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贡生大多不能当官为何此人却是例外?

明朝贡生大多不能当官为何此人却是例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399 更新时间:2024/1/20 6:39:02

话说嘉靖年间湖南永州有一个贡生叫成章。为了更好理解后面发生的事情,这里先简单介绍下贡生是什么。

贡生其实就是秀才。按明朝的科举制度,考中秀才以后需要到县学、府学或州学就读,参与统一培训,然后朝廷不定期会从各地府、州、县学的秀才中择扰选择一些去国子监读书,其中每年固定从各地选择的贡生又被称为岁贡生。

在明朝,通来说只有举人以上才有做官的资格。三甲以上的进士殿试过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政,通常会直接授予官职,而那些考了很多次会试却始终考不上进士的举人,如果想当官的话,也可以去吏部报到,等待职位出缺,海瑞就是这样当上的官,这种选拔被称为大挑。

贡生就类似于举人,有当官的资格,但含金量没那么高,刚开始的时候,贡生的人数少,还能授予官职,到后面进士、举人想当官都没有官位可选,贡生这种“自学凭”就更难授官了,通常就是从国子监毕业以后,授予一些虚衔允许贡生穿官员才能使用的衣物。

接着说回杨成章的事情。

杨成章的父亲叫杨泰,曾经是浙江海宁县的一个巡检,娶有一妻氏,后来又买了一个妾叫丁氏,杨成章是丁氏生的孩子。

在杨成章4岁时,杨泰便死了。父亲死了,家里也没了经济的来源,一家人在海宁活不下去了。于是这一家人便决定分家,由妻子何氏带杨成章回老家,丁氏则回钱塘县娘家。分别以前,丁氏拿出一个铜钱分成两半,作为以后相认的凭证。

三人分别以后,杨成章随着何氏回了老家。不久后,何氏就生病去世。临终前,她拿出所藏的半个铜钱,告诉杨成章自己并不是他的亲生母亲,他的母亲是丁氏,并且已经回了钱塘,让杨成章长大后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

就这样,杨成章一边劳作,一边读书,考上秀才以以,又结了一门亲事。这时,长大成人的杨成章决定离开家乡,前去钱塘寻找亲生母亲丁氏。

另一边,丁氏在回到老家以后,又嫁给了东阳人郭氏为妻,并且生了一个儿子郭珉。丁氏也经常想念杨成章,于是便让郭珉带着另一半铜钱出发去永州。

可能是上天怜惜这一家人,杨成章和郭珉两人竟然在中途的一个客栈碰上了,而且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最后聊着聊着,拿出铜钱一对比,发现对方就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兄弟,更是喜极而泣。

兄弟两人相认后,便由郭珉领着杨成章来到了东阳去见亲生母亲丁氏。见到母亲丁氏后,杨成章非常激动,当时丁氏的第二个丈夫已经死去,杨成章就想把母亲带回老家奉养,但丁氏不同意。于是杨成章只得留下来,在东阳侍候母亲,这一呆就是几年。

丁氏死后,杨成章又在母亲的墓前搭起草庐守制,几年下来,悲痛得形销骨立。杨成章的孝行在当地广为流传,被当成是学习的榜样。

守孝三年以后,杨成章以贡生的身份来到京城国子监学习。上面已经说了,贡生通常是不授予官职的,但是吏部官员却被杨成章及其弟弟郭珉的孝行所感动,认为这种孝行值得赞扬,于是特例给杨成章授予国子监学录一官(类似于大学行政管理人员),他的弟弟郭珉则是由当地地方官给予相应奖励。

杨成章兄弟俩的孝行不必多说,其实何氏的行为也是值得赞扬的。何氏一心一意抚育杨成章,在其生病以后,却能不嫉妒,而是教导他去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也是通情达理的一个表现。

中国古代讲究忠臣孝子,认为孝子才能出忠臣,因此对于臣子的孝道特别重视,如汉朝还有举孝廉的制度,认为孝子才能当官。

守制也是对孝道的一种强调。父母死后,大部分的官员虽然不会真的悲伤到无法工作的地步,但为了表示孝道,必须让他们回去守孝三年,从而符合礼法,也是为了给天下万民作出表率。历朝历代作二十孝图、孝子传同样是为了弘扬孝的精神,让百姓更好理解什么是孝,如何行孝。

朝廷对杨成章兄弟的表彰也是对于“孝”的一种赞扬,告诫百姓应该谨记孝道,不要因为母亲没有抚育你就忘了生身之恩,不能因为距离疏远就忘了一家人间的亲亲之情,这种以生俱来的血缘关系是不可磨灭的。

更多文章

  • 朱标的太子之位为什么这么稳?连朱棣都生不出争夺之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如何对待朱标,山河月明朱标拿鞭子抽朱棣,朱标与朱棣

    朱标为嫡长子,宗法传承,太子之位稳如泰山首先最重要的先说朱标的身份,封建社会中在皇帝的传承问题上,宗法传承制度一直都是首要考虑的标准,朱标既是朱元璋的长子,生母又是马皇后,正了八经的嫡长子,在朱标的身份上,他首先就比朱元璋的其他二十几个儿子都要尊贵,这是毋庸置疑的。另外我们常说封建社会中母凭子贵,但

  • 土木堡之变后的明朝元气大伤,为何地区没反叛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土木堡之变之后的明朝,明朝没有土木堡之变能维持多久,土木堡之变对明朝北部的影响

    王振何许人也?由秀才到首席大太监的“逆袭”王振本来是一个落寞的秀才,为了生计教书养家糊口,但是在儿女双全的时候,决定干一件大事,那就是自宫到明皇宫里去当太监。但是当时太监的识字水平有限,所以王振也算“矮子里拔将军”,引起了朱瞻基的注意,服侍太子朱祁镇,朱瞻基害怕宦官干政,所以临终前留下了“三杨”辅政

  • 明朝“钟南山”早于欧洲两百年发现瘟疫传播途径,这场灾难起于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搜史君就以《大明劫》的创作背景,带大家来看看明末瘟疫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蔓延的?一、明末大瘟疫的形成瘟疫,在中国历史上早有提及,《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明朝末年的瘟疫最早是起于鼠疫,有人说这鼠疫是起于崇祯九年,而搜史君不这么认为。搜史君这么说是因为

  • 山河月明终开播,北京被4万朝廷军围困,朱棣装疯卖傻如何突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山河月明朱棣身份暴露,山河月明朱棣被抓是哪集,山河月明 朱棣造反

    朱棣靖难《山河月明》经过两年多的闲置终于要开播了。目前披露的剧情中,令文史君最热血的还是燕王府被围,朝廷大军控制了北平,燕王装疯卖傻脱困这一段。历史上燕王的确被囚禁在层层包围的燕王府,北平还被4万朝廷军控制。而燕王手下仅有800护卫,但燕王就是以小博大,用800人成功占领了北平,进而宣布奉天靖难。被

  • 重农政策初衷挺好,却变成“重”农,明代都被重农政策拖累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明代重农抑商的利弊,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农民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但法律上的地位却很高。重农抑商政策是明初帝王用来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的巨大保障,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政策逐渐“变味”了,成为农民身上的沉重枷锁。一、明代前期的重农政策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深知农民艰苦和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加之元末天下大乱,战争纷起,整

  • 朱元璋宴请功臣,大家高兴赴宴,刘伯温看到菜后却说:大家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宴请刘伯温,朱元璋宴请功臣刘伯温看见手发抖,朱元璋宴请功臣刘伯温说众人必死

    自朱元璋开创大明,一个中国封建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就此开始,这份傲骨正始于朱元璋。从看着自己亲人因饥饿和瘟疫惨死的乞丐,到当朝天子,他时常会忆苦,并怀感恩之心.那些陪伴着自己走南闯北的功臣们,被封爵位,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然而等到大明政权稳定,朱元璋执政后期,他的杀戮之心开始显现。在一

  • 大明开国将军,酒后爬屋顶吐槽朱元璋,朱元璋偏偏不舍得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母亲来找朱元璋,朱元璋父亲在朱元璋几岁死的,朱元璋电视剧朱元璋登基

    明朝武将汤和武艺高强,跟随朱元璋横扫天下,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汤和有一个爱喝酒的坏毛病。他逢宴必喝,每喝必醉。最要命的是,汤和每次喝醉酒都会大吵大闹,胡言乱语。有一次,他酒后竟然把矛头指向了朱元璋。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汤和一路进军,斩敌无数。常州被攻破以后,朱元璋便命令汤和固

  • 朱元璋见士兵强抢民女,略施小计便使军民同欢,只是苦了广大少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强抢200民女,朱元璋为什么抢民女,朱元璋杀了抢民女的官兵

    或许连朱元璋本人也没有想过。在历史的进程中,朱元璋一度被称为是可以与秦皇、汉武、唐宗和宋祖相提并论的伟大帝王,甚至在清朝的顺治和康熙等皇帝心中,朱元璋比这些帝王还要伟大的多。在我们的印象中,明朝仅仅只持续了276年,国祚不算长,但是如果要论朱元璋的影响力,那是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毕竟清承明制这四个字可

  • 明朝一场大洪水,让这座城市逆袭为全国一线城市,比北上广还牛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洪水,明朝黄河洪水治理,明朝洪水冲毁的大桥

    这就是武汉的风水,长江、汉水交汇冲刷出江汉平原的沃野千里,成为楚国强盛的基石。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则如同三头猛兽,虎踞龙盘于江畔,坐视大江东去。三镇里面谁是龙头呢?第一个崛起的是老大武昌。为何?因为武昌出身最高贵,曾经做过帝都。对,你没看错,的确是帝都。汉朝这里是屠狗猛将舞阳侯樊哙的封地,凭借通衢之

  • 明朝末期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生不逢时的崇祯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各地藩王、官僚贪婪,百姓穷苦,朝廷亏空公元1627年,史上闻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逝世,明熹宗膝下无子,皇位只能传于他的弟弟朱由检,也就是崇祯帝。此时的崇祯帝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忧愁,正常来说得到皇位的传承是每个皇家子弟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当时的明朝,明眼人都能看出早已摇摇欲坠到难以维持。那当时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