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的身世是什么?李建成是李白的祖先?

李白的身世是什么?李建成是李白的祖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174 更新时间:2024/1/25 4:49:48

很多人应该都对李白的身世感到比较好奇,甚至有人说他应该是外国人,不过是唐朝时期的外国人了。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李白并非是外国人,而李白就像是一个谜一样,他的出身、他的死亡,都无法了解的非常完整,甚至还有人认为,李白应该是和李建成有关系,是李建成的后人。这是真的吗?李白和李建成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

通过史料分析,李白是李建成的第五世后人。一世李建成,二世李承宗,三世李承宗之子,四世李客,五世李白。

关于诗仙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特别是对其祖父、曾祖父,史料竟无一记载。这么一位千古传唱的历史名人,出身却没有明确记载,这显然有违常理。

更奇怪的是:李白绝口不谈家世,偶有提及,也是闪烁其辞,自己的爷爷辈及以上,从来不提,只说远祖。

最早提到此事的是唐梓州刺史于邵,他最早在李白故里立碑纪念。明末曹学全《蜀中名胜记》载有碑文内容:“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

当代,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探究李白身世之谜,并撰文发表。《中国青年报》1985年7月28日所载《李白身世之谜》,台湾学者罗香林认为:李白乃李建成之后。韩维禄1988年撰文《李白“五世为庶”当为李建成玄孙解》论证李白乃唐宗室,李建成玄孙。

持同样观点的徐本立1990年发表《李白为李渊五世孙考》,认为李白应为凉武昭王十二世孙、太祖李虎七世孙、高祖李渊五世孙、太子建成玄孙。

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一起寻找李建成的后人吧。

据史料记载,李建成有六个儿子。长子李承宗早年夭折,后又生五子,都被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后诛杀。世上唯一有记载的建成的后代是他的次女闻喜县主李婉顺,记载主要见于墓志铭和一些世人的文章。

玄武门事变之后,唐太子李建成之女李婉顺便沦为了不能为世人所知的逃犯。婉顺死后,他的丈夫在她的墓志铭上刻了这样一句话:“怀璧非罪,毁玉何冤。”意为婉顺就是因为是建成女儿,才受如此不公正对待,她的丈夫都在替她喊冤!

至此,历史记载中,李建成再无后人!既然那么多学者认为李白是李建成的后人,那么,到底有什么证据?

咱们先从李白的父亲入手。李白之父叫李客,他的记载更是少的可怜,不但没有生平,连哪年生哪年死都不知道,很像隐姓埋名的隐士。“客”为何意?一为寄居或迁居外地;二为客人。从字面上看,李客的名字就是其先人想让他记住并告诉后人:原籍不在这里,只是客居他乡而已。

咱们再一起看看李白讴歌的《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大胆猜测一下,诗中的赵客,莫非就是李白的父亲李客?是李白借赵客之名来歌颂父亲李客,表达一种怀念与崇敬?还是恨自己不能报灭门之仇?

而“深藏身与名”是否在暗示,李家在被迫隐姓埋名?据史书记载: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也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自通达”的意思是无师自通,没人教,却剑术高超。那么,这是否是祖先李建成的血脉周流其身,浑然天成所致?

李白家世正史是这么写的:“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昭武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

由此可见,李白是“世为显著”之家,也就是说世代都地位显赫,那么,既然世代显赫,为什么从李白的父亲向上追溯,却无身世记录?这实在是讲不通。

正史中讲过李白“五世为庶”,也就是说,五代之内,全是平民。从李白往上推五世,正是李唐王朝兴起,李渊父子初成霸业之时。不禁想到“玄武门事变”,李世民诛杀李建成及五子、李元吉及六子,并将他们从宗室中除名,降为平民。

也就是说,李白只有是李建成的后裔,“中叶非罪”、“滴居条支”、“易姓与名”、“逃归”等等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新唐》说:“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因为犯罪迁徙至西域,神龙初返还,客居陇西。”

隋末因犯罪迁到西域的是李承宗的儿子,李白的爷爷。

神龙(705年正月—707年九月)是周朝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年号,玄武门事变发生在626年,相隔80余年。神龙初客居陇西的应该是四世李客。李白身世之谜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由此推断:一世李建成,二世李承宗,三世李承宗之子,四世李客,五世李白。应该是建成夭折的大儿子李承宗留了后人。李建成死时38岁,就算李建成18岁娶老婆,他的大儿子李承宗死的时候也有十几岁了,李承宗在死之前,应该得有喜欢的女人给他留了后。

由此推断:“玄武门事变”中,李建成满门被诛,唯长子太原王李承宗在此之前病故。承宗的后人被亲信藏匿并逃往西域。神龙年间客居陇西,有了李客。

“五世为庶”只能是李建成的后代,李白的祖先就是李建成。唐明皇对李白降辇步迎,并“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唐明皇见到李白都要下轿迎接)可见对李白的崇拜。而李白做唐明皇的御用文人不到一年就不干了。

都知道李白清高,但这不是他离开皇宫的原因。他其实很想做官,否则也不会进宫。因为他骨子里流着建成的血,所以渴望有所作为。但祖先蒙受的耻辱又使他不敢有所作为。

想建功立业,又害怕暴露身世,这让他总在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之间矛盾着。再则,李白想到祖先建成被全门抄斩,五世为庶,他胸中充满着仇恨与屈辱,他在唐朝的皇宫哪里还呆的下去?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完善科举制造福后人,能不能因此以功抵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期间经常沉迷酒色、滥用民力还拒纳忠言。所以历史上对于隋炀帝的评价大部分还是负面为主。不过隋炀帝一生也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功绩,那就是修建大运河还有完善科举制,算是造福了后人。那隋炀帝的功究竟能不能抵消他的国呢?其实这很难客观的进行衡量。对于隋炀帝来说,他算无德有功,但帝

  •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只是演义杜撰出来的情节,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算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名场面,就算你没看过三国,肯定也会知道这个故事。不过正史上关羽并没有过五关斩六将过,这只是演义中杜撰出来的情节,目的是为了将关羽的人物形象给放大。毕竟关羽可以说是演义前半部分的第一男主角。当时关羽被曹操缉拿,但曹操十分欣赏关羽想让他归顺自己。不过此后关羽和曹操

  • 常何在玄武门之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他不叛变或许李建成不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明发动玄武门之变能顺利成功,有一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常何。常何先后跟随李建成、李世民等人作战,玄武门之变当天李世民故意将常何安排在玄武门值守,最后才成功将李建成等人困在门内。不过常何当时算是李建成的人,如果他不叛变的话或许李建成还有可能活下来,那整个历史也将会改变。为什么常何最后会选择

  • 朱元璋死后,为什么被朱允炆火速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来说,人死之后都要先停几天,不会立刻下葬,称之为停灵,家属亲戚好友都回来祭拜,向死者做一个告别仪式,之后才会安排下葬。普通人是如此,那些皇宫里的人就更不例外了,比如皇帝,死后需要停留更长的时间。但是当年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却并没有下令要停灵,而是马上就把朱元璋下葬了,这是为何?天气原因是其中之一,

  • 三家分晋之后,为什么韩国是最弱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三家分晋被看做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经历了三家分晋之后,晋国分裂成了韩赵魏三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不过,三家分晋既然是分,最终为何会分出一个最弱小的韩国?难道是实力不均造成的吗,而且韩国还是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可见韩国的确是太弱了,究竟为何韩国会那么弱,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晋、楚两国是春

  • 魏忠贤是奸臣吗?为什么魏忠贤一死明朝也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魏忠贤,可能很多人觉得,只要杀掉他就好了,明朝将会起死回生,会有一个新的生机,就有机会重新回到往日的风采,但是实际上,魏忠贤的死,甚至还对明朝的灭亡起到了一定的加速作用,如果魏忠贤能够撑明朝十年,那么没有了魏忠贤的命呢,其实只是会对明朝的灭亡有更加速的影响而已。但是魏忠贤不是奸臣吗,为什么他死了

  • 甄宓曾经很受宠,为什么后来争不过郭女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关甄宓,或者说甄夫人的传说,一直都有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她与曹植的故事了,但是尽管这已经被证明是假的,但是却还是有不少人愿意相信,大概只是因为这很符合他们心中“才子佳人”的悲剧故事吧。不过,甄夫人一开始受曹丕的宠爱也是真的,可是后来却为什么争不过郭女王呢?郭女王明明

  • 唐朝和胡人是什么关系?胡人对唐朝衰落埋下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会把唐朝的衰败,归结于重用胡人,导致爆发安史之乱,如果唐朝没有将胡人内迁是否就能避免走向衰落呢?实际上很多历史学家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基本上都是以安史之乱为起点,而安禄山是胡人又是安史之乱的发起者之一,所以才会把这个锅推给胡人。假如安禄山是汉人可能他也会发动叛变,但胡人内迁的确也带来了一些危害

  • 荀彧为什么不帮汉室拿回政权,而是选择辅佐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荀彧帮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变相将汉室政权交给了曹操。不过荀彧此后又跟曹操摊牌,表明自己汉室忠臣的身份,那他早年为什么还要为曹操做事呢?或许荀彧在当时也没有其他的选择,汉室地位每况愈下,天下诸侯都想趁势分一杯羹,所以只能扶持曹操抢先入住朝廷。荀彧舍弃袁绍,转投曹操肯定是有他自己的考量。只是没想到曹操

  • 司马懿篡位和曹操有什么区别?为何两者评价天差地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夺了汉室,而曹氏又被司马懿所灭。虽然曹操和司马懿都没有称帝,但他们却为自己的后代铺好了上位之路,所以篡位的罪名才会扣到他们头上。但曹操和司马懿两人的评价却是天差地别,司马懿的名声远逊于曹操,甚至后人对司马懿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为主。而曹操则为乱世枭雄,文才武略都是顶尖的水平,为何他们做了差不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