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秦良玉传》记载:公元1574年,秦良玉出生于明朝四川忠州的书香世家,她的父亲秦葵是位岁贡生,饱读诗书,粗通兵法,心系天下。秦葵虽因秦良玉是女儿颇感遗憾,但他还是把女儿当男孩养,在她身上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力。
秦良玉在父亲的教导下,不仅精通经史诗文,而且骑马射箭也不在话下,可谓文武双全,而且她性格气度沉静文雅,俨然一副儒将之风。1595年,秦良玉嫁给了石砫宣抚使土司马千乘。马千乘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为人正直英勇有谋略,夫妻二人不仅有着共同的爱好,对当时明朝的时局也有共同的看法。
秦良玉认为石砫地处偏远,若发生政变以目前的军力根本无力应对,在她的建议下马千乘开始扩充军备,操练兵马。秦良玉根据石砫士兵擅长使矛的特点,制作了一种新矛,以白木制成,不加修饰,矛端有钩,矛末有环,名曰白杆。彪悍的石砫兵加上利器白杆,战斗力大大提高,被称为白杆兵,远近土司对其无不忌惮。
1599年,四川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秦良玉、马千乘夫妇应朝廷征召领军随明川湖黔三省总督李化龙平乱。秦良玉亲率白杆兵攻下叛军据点,并活捉叛军守将邓坎,随后她又大败叛军攻下金筑七寨和桑木关,被称为为“南川路战功第一”,明军统帅李华龙特制一枚“女中丈夫”的银牌对她进行表彰。
1613年,马千乘被监军太监邱乘云诬陷入狱,因染暑疫得不到有效治疗而病逝,后来朝廷为其平反让其家族袭任石砫宣抚使,由于马千乘的继承人马祥麟年幼,朝廷鉴于秦良玉在平叛杨应龙时的战功破例让她代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女土司。
1620年,辽东后金攻明,秦良玉再次响应明朝征召遣其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率领白杆兵数千驰援辽东,不料遭遇后金主力,终因寡不敌众被围歼,唯秦民屏突围,秦邦屏战死。秦良玉与其子马祥麟亲率3000精锐支援于浑河与后金军发生血战,激战中马祥麟目中一箭仍拔之力战,终于斩首数千大败后金军,此战被誉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1629年,清军越过蓟州直逼明朝京都,远在石砫的秦良玉得知后自散家财以作朝廷军饷并再度率军进京勤王,崇祯皇帝亲自接见并大加赞赏,赏其“彩笔洋酒”并赋诗四首以表其功。1634年起,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等相继进攻四川,秦良玉再度受命“专办蜀贼”。1644年,张献忠乘李自成攻陷北京之际再度兴兵攻蜀,年逾七十的秦良玉再度接战,终因寡不敌众败归石砫。
明朝灭亡后张献忠占领全川并在成都称帝后,各地土司纷纷归顺,唯秦良玉发布《固守石砫檄文》誓与石砫共存亡。张献忠也许是畏惧这位奇女子的威名,他终究没有进攻石砫,石砫在秦良玉的庇护下得以保全,1648年,秦良玉终老于石砫,享年75岁。
秦良玉去世的消息一传开,哀荣铺天盖地,无论是明朝遗老遗少,还是新成立的清朝政府都对她推崇备至。后世之人常常以秦良玉为女界楷模,甚至到了到抗战时期,秦良玉更是成为“抗日精神”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