柱国。实际上杨坚在当上大丞相以后就有了篡权的计划,只是在等一个最佳的时机,直到静帝继位后,杨坚也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这才能逼静帝主动禅让

  •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多年前一部《至尊红颜》,将武则天与李君羡牵扯在了一起,但是很多人大概都认为,这个李君羡其实是电视剧虚构出来的人物,其实不然。李君羡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只不过和武则天之间没有什么关系,但如果要说的话,还是有一点关系的,那就是李君羡成了武则天的替死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李君羡,洺州武安(今河北邯郸武安

  • 姜维北伐成效如何?十一次北伐仅有两场败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病逝后,姜维继续扛起了北伐大旗,他在238至262这24年间总共发动了十一次北伐,并且胜多负少,给曹魏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但姜维连年征战也给蜀国造成了一定损伤,使得蜀国国力消耗过度,朝中更有声音说姜维是穷兵黩武,导致姜维和朝廷关系一度处于紧张的气氛之中。姜维带兵能力毋庸置疑,但交际能力有所欠缺,

  • 清朝为何山西官员最难当?巡抚只干半年就辞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巡抚在清朝主管各省民政、军政,品级从二品,略低于总督官衔。但到了清朝末期,总督已经逐渐失去权威,安徽、江西的巡抚都已不再听令总督。实际上要说哪个省的巡抚最难当,恐怕还要属山西这个地方。曾有多名山西巡抚干了仅仅半年就要辞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其中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主要还是因为

  • 武则天长子李弘怎么死的?李弘之死真相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和李治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大儿子李弘的死因一直是个谜。有人说李弘是被武则天给逼死,但也有人说李弘是染疾而亡,那其中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武则天弑子虽然残忍,但的确存在动机,李弘被唐高宗立为太子后,武则天如果已经有了称帝的打算,那她就必须废掉李弘的太子,所以才会狠下心对自己的儿子下手。不过以武则天

  • 司马徽和徐庶推荐诸葛亮,为什么不提庞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曾经找到过司马徽,而司马徽向他推荐了诸葛亮,这也是他后来请诸葛亮出山的直接原因。不仅如此,还有徐庶,在临别前往曹营之前,也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然而当时诸葛亮和庞统,一个卧龙一个凤雏,两人应该是齐名的,可为什么司马徽推荐了诸葛亮和徐庶,却没有推荐庞统?刘备前期颠沛流离,一直到201

  • 赵国连出3位明君,依然敌不过秦国奋六世之余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三家分晋后,魏、赵、韩三国都有入列七雄之一,但赵国前期实力一直处于中等水平,存在感也不是很高。直到战国中后期,赵国接连出现了赵肃侯、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三位明君,带领赵国迅速强势崛起,成为当时唯一一个能和秦国正面抗衡的诸侯国。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推行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军事大幅提升,而赵惠文王重用廉颇、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