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弑兄上位,登基后为什么没有下令修改历史?

李世民弑兄上位,登基后为什么没有下令修改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29 更新时间:2024/3/7 4:33:30

李世民的带领下唐朝逐渐强盛,此后也有人把李世民称为“千古一帝”。但李世民一生却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争议,而且怎么绕也绕不过去,那就是他是通过弑兄才坐上这个皇位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大义灭亲,不成功便成仁,这段历史可以说是李世民最大的黑点。不过等李世民顺利登基以后,他为什么没有要求史官改写这段历史呢?其实关于历史的记载,也并非皇帝就能一手掌控的。

“玄武门之变”,这是李世民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刻。事变后,李世民走上了大唐帝国的权力巅峰。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骨肉相残的悲剧事件,也让李世民背上了沉重的道德包袱,让他在无数个日日夜夜辗转难眠。

众所周知,无论皇帝通过何种方式取得江山,都会对自己的上位过程进行美化,李世民也不能免俗。纵然牢牢掌握着国家舆论宣传工具,可民间对李世民取得帝位方式依旧指责不断。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李世民带着无比纠结的心情,向负责给皇帝编著起居注并兼修国史的褚遂良发出了试探,看看能不能稍微修改国史,尤其是“玄武门之变”这一段。

褚遂良直接给李世民浇了一盆冷水,“臣闻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何不书之?人君有过失,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褚遂良的意思很简单,即使我不如实记载,天下其他人也会记载的。碰了个大钉子,可李世民还是不甘心地再次追问“朕有不善,卿必记耶?”

这句话说的非常露骨了,如果不是《贞观政要》中记载了,让人很容易认为这是杜撰的。如果换成没有原则的史官,当听到皇帝这句话略有威胁的话语时,很可能就见风使舵,把起居注稍微修改。

当然,李世民也不是让史官彻底掩盖自己夺位的细节,而且能掩盖一些细节,好让自己“名正言顺”。仅过了一年后,李世民找到了宰相房玄龄,有了之前的失败案例,李世民这些说的更加圆滑。

“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这句话非常出名,后人都认为这是李世民篡改史书的直接证据。

无论是后代史书记载,还是唐朝野史记载,大家逐渐形成了统一的说法:李世民登基上确实对“玄武门之变”做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尤其把李建成李元吉更是描述的一无是处,“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建成、元吉,实为二凶”等。

有一种说法,李世民为了维护自己是孝子的形象,大肆抹黑李建成、李元吉。为了逼迫李渊交出皇位,一度“囚慈父于后宫”,最终逼得李渊将皇位传给他。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黄盖上演苦肉计并非真实历史,曹操谨慎难上当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上,曹操大军南下誓要拿下荆州,这也造成孙权和刘备第一次联手抗曹。当时抗曹的主力军还是东吴军队,最后能击退曹操最大功臣也被认为是周瑜还有黄盖。要不是周瑜和黄盖上演了一出苦肉计,恐怕也没办法引得曹操落入陷阱。不过苦肉计只是《三国演义》中杜撰出来的一个故事,并没有真实发生过。而且黄盖作为孙家初代老

  • 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没有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农民起义的例子在历史上其实是非常多的,数不胜数,其他朝代都还算好,但是宋朝两宋加起来竟然有四百多次农民起义。不过,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是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大起义,之后几乎历朝历代都出现过。然而,为什么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竟然从来没有过农民起义?当时也是战事频发,为何不会有农民出来维护自己

  • 浑河之战明军有多少兵力?明军虽败却让人心生敬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浑河之战发生在明朝末年,当时明军对上后金部队已经很难取得胜利,明朝只能转守为攻依靠城池拖延后金的进攻。在浑河之战上,虽然明军战败,但也让后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过程让人心生敬意。当时明军只有7000兵力,后金部队万人以上,但后金却付出了几千人的代价才拿下这场战役。而很多明朝将领见胜算无望也都选择悲壮

  • 文鸯和文虎是什么关系?三国最被低估的两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文鸯和文虎是兄弟关系,文鸯是魏末晋初的名将,曾效力于大将军曹爽。等司马师废除曹芳后,文鸯打算转投东吴,但吴国却发生内讧,文鸯又只能降于司马昭。文鸯一生勇猛果敢,曾大破秃发树机能,还惊死司马师。不过关于司马师这件事,应该还是杜撰成分居多,但文鸯的能力绝对毋庸置疑。而文虎也是一名出色的将领,可以说他们是

  • 霍去病为什么要射杀李广之子李敢?或因此导致霍去病神秘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李敢是西汉著名将领李广的儿子,也曾多次和匈奴交战,并且立下功劳。不过李敢最后不是死于沙场敌方之手,而是被自己人给射死了,凶手还是西汉名将霍去病。霍去病为什么要射杀李敢呢?根据古书记载,霍去病是因为李敢伤了卫青才动手,不过李敢如果只是伤了卫青应该也罪不至死吧,这中间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呢?此事没过多久,霍

  • 隋朝有六个皇帝?除了隋文帝隋炀帝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历史上“二世而亡”的朝代,很多人都会想到秦朝和隋朝。的确,这是两个短命的王朝,但是隋朝虽然短命,可皇帝却不止两个。很多人知道励精图治的隋文帝,但是最后却败在了荒淫残暴的隋炀帝手上,但事实上,隋朝历史上除了这两位最有名的皇帝之外,还有四位皇帝,那他们分别是谁,为什么很少有人

  • 孙权称帝有哪些障碍?为什么比曹丕、刘备晚那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孙权登基称帝的时间最晚,比曹丕晚了9年,比刘备晚了8年,孙权想要称帝究竟有哪些障碍呢?其实孙权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缺乏自立的理由。曹丕取代汉室已是大势所趋,而刘备为了继续将汉朝延续下去,所以也能很快称帝,而孙权又有什么称帝的理由呢?当时孙权还是选择屈居于曹丕之下,如果孙权也跟着冒然登基,恐怕曹丕和刘备

  • 鸿门宴最早出处是哪?并非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鸿门宴是发生在项羽和刘邦开战前期非常重要的一起事件,而这篇史传文多被认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实际上,记载鸿门宴一事最早是出自《楚汉春秋》,《楚汉春秋》是由西汉外交家陆贾著写,陆贾要比司马迁早出生95年,所以鸿门宴并非是由司马迁最先记载的。从情结和人物来看,和鸿门宴大致相同,而且情结更加生动形象。

  • 靖难之役朱允炆为何不重用盛庸?盛庸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盛庸是明朝著名将领,曾在靖难之役中多次击败朱棣大军,差点改变整个战局的走势。只可惜朱允炆后知后觉,并没有在初期重用盛庸,导致朱棣部队有了喘息之际。此后朱棣攻破京城,他十分欣赏盛庸的能力,所以没有杀他,而是继续重用。不过盛庸却多次被人指出有二心,最后将他逼入绝路,选择自刎。盛庸一生也挺憋屈的,虽然尽职

  • 清朝皇帝为什么生育能力越来越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皇家也是非常讲究子嗣的,虽然子嗣兴旺是好事,但是也可能会导致兄弟几人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的事情。但是不管怎么说,子嗣多了,不管最终是谁坐上皇位,总归是有人继承的,然而如果没有子嗣或者孩子很少,这苦恼恐怕比争夺皇位更让人担忧吧?而清朝末期的几位皇帝,却都是生育能力很差的,存活下来的皇子少之又少,这究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