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为何一直忙着平定西北叛乱?明朝的西北似乎安定许多,这差距

清朝为何一直忙着平定西北叛乱?明朝的西北似乎安定许多,这差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805 更新时间:2024/1/7 23:15:33

1:准噶尔汗国与清朝的矛盾。清朝在东北时期,就打败了漠南蒙古的林丹汗,统一了漠南蒙古地区,这让其他蒙古臣服于清朝。当时的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都已经臣服。但这种臣服并没有牢固,随时都会反叛。到1688年,清准战争打响,噶尔丹凭着强大的实力,不断东征,把漠北蒙古各部打得节节败退。漠北蒙古各部不断退到漠南蒙古,寻求清朝的庇护。

面对噶尔丹的东征,康熙也意识到噶尔丹的野心,他的野心极大,想重新建立起一个蒙古帝国。随着噶尔丹的逼近,京师危机加重。为了打败噶尔丹嚣张的气焰,康熙三征噶尔丹,让噶尔丹不断败退。在众叛亲离中,噶尔丹被出卖,最终自杀而亡。

而清朝与准噶尔汗国,进行了长达70年的战争之久。直到乾隆时期,才最终打败准噶尔汗国,统一了新疆地区。到清朝晚期,新疆又被古柏势力和沙俄分裂,在左宗棠的努力下,最终收回新疆,新疆也一直在中国的版图中。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清朝经常在平定西北的叛乱。

2:领土的重要性和民族主义。对一个民族来说,领土是非常重要的。而对游牧民族来说,他们更在乎土地的得与失,毕竟只有土地,才有牧场,才能养殖更多的牲畜。满族作为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也知道土地的重要性。尤其是认识到蒙古对中原朝的影响后,他更在意周边领土的稳定。只有周边领土稳定,中原地区才能稳定。像明朝这种长期对抗的行动,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财力,还不一定能带来真正的稳定。实力弱的时候,面临的危机更大。

对领土的渴望,加上与准噶尔汗国的矛盾,清朝只能努力地开疆拓土。到后期,随着民族主义的传入,国家的领土主权是神圣的,任何分裂行为都被称为卖国求荣。有了民族主义,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自然不断平定各种叛乱和起义,以及抵抗外来的入侵者。而清朝后期面对的局面,远超过明朝后期。

3:清朝执政者的天下观。从一个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到统一天下的政权。清朝的执政者,为了追求自己的正统地位,他需要更多领土和民族臣服他。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为了实现真正的天下观,他们只能不断地扩张,对存在的威胁都采取消灭之。

也为了让满族统治下去,把威胁扼杀致死,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西北经常叛乱时,清朝都在努力的平定,大大小小的战争,都让清朝在平定的路上。而清廷执政者,最担心被其他民族推翻政权,所以对叛乱比较敏感,只有平定才能让他们安心。

从这些原因来看,它们让清朝对叛乱比较敏感,不仅西北,在整个清朝国内,只要有叛乱,都会被平定。相比起明朝,清朝统治的领土更大,发生的叛乱,以及遭到的入侵,都比明朝多。而明朝对统治西北有限,并没有达到中亚地区,所以新疆发生的叛乱,与明朝也多大的没关系。新疆在汉唐时期,就已经是中国领土,这使得清朝对新疆有一种特别怀念的情结。而明朝统治整个东亚的那种版图,这种地图开疆就别提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剩3453万,乾隆时剩的数额大得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而众所周知,衡量盛世与否的一大指标是国库的多少。据《清代户部银库收支和库存统计》数据,康熙去世时,整个国家库存银两还剩2716万(并非之前谣传的800万两),雍正死后剩3453万,不过乾隆去世时候剩下银两的数量却令人大吃一惊。(一)跳水式财政下滑:从8000万两暴跌到2000万两清朝最强盛的时期被公

  • 宋朝党争失败可以全身而退,明朝党争失败却被赶尽杀绝,原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明朝的党争,确实比宋朝的党争更激烈。而且,虽然打着道德的旗帜,但道德水准却要多低有多低。而表现在手段上,也是要多无耻有多无耻。宋朝党争,前期虽然激烈但非常规矩。党争的两股势力,一个是王安石的改革派新党;一个是司马光的守旧派旧党。斗争的目的也很清晰,就是要不要改革。王安石一派要改革,司马光一派也

  • 清朝乾隆年间大诗人,黄景仁十首诗,伤感情绪浓烈,诗风豪旷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年间,诗坛以黄景仁的名气为大,但他拥有一个与生俱来的个性,不会交际,与众人都合不来,对权贵也是冷眼相看。他的性情又放荡不羁,宁愿与戏子要饭,也不向权贵低头。黄景仁还是一位帅哥,在常人中间,鹤立鸡群,很多人想与其交往,但他却不理会,放在当下社会,黄景仁给人一种“不识抬举”的感觉。据说,黄景仁四岁的

  • 慈禧宣布立载括为“新皇帝”,为何他的亲生父亲却吓得磕头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同治皇帝真正死亡原因清朝倒数第三位皇帝同治的历史存在感相当之低,不是看过清朝历史的人甚至是不知道有这个皇帝的,很多人的印象估计都是咸丰皇帝死后直接就是光绪皇帝的,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个慈禧亲儿子同治夹杂在中间的。同治皇帝仅仅19岁就去世了,如此短的寿命难免不会让人去多想,民间故事传说之中说同治皇帝是死于

  • 当年朱元璋为何非要杀害刘伯温?历史给出真相,朱元璋是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后来果然被越王勾践逼得自杀,未能平安终老。这样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多疑的君王常常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频频猜忌自己曾经的左膀右臂。轻如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彼此留有些许体面。心狠手黑的皇帝则会像勾践一样痛下

  • 康熙,果真称得上“千古一帝”?意大利有本书,揭露他荒唐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当年,有一位叫马国贤的意大利传教士,他作为“内廷供奉”在康熙身边待了十几年,回国后他写了一本名为《清廷十三年》的书,他所展现的康熙形象,可能要颠覆各位的认知咯!超长执政,最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在了解康熙不为人知的一面之前,不妨先来看看为何他会是很多人心中的“千古一帝”。首先就是在位时间,这足以击败

  • 靖康之耻,对于北宋皇家是怎样的屈辱?皇室公主颜面丧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1127年凛冬,金国大军兵临汴梁城下,此时北宋的皇帝已经传位给了宋钦宗,这也是一位没有骨气的帝王。当时的汴梁城中还有完备的防御工事、充足的粮食储备,各路大军也已经启程勤王,但是宋钦宗竟然直接投降了,他还亲自去金军大营手写投降书。宋钦宗的算盘很明白,他认为金国人并无意侵占宋国的土地,只要能给金国人足够

  • 岳飞到底长啥样?真实画像被国家博物馆珍藏至今,原来他长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而更让大家所熟知的一定是那“精忠报国”这四个字被母亲刺在后背的故事。这位宋朝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爱国将军,最后却丧命于小人之手,这一切都是因为他遇到了个倒霉上司,皇上迂腐,臣子又能如何?都说暗箭难防,那这小人的暗箭更是难上加难。秦桧这个名字可谓是遗臭万年,他的石像在岳飞墓前跪了八百多年,被万人唾弃,见者

  • 吴三桂接受撤藩等于必死?其实康熙帝没大家想得那么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年轻气盛的康熙帝经过一番思考以后决定撤藩,结果是由此引发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这三藩的造反,是为三藩之乱。在之前关于吴三桂的文章之中,宋安之认为康熙帝撤藩并不等于杀藩,就个人而言,吴三桂其实是可以全身而退的,只要他舍得自己在云贵苦心经营多年的事业就好。

  • 宋朝经常被称做朝,辽金二朝经常被称为国,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可谓是有两大乱世,分别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还有五代十国。在这两大乱世之中,不只是没有大一统,更是各个国家混战不止,百姓是久遭兵灾之苦。而认真来说,五代十国乱世之后,宋辽金西夏也可以视为一个乱世,可以说是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时期。只不过这个大分裂时期不同于其他大乱世,是由各个小国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