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一统六国还要感谢君王后?君王后为齐国做了什么?

秦始皇一统六国还要感谢君王后?君王后为齐国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31 更新时间:2023/12/31 11:26:26

君王后齐襄王王后,齐襄王去世由他长子田建继位,但早期齐国真正的决策者是君王后。也正是在君王后的带领下,齐国保持了四十余年的和平,同秦国等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不过有人认为,君王后虽然给齐国带来了一时的和平,但也间接帮助秦始皇一统六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君王后的强势,导致齐王建存在感太低,而且没能锻炼出他的君王气概,使得齐国后期日益走衰。平静的背后其实是无尽的波澜。

自周朝建立,姜太公封齐以来,齐国出现过桓公称霸、威宣称雄,一直是傲然屹立的东方大国。乐毅伐齐后,齐国虽遭重创,但很快又恢复元气。战国后期,列国争雄,秦国和齐国无疑是当时最耀眼的两个王国。齐国的存在,无疑是秦国统一天下的重要障碍。就在秦国“远交近攻”时,君王后登上了齐国的政治舞台。

君王后,复姓太史,是齐国莒地太史敫之女。齐国发生淖齿之乱后,齐湣王之子田法章,为了逃难,改名换姓到莒地太史敫家中当家佣。太史敫的女儿见这位公子言谈举止非凡,绝非普通人,联想到齐国发生的祸乱,更加证实了自己的洞察力,于是“怜而常窃衣食之,因与私通”,给田法章送去了莫大安慰。

后来,田法章即位,是为齐襄王,于是,把太史敫之女立为王后,是为君王后。君王后的肚皮很争气,生下太子建。母以子贵,君王后在齐国的影响力日高。齐襄王才干平庸,故君王后得以干涉国事,左右政治。

君王后虽然精明、贤惠,但她目光短浅,安于现状,看不清国际形势,不懂得唇亡齿寒,特别是对秦国的崛起和征讨,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面对其他诸侯国向齐国求救,往往加以要挟,趁火打劫,如公元前265年,“秦伐赵,取三城。赵王新立,……求救于齐”。齐国不肯轻易出兵,要求“必以长安君为质”,后来,赵国迫于形势,不得不“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师乃出,秦师退”。

齐襄王死后,太子田建立,当时只有十五六岁,“国事皆决于君王后”。据《战国策》记载,秦王派曾派使者拿着一套玉连环送到齐国,让君王后“解此环”,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这则故事,既说明君王后有些小聪明,也反映出了君王后对其他诸侯国的态度。试想,一套环环相扣的玉连环,暗指各诸侯国之间的命运息息相关,若各诸侯国联起手来,秦国也难以对付,所以,秦王才用象征各诸侯国唇齿相依的玉连环,来试探强大的齐国,而君王后用铁锤将玉连环击碎,无疑表明了不与其他诸侯国联盟。

为避秦国之锋芒,为了齐国自保,君王后对秦王处处忍让,奉行“事秦谨”的国策,对其他诸侯国不施以援手,忽视了唇亡齿寒的结果,以至于“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齐国作壁上观。此举,虽然使齐国可以享有和平,但是建基于其他诸侯国的牺牲。

君王后主政期间,齐王建形同傀儡、毫无建树,君王后独断国是、任人唯亲,既不注重对齐王建的教导和培养,也不注重对忠臣贤良的发掘和使用,最终,使齐国的政治日益腐朽。齐王建最终成为一个优柔寡断、毫无胆识的君主。公元前249年,君王后病危,临终时,告戒齐王建,朝中何人可重用,可当田建拿好纸笔后,君王后却说自己忘了。君王后欲言又止,主要是怕自己弟弟后胜的权利受到削弱。

君王后死后,其影响力犹存,齐王建继续奉行君王后“事秦谨”的路线,依然不对其他五国施加援手。数年后,秦国进入了嬴政时代,齐国的对他国的态度,给雄才大略的嬴政创造了机会。秦国将五国各个击破后,齐国亦很快灭亡。公元前221年,秦兵击齐,齐王建听信后胜之计,“不战,以兵降秦。秦虏王建,迁之共”,后饿死于流放之地。战国的终结,齐国的悲剧,可以说是君王后造成的。始皇嬴政最终能统一天下,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君王后这个女人。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康熙皇帝究竟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康熙皇帝虽然有“千古一帝”之称,为清朝延续盛世,但清朝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和西方拉开差距,为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丧权辱国事件埋下隐患。所以也有人觉得康熙皇帝在位期间过大于功,这些“盛世”只是浮于表面,内核后患无穷。其实这件事要分两面来看,康熙为人还是有值得后人

  • 同样是亡国之君,为什么刘禅和孙皓的结局差别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刘禅和孙皓,分别是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的最后一位君主,也就是亡国之君,历来亡国之君的结局都不怎么好,最终也都是没有善终,但是凡事总有例外,而刘禅就是其中的那个例外。刘禅虽然被俘虏,但是晚年生活过得还算是不错,至少没有直接被杀掉,也没有太多的虐待,但是孙皓就不一样了,下场悲惨,为什么同样是亡国之君,两

  • 曹操为何容不下周不疑?周不疑真正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周不疑和曹冲一样都是神童,而且两人关系十分要好。据说曹操就曾打算让周不疑辅佐曹冲,只是曹冲意外早夭,曹操也是痛苦万分。不过曹冲以后,曹操突然对周不疑也起了杀心,据说是因为曹操每次看到周不疑就会想起曹冲,所以心里不平衡。不过曹操最爱的便是人才,如果周不疑真有天才的一面,曹操为何要将他至于死地呢?其实周

  • 商鞅知道自己变法会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商鞅变法让秦国变得更加强大,所以商鞅就是秦国的大功臣,而且很多人眼中的商鞅,就是一个非常光辉的形象,认为他变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秦国能够拥有统一天下的实力。但是司马迁却并不这么看,他认为商鞅这样做完全是出于自己的私心。那么商鞅是否知道自己进行变法,最终会是死路一条呢?变法者必然会

  • 三格格韫颖一生境遇如何?韫颖最后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韫颖全名爱新觉罗·韫颖,是溥仪的三妹妹。韫颖出身在紫禁城内,因为是载沣的第三个女儿,所以被称为“三格格”。但这位格格一生命运多舛,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后,韫颖跟随溥仪去到天津。后来韫颖和皇后的弟弟润麒定下了婚事,当时润麒只有19岁。此后韫颖的生活开始变的急转直下,最落魄的时

  • 项羽死后,刘邦哭祭项羽是真心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在面对自己的对手的时候,都难以做到心平气和,更不要说还对自己的对手毕恭毕敬,对他那样好了。但是刘邦就能做到,面对死去的项羽,刘邦的做法就不同了。虽然刘邦的确是很忌惮项羽,但是当项羽死后,刘邦却先后三次为项羽哭祭,每一次看上去都十分伤心难过,但是按理说刘邦应该是高兴才对,为什么反而难过呢?两人相

  • 唐朝藩镇割据是如何爆发的?唐朝为何允许藩镇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逐渐爆发藩镇割据的局面,加上宦官专政导致国力每况愈下。不过此中影响最大的还是各个藩镇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局面。其实在安史之乱以后,大部分的藩镇并没有割据,只有少部分选择割据,而且就算割据也在实行唐朝的法令。真正导致藩镇不受控制还是在黄巢之乱以后,也是压死大唐的最后一根稻草。那唐朝为什

  • 狄仁杰那么有名,为什么他的儿子却那么坑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狄仁杰,可以算是家喻户晓了,在很多人的心中,狄仁杰就是断案如神的代名词,不管是什么样的疑难案件,好像只要到了狄仁杰的手中,就没有任何问题了,他一定能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但其实,这些基本上都算是后世人对于狄仁杰的猜想,真实的狄仁杰并不是因此而出名的。但是不管怎么说,狄仁杰的名气都很好,可是唯一的败笔却

  • 为什么朱元璋说不要贬低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任何一个朝代的末期,基本上都是出于一种黑暗统治的时期,因为上位者的贪图享乐,或者对普通民众们的施压,造成了一种黑暗的社会现象,然而面对元朝末期的朱元璋,却一直告诉自己的大臣们,不要去抹黑和贬低元朝,朱元璋的这种思想又是有什么原因呢?面对一个欺压过自己的统治朝代,却还能够做到这样的评价,朱元璋的确是常

  • 刘备为什么说赵云不可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是很多人心目当中最完美的男神,他不仅是武艺高强,而且还对刘备忠心耿耿,自从跟随了刘备之后,就再也没有过二心,可以说是为刘备出生入死,但是即便是如此,刘备却一直都没有重用过赵云,临死之前仍然还是再说,赵云不能重用,难道是刘备根本就不信任赵云吗?刘备为何对赵云是这样的看法,赵云为何难当大任?也许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