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和蒙古战乱时,陕西地方粮饷在自给方面,有何困境?

明朝和蒙古战乱时,陕西地方粮饷在自给方面,有何困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598 更新时间:2024/1/9 5:13:21

陕西地区的防御是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关及到明朝的社会秩序稳定与国家政权的安全与存续等紧要问题。

明朝面对蒙古诸部连年不断的侵扰,保证国泰民安而采取的治边策略与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而陕西地区边饷、粮饷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积弊既久且深,久而久之,边政日趋败坏。

粮饷供给问题是支撑陕西四镇边防的重要内容。明朝政府采取多样的措施解决粮饷的供应。

首先,各镇通过镇内自给的方式来补充粮饷,依托于陕西区域内自然地理条件下的传统农牧业发展以及屯田方式以筹措粮饷支撑驻军的基础生活所需,其中各镇中的屯田生产是粮饷供应的主要来源。

稳定的粮饷供应是边防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在陕西边防发展中极受重视。陕西四镇以自身相对薄弱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承担着当地粮饷供给的重任。

宁夏镇地处宁夏平原,拥有农业经济区;甘肃镇地处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固原镇依赖于固原盆地以及平凉地区;延绥镇虽境内农耕条件比较薄弱,但可依靠河套南部农牧区的粮食产量的供给。陕西地区的屯田经济在洪武初期便兴起,到洪武六年(1373),卫所、州县的军民皆事垦辟。

洪武年间,陕西各镇屯田经济发展势态良好,此后各朝也下达各项规定促进陕西屯田经济发展,“诏陕西诸卫军士留三分之一守御城池,皆屯田给食,以省转输”。

特派官员巡视督察陕西屯田开垦效益及情况,“诏遣延安侯唐胜宗、长兴侯以耿炳巡视陕西城池,督军屯田”。

成化年间对陕西境内屯田也多有经营,“诏陕西延绥开屯田,……榆林一带营堡原无额设田地……令陕西三司督令营堡委官,通将沿边田地丈量,分拨官军耕种,每岁秋之后,量征谷草入官,人田百亩”,在地阔人稀的荒闲地上不断开荒新的屯地。

但屯田制在历代的发展中逐渐出现了败坏现象,宣德以后屯制渐废弛,屯丁多逃徙,屯粮大幅度减少。

至成化、弘治,屯田制已败坏,渐渐因官豪侵占、军士逃亡现象加剧,屯田发展情况逐趋恶化。镇内屯田供给边军粮食越来越少。

正德年间任陕西三边总制的一清分析屯田情况,认为屯地多侵没于将领豪右之家,以致屯军终岁赔粮。有贫丁以田假佃于人者,有田隔远硗瘠,无人愿假,不得已终岁佣身以输粮而不足者。

即田地多为权豪霸种、侵占的现象变得普遍,肥沃屯地大量被豪强势力侵占,屯军只剩贪瘠之地可耕,此种情况下,如期交纳屯粮、输粮任务紧紧压迫着屯军,因此屯军大量逃亡事件频繁发生,继而形成无丁壮,屯田无人以耕的恶性循环。

嘉靖年间,屯制更是加剧败坏,杨一清关于陕西屯政曾奏言,“国初以本镇屯粮供本处军马,后屯政积弛,屯粮种不广,召买无法,故边方日困”。

陕西地区边镇屯粮也受到屯政败坏的影响,延绥镇在国初屯田约有37756顷22亩,粮65845石,草43372束,地亩银1124两。

在蒙古诸部过河套之前,军士能够在套内耕牧,更以樵采围猎之利作为补充,地方丰庶,延绥镇屯田发展态势良好。

但自弘治十三年(1500)以后,蒙古诸部占据河套,使得当地诸利俱失,镇城田望黄沙,不产五谷。后虽然几经抚臣清查整治,而军马日增,屯政不举。延绥镇一切刍粮,都仰给腹里供应。

宁夏镇因屯田、渠坝流通,夙有膏腴地之称。在永乐间屯田约有15624顷76亩,征粮187497石有奇。正统四年(1439)以后,在屯田失原额的情况下,税粮却反倍增,于是曾屡次上请求清勘减免税粮。至弘治年间,田粮额数俱减少。

正德、嘉靖以来,又因河崩沙压,再次有减征、免征之议。正统以前,官豪势要之家曾占屯地为己业,欺蔽税粮。在兵部侍郎晞的提议下将甘肃镇屯田通行挨勘,其后屯额稍渐恢复。

至嘉靖年间,本镇原额屯地为因亦卜剌达贼占据西海,以致耕种荒闲,粮草递年拖欠,实际屯额数量较初期有所减少。

固原镇屯田据国初、永乐间约有80700余顷,屯粮324600余石,折色银38300余两,屯草229700余束。至嘉靖初年,粮增至445000石有奇,草583000束有奇,边饷稍稍称给。

其后屯政渐废,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虽经清查,至隆庆五年粮额更加减缩,嘉靖间额数较国初原额相比则有所减少。

明朝初年陕西边镇的军饷供应主要来自镇内屯粮,屯军所种屯田之粮足以赡军用,后伴随陕西边患形势严峻化,主兵不足以防御蒙古愈加猛烈的侵扰,增以募兵与客兵等兵备,紧急情况下,又多调集军兵于陕地,驻军人数激增,坐食者愈众。

且到明朝中期以后,屯田制遭到严重破坏,屯政废弛,屯军逃亡不在少数,致使陕西当地屯粮严重不足,镇内自给粮饷困难。

明朝至嘉靖年间,陕西屯田发展早已陷入困境。屯田的经营陷入征科繁苦与豪强兼并的困顿境地。嘉靖年间,陕西一带蒙古诸部侵扰不断,边警频繁,屯政败坏,屯田经济破坏,屯地流失、抛荒现象严重,屯丁苦于补赔相继逃亡,田亩日荒,陕西供输之费大困。

更多文章

  • 在继承人问题上,朱元璋为何看中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为啥朱元璋传位朱允炆,建文君允炆,朱元璋会怎么看朱允炆

    公元1392年,懿文太子朱标逝世,时年仅三十七岁,不得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洪武帝朱元璋悲痛不已,然而人死不能复生,对于新建立的明帝国而言,当前最重要的问题还在于选择新的储君,以确保大明社稷后继有人。按照中国帝制时代历朝历代的传统,假如太子去世或者被废,新的太子就应该从太子的兄弟中产生,然而朱元璋却

  • 成吉思汗曾令日本人闻风丧胆,而抗战时期,他的后代又如何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成吉思汗后代图表,成吉思汗当年有多厉害,成吉思汗当时有多残忍

    成吉思汗统治蒙古时期,是蒙古最繁荣的时期,他带领着草原“雄鹰”,踏平了中原,成为中国的霸主。而且,他的蒙古大军,甚至跨越到了欧洲,当时很多国家,都害怕蒙古铁骑。可以说是闻风丧胆,辉煌的曙光,让这个朝代,被世界瞩目。但是他的灭亡,像崛起一样迅速,不到百年的时间,这个辉煌一世的朝代,没落了,仿佛一瞬间,

  • 袁崇焕下场有多惨?崇祯下令凌迟3000多刀,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袁崇焕死得有多惨,袁崇焕不死明朝还能坚持几年,袁崇焕有多少条罪状

    最终袁崇焕只剩下一副骨架子,结局何其的悲凉,何其的凄惨。所以袁崇焕到底犯了什么滔天之罪,才会受到崇祯如此待遇?其实是因为袁崇焕背上了叛国的罪名。明朝一向律法森严,统治者整治起朝堂的官员,常常不留任何的情面,所以当时明朝的大臣们,都战战兢兢,夹起尾巴做人,不敢犯错。皇太极就是利用这样的心理,来对待袁崇

  • 宋朝女伎李师师和皇帝的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一代名妓李师师有多美,宋朝李师师真实照片,宋徽宗和李师师最肉麻的一首词

    李师师被迫入红尘李师师自幼家庭便比较贫困,在四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父亲死后没多久,母亲改嫁,他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当时一个妓女叫做李媪,把她带了回去,亲自抚养。在抚养期间教会了李师师女工和琴棋书画,同时也请著名的音乐家周邦彦训练,所以在唱歌方面李师师也是唱得特别的好的,一入红尘深似海,跨入了这个行业

  • 兄弟三人投奔朱元璋,下场如何?聪明的两个死了,蠢的却活到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跟随朱元璋的十八个兄弟结局如何,投奔朱元璋的两个人,朱元璋干娘投奔朱重八电视剧

    一直到朱元璋晚年,曾经的一大批开国功臣所剩无几,留给皇孙朱允炆的辅政大臣都没有几位,这才使得没有政治经验的建文帝被老谋深算的燕王朱棣夺了天下。不过在朱元璋的清剿活动中,还有几位“漏网之鱼”,比如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了大将耿炳文,此人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历任总兵都元帅、大都督府佥事等职,建国后,他仍然多次

  • 大明王朝共有16位皇帝,为何却只有“明十三陵”?另外3个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16位皇帝为何只有明十三陵,明朝哪些皇帝没葬在十三陵,明朝十三陵是哪十三个皇帝

    可是,能够成为一代帝王纵然是古代多少英雄人物一身所求,但能否长治久安却也要花费他们半生心血。然而,也正是这样的追逐,才使得历史能够不断的向前推进,人们也才能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成长起来。当然,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最不缺乏的那便是朝代的更替变迁。这些朝代存在时间或长或短,有的经营百年,有的却也二世而亡。但

  • 明末清初最爱掀桌子搞事情的三个人,除了崇祯李自成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崇祯上吊后李自成怎么了,史上李自成真实的下场,李自成与崇祯是朋友吗

    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崇祯哪里肯用他,于是,登基仅仅两个月,就对皇兄极其信任的魏忠贤下了死手。按说,这也不算昏招,但是,你得有破有立啊!杀完魏忠贤,再立一个张忠贤!可是,崇祯没按正常思路走,他掀桌子了。崇祯在杀完魏忠贤之后,竟然又对各地太监进行清算,不许他们掌兵,这就打破了阉党与东林党之间的微妙平衡

  • 包拯六十大寿,皇帝来参加,他还是不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包拯60大寿感慨膝下无子,包拯铡皇帝,皇帝杀包拯完整版

    想起儿子和孙子都已去世,包家后继无人,包拯不免有些伤感。正在这时儿媳忽然跪下说到:“您今天过寿,我也没什么可送的,就送您一个儿子吧,他已经2岁了。”包拯听完大惊失色,这个儿子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这话还得从头说起,包拯天资聪颖,善良耿直,28岁考中了进士后,被朝廷任命为知县。但没干多久,为了照顾父母,

  • 赵匡胤哥俩兄终弟及,金国同样如此,但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匡胤演义92-100,赵匡胤下南唐,刘兰芳赵匡胤60集

    兄终弟及,是一种继承制度,王位由哥哥传给弟弟继承,一般按年龄长幼依次继承。历史上兄终弟及并不稀奇,大部分情况是因为皇帝没有子嗣,无奈的一种选择而已。但往往事情没有那么绝对,有些皇帝,明明自己有亲生儿子,却偏偏把皇位传给了弟弟,今天我们要说的两位都是这样。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在他50岁的

  • 朱元璋留下四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建文帝却自作聪明全给废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建文皇帝和朱棣,朱棣见到建文完整版,朱棣不承认建文年号

    所谓:谁做得局,谁就越懂其中玄机。朱元璋从手捧乞讨碗,到坐拥大明江山,可谓是破局和做局的高手。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在朱元璋的这个“大明棋局”中,太子朱标占据着不可代替的地位。甚至都可以认为,朱元璋的一切布局和所作所为,都是围绕着朱标铺开和进行的。哪料一声炸雷,朱标病逝,朱元璋傻眼了。无奈之下,朱元璋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