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夫差是怎样的形象?

历史上夫差是怎样的形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161 更新时间:2024/1/22 15:20:39

很多人都欣赏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复国的故事,但这也算是有些断章取义了,勾践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是前提是当夫差灭掉越国之后,并没有杀了他,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没有杀了勾践,才让他有机会实现自己复国的计划。但是,为什么当初灭掉越国之后,夫差不直接杀了勾践,斩草除根呢?

纵观整个的历史来看,任何事情都应该是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尤其是在战场之上,若是心存仁慈还真是不合适做一个大将军,而在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之间的故事也是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在诸多人们的认知当中认为,这吴王好像就是足够蛮横,在面对勾践的诱惑之下丧失了理性,最终是落得被勾践成功复仇的结果,那么真实历史上的真如人们所说的这样吗?

在2008年的时候,清华大学的得到了一批战国竹简,在经过了多年的研究之后,2017年的时候整理出了一篇文章被称之为《越公其事》,里面是较为详细地写到勾践兵变之后的行为、思考,对于我们研究吴越之间的历史是有一定的作用的,而令人们震惊的却是在这里看到了很多颠覆历史的内容,而吴王夫差的形象好似并不像我们之前所了解的那样。

当初越国在听说吴国练兵准备攻打他们的时候,勾践就决定先下手为强,可最后越国打败,仅剩的5000军马就退守到了会稽山,当时吴国在包围了这里的时候,勾践就在范蠡的建议之下,开始向吴王进贡很多的美女、金银,以这些利益来劝说吴王不要攻打越国了。

在《史记》等等的记载当中,骄横荒芜的吴王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可在《越公其事》当中却并非是这样记载,当时夫差没能杀害勾践,实则也是有着不得已的原因的。其中就写到夫差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自得吾始践越地,以至于今,凡吴之善士将中半死矣。今彼新去其邦而笃,毋乃豕斗,吾于胡取八千人以会彼死?

从中看到夫差没能够继续围剿勾践,实则是由于觉得自身的能力不够,而且在和伍子胥的商量当中,我们看到君臣之间还是蛮和气的,自己在之前已经是损失了不少,而此时也并没有完全取胜的把握,这才没有去乘胜追击。

而在夫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之后,当时是有使臣前来,而吴王也是讲到:孤用愿见越公,余弃恶周好,以徼求上下吉祥。孤敢不许诺恣志于越公?,从上面这样的记载当中就能够看到,要说夫差甚至是有些胆怯,并不想之前所说的嚣张,甚至不像是一个战胜国该有的态度。在面对仍旧抵抗的越国,他的言语反而是有诸多的谦逊,而最终是双方之间达成了这样的一个和解的协议。

从清华的这些竹简当中我们就能够看到,当初这件事情还真不是如我们所想象当中那样,当时的夫差并非就强大到不可战胜,不灭越国也是有原因的,而他的形象更不是昏晕无道的小人,而后来勾践能够成功复国,一方面就是自己励精图治,而还有一方面就是当时夫差与晋国之间决战,而此时勾践才找到了空虚之处进行突袭,这才被越国打败。

春秋时期,诸侯国在齐桓公称霸后,便是晋楚争雄了,两者打了百年也未将对方吞并,而且后期东南地区又崛起了两个国家,这便是越国与吴国。他们也在对中原的土地望眼欲穿。双雄崛起后也互有征战,吴王夫差举兵发越国境内,并在会稽山上将越王死死围住,越王已成瓮中之鳖,夫差大军再往前一步,越王必死。然而,大家都知道夫差却没有这样做,那么为什么夫差会养虎为患不将越王趁势诛灭呢?反倒是被最后越王卷土重来呢?

首先,可以说不是传言的越王允诺将西施与越国土地献给他那么简单,因为夫差只要灭了你勾践,整个越国都是自己的,这一点夫差比谁都清楚,对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夫差对于越国的处理方式还是有自己考量的。春秋时期各国争雄,常年的征战让人们早就将原有的礼乐制度丢在脑后,可是却也讲究一个适可而止,国虽然可以灭但是对待该国的君王及礼嗣还是要尽可能不破坏的,这也是当时社会对贵族的一种普遍的尊重。在这一点上大家都心知肚明,甚至成为了一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吴王可能是考虑到这一点,才留下勾践一条性命。

其次,也可能是如果夫差强硬的将越国占为己有,那么按照周的古法,他是可以得到这里的,然而在统御此地后肯定需要将这片土地分封给下面的卿大夫,卿大夫的实力可不容小觑,当年三家分晋就是由于卿大夫的实力太强以至于晋王难以操控而造成裂疆分地,这也是一个反面的典型,作为大王的夫差更是深谙此道。与此同时,在生产力不是很发达的春秋时期,吞并一块土地是有很多麻烦事的,首先为了保持新增土地的安稳,必须征调军队前去进行镇守,这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作为支持,而且吴国的土地多为沃野,而越的地形接近丘陵,就算给了吴王,他也不会有多喜欢,相反还要用吴国的经济拉动此地的财政,这是不值得的。

最后,吴国的出现其实背后是有大国支持的,晋为了改变齐楚联合针对自己的不利局面,不得不去扶植一个听话的小弟,这便是吴国,吴国在楚越相继败北后,兵强马壮也希望在中原大国中分得一杯羹,让周王室承认自己,进而称霸诸侯。然而夫差这个美好的梦却在他自己编就得网里破灭了,曾经跪在他脚下的老对手如今拿着剑毫不留情的向他挥来,斩碎了一切,不但斩碎了他的梦,也斩碎了吴越多年来的恩怨与几代君王的情仇。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为了称帝手段有多残忍?亲儿子也不放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当武则天有了可以称帝的机会,她可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牺牲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孩子。武则天和李治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长子李宏和次子李贤都是被武则天给逼死,从而废除了他们的太子之位。等李治去世后,武则天的登基之路以无人能够阻拦。这也让他另外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顺利活了下来。武则天在当时绝对是最为强硬的

  • 三国管亥武艺如何?其实被严重低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管亥是东汉末年黄巾军将领,其实在他演义中的戏份比不多,可能很多读者都对他什么太深的印象。不过管亥的战力已经非同一般,他可能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人物。管亥曾率军进攻北海郡,并且将孔融困在都昌,要不是刘备出兵相救可能孔融就危险了。而且管亥能和关羽大战数十回合才败下阵来,这在演义中也是少有的情况。下面就为大

  • 慈安太后怎么死的真是慈禧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当年并成为两宫太后,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太后一般只会有一个。但是后世更为出名的很明显是慈禧太后,慈禧把持朝政,对国家大事更是有决策的权力,却从来不见慈安的身影,因为慈安在很早的时候就死了。难免会有人猜测,慈安的死会不会是慈禧造成的,那么今天就来揭秘看看慈安的死到底和慈禧

  • 为什么朱标死后,朱元璋立刻杀了蓝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朱标还在世的时候,朱元璋或许也没想过要替换接班人,朱标一直都是他认定的太子。然而面对蓝玉,当朱标还活着的时候,蓝玉也犯过很多罪,但是朱元璋都没怎么动他,却在朱标死了之后,对蓝玉也没有手下留情,直接杀了他,为什么朱元璋对蓝玉是这样的?蓝玉到底做了什么事,这又与朱标有什么关系呢?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 杨坚是如何取代宇文氏建立隋朝的?北周静帝为何禅位杨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当时北周仅仅成立了24年,静帝便禅让杨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军事贵族,武帝时期杨忠被封为随国公,此后杨坚继承父爵,并为上柱国。实际上杨坚在当上大丞相以后就有了篡权的计划,只是在等一个最佳的时机,直到静帝继位后,杨坚也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这才能逼静帝主动禅让

  •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多年前一部《至尊红颜》,将武则天与李君羡牵扯在了一起,但是很多人大概都认为,这个李君羡其实是电视剧虚构出来的人物,其实不然。李君羡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只不过和武则天之间没有什么关系,但如果要说的话,还是有一点关系的,那就是李君羡成了武则天的替死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李君羡,洺州武安(今河北邯郸武安

  • 姜维北伐成效如何?十一次北伐仅有两场败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病逝后,姜维继续扛起了北伐大旗,他在238至262这24年间总共发动了十一次北伐,并且胜多负少,给曹魏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但姜维连年征战也给蜀国造成了一定损伤,使得蜀国国力消耗过度,朝中更有声音说姜维是穷兵黩武,导致姜维和朝廷关系一度处于紧张的气氛之中。姜维带兵能力毋庸置疑,但交际能力有所欠缺,

  • 清朝为何山西官员最难当?巡抚只干半年就辞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巡抚在清朝主管各省民政、军政,品级从二品,略低于总督官衔。但到了清朝末期,总督已经逐渐失去权威,安徽、江西的巡抚都已不再听令总督。实际上要说哪个省的巡抚最难当,恐怕还要属山西这个地方。曾有多名山西巡抚干了仅仅半年就要辞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其中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主要还是因为

  • 武则天长子李弘怎么死的?李弘之死真相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和李治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大儿子李弘的死因一直是个谜。有人说李弘是被武则天给逼死,但也有人说李弘是染疾而亡,那其中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武则天弑子虽然残忍,但的确存在动机,李弘被唐高宗立为太子后,武则天如果已经有了称帝的打算,那她就必须废掉李弘的太子,所以才会狠下心对自己的儿子下手。不过以武则天

  • 司马徽和徐庶推荐诸葛亮,为什么不提庞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曾经找到过司马徽,而司马徽向他推荐了诸葛亮,这也是他后来请诸葛亮出山的直接原因。不仅如此,还有徐庶,在临别前往曹营之前,也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然而当时诸葛亮和庞统,一个卧龙一个凤雏,两人应该是齐名的,可为什么司马徽推荐了诸葛亮和徐庶,却没有推荐庞统?刘备前期颠沛流离,一直到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