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党锢的意思是什么?

党锢的意思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459 更新时间:2024/2/3 22:02:47

说起党锢这个词,可能很多小伙伴们还不是很熟悉,比较陌生。这是指在古代禁止某一些政治上的朋党参政的现象。东汉桓、灵二帝统治时期官僚士大夫因反对宦官专权而遭禁锢的政治事件。所谓"锢"就是终身不得做官。党锢的政争自延熹九年(166),一直延续到中平元年(184)。

宦官五侯掌权以后,跟梁冀一样胡作非为。他们把持朝政,卖官卖爵,从朝廷到全国郡县,都有他们的亲信,搞得社会黑暗不堪。

当时有一批士族地主出身的官员,不满宦官掌权,主张改革朝政,罢斥宦官;还有一批中小地主出身的太学生,因为社会腐败,找不到出路,也要求改革。他们批评朝政,对掌权的宦官和附和宦官的人,深恶痛绝。

公元165年,陈蕃做了太尉,名士李膺做了司隶校尉,这两个人都是不满宦官的。太学生都拥护他们,把他们看作是模范人物。

李膺当了司隶校尉后,有人告发宦官张让的兄弟、野王(今河南沁阳县)县令张朔贪污勒索。李膺要查办张朔。张朔逃到洛阳,躲进他哥哥家里。李膺亲自带领公差到张让家搜查,在张家的夹墙里搜出张朔,把他逮走。张让赶快托人去求情士多德哲学的某些消极因素,建立了系统的经院哲学体系。认,李膺已经把案子审理清楚,把张朔杀了。

张让气得什么似的,马上向汉桓帝哭诉。桓帝知道张朔确实有罪,也没有难为李膺。

这一来,李膺的名气就更大了。一些读书人都希望能见见李膺,要是受到李膺的接见,就被看作很光彩的事,称做“登龙门”。

第二年,有一个和宦官来往密切的方士(搞迷信活动的人)张成,从宦官侯览那里得知朝廷马上要颁布大赦令,就纵容他的儿子杀人。李膺马上把杀人凶手逮捕起来,准备法办。

第二天,大赦令下来,张成得意地对众人说:“诏书下来了,不怕司隶校尉不把我儿子放出来。”

这话传到李膺耳朵里,李膺更加冒火。他说:“张成预先知道大赦,故意教儿子杀人,大赦就不该轮到他儿子身上。”

说完,就下令把张成的儿子砍了头。

张成哪儿肯罢休,他要宦官侯览、张让替他报仇。他们商量了一个鬼主意,叫张成的弟子牢修向桓帝告了一状,诬告李膺和太学生、名士结成一党,诽谤朝廷,败坏风俗。

汉桓帝接到牢修的控告,就下命令逮捕党人。除了李膺之外,还有杜密陈寔和范滂等二百多人,都被他们写进党人的黑名单。朝廷出了赏格,通令各地,非要把这些人抓到不可。

杜密像李膺一样,也是敢于跟掌权的宦官作对的官员。两个人的名望差不多,人们把他们联在一起,称为“李、杜”。

李膺下了监狱,杜密当然也逃不了。

陈寔本来是个太学生,因为有名望,也被划到党人名单里去。有人劝他逃走。陈寔并不害怕,说:“我逃了,别人怎么办?我进了狱,也可以壮壮别人的胆。”他说着,就上京城,自己投案,进了监狱。

范滂也跟陈寔一样,挺着腰板进了监狱。

捉拿党人的诏书到了各郡,各郡的官员都把跟党人有牵连的人报上去,多的有几百个。只有青州平原相(相,相当于郡的太守)史弼没报。

朝廷的诏书接连下来催逼他,青州还派了一个官员亲自到平原去查问。

那个官员把史弼找去,责问他为什么不报党人的名单。史弼说:“我们这里没有党人,叫我报什么?”

那官员把脸一沉说:“青州下面有六个郡,五个郡都有党人,怎么平原偏偏会没有?”

史弼回答说:“各地的水土风俗不一样。别的地方有党人,为什么平原就一定也有党人呢?”

那官员被他反驳得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史弼又说:“你一定要冤枉好人,那么,平原家家户户都有党人。我情愿死,要我报党人,我可一个也说不上来。”

那官员拿他没有办法,就胡乱把平原的官员收在监狱里,回报朝廷。

被捕的党人在监狱里,宦官对他们进行残酷的折磨。他们的头颈、手、脚都被上了刑具,叫做“三木”,然后被蒙住头一个挨一个地拷打,就这样关了一年多。

第二年,有一个颍川人贾彪,自告奋勇到洛阳替党人申冤。汉桓帝的皇后窦氏的父亲窦武也上书要求释放党人。

李膺在狱中采取以攻为守的办法,他故意招出了好些宦官的子弟,说他们也是党人。宦官这才害怕了,对汉桓帝说: “现在天时不正常,应当大赦天下了。”

汉桓帝对宦官是唯命是听的,就宣布大赦,把两百多名党人全部释放。

这批党人虽然释放,但是宦官不许他们留在京城,打发他们一律回老家,并且把他们的名字通报各地,罚他们一辈子不得做官。历史上叫做“党锢”(“锢”就是禁锢的意思)事件。

不久,汉桓帝死了。窦皇后和父亲窦武商量,从皇族中找了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刘宏继承皇位,就是后来腐败出了名的汉灵帝。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商朝为何会突然走向灭亡?对别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商朝的最后意外皇帝是商纣王,由于自己的暴政导致起义,最终走向了灭亡。那么在历史上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吗?历史上的商朝回合突然一下就走向了灭亡呢?下面小编就带着小伙伴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吧。汤伐桀,商革夏命之后,并没有对夏后氏赶尽杀绝。商部落留下许多人在夏朝故都开始战后重建,而商汤自己

  • 蒲松龄参加科举44年,为什么连举人也没考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蒲松龄大家都知道,他的《聊斋》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这些稀奇古怪的神话传说故事,妖魔鬼怪都在其中,人们如果看多了人世间的事情,去看看这些神鬼传说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但是蒲松龄虽然很出名,他的一生基本上都在参加科举考试,考了四十多年的时间,却连一个举人都没有考上,蒲松龄难道真的就是没有才华吗?但是为什么没有

  •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心腹下场怎么样了?李世民并没有赶尽杀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玄武门之变在历史上有很大的争议,因为李世民等于是通过大义灭亲的方式强行上位,甚至还威胁到了皇帝李渊的位置。但李世民又是唐朝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所以玄武门之变并没有被强烈的抨击。虽然李世民对自己的兄弟能下狠手,但他也有宽心的一面,因为李建成有几位心腹,李世民并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其中的四

  • 春秋战国时期隋国是如何灭亡的?隋国曾是楚国的保护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西周初期,湖北随州封了一个姬姓诸侯国,名为隋国。隋国早年是周天子在南方的重要邦国,专门负责替周室控制金属资源的运输,还要遏制南蛮的发展。巅峰期的隋国曾是楚国的保护国,吴国伐楚,楚昭王就曾逃到隋国避难。不过隋国最后却在战国初期亡于楚国之手,当时楚国晋升为五霸之一,对于周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亚致力。下面

  • 关羽和赵云为何很少同时作战?两人风格并不搭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和赵云都属于三国中十分著名的人物,两位也都是蜀汉五虎将之一。不过细数蜀国的战役,会发现关羽和赵云很少同时作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要说两人的武力值应该不分伯仲,只是关羽地位肯定还是在赵云之上。有人觉得赵云天生不适合团体作战,这肯定是对赵云的误解。关羽虽然性格高傲,但是对赵云应该没有太多想法。而且在

  • 楚怀王为什么会死在秦国?楚怀王竟成了敌国的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觉得楚国的衰落就是从楚怀王开始的,楚怀王在位29年,他亲眼见证了秦国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强大起来的。不过楚怀王继位早期,还是推行了一系列的良政,而且重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此后进一步扩充了楚国的疆土。但在后期楚怀王开始犯糊涂了,他被秦昭襄王扣押在秦国三年,最后还客死他乡。不过楚怀王致死都没有做出对楚

  • 商山四皓指谁?为何刘邦都要听他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吕后能够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还要多亏商山四皓的帮忙。正是因为有商山四皓出面说服刘邦,才让他放弃了废长立幼的想法,那这个商山四皓究竟是什么来头呢?商山四皓是汉初十分有声望的四位隐士,既然称为隐士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随意露面的。商山四皓信奉黄老之学,各个都学识渊博,所以刘邦也要敬让他们三分。下面就为大家简单

  • 除了六国之外秦国还灭了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秦灭六国完成统一,这在历史上也算是史无前例的壮举,不过也可能给很多人造成误会,认为秦国当时就只是灭掉了六国。事实上,战国时期各个国家林立,除了战国七雄之外还有非常多的其他的国家,也就是说,秦国灭掉的远远不止六国,只不过战国时期他们是主角而已。那么,除了六国之外,秦国还灭掉了哪些小国家呢?秦灭六国之战

  • 明朝三厂一卫有多神秘?能控制明朝所有官员的一举一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三厂一卫是明朝独有的特务机构,分别是指东厂、西厂、大内行厂和锦衣卫。他们的职责就是负责监视官员,可以说整个明朝官员的一举一动基本上都在他们的监控当中。其中锦衣卫专门负责官员,而东厂和西厂负责锦衣卫和官员,内厂则监视东西厂还有锦衣卫。这一套完整的侦查机构可以脱离明朝的司法制度,所以权力相当之大。不过也

  • 张飞的燕云十八骑都有谁?燕云十八骑下落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曾记载张飞有一支亲兵部队名为燕云十八骑。不过燕云十八骑总共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吕布偷袭徐州时,他们及时保护了张飞。第二是在长坂坡之战,正是燕云十八骑利用树木刮起尘土,才让敌方以为有伏军,使得张飞能够全身而退。不过小说中并没有仔细说明燕云十八骑都是谁,有人推测这燕云十八骑只是号称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