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睡仙”一觉可睡100余天,从赵匡胤手中赢走华山,享年118岁

北宋“睡仙”一觉可睡100余天,从赵匡胤手中赢走华山,享年118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68 更新时间:2024/1/23 22:33:44

其实在北宋年间就有这么一个人称“睡仙”的神人——陈抟,他拥有一睡就能睡上一百多天的本领,而且他曾从宋太祖赵匡胤手中赢走华山,并悠然自得地成了一名隐士。

生而不能言

陈抟出生于一个贫民之家,常年会闹灾荒,父母就以打鱼为生。

对于生活一直拮据的家庭来说,孩子的发育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先解决温饱问题才是第一,所以对于陈抟已经四五岁还不能说话的事情父母也无能为力,只能顺其自然地接受。

可是凑巧一日陈抟去涡水岸边戏水,碰见一位青衣女子,据说陈抟吃了她的乳汁,他从此便能开口说话,才智也增长了几分。

七岁之时家境稍加宽裕,父亲就请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是一位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儒生,他对陈抟年少存有壮志的气概很是喜爱,所以陈抟在思想方面受到儒、道两家潜移默化地影响。

心怀大志,学而优则仕

陈抟在家常常诵读儒家经典,而且对道家思想也非常感兴趣,尤其喜欢读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逍遥游,还给自己取了专门的名号,字图南、号扶摇子,都展示出他远大的志向。

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都是沿着科举制的步伐,想着自己可以努力学习,一路考取秀才,考中举人。

陈抟六十一岁时仍然一心想着考取进士,能够当官报效国家,然而未能如愿。

当时处于后唐时期,选拔人才更在乎人的身份和地位,对于出身贫寒的陈抟来说,功名只能与他无缘。

隐居武当山

自陈抟在科举之中名落孙山后,便开始以山水为乐,隐居在武当山的九石岩进行修炼。

修炼期间,他有幸得遇五位老者,这几位老者看起来鹤发童颜、气色红润、身体健壮。

原来这五位老者非常喜欢钻研,因此他们通过观察冬天动物冬眠只睡不食、储存身体能量的情况,然后开始模仿蛇、蚯蚓之类的动物,研究出一套在人身上可以试用的“蛰龙法”,即内丹睡功法,作用是可以延年益寿。

五位老者见陈抟虚心求教,所以将自己创造的内丹睡功法传给了陈抟,这才使得陈抟有了一睡就能睡上一百多天的本领,有了“睡仙”之称。

除了“蛰龙法”此种养生大法,陈抟还学会将“锁鼻飞精术”融合起来,以自己的身体为例,服气辟谷,进行修炼。

所谓服气,就是吸收天地之灵气,辟谷,逐渐避开食用五谷杂粮,服用一些山药、大枣、茯苓等大多数都是补气养血的中草药,改善饥饿和消除病症,从而达到长生不老之效。

隐居华山

陈抟在武当山修炼期间,很多人对他的能力都有所耳闻,所以不少人都来登门造访,经常人来人往的,于是他就重新找了一个清净之所——华山的云石观,于是就搬去那里继续修炼,传说在华山他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几次奇妙的缘分。

一次是赵匡胤小时候和父母们逃荒,赵匡胤的父母用扁担挑着他和弟弟赵光义,陈抟看到了,就预言说扁担里挑着的是两位皇帝,那时人们都没在意陈抟说的话。

后来,赵匡胤长大之后犯事了被迫逃到华山附近,陈抟假装卖桃者担了桃筐去卖桃,赵匡胤吃了桃,可又给不出一文钱,陈抟便推荐他去当兵做将军赚钱。

过了很久,赵匡胤又想起陈抟这个老者,就去华山找他,陈抟依然坚信自己的判定,认为赵匡胤将来一定能当皇帝,所以他就和赵匡胤下棋,将华山作为赌注,赵匡胤当时并没有多想,反正华山又不是自己的,结果陈抟赢了华山。

之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成了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从此也就有了“自古华山不纳粮”的说法了。

与世无争

赢得华山,可说是巧合,也可说是陈抟早就胸有成竹,陈抟多年的闭关修炼,他对道家、易经的研究越加透彻,所以对世上的一些事情能够有所预测,也许华山此举也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由于陈抟的预测能力很强,所以很多皇帝就想请他出山当军师或者谏议大夫,可是他都不为之所动。

陈抟真是一个冷漠之人吗?当然不是,处于那个时代,陈抟每当看到君王之间,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就会眉头紧锁,感到力不从心。

陈抟深知朝代更替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因此当他被邀请去朝廷指点江山时,他总是一副自己是无用之人的态度,坦然拒绝。

在陈抟心中,历史上如曹操刘备之类的英雄人物,当时都曾叱咤风云,然而在岁月的长河中他们也只是短暂地停留,最后都成为了匆匆过客。

因此陈抟也早已将曾经胸怀的大志淡化了,将曾经的功名利禄化作淡淡的风任其飘走了,只专心修炼自身的能力,不图功名。

淡然的处世态度

人们也许会感叹处于动荡不安的时代,陈抟怎么做到不被名利所累,专心修炼自身的?可能陈抟真的做到了放下。

尽管陈抟对道家、易经等的研究非常地高深,对于王朝的更替他也有一些预见,然而他的一生并没有把自己所预测的内容都告诉他人。

他就是世间少有之人,能够放下身外之物,真正地做到了看透不说透,单纯地潜心研究和修养生息。

也许正因为陈抟老者淡然的处世态度和严格的管理自身,才使得他活到118岁才寿终正寝。

现在生活中,有几人能够做到像陈抟老者那样心无旁骛地潜心修炼,过着那样简单的生活?

也是因为时代造就人,那时候的人可以很容易就做一个隐士,选择闭门修炼,不理俗世,现在的话就没那么容易,需要一刻不停地努力才能更好地生活。

当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时间段的人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

年轻时就要有朝气与活力,不怕失败,不怕吃苦,承担为人父母和为人子女的责任,积累一定的物质财富。

年纪大了也可以像陈抟老者一样,不被名利所累,心无挂碍、潜心修炼,练习睡功大法,延年益寿。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从不纳粮征税,从哪来的军饷?靠啥与清朝对抗14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最后起义失败了,虽然《天朝田亩制度》最后并未得以实现,但是这次起义的进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有传言说,太平天国从不纳粮,却压根不担心军费,那么靠什么对抗满清政权14年的时间呢?落第秀才要造反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太平天国在十多年的发展与战争过程中是分不同阶段的,开始的时候不纳粮,在政权稳定之

  •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呢?朱元璋:不是我不想,而是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有多英雄人物?他看不出来朱棣有才能。他为什么不立即立朱棣?朱元璋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过世。这时,朱棣的确是皇子中的老四 。朱彪一死,朱元璋迅速就把朱允炆立为皇太孙,彻底忽略了楚王朱贤、金王朱贤和燕王朱棣。说到底,这也是朱元璋的客观意向和“大儿子承继制”没有任何关系。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新朋友

  • 清朝最后一位国舅爷,活到2007年,晚年表示:姐姐婉容死的太冤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皇后就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妻子——婉容,她的弟弟则是清朝最后的国舅爷——郭布罗·润麒。润麒生于1912年7月8日,因为是皇亲国戚,所以从小就在清宫廷出入。1933年,润麒和妻子一同去日本求学,在1938年回国。1945年日本 投降之前 ,润麒在溥仪的要求下,一起去了大栗子沟安身,但是,大栗

  • “闯王”李自成被杀后,一直坚定追随他的高皇后去了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假若自己的男人获得了成功,那么女人就很有可能会因夫而得富贵、享荣华;假若男人最终一败涂地,那么他的女人很可能会如草芥一般遭人轻贱。因此说来,古代很多愿意紧紧跟随在乱世英雄身边的女人大体上都是果敢坚定、独具个性的。一如项羽身旁的虞姬、吕布挚爱的貂蝉……她们不以成败来权衡丈夫和爱情,惟愿一心追随在爱人左

  • 清朝为何一直忙着平定西北叛乱?明朝的西北似乎安定许多,这差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准噶尔汗国与清朝的矛盾。清朝在东北时期,就打败了漠南蒙古的林丹汗,统一了漠南蒙古地区,这让其他蒙古臣服于清朝。当时的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都已经臣服。但这种臣服并没有牢固,随时都会反叛。到1688年,清准战争打响,噶尔丹凭着强大的实力,不断东征,把漠北蒙古各部打得节节败退。漠北蒙古各部不断退到漠南蒙

  • 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剩3453万,乾隆时剩的数额大得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而众所周知,衡量盛世与否的一大指标是国库的多少。据《清代户部银库收支和库存统计》数据,康熙去世时,整个国家库存银两还剩2716万(并非之前谣传的800万两),雍正死后剩3453万,不过乾隆去世时候剩下银两的数量却令人大吃一惊。(一)跳水式财政下滑:从8000万两暴跌到2000万两清朝最强盛的时期被公

  • 宋朝党争失败可以全身而退,明朝党争失败却被赶尽杀绝,原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明朝的党争,确实比宋朝的党争更激烈。而且,虽然打着道德的旗帜,但道德水准却要多低有多低。而表现在手段上,也是要多无耻有多无耻。宋朝党争,前期虽然激烈但非常规矩。党争的两股势力,一个是王安石的改革派新党;一个是司马光的守旧派旧党。斗争的目的也很清晰,就是要不要改革。王安石一派要改革,司马光一派也

  • 清朝乾隆年间大诗人,黄景仁十首诗,伤感情绪浓烈,诗风豪旷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年间,诗坛以黄景仁的名气为大,但他拥有一个与生俱来的个性,不会交际,与众人都合不来,对权贵也是冷眼相看。他的性情又放荡不羁,宁愿与戏子要饭,也不向权贵低头。黄景仁还是一位帅哥,在常人中间,鹤立鸡群,很多人想与其交往,但他却不理会,放在当下社会,黄景仁给人一种“不识抬举”的感觉。据说,黄景仁四岁的

  • 慈禧宣布立载括为“新皇帝”,为何他的亲生父亲却吓得磕头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同治皇帝真正死亡原因清朝倒数第三位皇帝同治的历史存在感相当之低,不是看过清朝历史的人甚至是不知道有这个皇帝的,很多人的印象估计都是咸丰皇帝死后直接就是光绪皇帝的,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个慈禧亲儿子同治夹杂在中间的。同治皇帝仅仅19岁就去世了,如此短的寿命难免不会让人去多想,民间故事传说之中说同治皇帝是死于

  • 当年朱元璋为何非要杀害刘伯温?历史给出真相,朱元璋是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后来果然被越王勾践逼得自杀,未能平安终老。这样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多疑的君王常常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频频猜忌自己曾经的左膀右臂。轻如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彼此留有些许体面。心狠手黑的皇帝则会像勾践一样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