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友谅输给朱元璋是必然的?文化人打不过如尘世的和尚这是定律?

陈友谅输给朱元璋是必然的?文化人打不过如尘世的和尚这是定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177 更新时间:2024/1/14 9:17:46

陈友谅可以说是元朝末年的一代枭雄了,曾经割据一方,建国封号,自立为王。可以说是比朱元璋得势更早。

历史的胜利者从来不是按照先来后到安排的。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就了时势。

公元1363年,距老朱建立明王朝还有五年。这一年,打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老朱在鄱阳湖上用20万兵力打败了有60万兵力的陈友谅。一个打三个,不只是体力上的较量,更多的是气势、心态的较量。老朱自幼贫苦,祖上至少三代贫农,给地主放过牛,出家当过和尚,只为了能混碗饭吃,不至于饿死。磨难造就了老朱,在差点活不下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老朱从此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造反。

这时候元朝气数将尽了,这天下不会太平了,就和秦末一样各地纷纷揭竿而起。

汤和是老朱第一个战友,也是给老朱写介绍信去投奔郭子兴的军队的。老朱在这里很快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作战勇敢,沉着冷静,最主要的是很讲义气,这使得他在军队里很快有了崇高的威信。正符合了西汉时期的杨雄所说:君子要能屈能伸,刚柔并济,这样才能办大事。

老朱在军队里的种种表现都被老大郭子兴看在眼里,很是器重他。就把最疼爱的义女交给给了老朱,可见郭子兴对朱元璋的器重,这女子也就是朱元璋称帝后的马皇后。从此老朱势不可当,郭子兴这个小池子怎么能容下老朱呢,老朱太强了,老大郭子兴难免心生嫉妒,对老朱厌恶起来,老朱也是聪明人,很快找了个理由,离开郭子兴自己单干。

其实很多人都见不得部下的才能高于自己,显得自己无能,但是真正能够容得下比自己有才的部下,这样的领导,才能办大事。

打仗,天时、地利、人和都很重要,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和”,老朱之所以能够笑到最后,不仅在于自己的军事能力,更多的是识人的能力,老朱能够知人善任,对待下属好啊,下属就十分乐意为这么好的老板效劳。

我们接下来反过来看看陈友谅,陈友谅可是个文化人,当徐寿辉的部队来到陈友谅的家乡后,小伙子毅然决然地加入了老板徐寿辉的军队。徐寿辉就和一些江湖人一样最讲究兄弟义气,有最讲究义气的肯定就有对此嗤之以鼻的,丞相倪文举就是这么个人。此人虽然博学多才品质却不行,企图暗杀自己的老板,事情败露后只得夹着尾巴逃跑,跑到哪里去了呢?黄州,陈友谅的老家。倪文举可以说对陈友谅有知遇之恩,并且很相信他。

可惜投奔错了人,陈友谅表面友善地接待了他,而后为了讨好大老板徐寿辉,手刃了倪文举的头。徐寿辉本人没多少才能,身边的能人逐渐被陈友谅弄死后,自己也被陈友谅干掉了。讽刺的是,徐寿辉是愿意交出权力自己做小的,陈友谅这等心狠手辣之徒怎么可能放过他。陈友谅杀了徐寿辉取而代之,在风雨飘摇之时,登基称帝。

朱元璋和陈友谅的生死大战发生了鄱阳湖,水战。乍一看都会觉得老朱必败,陈友谅的兵力可以说是有压倒性优势。然而骄兵必败,陈友谅有强大的武器,众多的士兵,然而他已经丧失了战争中具有主导作用的因素-人心。手上沾满自己人太多鲜血的人是走不长的,士兵也是人,不是钢铁人,都有自己的感情,都希望自己有更好的选择。打着打着,陈友谅的部队人心不和,有的已经去投奔了老朱。

放眼望去,老朱这边有众多的优秀将领,谋士刘基这时候也加入了老朱的阵营。陈友谅败给老朱这就是必然的了,无论从哪方面看,陈友谅都在没有很朱元璋一争高下的实力了。

更多文章

  • 明朝官场每六年都要上演一出闹剧:大臣拼命辞职皇帝死活不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就像如今上班族要写工作周报、月报和年终总结一样,明朝的官员们也面临着KPI考核的压力。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管理,明朝规定每六年要对南北两京的官员进行考察,谓之“京察”。京察时,四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亲自考察,四品以下的官员由吏部、都察院会同考察,如果考核不合格的官员,则会被直接罢黜,削职为民。制度的设想是

  • 杯酒释兵权,真是一顿饭就夺取兵权了吗,提前都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杯酒释兵权到底有多可怕,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夺取兵权

    赵匡胤对武将的担忧在宋朝刚建国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刚建国之后,他就问宰相赵普“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我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宰相给他说的办法中,其中有一点就是剥夺武将的军权。可以说从那个时候起,赵匡胤就有这个打算了。当然,赵匡胤

  • 《清明上河图》里面有一份职业,现在上班族都喜欢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明上河图上的人物都在干什么呢,上班族是什么职业,清明上河图中的人在干啥呢

    《清明山河图》里面有一个画面,就是饭店门口一个人两只手都端着两份菜,准备给谁送去。可以说这就是中国最早的送外卖记录了,这个人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外卖小哥了。有人以为这只是画里面记载的,其实并不是。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官员在上班完了之后,回来不想做饭就会点外卖。不过他们定外卖是自己的小人去店

  • 清朝沿用明朝的皇城真的是因为懒吗?不是懒,这块宝地很有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皇城布局图,明朝最大皇城在哪,皇城宝地

    中国古代帝王对于风水都是十分注重的,而中国古代帝都的选址,修建也十分考究,“风水”的却很玄,但是通俗的将讲就是“顺风顺水”,人居住在这种地方,能够“顺天、顺时、顺运、顺事”讲究的是“诸事顺利”。从科学角度来讲的话,就是建筑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学,所以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堪舆学”。今天搜史君就带大家来

  • 明朝贡生大多不能当官为何此人却是例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的贡生分几种,明朝为什么有人当官,明朝武将能当官吗

    话说嘉靖年间湖南永州有一个贡生叫杨成章。为了更好理解后面发生的事情,这里先简单介绍下贡生是什么。贡生其实就是秀才。按明朝的科举制度,考中秀才以后需要到县学、府学或州学就读,参与统一培训,然后朝廷不定期会从各地府、州、县学的秀才中择扰选择一些去国子监读书,其中每年固定从各地选择的贡生又被称为岁贡生。在

  • 朱标的太子之位为什么这么稳?连朱棣都生不出争夺之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如何对待朱标,山河月明朱标拿鞭子抽朱棣,朱标与朱棣

    朱标为嫡长子,宗法传承,太子之位稳如泰山首先最重要的先说朱标的身份,封建社会中在皇帝的传承问题上,宗法传承制度一直都是首要考虑的标准,朱标既是朱元璋的长子,生母又是马皇后,正了八经的嫡长子,在朱标的身份上,他首先就比朱元璋的其他二十几个儿子都要尊贵,这是毋庸置疑的。另外我们常说封建社会中母凭子贵,但

  • 土木堡之变后的明朝元气大伤,为何地区没反叛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土木堡之变之后的明朝,明朝没有土木堡之变能维持多久,土木堡之变对明朝北部的影响

    王振何许人也?由秀才到首席大太监的“逆袭”王振本来是一个落寞的秀才,为了生计教书养家糊口,但是在儿女双全的时候,决定干一件大事,那就是自宫到明皇宫里去当太监。但是当时太监的识字水平有限,所以王振也算“矮子里拔将军”,引起了朱瞻基的注意,服侍太子朱祁镇,朱瞻基害怕宦官干政,所以临终前留下了“三杨”辅政

  • 明朝“钟南山”早于欧洲两百年发现瘟疫传播途径,这场灾难起于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搜史君就以《大明劫》的创作背景,带大家来看看明末瘟疫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蔓延的?一、明末大瘟疫的形成瘟疫,在中国历史上早有提及,《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明朝末年的瘟疫最早是起于鼠疫,有人说这鼠疫是起于崇祯九年,而搜史君不这么认为。搜史君这么说是因为

  • 山河月明终开播,北京被4万朝廷军围困,朱棣装疯卖傻如何突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山河月明朱棣身份暴露,山河月明朱棣被抓是哪集,山河月明 朱棣造反

    朱棣靖难《山河月明》经过两年多的闲置终于要开播了。目前披露的剧情中,令文史君最热血的还是燕王府被围,朝廷大军控制了北平,燕王装疯卖傻脱困这一段。历史上燕王的确被囚禁在层层包围的燕王府,北平还被4万朝廷军控制。而燕王手下仅有800护卫,但燕王就是以小博大,用800人成功占领了北平,进而宣布奉天靖难。被

  • 重农政策初衷挺好,却变成“重”农,明代都被重农政策拖累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明代重农抑商的利弊,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农民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但法律上的地位却很高。重农抑商政策是明初帝王用来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的巨大保障,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政策逐渐“变味”了,成为农民身上的沉重枷锁。一、明代前期的重农政策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深知农民艰苦和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加之元末天下大乱,战争纷起,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