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仁宗痛哭,亲自开棺验尸:“我不是个好皇帝,也不是个好儿子”

宋仁宗痛哭,亲自开棺验尸:“我不是个好皇帝,也不是个好儿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2 更新时间:2024/2/3 14:09:54

宋朝有好名声的皇帝不是太多,仁宗恰恰是那么一个,他是宋朝的第四任大当家,干的有声有色。

但是长期以来,令人们对宋仁宗倍感兴趣的,不是在他的治下宋朝达到了盛世的顶峰,而是一桩出名的历史故事——“狸猫换太子”。

宋真宗时期,后宫有两位妃子刘妃和李妃同时怀孕,此时真宗无子,于是谁先生出来儿子,那个孩子就是未来的太子。这一夜,李妃率先生出来了一个儿子,但是皇上还不知情,颇有心机而且掌握后宫诸多大权的刘妃

就命令宫女将李妃所生的孩子杀死。然后又让太监和接生婆一起,把一只剥掉皮的血淋淋的狸猫放在李妃的房间,掉包诬陷说李妃生出来了个妖怪。

没有想到,负责杀掉李妃孩子的宫女于心不忍,就偷偷的把孩子送给了宋真宗的八弟,是也就是宋朝著名的八贤王赵元俨,八贤王对外宣称自己的小妾给自己生出来一个儿子,取名为赵祯。

不久,刘妃也成功的生出来一个孩子,后宫里没有竞争者,这个孩子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子。但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刘妃的孩子只活到了六岁,刘妃也尝到了丧子之痛。宋真宗在一直没有孩子的情况下,就把八弟赵元俨的“儿子”赵祯收养进宫中,最后立为太子。

而故事开头的另一位妃子李妃,因为生下了“狸猫”,就被打入冷宫,刘妃又派人暗杀李妃,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李妃从宫中逃了出来,流落民间以乞讨为生。24年后,恰逢开封府包青天包拯开府办案,李妃已经从当初刘妃的宫女那里得到了事情的真相,就去开封衙门击鼓喊冤。

在明察秋毫的包拯的帮助下,李妃所说之事都得到了查证,早已成为皇帝的赵祯终于和自己的亲生母亲相认。而由于东窗事发,靠着阴谋权术做上皇太后的刘妃,选择了在宫中自尽身亡。

这是清朝乾隆时期,小说家石玉昆所写《三侠五义》里的故事,既然是小说,那当然可信度就要打个折扣了。“狸猫换太子”之事真假混杂,“狸猫”肯定是假的,但是,宋仁宗赵祯,却真的不是皇太后刘娥所生,其中另有一番波折,让我们一探究竟。

(二)太后刘娥与赵祯身世的真相

得益于今年上半年热播的《清平乐》,仁宗朝廷被大家熟知,其中的刘太后刘娥,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电视剧中,都是一个厉害的女人,她的心机权术,丝毫不亚于吕后和武则天

刘娥,原本是宋朝一个低级武官的女儿,本来大宋朝就重文轻武,武官地位低下,低级武官更是差点连普通百姓都不如了。刘娥很惨,家庭条件不好,很小的时候父亲母亲又纷纷去世了,她就被一个叫龚美的银匠接到了家里,名义上是照顾,实际上是让刘娥做了他的小媳妇。

15岁的时候,刘娥长开了,成了个大美女,光彩照人。有一天在街上,就被赵光义的三皇子韩王赵恒看见了,赵恒立马心动,忙派出手下去寻找这个美女。银匠龚美于是顺水推舟,就告诉韩王府的人说,这是他精心照顾多年的妹妹,云英未嫁,正好可以送去给韩王当妾。而刘娥,就这样高高兴兴的嫁进了韩王府。

幸运之神降临在了刘娥头上,当上王妃后没多久,韩王赵恒成了皇帝,也就是宋真宗,刘娥紧随着跃升为皇妃,而且颇讨皇帝的欢心。银匠龚美也因为是刘皇妃的“兄长”,地位水涨船高,被招进了宫中赐予官职,成了权势显赫的“国舅爷”。

宋真宗做过除了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以外的宋朝皇帝里最勇猛的事,尽管是被逼的,他还是御驾亲征到了檀渊城下,最后和辽朝签订了“檀渊之盟”,带来了辽宋边境的百年安稳。

而他又有着宋朝皇帝的一个普遍通病,生养孩子方面的问题,我一直怀疑宋朝的皇宫有什么魔咒,死个皇子公主跟家常便饭一样,宋真宗之前有五个皇子,但是都没有长大就夭折了。尽管可能会有人云宋朝医疗环境卫生差什么的,可是就算一个普通人家,它也不可能孩子一窝一窝的死吧。

刘娥自己也是一直不育,她很清楚的知道,皇上的心病就是缺一个皇子做继承人,于是有一次宋真宗来临幸她时,刘娥咬咬牙,把身边的侍女李氏推荐给了宋真宗,李氏也是运气,一次就有了龙种。

李氏经过十月怀胎,生下了赵祯,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但是李氏还没来得及与孩子多见几次,就被刘娥把孩子抱走了。刘娥公开对外宣称,赵祯这个皇子是自己所生,因此刘娥被封为德妃

宋真宗无子存活,赵祯一出生就是唯一的继承人,9岁就被立为皇太子。到了宋真宗去世之时,赵祯才13岁,就继位登基。刘娥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后,并且由于皇帝年幼,刘娥开了宋朝太后垂帘听政的先河。一个社会上的流浪女子,终于逆袭成为了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人之一,堪称传奇。

(三)宋仁宗生母李氏的结果

刘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以后,朝中很多她的党羽,她的权势到了什么地步呢,就是她经常穿着皇帝才能穿的龙袍,习以为常的接受文武百官的跪拜。所以,尽管满朝文武都知道宋仁宗赵祯的身世,但谁也不敢告诉他。

而当初生下赵祯的李氏,自赵祯出生后就被刘娥幽禁在宫内,不让李氏与赵祯有相见的机会。而宋真宗去世后,刘娥更是直接把李氏送去为宋真宗守陵。

这也是刘娥比武则天强的一些地方,武则天这个千古才出一个的女皇,她是真的心狠手辣,而刘娥就没有那么歹毒了。霸占了李氏的儿子以后,出于愧疚,刘娥还安排自己的“前夫哥”刘美(因为对外宣称是刘娥的哥哥,刘娥的前夫龚美改名为刘美)秘密查询到李氏的弟弟李用和所在之地,给他在当地封了个小官职。可能李氏因此也是得到了安抚,所以尽管之后刘娥对她的限制不多,她也从来没有想过“找包拯申冤”的想法。

但李氏最终仍旧是死的疑点重重。李氏死于1032年,46岁,宋仁宗仍然不知道她的存在。

李氏无病无灾,死的那一天,她刚接到太后刘娥的旨意:封李氏为“宸妃”。“宸”字的意思,就是北极星,作为妃子的封号,象征着帝王的宠爱和无限的荣光——历史上这个封号创造出来是唐高宗要封给武则天的。

刘娥此举,大可能是为了表现自己远远的超越了武则天,因为这个李氏“宸妃”只当了一天,就轻易的被刘娥操作死了。为什么刘娥要在这个时候整死李氏,而不是在赵祯出生后就下手呢?

刘娥有自己的考量。一是李氏是刘娥培养出来的侍女,刘娥虽然玩弄权术、心机深沉,但是尚且保留着人性的善良,而且以皇宫魔咒来讲,赵祯不一定能够长成,没有必要立马就杀了李氏。

二是刘娥推荐李氏上了宋真宗的龙床这个事是被起居官记载了下来的,皇帝临幸哪一个人甚至用什么姿势都可能会写进史书,所以这个事是朝中很多人都知道的,你霸占了人家的儿子,还立马就杀了人家,太不讲究了吧,当时宋真宗远比晚年英明,朝廷中有名相寇准,刘娥“换太子”的暗箱操作可能不会有人说什么,如果杀了人,而且是登记在册的皇帝临幸过的人,那可就不一定了。

那为什么最后还是杀了李氏?因为刘娥时日也不多了。李氏死的时候刘娥已经65岁,皇帝被她隐瞒多年,可如果刘娥死了呢?刘娥生怕自己的秘密被别人拆穿,到时候赵祯和李氏相认,自己的太后之位被李氏抢走,于是她决定,在自己死之前,让李氏先死。

当然,上面这些其实是我的猜测,《宋史》记载,李氏只是在被封为“宸妃”的当天就莫名死了而已。

李氏死了以后,虽然是妃子,但是刘娥下令用普通宫人的待遇下葬她,这时候,宰相吕夷简就出来反对了,而且,他当着刘娥的面直接对赵祯说:“有个叫李氏的宫人,她的葬礼应该从厚。”

这把刘娥吓一跳,赶忙把不明所以的皇帝赵祯打发走,质问吕夷简说:“老相公。您是想离间我和皇帝的母子关系么?”

没有想到吕夷简却说:“太后,我这是为了刘家的未来啊。”原来,吕夷简的意思是,刘太后已经年老,如果他去世后,皇帝赵祯得知真相,那刘娥的亲人比如“哥哥”刘美等人,必定会被皇帝清算,所以为了未来打算,李氏的婚礼一定要办的隆重起来。

刘娥默不作声,她也明白,自己死了之后,这件事可能是瞒不住的。于是,她就让吕夷简负责此事,吕夷简就用皇后的规格为李氏入殓,并且用水银灌溉保护尸身。

在历史上,吕夷简出名是因为他是范仲淹的头号政敌,在不少范仲淹的拥护者看来,吕夷简并不算是个贤臣,但就李氏下葬这件事来讲,吕夷简是真办的漂亮。

(四)宋仁宗之怒,亲自开棺验尸

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太后刘娥逝世,向来纯孝的宋仁宗沉浸于悲痛之中,但这悲痛持续未久,宋仁宗又被一则骇人听闻的秘密惊的几近昏厥。

宋仁宗的八皇叔、宋真宗的弟弟、八贤王赵元俨告诉宋仁宗说,刘娥并不是宋仁宗的亲生母亲,宋仁宗是刘娥的一个侍女李氏所生。刘娥不仅把宋仁宗据为己有,而且还下令杀害了李氏,试图让皇帝永远被隐瞒下去。

宋仁宗赵祯当场就喘不过气来,那个他叫了24年“母亲”的女人,不仅不是他的母亲,反而可能是他的杀母仇人!

宋仁宗并没有立马相信,但是经过多放查证,确认自己的身世之后,24岁的宋仁宗最终情绪崩溃,号啕大哭,浑浑噩噩,几天不能上朝。宋仁宗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大孝子,就在知道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的前几天,他还在为刘娥的逝世悲痛不已,但蓦然间发现,原来自己这24年间,竟从未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经过孝道,这是对自己莫大的讽刺,宋仁宗更是对刘娥的绝情愤恨不已。

得知真相的宋仁宗,向北宋全国下发了一道诏书,而且是当皇帝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或是出现天灾之时才会有的最高规格的罪己诏。宋仁宗指出,他不能与自己的亲生母亲相认,是为不孝,他既不是个好皇帝,也不是个好儿子。

在皇宫内崩溃的宋仁宗,很快还得知,他的“舅舅”刘美,其实本名龚美,是刘娥太后嫁给父亲宋真宗前的前夫。宋仁宗内心的怒火被点燃了,一个是隐瞒自己做“母亲”的卑鄙无耻的杀母仇人,一个是居心叵测潜伏皇宫多年的“舅舅”,这二人,究竟还有什么猫腻?

愤怒之下,宋仁宗派兵重重包围了“奸夫”龚美的府邸,并亲自带队,前往亲生母亲李宸妃停灵的洪福院,他要开棺验尸,看看母亲究竟是不是被刘娥所害。此刻的宋仁宗,极度想要杀人。

但是,一年前吕夷简所办的李氏丧葬事宜,终于在此刻发挥了作用,以皇后规格和礼仪殡葬的李氏,因为被灌注了水银,所以面色仍旧栩栩如生,衣服华美,典雅端庄。再加上并无在尸体上发现有任何刘娥作手脚的痕迹,宋仁宗的心不由得慢慢回复平静,他感慨道,看来母亲李氏还是受到了善待的,“别人说的,也不一定可信啊!”

刘娥的嫌疑被排除,宋仁宗就下令撤兵,把龚美官复原职,以原来的礼节对待自己所谓的“舅舅”一家老小。

但是他对于不能为李氏尽孝仍有愧疚,他把李氏追谥为“章懿皇后”,与刘太后一起供奉在太庙祭祀;并且他又找到自己真正的舅舅李用和,封他做了彰信军节度使,这还觉得不够,宋仁宗还把自己的女儿福康公主赵徽柔嫁给了李用和的儿子,这才有了电视剧《清平乐》中的故事。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民国时就有电了,为什么后来还点了40年煤油灯?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时候,是没有电,也没有电灯可以用来照明。虽然有蜡烛和油灯这种照明方式,但对于古人的一般家庭来说,这些东西也是额外的负担,能节省一点是一点。所以古人的作息方式几乎跟随太阳,形成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方法,一到太阳落山,八九点的时候可能就已经卧床休息了。而在电灯发明后,给人类的黑夜带来了光明

  • 朱元璋建立明朝,晚年太子去世,68岁得女,驾崩前却不许儿子进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蜡像晚年的朱元璋依旧多情,年近70岁的时候还宠幸了一个宫女张氏,神奇的是居然还有了一个女儿宝庆公主,她是朱元璋众多子女中最小的一个。朱元璋老来得女,将她视为掌上明珠,百般呵护。三个儿子接连去世对朱元璋打击很大朱元璋是在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的秋天病倒的。一开始,他病得并不严重,虽躺在床上

  • 北宋“睡仙”一觉可睡100余天,从赵匡胤手中赢走华山,享年118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北宋年间就有这么一个人称“睡仙”的神人——陈抟,他拥有一睡就能睡上一百多天的本领,而且他曾从宋太祖赵匡胤手中赢走华山,并悠然自得地成了一名隐士。生而不能言陈抟出生于一个贫民之家,常年会闹灾荒,父母就以打鱼为生。对于生活一直拮据的家庭来说,孩子的发育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先解决温饱问题才是第一,所

  • 太平天国从不纳粮征税,从哪来的军饷?靠啥与清朝对抗14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最后起义失败了,虽然《天朝田亩制度》最后并未得以实现,但是这次起义的进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有传言说,太平天国从不纳粮,却压根不担心军费,那么靠什么对抗满清政权14年的时间呢?落第秀才要造反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太平天国在十多年的发展与战争过程中是分不同阶段的,开始的时候不纳粮,在政权稳定之

  •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呢?朱元璋:不是我不想,而是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有多英雄人物?他看不出来朱棣有才能。他为什么不立即立朱棣?朱元璋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过世。这时,朱棣的确是皇子中的老四 。朱彪一死,朱元璋迅速就把朱允炆立为皇太孙,彻底忽略了楚王朱贤、金王朱贤和燕王朱棣。说到底,这也是朱元璋的客观意向和“大儿子承继制”没有任何关系。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新朋友

  • 清朝最后一位国舅爷,活到2007年,晚年表示:姐姐婉容死的太冤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皇后就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妻子——婉容,她的弟弟则是清朝最后的国舅爷——郭布罗·润麒。润麒生于1912年7月8日,因为是皇亲国戚,所以从小就在清宫廷出入。1933年,润麒和妻子一同去日本求学,在1938年回国。1945年日本 投降之前 ,润麒在溥仪的要求下,一起去了大栗子沟安身,但是,大栗

  • “闯王”李自成被杀后,一直坚定追随他的高皇后去了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假若自己的男人获得了成功,那么女人就很有可能会因夫而得富贵、享荣华;假若男人最终一败涂地,那么他的女人很可能会如草芥一般遭人轻贱。因此说来,古代很多愿意紧紧跟随在乱世英雄身边的女人大体上都是果敢坚定、独具个性的。一如项羽身旁的虞姬、吕布挚爱的貂蝉……她们不以成败来权衡丈夫和爱情,惟愿一心追随在爱人左

  • 清朝为何一直忙着平定西北叛乱?明朝的西北似乎安定许多,这差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准噶尔汗国与清朝的矛盾。清朝在东北时期,就打败了漠南蒙古的林丹汗,统一了漠南蒙古地区,这让其他蒙古臣服于清朝。当时的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都已经臣服。但这种臣服并没有牢固,随时都会反叛。到1688年,清准战争打响,噶尔丹凭着强大的实力,不断东征,把漠北蒙古各部打得节节败退。漠北蒙古各部不断退到漠南蒙

  • 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剩3453万,乾隆时剩的数额大得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而众所周知,衡量盛世与否的一大指标是国库的多少。据《清代户部银库收支和库存统计》数据,康熙去世时,整个国家库存银两还剩2716万(并非之前谣传的800万两),雍正死后剩3453万,不过乾隆去世时候剩下银两的数量却令人大吃一惊。(一)跳水式财政下滑:从8000万两暴跌到2000万两清朝最强盛的时期被公

  • 宋朝党争失败可以全身而退,明朝党争失败却被赶尽杀绝,原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明朝的党争,确实比宋朝的党争更激烈。而且,虽然打着道德的旗帜,但道德水准却要多低有多低。而表现在手段上,也是要多无耻有多无耻。宋朝党争,前期虽然激烈但非常规矩。党争的两股势力,一个是王安石的改革派新党;一个是司马光的守旧派旧党。斗争的目的也很清晰,就是要不要改革。王安石一派要改革,司马光一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