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本是南宋名将,苦守襄阳多年最终却投降,其中原因令人唏嘘

此人本是南宋名将,苦守襄阳多年最终却投降,其中原因令人唏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698 更新时间:2024/1/20 12:44:02

各位读者上午好!子渊之前给大家介绍过不少宋朝名将的故事,引发了读者热议。与以前那些典型英雄不同的是,今天咱们要讲的这位南宋将领颇具矛盾性——他曾赤胆忠心地率领孤军苦守襄樊多年,最终因兵尽粮绝投降蒙元。投降之后,他却媚颜屈膝、卖主求荣,自请为元军先锋,带领蒙古人一路攻城略地,灭亡大宋。他就是南宋末年极具争议性的将领——吕文焕

关于吕文焕镇守襄樊之前的过往,史书并没有什么记载,但《宋史》中对其坐镇襄樊、抵御蒙元入侵的记载也非常多。从史书中,人们不难得知他并非演义小说中那般软弱无能,而是一名善战的骁勇武将,他多次率军抵御蒙古进攻,固守重镇襄阳,这等功绩足以令其青史留名,可惜成也襄阳、败也襄阳,他最终还是因襄阳城身败名裂。

宋度宗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吕文焕因功累迁至襄阳知府,成为南宋襄樊战场的总指挥。而此时襄阳城以被蒙元军队围攻三年,若非其城坚池深,蒙古大军恐怕早就将其攻陷,所以这次升迁对吕文焕来说,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为了襄阳城数十万军民的安全着想,他费尽心思向宋廷求援,但谁料来援的张世杰范文虎、张贵等人,皆被以逸待劳的蒙元军击溃。无奈之下,吕文焕决定率军突围,可惜几次血战都无功而返,毕竟两军士兵之间的战斗力差距实在是过大。

面临如此艰难的局势,吕文焕仍对大宋保持着一颗忠义之心,在守卫襄阳的第五年,元帝忽必烈见吕文焕忠肝义胆、智勇无双,不断派人前来劝降,就连元军前线元帅阿里海牙都亲自到襄阳城下对吕文焕进行游说。看着襄阳城中不断减少的粮草辎重,为保城中军民性命,吕文焕产生了动摇之心。就在吕文焕摇摆不定之时,南宋朝廷的一项决策更坚定了他投降元廷的决心,原来,宋廷见元军不断遣使劝降吕文焕,便怀疑其有不轨之心,为绝后患,准备将其召回临安处置,并让其手下高达代替他镇守襄阳。吕文焕听闻这些流言后,当即携子出城投降元军,宋人坚守了数十载的襄阳就此被破。

吕文焕投降蒙元后,蒙古人自然是对其封官进爵、厚待有加,由此可见无论在哪,忠义之士都受人尊敬。为报忽必烈知遇之恩,吕文焕便自请为先锋,帮助元将伯颜伐宋。由于吕文焕长期镇守襄樊,荆江防线一带许多宋将都是他的心腹,见以前的主将前来劝降,他们为保性命,自然是向元人俯首称臣,如此一来,吕文焕无疑是在给南宋釜底抽薪,彻底断绝了宋廷的一线生机。

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太皇太后谢道清率众向伯颜投降,南宋自此灭亡。宋亡后,吕文焕有幸见到了被元军俘虏的故友文天祥,《指南录》记载了二人见面时的场景,文天祥一见到“带路党”吕文焕便怒骂:“今合族为逆,万世之贼臣也!”吕文焕厚颜无耻地回答道:“襄守六年不救!”文天祥言:“力穷援绝,死以报国可也。”说完便随元军北上,自知理亏的吕文焕默然无语。之后,吕文焕跟随伯颜征战四方并平定天下,晚年致仕后,曾有人诬告吕文焕意图谋反,但对他深信不疑的忽必烈想也没想就认定那人胡说,可见蒙古人对吕文焕还是极为信任的,但汉人却因其背国叛主而始终加以鄙视。

参考资料:

《宋史》《指南录》

更多文章

  • 此家族世代为官上千年,偏偏被朱元璋处处针对,实情令人哭笑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明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暴露,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元璋家族病史

    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24个朝代,开国皇帝们也是各具特点,其中尤其以刘邦和朱元璋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事实上,朱元璋这个做过放牛娃,当过乞丐的开国皇帝,确实是一个比较传奇的存在,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件他曾做过的奇葩事。众所周知,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开创者,他本人在世期间虽没有得到各国君主的重用,但记

  • 明朝史上最耿直大臣,因一项特长而惹怒皇帝,活埋七日后依然如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十大隐忍大臣,明朝最厉害的大臣,明朝最耿直的将领

    纵观历史,要说哪个朝代的皇帝最有性格,恐怕非明朝莫属。事实上,明朝大臣的性格也更加突出,在皇帝面前也是有啥说啥,丝毫不畏惧罪责和刑罚,不像清朝臣子们只有唯唯诺诺说一声“嗻”的份。比如在“大礼议”事件中,一百八十余名大臣因坚持己见,在左顺门遭受杖刑,四品以上大臣更是悉数夺俸。今天子渊就和大家介绍一位在

  • 崇祯初年,北方县城都挖有装死人的大坑,一些县城甚至挖了几十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崇祯王朝,崇祯后人邹启贵,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

    在当时的交通背景下,李自成这种行军速度,根本不像是沿途攻城拔寨的部队,反而有点像凯旋而归的军队。在李自成率军围攻北京城时,还专门派使者前来和崇祯讲和,李自成愿意以封王为条件,换取对大明王朝政权的索求,然而崇祯在面对生死危机时,却没有答应讲和。北京城在一天之内就被攻下,试想一下,这可是明成祖朱棣兴建数

  • 张献忠杀人无数,唯独不杀此地居民,并以此为基地征兵入四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献忠剿四川真相,张献忠图片,张献忠在四川广汉立碑

    张献忠的部队和守卫麻城的梅之焕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张献忠每次来麻城,都坚决不扰民。因此在麻城有很好的民意基础,这也是张献忠最终能大量收编和扩充麻城户籍的军队原因。在张献忠率军入川时,麻城的兵丁随军打仗,其组织相对而言,比较严密,生存力量相对更强大,再加上麻城地区文化上的认同,为后来的四川的麻城移民文

  • 明朝的诏狱有多恐怖,当时有没有人扛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诏狱位置,明朝诏狱百度百科,诏狱惨言

    而且锦衣卫还拥有着自己独立的诏狱,可以将嫌疑人缉拿归案,进行刑讯和处决,而这里的刑讯一般人是很难扛得住的,所以大臣们一旦进入诏狱就如同真的步入地狱一般,是很难活着出来的。对此,当时的大臣人人自危,生怕锦衣卫找上门来,因为锦衣卫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先斩后奏,皇权特许,拥有极大权力,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卫队

  • 包拯有后代吗?后代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包拯有后代吗,包拯的后代去了哪,包拯后代多少人口

    由包拯的墓志铭可知,包拯的原配妻子张氏早逝,和包拯没有孩子,包拯和续娶的夫人董氏有一个儿子,名繶。包繶因父亲包拯身居高位,受到家族的荫庇,受封为太常寺太祝,“娶崔氏,通判幽州,卒”——《宋史》,也就是在包繶做幽州通判的时候,英年早逝(1033-1053),他与崔氏的儿子育有一子,包文辅,而在不久后,

  • 元素周期表清朝开始才在我国出现,为何朱元璋起名能联成周期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元素周期表之父,中国元素周期表为啥与朱元璋有关,中国古代的元素周期表

    而在我国明朝时期的时候,朱元璋子孙的名字有这样的一个奇特的现象。据后世的调查研究显示,朱元璋的子孙分别叫:朱公锡,朱同铬等等。不难发现他的子孙名字和我们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的各个元素一样,而元素周期表是在清朝时期也就是在一八九六年俄国化学家统计出来的。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朱元璋的子孙名字是

  • 崇祯后裔其实从没消失,改为邹姓定居贵州,见人就说:有祖传宝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邹姓最厉害的10个人,崇祯第十九代后人,周姓与邹姓是什么关系

    提起崇祯皇帝,大家想必都会为其气节所感动,同时也会为他身死国灭的悲剧所惋惜。在所有的末代君王之中,崇祯皇帝朱由检无疑是说知名度最高的,围绕着他的一切都为后世津津乐道。不过却很少有人思考过一个问题,明朝灭亡后,崇祯皇帝是否有后裔存世?如果有,他们又在何处?对于这一话题,存在着几种不同看法,但基本上都莫

  • 闯王李自成,征战18年却只当了42天皇帝,失败后死因更是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闯王李自成战败原因,闯王李自成历史评价分析,闯王李自成死于哪一年

    这两句诗出自李者也的《自成》,描写了李自成当时深得民心。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当饱经几十年苦难的老百姓们以为,他们的生活可以随着朝代的更替转变时。李自成的皇位还没有坐满两个月,便被清军与吴三桂大败。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又巧妙的写出了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号称佣兵百万的他却在10万清军面前惨败

  • 朱元璋父母去世,向财主借地安葬双亲被拒,朱元璋称帝后找到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安葬父母的财主下场,朱元璋借地安葬父母财主不同意,朱元璋父母死后埋在哪里

    中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一个概念是落叶归根,也正是为这个原因,很多老人身故前都会郑重其事地事先要求,在自己的老家置办身后事,什么“哪里的黄土不卖人”?我就是眷恋故土!在古代的时候,更是讲究人去世之后就要入土为安,尸骨放置在外面,将会成为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古代人科学观念淡薄的一个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