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狄仁杰那么有名,为什么他的儿子却那么坑爹?

狄仁杰那么有名,为什么他的儿子却那么坑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42 更新时间:2024/1/19 11:37:49

狄仁杰,可以算是家喻户晓了,在很多人的心中,狄仁杰就是断案如神的代名词,不管是什么样的疑难案件,好像只要到了狄仁杰的手中,就没有任何问题了,他一定能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但其实,这些基本上都算是后世人对于狄仁杰的猜想,真实的狄仁杰并不是因此而出名的。但是不管怎么说,狄仁杰的名气都很好,可是唯一的败笔却是有一个不成气候的儿子。

狄仁杰墓据历史记载共有三处:第一处、位于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洛阳市郊区白马寺镇白马寺山门外。第二处、位于陕西的乾州的乾陵,也就是武则天的陪陵。另外一处、就是太湖人出于对其敬仰和怀念,于是百姓自发在此地建其衣冠墓以示悼念和祭祀。

说到狄仁杰,前些年为人所知是因为漫天的影视剧,剧中的狄仁杰是个断案如神的超级大神探,在古代为官的时候破了不少大案子。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此人为官清廉,不攀附权势,不忌惮权贵,堪称当时的又一个青天大老爷。

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狄仁杰的贤明可谓是远扬千里,流芳百世。现代更是因为一款名为者荣耀的游戏,狄仁杰的名字再次人们对他的印象,只有两个字:“好官。”可就是这么一位好官,却有一个祸害儿子,差点将他的名声给彻底毁掉了。狄仁杰总共有三个儿子,老大叫狄光嗣,本来也只是当时一个普通的司府丞。

后来,朝中缺人,素来善用人才的武则天就找来狄仁杰,让他举荐一位贤才去做尚书郎。狄仁杰也是直接,举荐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大儿子狄光嗣。武则天当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封了他大儿子为地官员外郎。

别说,他大儿子也不是庸才,很是争气,将自己的官务打理的很好,业务干的那是有声有色。则天一见,非常高兴,叫来狄仁杰夸了一通,称他“举贤不避亲”。其建议中肯,为朝廷添砖加瓦,建立新功。

如此看来,他的大儿子并不是不靠谱的人,甚至,完全相反,很有才干,也没有丢了他老爹的脸面。可以说,狄光嗣是他所有的儿子里最出色的一位,也让狄仁杰很是满意。

虽然,后来狄光嗣还是因犯了错被贬,最终,还死在了任上。可是,他的一生也没犯过什么大错,没做过什么丧心病狂的事。

再者就是他的第二个儿子,狄光远

关于他,可能是资质平平,加上,父亲和大哥都那么出色,所以,他在家里基本不显眼。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更是非常少,而有关他记载的最详细的事情主要是跟狄仁杰有关的。

那年,狄仁杰得罪了人,被下了大狱,酷吏逮到了机会开始严刑逼供,狄仁杰没少受折磨。可他本身并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实实在在是冤。于是,他将自己的冤情写了下来,趁着家人狄光远过来探监的时候塞到了衣服里被带了出去。

狄光远拿到这封书信之后冒着危险进宫,到底是成功见到了武则天,将这封信呈了上去。武则天见了信,就亲自查问案件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狄仁杰终于被释放了。后来,史料对于狄光远的记载就较少了,只知道他曾经当过州司马。

总之,无论是大好事还是大坏事基本没有做过,他的一生比他大哥还要平凡,所以,败坏他老爹名声的事情肯定不是他干的。既然前面两个儿子都没做过,唯一的可能就是剩下的小儿子了。

狄仁杰的这个幺儿原名狄光昭,后来因为避讳问题,他改了名字,叫狄景晖。自来幺儿在家庭里都是比较容易受宠的存在,狄景晖自然也是如此,狄仁杰虽然是个好官,但是,也难能免俗。

对于这个小儿子,他多少有些疏于管教,长久下来,他就多了几分俗气和庸碌,没有他爹一丝的影子。就是这个纨绔儿子,差点毁了他爹。《旧唐书·狄仁杰传》中说:“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颇贪暴,为人所恶,乃毁仁杰之祠。”

《新唐书·狄仁杰传》中也说:“景晖,官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虐,民苦之,因共毁其父生祠,不复奉。至元和中,田弘正镇魏博,始奏葺之,血食不绝”。话说,狄仁杰因为大公无私和高速度高准度的断案风格,深受百姓们的爱戴。

他曾经在魏州做官,后来离任他处,百姓们就靠自己的能力为他建造了一座祠堂,以此,来歌颂狄仁杰的功德,且祠堂的供奉香火很是旺盛。

就在这个盛传着狄仁杰的贤明的魏州,迎来了狄景晖。他当时担任的并不是大官,但是,大小也算是个官,而且,身后有他老爹做靠山,狄景晖变得肆无忌惮。他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基本上那些贪官做的坏事都给他做尽了。

这种与他爹大相径庭的为官之道,让魏州的百姓苦不堪言。可是,狄景晖大小是个官,民不与官斗,他们也斗不起,于是,将就怨气都撒在了他们虔心供奉的狄仁杰身上。为了表示自己的愤懑,他们甚至亲手毁了自己建造起来的狄仁杰祠堂。

所谓父债子偿,到了这里,反而成了子债父偿。这个混账儿子,差点毁了狄仁杰的一世英名。最终,在狄仁杰察觉后,非常气愤,断然罢其官职,停其俸禄。

此时,狄景晖跪在父亲面前挥泪求饶,并表示能够重新做人。但是,狄仁杰仍然坚持贬子官职不变,并且,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贤者当举,贪者当罚。这是用人之道,兴邦之法......”。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朱元璋说不要贬低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任何一个朝代的末期,基本上都是出于一种黑暗统治的时期,因为上位者的贪图享乐,或者对普通民众们的施压,造成了一种黑暗的社会现象,然而面对元朝末期的朱元璋,却一直告诉自己的大臣们,不要去抹黑和贬低元朝,朱元璋的这种思想又是有什么原因呢?面对一个欺压过自己的统治朝代,却还能够做到这样的评价,朱元璋的确是常

  • 刘备为什么说赵云不可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是很多人心目当中最完美的男神,他不仅是武艺高强,而且还对刘备忠心耿耿,自从跟随了刘备之后,就再也没有过二心,可以说是为刘备出生入死,但是即便是如此,刘备却一直都没有重用过赵云,临死之前仍然还是再说,赵云不能重用,难道是刘备根本就不信任赵云吗?刘备为何对赵云是这样的看法,赵云为何难当大任?也许刘备

  • 邓世隆想拍李世民的马屁,却差点弄巧成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唐朝迎来贞观之治,也为此后的百年盛世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此后更有人称李世民为“千古一帝”,这对皇帝来说已经是最高的评价了。李世民虽然上位的手段残忍了一些,但他作为皇帝并不是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十分强势,而是软硬皆施。邓世隆就曾想拍李世明的马屁,但

  • 卤城之战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赢了?卤城之战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卤城之战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发生的一场战役,也是司马懿唯一一次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最后以诸葛亮胜利告终。也正是因为这场胜利,导致此后司马懿不敢轻易进攻,采取了绝对防御的策略。不过诸葛亮在一片大好的形式下却遭到了自家人的阻挠,因粮草不济,还有一道假口谕无奈退兵,回去查明真相后罢黜了李严。不过关于卤城之战

  • 袁天罡是如何预言武则天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能成为皇帝,其实是一件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但是后世却一直流传着,在武则天之前,就有袁天罡预测出,武则天能成为皇帝的预言,又把袁天罡这个人物形象弄得更加神秘了一些。那么袁天罡真的有过这样的预测吗?袁天罡为什么能预测出武则天的命运,对于尚未发生的事情,古人真的有那么强的预测吗?中国的相术文化源远流

  • 为何有人说大明亡国,是因为张居正而不是崇祯,那张居正做了什么亡了大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明朝的灭亡其实大家应该都知道的,话说是有很多原因的,但是有的人说其实就是因为崇祯了,但是最近有很多人却说并不是因为崇祯还是因为张居正,我的天啊,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个张居正到底做了什么才会受到如此非议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不放揭秘分析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之所以有人说大明亡国,非亡于崇祯,而实亡于

  • 赤壁之战后黄盖为什么消失了?黄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黄盖是东吴名将,也是拿下赤壁之战的功臣之一。要不是有黄盖和周瑜上演苦肉计,恐怕曹操还不会轻易上当。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黄盖在赤壁之战以后就消声灭迹了呢?好像关于他的记载瞬间少了很多。其实这也是正史和演义的区别之一,在演义里黄盖在赤壁之战充当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但在正史上赤壁究竟有没有发生过,还

  • 香妃嫁给乾隆的时候年近三十还是已婚,为什么还能得到乾隆的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还珠格格》里面的香妃这个人物角色,很多人可能都以为是虚构出来的,毕竟像这样身上自带香气的设定,怎么看都只会存在于小说当中,现实生活中从来就没有人看到过这样的情况。不过,香妃的一些特点虽然是虚构,但是她却是真的有历史原型的,只不过这这个历史原型让人有些惊讶,因为她嫁给乾隆的时候已经是快三十岁了,这个

  • 努尔哈赤建立大金,为什么皇太极改成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离现代最近的朝代,自然也是留存下来资料最多的朝代,所以我们对于清朝的了解应该也是远多于其他朝代。不过“大清”这个名字,却是皇太极改名而来,原本是叫做“大金”,努尔哈赤取的名字。那么,为什么皇太极要改名字,这两个

  • 董卓为何不如曹操?他和曹操有着本质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从董卓占据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东汉政权就此名存实亡。其实董卓和曹操都做过相同的事情,但董卓却没能达到曹操这样的成就。董卓生于凉州,和羌人交好,但他也讨伐过羌人。此后受袁绍所召,进京讨伐十常侍,这才让董卓有了把持朝政的机会。但董卓的行为却惹来天下诸侯共怒,这次又是袁绍联合关东各地刺史讨伐董卓,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