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韦皇后想当第二个武则天,为什么她最终失败了?

韦皇后想当第二个武则天,为什么她最终失败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004 更新时间:2024/1/24 3:43:12

韦皇后是唐中宗李显第二位皇后,韦皇后有着很大的野心,她想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武则天。唐中宗复位以后,韦皇后专擅朝政从韦温手中拿到了朝政大权,在朝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以韦氏为首的专政集团。如果长久下去,韦皇后很有可能达到目的,从李显手上夺过皇位。不过李隆基却破坏了韦皇后计划,李隆基发动政变将韦氏除掉,从而化解了唐朝出现第二位女皇帝的情况。

武则天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正统女皇帝,可谓是开创了先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似乎唐朝的女性在她的影响之下,都“蠢蠢欲动”,都有一个做皇帝的心。

韦皇后就是其中一个,并且差一步就坐上皇帝的位置。

韦皇后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二任皇后,也是武则天的儿媳,李显发动“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将皇位归还给李唐。然而李显虽然做了皇帝,但是却碌碌无为,生活上也是很窝囊。自从唐朝出了一个武则天之后,女性心中都有这么一股子“劲儿”,韦皇后她也安奈不住自己的欲望,自己丈夫无能,岂不是上天给她的绝妙机会?

于是她想方设法将势力安插在朝堂之中,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暗中勾结并私通,逐渐掌控朝中大权。李显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作为,等到他发现韦皇后的意图之后,已经无力回天,只好装作看不见。

韦皇后野心日益膨胀,最终与女儿安乐公主合力毒死唐中宗李显。李显去世后,韦皇后隐瞒实情秘不发丧,她以李显的名义发出旨意,将京城周边的军队指挥权交接给自己钦点的人,以此控制军队;并将文武百官召集进宫中议事,不给他们政变的机会。随后才对外宣称,李显暴毙,死前留下遗照:四子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后为皇太后摄政。

等到百官们知道韦皇后的意图之后,已经无力回天,再加上韦皇后早先的渗透,导致在朝中的拥护者居多,即便有反对的声音没人支持也于事无补。最终整个朝廷的大权落入到了韦皇后手中,韦皇后虽然暂未称帝,已有皇帝的实权。

然而她最终还是忽略了一个人,李隆基。

李隆基是李治与武则天的孙子,只是一个支脉王爷,正常情况下,他距离皇帝的位置非常远,就是因为李隆基的这个身份,让韦皇后放松警惕,没有将其列入控制名单之中。

李隆基翻盘的依仗,说来也是巧。是唐太宗李世民留下的“后手”,李世民为了防止政变,专门培养了一批骁勇的武士,他们穿虎纹衣,跨豹纹鞯,从游猎,于马前射禽兽,谓之百骑,只忠李氏。由于武则天上位时,这只军队数量很少,并不足以影响大局,因此在武则天上位只是丝毫不见动作。后来李显发展这支军队,将其扩充为万骑。

前面说了,李显无能,手上空有“王牌”却被韦皇后“温水煮青蛙”给“磨死”,这种军队李显还没用上就被毒死了。可以说这支李世民留下的后手虽然强劲,但是一直没有用武之地。

而李隆基就不一样了,李隆基很早的时候就非常重视这支军队,他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将势力渗透进这支部队中。恰巧韦皇后夺取政权,其心可诛,这支军队只忠诚于李氏,而李隆基又是正统的李姓血脉,统领这支军队自然不在话下。

于是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联合,决定在韦皇后称帝之前,先一步发动政变。

此时的韦皇后本以为胜券在握,自己做皇帝是只差一步的事儿,即将像婆婆一样,成为第二位女皇,因此开始有些掉以轻心。

710年7月21日,李隆基一切准备妥当后,决定发动政变,率领一万铁骑于夜间直冲皇宫,最终得以成功,史称“唐隆政变”。

打败韦氏之后,这个唐王朝如同一个待摘的“果实”,所有权利几乎都在韦氏手中,李隆基杀死了她,自然只需要一步步进行交接就可以了。而李隆基政变成功之后,也没有急着做皇帝,而是举荐自己的父亲李旦做了皇帝,而李隆基被称为太子。

这个韦皇后,差一点就成为了武则天之后的第二位女皇帝,只可惜败在李隆基之下。

有趣的是,李世民留下的这一后手,没能阻止武则天坐上皇帝,反而阻止了自己的孙媳妇儿坐皇帝。估计李世民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如此不堪,自己刚死,皇位就被夺走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白的身世是什么?李建成是李白的祖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应该都对李白的身世感到比较好奇,甚至有人说他应该是外国人,不过是唐朝时期的外国人了。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李白并非是外国人,而李白就像是一个谜一样,他的出身、他的死亡,都无法了解的非常完整,甚至还有人认为,李白应该是和李建成有关系,是李建成的后人。这是真的吗?李白和李建成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通过

  •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完善科举制造福后人,能不能因此以功抵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期间经常沉迷酒色、滥用民力还拒纳忠言。所以历史上对于隋炀帝的评价大部分还是负面为主。不过隋炀帝一生也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功绩,那就是修建大运河还有完善科举制,算是造福了后人。那隋炀帝的功究竟能不能抵消他的国呢?其实这很难客观的进行衡量。对于隋炀帝来说,他算无德有功,但帝

  •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只是演义杜撰出来的情节,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算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名场面,就算你没看过三国,肯定也会知道这个故事。不过正史上关羽并没有过五关斩六将过,这只是演义中杜撰出来的情节,目的是为了将关羽的人物形象给放大。毕竟关羽可以说是演义前半部分的第一男主角。当时关羽被曹操缉拿,但曹操十分欣赏关羽想让他归顺自己。不过此后关羽和曹操

  • 常何在玄武门之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他不叛变或许李建成不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明发动玄武门之变能顺利成功,有一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常何。常何先后跟随李建成、李世民等人作战,玄武门之变当天李世民故意将常何安排在玄武门值守,最后才成功将李建成等人困在门内。不过常何当时算是李建成的人,如果他不叛变的话或许李建成还有可能活下来,那整个历史也将会改变。为什么常何最后会选择

  • 朱元璋死后,为什么被朱允炆火速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来说,人死之后都要先停几天,不会立刻下葬,称之为停灵,家属亲戚好友都回来祭拜,向死者做一个告别仪式,之后才会安排下葬。普通人是如此,那些皇宫里的人就更不例外了,比如皇帝,死后需要停留更长的时间。但是当年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却并没有下令要停灵,而是马上就把朱元璋下葬了,这是为何?天气原因是其中之一,

  • 三家分晋之后,为什么韩国是最弱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三家分晋被看做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经历了三家分晋之后,晋国分裂成了韩赵魏三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不过,三家分晋既然是分,最终为何会分出一个最弱小的韩国?难道是实力不均造成的吗,而且韩国还是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可见韩国的确是太弱了,究竟为何韩国会那么弱,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晋、楚两国是春

  • 魏忠贤是奸臣吗?为什么魏忠贤一死明朝也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魏忠贤,可能很多人觉得,只要杀掉他就好了,明朝将会起死回生,会有一个新的生机,就有机会重新回到往日的风采,但是实际上,魏忠贤的死,甚至还对明朝的灭亡起到了一定的加速作用,如果魏忠贤能够撑明朝十年,那么没有了魏忠贤的命呢,其实只是会对明朝的灭亡有更加速的影响而已。但是魏忠贤不是奸臣吗,为什么他死了

  • 甄宓曾经很受宠,为什么后来争不过郭女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关甄宓,或者说甄夫人的传说,一直都有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她与曹植的故事了,但是尽管这已经被证明是假的,但是却还是有不少人愿意相信,大概只是因为这很符合他们心中“才子佳人”的悲剧故事吧。不过,甄夫人一开始受曹丕的宠爱也是真的,可是后来却为什么争不过郭女王呢?郭女王明明

  • 唐朝和胡人是什么关系?胡人对唐朝衰落埋下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会把唐朝的衰败,归结于重用胡人,导致爆发安史之乱,如果唐朝没有将胡人内迁是否就能避免走向衰落呢?实际上很多历史学家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基本上都是以安史之乱为起点,而安禄山是胡人又是安史之乱的发起者之一,所以才会把这个锅推给胡人。假如安禄山是汉人可能他也会发动叛变,但胡人内迁的确也带来了一些危害

  • 荀彧为什么不帮汉室拿回政权,而是选择辅佐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荀彧帮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变相将汉室政权交给了曹操。不过荀彧此后又跟曹操摊牌,表明自己汉室忠臣的身份,那他早年为什么还要为曹操做事呢?或许荀彧在当时也没有其他的选择,汉室地位每况愈下,天下诸侯都想趁势分一杯羹,所以只能扶持曹操抢先入住朝廷。荀彧舍弃袁绍,转投曹操肯定是有他自己的考量。只是没想到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