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包拯有后代吗?后代结局如何?

包拯有后代吗?后代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90 更新时间:2024/1/23 11:09:34

包拯的墓志铭可知,包拯的原配妻子张氏早逝,和包拯没有孩子,包拯和续娶的夫人董氏有一个儿子,名繶。

包繶因父亲包拯身居高位,受到家族的荫庇,受封为太常寺太祝,“娶崔氏,通判幽州,卒”——《宋史》,也就是在包繶做幽州通判的时候,英年早逝(1033-1053),他与崔氏的儿子育有一子,包文辅,而在不久后,包文辅也意外夭折了,年仅五岁。

从这些资料来看,包拯当时唯一的长子与长孙都因意外而死,也就有其以“丧子乞便郡,知扬州,徙庐州,迁刑部郎中。”的行为。同时也对应了其子的死亡时间皇祐五年,也就是公元1053年。

那既然包拯的长子长孙已死,那包拯是不是没有后代了呢?毕竟长子死时,包拯已54岁了。

其实在历史记载中,包拯与董氏还育有两女,但两女皆已外嫁,因此并不算于包拯的后代中。此时,便不得不提起包繶的夫人崔氏,崔氏是当过三朝宰相的吕蒙正的外孙女,与包繶也算是门当户对,包繶死后,包拯与董氏不希望崔氏年纪轻轻便在家守节,劝其再嫁。

在北宋的宋明理学之风的影响下,鼓励女子守节,而崔氏也是如此,拒绝了母亲改嫁的要求,为包繶守节二十年。

在经历了丈夫儿子接连早卒的打击后,崔氏便为丈夫守节,替丈夫终身侍奉公婆。包拯除了续娶的夫人董氏,还有一媵妾孙氏(一说孙氏为董氏的陪嫁侍女)。

在《宋史》中,“拯尝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扶其母,使谨视之。”包拯曾经把他的媵妾赶出去,当时并不知道她有了孩子,媵妾在其父母家生子,崔氏偷偷的照顾被赶出去的媵妾,派人送钱财衣物等到孙家,让孙氏小心谨慎的养胎。

孙氏在嘉祐二年(公元1057)生下一名男孩,崔氏又偷偷将男孩抱养在自己房中,名为长嫂,实为养母,因此有了长嫂如母的典故。也正是因为崔氏的作为,为包拯保下了唯一的儿子。

在包公六十大寿时,崔氏把媵孙氏所生的孩子抱给包拯,包公夫妇大喜,为这个孩子取名为包綖。因此,包公唯一的儿子为媵妾所生,为庶子。所以包拯是有后代的,并非包拯要挑选一个丫延续香火,而是因为包拯长子英年早逝,长孙早夭,仅有媵妾孙氏为他诞下一子。

包公于嘉祐七年过世(999-1062年7月3日),年六十四,谥孝肃,其子包綖仅五岁,宋仁宗为照顾包拯后代,封包綖为太常寺太祝。

包綖成年后,崔氏为他娶了庐州知州张田的女儿南阳县君张氏为妻。但张氏不幸早逝,与包綖未曾育有儿女,崔氏又给包綖娶了宰相文彦博之女,蓬莱县主文氏。

崔氏曾派人寻找包綖的生母孙氏,将孙氏接回包綖身边使其母子团聚,崔氏为包繶守节二十年,在包拯死后抚养幼年的包綖,于公元1094年病逝,享年六十二岁,被宋哲宗下旨追封她为永嘉郡君,嘉奖诏书为大文豪苏轼所撰,收录在《东坡全集.故枢密副使包拯男繶妻崔氏封永嘉郡君制》中。

在合肥出土的包氏家族墓群中,也发现了包綖之墓,由其墓志铭可知,包綖有四子三女,包家的血脉得以流传。

更多文章

  • 元素周期表清朝开始才在我国出现,为何朱元璋起名能联成周期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元素周期表之父,中国元素周期表为啥与朱元璋有关,中国古代的元素周期表

    而在我国明朝时期的时候,朱元璋子孙的名字有这样的一个奇特的现象。据后世的调查研究显示,朱元璋的子孙分别叫:朱公锡,朱同铬等等。不难发现他的子孙名字和我们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的各个元素一样,而元素周期表是在清朝时期也就是在一八九六年俄国化学家统计出来的。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朱元璋的子孙名字是

  • 崇祯后裔其实从没消失,改为邹姓定居贵州,见人就说:有祖传宝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邹姓最厉害的10个人,崇祯第十九代后人,周姓与邹姓是什么关系

    提起崇祯皇帝,大家想必都会为其气节所感动,同时也会为他身死国灭的悲剧所惋惜。在所有的末代君王之中,崇祯皇帝朱由检无疑是说知名度最高的,围绕着他的一切都为后世津津乐道。不过却很少有人思考过一个问题,明朝灭亡后,崇祯皇帝是否有后裔存世?如果有,他们又在何处?对于这一话题,存在着几种不同看法,但基本上都莫

  • 闯王李自成,征战18年却只当了42天皇帝,失败后死因更是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闯王李自成战败原因,闯王李自成历史评价分析,闯王李自成死于哪一年

    这两句诗出自李者也的《自成》,描写了李自成当时深得民心。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当饱经几十年苦难的老百姓们以为,他们的生活可以随着朝代的更替转变时。李自成的皇位还没有坐满两个月,便被清军与吴三桂大败。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又巧妙的写出了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号称佣兵百万的他却在10万清军面前惨败

  • 朱元璋父母去世,向财主借地安葬双亲被拒,朱元璋称帝后找到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安葬父母的财主下场,朱元璋借地安葬父母财主不同意,朱元璋父母死后埋在哪里

    中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一个概念是落叶归根,也正是为这个原因,很多老人身故前都会郑重其事地事先要求,在自己的老家置办身后事,什么“哪里的黄土不卖人”?我就是眷恋故土!在古代的时候,更是讲究人去世之后就要入土为安,尸骨放置在外面,将会成为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古代人科学观念淡薄的一个表现

  • 闯王李自成为啥能推翻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闯王李自成是被谁推翻的,李自成为什么称为闯王,1980版闯王李自成

    那时候民间有农民起义,然后李自成就加入了,后来他手下也有不少人,在明朝大军一次次剿灭中,李自成手下的人基本打没了,他逃到商洛,然后在山里蛰伏下来,那里是闯王寨,他又拉起一支队伍,不断壮大,后来向东攻打,打下河南很多城池,一步步打到北京,明朝大军不是闯王军队的对手,毕竟李自成的军队不纳粮,所以就深得

  • 崇祯末年大灾荒,不只是因为天灾,崇祯的这两项政策就是人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崇祯时期天灾,崇祯在位期间的天灾,崇祯末年事件

    为了剿灭国内四起的农民军,崇祯皇帝不断用兵镇压,而用兵就需要发军饷,而朝廷的收入原本就因为几省大旱而受到影响,而为了剿灭农民军增加的军饷就需要额外向百姓征收,这项计划以外的税收被称作“剿饷”。崇祯十年,崇祯皇帝颁布圣旨,正式开征:“暂累吾民一年,除此腹心大患。”然而一年后,农民军依然没有被平定,崇祯

  • 郭宁妃的儿子做了什么事,气的朱元璋剃光了他的头发和胡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郭宁妃简介,郭宁妃为朱元璋殉葬了吗,明朝郭宁妃事迹

    有多特别呢?生下来不到两个月就被封了藩王,却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作死了。朱檀是朱元璋和郭宁妃的儿子,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郭宁妃,是朱元璋的后宫中很受宠爱的一位妃子。当初朱元璋还穷困潦倒的时候,郭山甫就觉得此人将来贵不可言,于是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辅佐朱元璋起兵,又让自己的女儿做了朱元璋的妾室,即后来的郭宁妃

  • 降清明末大将不只有吴三桂,还有一人叫洪承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洪承畴简介,洪承畴和吴三桂的下场,清朝入关洪承畴和谁一起归顺

    洪承畴满清官服画像 洪承畴才华横溢,深知谋略,一登龙门就为朝廷器重,38岁时便因围剿农民起义军有功而官至延绥巡抚。崇祯九年,即公元1636年7月,洪承畴率军在临潼大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致使起义军被围困在丛山之中长达三个月之久。两年后,满清在东北兴起,明朝的辽东防线危机,袁崇焕被屈杀后,洪承畴从围剿

  • 陈家洛和乾隆到底是不是亲兄弟?现代DNA检测已经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与陈家洛是亲兄弟么,乾隆和陈家洛结局,乾隆和陈家洛是双胞胎吗

    “海宁陈家”最早语出道光帝,被金庸先生《书剑恩仇家》一写,几乎也是“地球人全知道”了,当然更广为人知的就是乾隆是汉人。因此大家对乾隆深恶痛绝,责以民族大义,明明是汉人,却非要当满人的皇帝,贪慕荣华富贵,把我们可怜无辜的香香公主活生生逼死了。当然这只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天真的愿望,史实并非如此。香香公主

  • 乾隆对明十三陵拆大改小,运出不少金丝楠木,是否用来打造棺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崇左金丝楠木棺材工厂,乾隆拆明十三陵,金丝楠木 棺材

    至于这些材料的用处,现在已经很难说得清了,不过有“乾隆盗木”的传言在民间流传,说是乾隆借这次修缮明陵的机会盗取了明成祖朱棣陵墓中的金丝楠木来制作自己的棺材。金丝楠木是木中精品,楠木本身就是古代四大名木之首,而金丝楠木又是楠木中最好的,历来是皇家才能用的木材,有国木之称,主要用作建筑材料,比如宫殿、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