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清朝军队战斗力真的很弱么?揭秘清军真实实力

历史上清朝军队战斗力真的很弱么?揭秘清军真实实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856 更新时间:2024/1/23 11:18:46

其实清军的战斗力并不弱,而且和其他朝代相比,清军可能还是最强的,毕竟清军在装备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不过为什么清军对外的战绩又如此差劲呢?实际上人们对清军很弱的印象主要还是从鸦片战争开始,此后清军基本上就没打过什么胜仗。不过当时这些西方国家已经步入工业时代,清政府又常年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所以面对西方列强的进攻根本无力招架。加上清军士兵的作战素质的确也不高,所以才会让那么多国耻发生。

我们经常会在关于清朝的书籍、章或影视剧中看到“兵”和“勇”二字,特别是在电影中整装待发的清兵队伍中,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勇”的战斗力是否要比“兵”更强一些?事实上是这样吗?

决定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指标,包括军事理论、战略指导、兵员素质、武器装备、战术技术、后勤补给等等,很复杂很体系化,不是一个或两个指标就能决定的。

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宋辽金等时期,很多部族军队一夜之间崛起,可能是兵员素质或战术技术突然达到了本时代的最高峰。但因为其他因素没有同步提高,没过多久就垮了。

以八旗军和绿营兵为主体的清军,很主动地吸收了前代军事经验,从一开始就非常注意均衡地保持各项战斗力指标。清朝开国以来几乎无年不战,如果清军真的是战五渣,怎能维持江山近三百年不倒。

首先,清军的战略指导水平不差。就以经营西北而言,汉唐宋明诸朝对西北的控制,都经历了前强后弱的过程,唐朝一度出现过陇山成边关的尴尬局面,唯独清军对西北的经营和控制始终比较得力。

康雍乾三代持续对青海、新疆用兵,虽然康熙朝、雍正朝都遭受过较大的损失,但在战略层面,没有因为距离遥远、补给困难而轻言放弃,而是不惜血本地坚持军事打击策略。

乾隆朝两平伊犁,彻底拍扁准噶尔部,显示出朝廷坚强的决心和清军强大的战力,有力地震慑了边地分裂势力。

即便到了后期国力衰微,甚至出现海防塞防之争的形势下,清廷仍能排除万难,派左宗棠深入新疆击败古柏。近代以来新疆始终牢牢控制在我国手中,与清军的艰苦奋战是分不开的。

黑科技系列发明

其次,清军武器装备及时地跟上了时代。火器从入关前就开始运用,清军中的火器营、健锐营都是根据实际作战需要组建起来的热兵器部队。

清康熙年间就已经开始大批量铸造铁炮,乾隆二十一年《钦定工部则例造火器式》中,居然开列了85种火炮名目。

清军还根据实际作战特点,发明过一些黑科技。1748年清军进攻大金川,大金川地处川西山地,土司军队筑起坚固的碉楼固守,清军无法仰攻,笨重的红衣大炮又拉不进来。

于是他们创造了一种“九节十成炮”,炮身可以分为九节,节与节之间用阴阳螺纹组装,山地行进时拆开,到了阵地后再组装使用,土司兵对之极其畏惧。

即便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西洋军队也并没有在武器装备上与清军拉开太大的差距。而晚清军队之溃败,实非武器不如人,而是国家腐败无能到了骨子里。政治糜烂,大局溃败,再好的武器装备也打不过敌人了。

优秀的战略战术能力

第三,清军的战术运用素称精当。康熙年间沙俄势力侵入黑龙江流域,清军坚决地与之斗争,双方接连爆发了两次雅克萨之战。第一次雅克萨战斗没有打什么恶仗,沙俄方面慑于清军人多主动撤退。

第二次战斗爆发,清军兵力也才2000余人,沙俄军1500余人构筑了棱堡坚守。清军不顾十则围之、倍则攻之的兵家法则,以等倍兵力围困敌兵,开挖三道壕沟阻断沙俄军外出之路。

又以红衣大炮连续不断棱堡内攻击,最后迫使沙俄军投降。这场战斗的最终胜利,显示了清军极其优秀的战术素养和坚决的贯彻执行力。

国外绘制的雅克萨之战中的俄方棱堡,

清军掘三道河沟予以隔绝,

并且隔河筑城对峙

撇开清末满洲贵族腐败无能不说,单就国与国形势而论,不管是强国还是弱国,谁敢拍胸脯说,能顶得住英、法、德、意、美、俄、日这些世界顶尖强国组团围殴。

清朝之所以落后挨打,军队无能是一方面原因,但更多地还要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剖析。

探讨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同样应结合具体指标和大周期战斗表现作出评价。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诸侯都痛恨秦国,为什么长平之战都没有援助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一役,在整个历史上都是相当惨烈的一次战争,赵国经过此次战役之后,也没能撑住太久,一条下坡路也是走到头了。只是,秦国在战国后期也算是大家公认的敌人了,为什么当赵国遇到危难的时候,其他国家都没有出手帮助呢?长平之战的时候,其他诸侯国都在忙着做什么,为何都没有发兵援助赵国?1.没有能力之所以其他诸

  • 秦国是商鞅变法,那其余六国有什么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商鞅变法我们都很清楚,经过这一次的变法,秦国逐步从一个弱国走向了强国之路,最终聚合几代人的努力,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千古霸业,着实令人钦佩。但其实,战国时期并不是只有秦国在进行变法,其他国家也都有过,那么这些变法你又知道多少?战国时期除了著名的商鞅变法之外,还有哪些同样值得一看的变法历史呢?战国时期,秦

  • 吕布为什么会被人背叛,吕布被谁背叛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吕布是很厉害的,是很多人公认的三国第一,但是这样一个武力值爆表的人,却也是一个遭到很多人厌弃的人,因为他有一个外号“三姓家奴”。人会趋利避害,但是吕布在趋利的同时,也违背了做人的一些基本准则,那就是忠诚,而对别人不忠诚的人,终究不会有人对他忠诚,这也就是吕布总是会被人背叛的原

  • 李世民为什么认为自己不如高洋,北齐皇帝高洋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北齐高洋,唐朝李世民,在很多人眼中,这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皇帝,一个是残忍的暴君,另一个是光辉的明君。的确,从他们所做的很多事情来看,李世民的历史评价的确远远高于高洋,但是李世民却曾经认为自己竟然还比不上高洋,这是怎么一回事?李世民为何会认为自己没有高洋厉害,又是哪方面比不过他呢?1.一直以来,中国皇

  • 刘备派魏延而不是张飞镇守汉中,一向高傲的关羽为什么没出来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眼中,关羽一直都是一个很高傲的人,就连孙权来提亲都不给人家一点面子,虽然这件事情演义的成分比较高,未必是真实的,但是关羽的高傲却也不是瞎说的。可就是这样一个高傲的人,在知道刘备要派魏延去镇守汉中,而不是派张飞去的时候,竟然也没有出来阻止,这是为什么?魏延在当时难道已经得到了关羽的认可吗?刘备

  • 文鸯怎么死的?文鸯在三国时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文鸯出生于238年,是魏末晋初的著名将领。实际上,如果文鸯要是能早出生个四、五十年,一定可以跻身三国初期的一代名将之中。我们一般人喜欢的三国名将,基本上都是从东汉末年就开始展露头角的一些人,例如吕布、关羽、赵云、马超、张飞等,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三国历史的第一批见证者,所以影响力自然会更深刻一些。但是

  • 战国时期秦国偏僻,为什么商鞅要到秦国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商鞅变法,可以说是战国时期,秦国最重要的转折点,若是没有商鞅变法,秦国想要强大,还不知道要等到几时,更不要提统一天下了。商鞅变法的核心人物,当然就是商鞅,只是商鞅原名叫卫鞅,是卫国人,而当时的秦国条件并不好,很落后也很偏僻,但是为什么商鞅就愿意来到秦国进行变法?他的一身才学到哪个国家都好,为什么最终

  • 清朝龙袍只有皇帝能穿吗,其实这些人也可以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龙袍”,在我们的固定印象当中,那就是皇帝专属的服装,毕竟上面是有“龙”的,而皇帝又是“真龙天子”,所以龙袍那就是皇帝的象征,世间也只有皇帝一个人可以穿龙袍。的确,这种印象也已经算是根深蒂固了,然而今天要说的是,清朝时期的龙袍,

  • 厚养薄葬是谁提出来的?魏晋时期为什么盛行薄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厚养薄葬的说法其实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在古代,特别是帝王之家,原先根本就不可能实行厚养薄葬,都是厚养厚葬,每位皇帝在死后也想风风光光的入土。但是在魏晋时期,薄葬的风气突然盛行,曹操就曾交代过自己死后葬礼一切从简,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曹操如此富有野心的人,竟然主动提出要薄葬。他的后代们也都遵循了这样一个

  • 秦武王举鼎而死,为什么是远在燕国的嬴稷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秦武王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很奇特的国君了,没事就喜欢和人比试武力值,最后因为举起大鼎又一下子手滑脱落,被鼎砸中,当天就去世了。而秦武王死后,继位的却是当时远在燕国做人质的嬴稷,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然而为什么最后会选择嬴稷回来继承王位?秦国当时内部还有别人吗,嬴稷与别人相比又强在哪里呢?公元前3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