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构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我们说了都不算,宋朝百姓说了才算

赵构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我们说了都不算,宋朝百姓说了才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78 更新时间:2024/2/6 5:10:18

但是在史学界,他临危受命,重整山河,将一个摇摇欲坠的帝国从死亡边界发展为我国艺术史上的巅峰王朝,罢黜''中兴四将'',杀岳飞以震慑江南士绅,更是令本已分散的兵权再度集中赵宋皇室手中,保证了赵宋王朝的延续,被誉为宋朝中兴之主,累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那么赵构到底是个昏君还是明君呢,他真的如有些人所说那么不堪么?宋徽宗赵佶有这么多儿子,他哥哥钦宗又有子嗣,可以说不管怎么轮都轮不到赵构,为何历史偏偏选择赵构建立南宋?赵构继位之后的故事已经有太多人述说,也有太多人评价,但是赵构继位之前是如何脱颖而出,建立属于自己的亲信系统,并寻找继位的正统性,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了。

金人第一次南下北宋都城开封府是在宣和七年(1125)冬,宋徽宗赵佶听从李纲的意见传位给太子赵恒,以号召军民抗金,即宋钦宗。不想到了靖康元年(1126)春,赵佶的禅让不仅没有抵御住金人的进攻,反而连开封府也被金人围困。为此,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和少宰张邦昌受命前去金人营帐议和,这是赵构第一次作为历史主角,登上舞台。

不过关于赵构在金营中的表现,迄今为止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宋史》中说他不仅''慷慨请行'',而且''意气闲暇'',丝毫不惧金人。搞得金人最后都觉得这是个不重要的假皇子,要求宋廷更换更重要的人质五皇子赵枢过来。但是在清朝学者洪亮吉的《历朝史案》中,却说赵构害怕到呆若木鸡,以为宋廷是派了个白痴过来,于是要求更换赵枢。

总之不论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赵构人品爆发从金人营帐中回来了,因此赵宋王朝有了个宋高宗。毕竟替换后的赵枢是被直接掳到北方去,生死不知的。

但是,这并不是赵构运气的高光时刻。靖康元年(1126)冬,金人第二次围困开封府,这导致了虽然北宋的中枢体系还正常,却已经无法发挥作用了,毕竟宋钦宗所有政令已经无法出城,各地兵马都不知道发生了啥情况,更不敢轻举妄动。

在这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宋钦宗封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率领各地勤王军马,以解京城之围。《宋史》记载:

城危矣。康王北使,为河朔士民留不得进,殆天意也。请就拜大元帅,俾召天下兵入援。

这里我们要注意四个字''殆天意也'',也就是说赵构被任命为兵马大元帅,是运气非常非常好的情况。为什么这么说呢?

宋朝由于吸取了前朝皇室宗亲藩王作乱的教训,所以对宗亲有着严格的限制。虽然从理论上来说身为皇子的赵构一出生便获封蜀国公,等到成年自动进封康王,但是为了防止藩王成势,宋朝的藩王即无封地,也无兵权,无非就是给你些经济特权。这也是为什么终宋一代,从未出现藩王做乱的现象,就是源于皇权在皇帝手中的高度集中和对宗亲的严格管制。

实际上早在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第一次围困开封的时候,傅亮就提议宋钦宗把兵权让给各路亲王,让他们进兵河朔赶走金兵。结果宋钦宗一听脸色立马变了,''万一亲王反过来直接夺权怎么办''?于是直接叫人把傅亮架了出去。

等到金军第二次南侵的时候,又有人建议任命康王赵构为元帅,出兵抗金。但是宋钦宗还是''犹豫未决'',最终即使坐视开封被围困,对皇帝来说,他也不愿意把兵权交至其他兄弟亲王手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明明是抢了后周郭家的皇位,为何宋朝累世优待柴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从七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手里夺取天下,建立宋朝,史称北宋,赵匡胤即宋太祖。柴宗训是周世宗郭荣(921一959,四子。郭荣,也叫柴荣,刑州尧山县(隆尧县)人,出身当地望祖。柴宗器貌英奇,擅长骑射,略通文墨,谨性笃厚。少年时期家道衰落,便投靠了姑姑柴氏。柴氏原来是

  • 历史上五大特务机构,唐朝不屑于设立,最恐怖的特务在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的特务机构,历史上的七大特务机构排名

    说起特务组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明朝的锦衣卫,掌直驾侍卫、侦缉天下,飞鱼服、绣春刀是他们标志性的装扮,让无数贪官污吏闻风而丧胆。其实,特务机构并非朱元璋首创,早在汉朝时期,直属皇帝的特务机构就已经诞生了。一、西汉绣衣直指。绣衣直指是汉武帝所设。晚年的汉武帝昏聩残暴,穷兵黩武,巫蛊之乱牵连数十万人,

  • 贵州深山惊现20万“明朝遗民”,600年不出山,只因朱元璋的命令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贵州深山发现明朝遗民,明朝朱元璋墓图片,贵州大山深处最后一个明朝部落

    每一处都带有浓浓的明朝的文化色彩,像是在告诉我们,这是明朝军队留下的村庄。那么深山惊现20万“明朝遗民”,为何600年不出山,只因朱元璋的命令,一起看一下。想要知道具体原因,需要借助当时明朝的时代背景来进行解答。明朝刚刚建立初期,朝代的更替刚刚完成,前朝的反抗势力有所残留,不时引起暴乱,影响民生,为

  • 读《明朝那些事儿》:看历史沉浮,风云翻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那些事儿深度解析,明朝风云,历史上的明朝沉浮录

    由末世战火流离中起,到末世内外交困中寂。一个传奇又普通的王朝,就此偃息。传奇。是因为有抗倭名将戚继光,有组织京城保卫战的于谦(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创立了阳明心学的王守仁,有云游半生著述《徐霞客游记》的徐宏祖;有开创万历中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有两袖清风敢痛骂皇帝的海瑞;有七下西

  • 他本是菊花诗人,结果却成了唐朝的掘墓人,起兵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黄巢掘墓,为唐朝开疆拓土的十大名将,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自掘坟墓的人

    这是黄巢科考落榜后写下的《不次第赋菊》,黄巢已经参加了好几次科举考试,可就是没能考上。但是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得出,黄巢是个有才华的人。黄巢喜欢写诗,喜欢菊花,所以人送外号菊花诗人。这样一位菊花诗人,并不是以诗词闻名于世,而是以起兵造反的事迹名留史册,这倒是挺让人意外的。黄巢是个少年天才,五岁的时

  • 误我中华600年?明朝和清朝,究竟谁才是导致落后的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明朝和清朝的确有一定责任,但我们也不能一杆子打死,把过错都推给他们。封建王朝的过错在于思想过度保守,很难开化,但这只能说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一部分原因,其真正的问题所在,还得是下面这两点。首先,就是最基本的农耕文明。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对于当时罗马、希腊等国以海洋贸易为基础的海洋文明而言,农

  • 讲透宋朝三百年(第一讲):赵匡胤,乱世中穷困潦倒的一根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郑恩死后陶三春反赵匡胤吗,赵匡胤演义100回完整版,张悦楷粤语讲古赵匡胤

    许多人的思维里有一个固有的认知,在中国的朝代更迭中,唐宋元明清是一路踩着肩膀下来的,其实不然。这种说法,不过是中原地区汉文化圈的自说自唱,因为在古代汉人眼中,只有占领“中原”才称得上王朝霸业。宋太祖赵匡胤像事实上,在这片中华大地上,同时期存在的王朝非常多,自从朱温灭掉唐朝后,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五

  • 明明是汉家王朝,最重要的封疆大吏,节度使的任免,却看不到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末期地方官为啥会有兵权,汉朝新疆都护府,历史上最高级的封疆大臣

    天宝十节度使势力范围权势滔天的军事统帅唐朝的节度使初置时,节度使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掌握天下劲兵。他们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还兼任一省或者数省的省长于一身。他们权势滔天,俨然就是自己地

  • 讲透宋朝三百年(第三讲):郭雀儿,这才是原汁原味的黄袍加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鲜花、奖金、升职的刺激下,郭威很高兴,赵匡胤很高兴,三军也很高兴;平定了这么一场大叛乱,大臣们很高兴,百姓也很高兴。然而,在全国人民灿烂笑容的背后,有一个人却始终高兴不起来,他就是后汉的皇帝——刘承祐。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仗都打赢了,还有什么不高兴的?这不正是他所盼望的么?郭威如果大家换位思考一下

  • 解读宋太宗第一次北伐,为什么宋朝能统一中原却打不过契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太宗为什么进攻契丹,赵匡胤北伐契丹,宋朝辽国契丹地图

    当时,宋朝的将士皆疲惫不堪,“皆不愿行,然无敢言者”。只有殿前都虞崔翰力主伐辽,他说:“此一事不容再举,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时不可失也。”宋太宗深以为然,即令枢密使曹彬调集各路兵马,决意北伐。由于将士无意北伐,出现了“扈从六军有不即时至者”,宋太宗大怒,“欲置于法”,由于赵延溥的极力劝阻,宋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