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侯都痛恨秦国,为什么长平之战都没有援助赵国

诸侯都痛恨秦国,为什么长平之战都没有援助赵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026 更新时间:2024/2/17 17:06:40

长平之战一役,在整个历史上都是相当惨烈的一次战争,赵国经过此次战役之后,也没能撑住太久,一条下坡路也是走到头了。只是,秦国在战国后期也算是大家公认的敌人了,为什么当赵国遇到危难的时候,其他国家都没有出手帮助呢?长平之战的时候,其他诸侯国都在忙着做什么,为都没有发兵援助赵国?

1.没有能力

之所以其他诸侯国没有出兵援助赵国,大概就是三点原因。第一点,大家没有能力。在另外五国看来,不管是秦国还是赵国,那都是当时老大哥级别的,他们俩都算是虎狼之国,换了谁其实都没有能力去阻止的。长平之战最开始就是秦国攻韩国,韩国上党郡祸水东引,秦国把矛头对准了赵国,那韩国就算是想帮助赵国,还不是得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

魏国也是不敢,当时赵国的都城邯郸被秦国围困,赵国魏国求援,但是魏昭着实没有那个胆量去秦国对抗,所以根本不答应,还是后来信陵君窃符救赵,偷了兵符取得魏国兵权,这才终于保住了赵国邯郸。所以说,魏国的出兵并非国君所愿,尽管这件事情一直被后世所称道,但在国君心里,还是不敢。

2.没有想法

第二个原因,就是大家没有这个想法。俗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面对同样都是大国的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争,大家当然最希望的还是坐山观虎斗,时不时再捡一点装备回来,这种心思现在就叫做“吃瓜群众”,有热闹不看白不看,看热闹白看谁不看?所以,出于趋利避害的心思,大家也都不太愿意出兵。

比如说齐国,五国伐齐之后,齐国还有多少实力保留?所以对于齐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恢复国力,没有国力还谈什么别的,那都是痴人说梦。虽然说齐国也知道,如果赵国没了,那下一个保不齐就是自己了,唇亡齿寒就是这样,但是后来因为赵国曾经向秦国讲和,秦国利用这一点,故意宣传一种和平的假象,又把赵国带入孤立的深渊,齐国也就放弃了。

3.没有胆量

第三点就是没胆子。这一点可以参照之前说的魏国,那实在是被打怕了,一朝被蛇咬,魏国都有心理阴影了。燕国倒是大胆了一回,但它是在战后偷袭了赵国,结果自己也没捞到什么好处。另外,赵国自己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人,曾经派出苏秦游说诸侯合纵抗秦,然而后来发现不是那回事,本就松散的利益联盟就这样破解了。

其实,也不用说是援助赵国,在战事没有明了之前,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他们同样都没有援助秦国,对待赵国,他们也有恨,但可能更怕的是秦国吧。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大,秦国损失也不小,最后都打成这样了,其他国家恐怕也是扛不住。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国是商鞅变法,那其余六国有什么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商鞅变法我们都很清楚,经过这一次的变法,秦国逐步从一个弱国走向了强国之路,最终聚合几代人的努力,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千古霸业,着实令人钦佩。但其实,战国时期并不是只有秦国在进行变法,其他国家也都有过,那么这些变法你又知道多少?战国时期除了著名的商鞅变法之外,还有哪些同样值得一看的变法历史呢?战国时期,秦

  • 吕布为什么会被人背叛,吕布被谁背叛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吕布是很厉害的,是很多人公认的三国第一,但是这样一个武力值爆表的人,却也是一个遭到很多人厌弃的人,因为他有一个外号“三姓家奴”。人会趋利避害,但是吕布在趋利的同时,也违背了做人的一些基本准则,那就是忠诚,而对别人不忠诚的人,终究不会有人对他忠诚,这也就是吕布总是会被人背叛的原

  • 李世民为什么认为自己不如高洋,北齐皇帝高洋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北齐高洋,唐朝李世民,在很多人眼中,这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皇帝,一个是残忍的暴君,另一个是光辉的明君。的确,从他们所做的很多事情来看,李世民的历史评价的确远远高于高洋,但是李世民却曾经认为自己竟然还比不上高洋,这是怎么一回事?李世民为何会认为自己没有高洋厉害,又是哪方面比不过他呢?1.一直以来,中国皇

  • 刘备派魏延而不是张飞镇守汉中,一向高傲的关羽为什么没出来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眼中,关羽一直都是一个很高傲的人,就连孙权来提亲都不给人家一点面子,虽然这件事情演义的成分比较高,未必是真实的,但是关羽的高傲却也不是瞎说的。可就是这样一个高傲的人,在知道刘备要派魏延去镇守汉中,而不是派张飞去的时候,竟然也没有出来阻止,这是为什么?魏延在当时难道已经得到了关羽的认可吗?刘备

  • 文鸯怎么死的?文鸯在三国时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文鸯出生于238年,是魏末晋初的著名将领。实际上,如果文鸯要是能早出生个四、五十年,一定可以跻身三国初期的一代名将之中。我们一般人喜欢的三国名将,基本上都是从东汉末年就开始展露头角的一些人,例如吕布、关羽、赵云、马超、张飞等,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三国历史的第一批见证者,所以影响力自然会更深刻一些。但是

  • 战国时期秦国偏僻,为什么商鞅要到秦国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商鞅变法,可以说是战国时期,秦国最重要的转折点,若是没有商鞅变法,秦国想要强大,还不知道要等到几时,更不要提统一天下了。商鞅变法的核心人物,当然就是商鞅,只是商鞅原名叫卫鞅,是卫国人,而当时的秦国条件并不好,很落后也很偏僻,但是为什么商鞅就愿意来到秦国进行变法?他的一身才学到哪个国家都好,为什么最终

  • 清朝龙袍只有皇帝能穿吗,其实这些人也可以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龙袍”,在我们的固定印象当中,那就是皇帝专属的服装,毕竟上面是有“龙”的,而皇帝又是“真龙天子”,所以龙袍那就是皇帝的象征,世间也只有皇帝一个人可以穿龙袍。的确,这种印象也已经算是根深蒂固了,然而今天要说的是,清朝时期的龙袍,

  • 厚养薄葬是谁提出来的?魏晋时期为什么盛行薄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厚养薄葬的说法其实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在古代,特别是帝王之家,原先根本就不可能实行厚养薄葬,都是厚养厚葬,每位皇帝在死后也想风风光光的入土。但是在魏晋时期,薄葬的风气突然盛行,曹操就曾交代过自己死后葬礼一切从简,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曹操如此富有野心的人,竟然主动提出要薄葬。他的后代们也都遵循了这样一个

  • 秦武王举鼎而死,为什么是远在燕国的嬴稷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秦武王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很奇特的国君了,没事就喜欢和人比试武力值,最后因为举起大鼎又一下子手滑脱落,被鼎砸中,当天就去世了。而秦武王死后,继位的却是当时远在燕国做人质的嬴稷,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然而为什么最后会选择嬴稷回来继承王位?秦国当时内部还有别人吗,嬴稷与别人相比又强在哪里呢?公元前307年,

  • 汉景帝年少误杀刘濞太子是怎么回事?事发成为七国之乱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汉景帝刘启上位以后,爆发了七国之乱,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平定了各方叛乱,汉景帝稳固住了自己的政权。但此次事件差点让全国再次陷入被分裂的状态,情况十分危急。实际上七国之乱会爆发,和汉景帝从小发生的一起意外有关,汉景帝小时候因为下棋误杀刘濞的太子。此后汉文帝和刘濞产生矛盾,这让刘濞起了反叛之心,此后汉景帝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