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此人武力直逼颜良文丑?曹操夜袭乌巢,他曾给袁绍指出一条明路!

三国此人武力直逼颜良文丑?曹操夜袭乌巢,他曾给袁绍指出一条明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246 更新时间:2024/1/19 11:43:11

张郃,先是带着家族部曲应募讨黄巾而成为韩馥的军司马,然是韩馥在冀州兵败于袁绍而变成袁绍的校尉,后是在袁绍与公孙瓒争霸河北中建数功而提拔为袁绍的宁国中郎将。

张郃,在韩馥手上是统管四百兵的军司马,在袁绍麾下先是归顺有功而升为统领八百兵的校尉,后是破公孙瓒有战功而提为统率千六百人的将领。《通典·卷一百四十八·兵一》记载:凡立军,……二曲为部,(四百人,立司马。)二部为校,(八百人,立尉。)二校为裨,(千六百人,立将军。)二裨为军。(三千二百人,有将军、副将军也。)。宁国中郎将,虽是袁绍在汉献帝建安初期设置,为杂号将军,大多由校尉和都尉升迁;但属于中级的武官,为统兵武职,掌领兵征伐。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张郃同颜良文丑以及高览并称袁绍麾下四大战将。

在官渡之战的后期,袁绍与曹操相持阶段时,特别是乌巢之战的前期,身为宁国中郎将的张郃与身为谋士的郭图在讨论救援乌巢时出现相左的意见,即张郃意在直接派兵到乌巢以保住军粮,而郭图力主趁曹操夜袭乌巢之机偷袭曹营以间接救援乌巢。

《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记载:郃说绍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郃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第一句话是张郃在乌巢之战之前,面临曹操将夜袭乌巢且焚毁军粮时说。第二句是张郃在商议乌巢作战之际,面对郭图将攻击曹营而解乌巢之围的提议时说。张郃,不管是提议派兵救援乌巢,还是反对重兵攻击曹营,都是属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如下。

其一,形势所迫。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冷兵器时代,两军对阵,粮草充足是重中之重。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主许攸因在邺城的家里有人犯法被审配逮捕而背袁投曹,并向曹操泄露袁绍在乌巢的粮草储存及军事部署,还为曹操献计偷袭乌巢及焚毁粮草。乌巢内部,只有淳于琼率兵万余在护粮,且不知许攸叛逃;乌巢外部,却无任何将士在巡逻,更无人帮衬。为此,张郃提议派兵救援乌巢,旨在保护粮草,稳定军心,确保官渡战役的胜利。

其二,对手所因。

古语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战争时期,两军对战,了解对手是至关重要。张郃熟知对手的能力及水平,特别是主帅曹操的综合能力堪称是天下少有。曹操,不仅精通兵法,治军严整;还爱惜人才,体恤士卒;甚至从谏如流,虚怀若谷;更有甚者,洞若观火,当机立断。许攸一到曹营,一见曹操,只要将袁绍在乌巢的粮草储存、兵力护送及将领姓名透露出去。曹操立马就会权衡利弊,相机而动,甚至会孤注一掷、偷袭乌巢,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扭转官渡过之战的僵持局面,以便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其三,搭档所致。

古语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战争年代,行军对仗,熟悉搭档是举足轻重。张郃,至初平二年(191年)归顺袁绍已有九年时间,熟悉袁绍及将谋的人性特点。主帅袁绍,志大才疏且刚愎自用;谋士许攸,贪而无治且性行不纯;护粮将军淳于琼,唯利是图且骄横自大;谋臣郭图,诡计多端且曲辞谄媚。许攸 背袁投曹,必将泄露乌巢的一切。另外,曹操对发小袁绍及同僚淳于琼的本性知根知底,必定会去偷袭乌巢,必定会火烧粮草。

在官渡之战的僵持阶段,张郃向袁绍提出派兵救援乌巢,保护粮草的建议,不仅合情合理,还实事求是,不失为良将之谋。

笔者按:因时施宜,指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张郃,作为将兵作战的宁国中郞将,在乌巢之战前夕,之所以会向袁绍建议救援乌巢而保粮草,是基于许攸背袁投曹而泄密献计、乌巢内无重兵把守而无力护粮及袁绍中将谋不合而人心不齐。正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更多文章

  • 官渡大战之前的角逐:曹操身处四战之地,袁绍雄踞冀州却暗藏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的官渡大战袁绍,袁绍占冀州,老版袁绍曹操官渡对话

    在击退公孙瓒和占据冀州之后,乱世枭雄袁绍迎来了人生的巅峰和高潮,袁门荣光再度闪耀。而此时此刻,距离官渡之战开始,还约有7年之久,本文就将简述这7年来发生了一些什么,官渡之战之前的群雄局势发生了如何的变化。首先要提及的就是袁绍,在这7年里面和袁绍发生了核心瓜葛的分别是黑山军、黄巾军和公孙瓒,整体上来说

  • 都说汉献帝被曹操挟持,可是曹操利用汉献帝,到底办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对待汉献帝,曹操救汉献帝喝鸡汤,曹操和汉献帝的关系

    汉献帝刘协出生于公元181年。196年,汉献帝被曹操得到,随后曹操将东汉都城从洛阳迁往许昌。直到公元234年,54岁的汉献帝刘协因病去世。魏文帝曹丕已经于8年之前,先于刘协离开人世。虽说汉献帝被曹操挟持期间,想利用"衣带诏"摆脱曹操的控制。可自始至终,曹操对于汉献帝刘协,很大程度上保有了君臣之间的礼

  • 三国此人武力直逼关羽,忠义远胜虎将马超?小说里他曾救曹操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超小说,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关羽马超比武完整视频

    曹操破张鲁之战后,庞德被迫随张鲁投降曹操,为新主曹操在襄樊战役中以死尽忠;襄樊战役中,庞德被俘反不随于禁投降关羽,为故主马超再追随左右中以生续忠。对庞德的忠义,历史上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毛宗岗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中先在庞德救下中箭坠马曹操时批道:忘却旧主,而

  • 三国最不讲武德的战将是谁?他无视曹操禁令,将武圣关羽一族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关羽墓前说话,三国最无能的十大名将,曹操看见关羽人头视频

    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中关羽传最末时曾引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裴松之这一引用,在史学界石破惊天,引起轩然大波,千百年来争议不断,未有定论。历朝历代史家都有质疑过《蜀记》的真实性,对其来源产生许多疑问。正如近代法学家沈家本以“殆是非参半矣”来评价《蜀

  • 《三国演义》十大经典台词,曹操占了四句,网友:丞相憋住,别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演义曹操经典话语,三国演义曹操经典语录完整版,三国演义名人名言曹操

    94版《三国演义》是最经典的版本,也是众多80后90后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在这个版本的三国中,一众老艺术家们把一个个角色都演活了,他们的一些台词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三国中的十大经典台词,每一句都是满满的回忆。第十,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这句话出自张飞之口,张三爷说

  • 司马家取代曹魏,实际上是这个阶级的胜利,曾被曹操取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家族是怎么夺取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如何夺取曹魏政权,司马家和曹魏的关系

    从夏朝的建立到春秋末期属于奴隶社会阶段,从战国末期开始中国逐渐步入封建社会阶段,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就正式进入了封建社会。从春秋时期开始统治人民的势力就是以各地的望族为主,如晋国六卿。那个时候比较看重门风和门第,因为穷苦人家的日子和富人过的生活真是天壤之别。穷人为生存担忧,读书识字之人甚少,而富人从不会

  • 曹操南下荆州,在长坂坡大败刘备,刘备诸葛亮谁该为这场惨败负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长坂坡,张飞长坂坡吓退曹操百万大军视频,谁在长坂坡唬退曹操十万雄兵

    一、刘备的长坂坡之败。建安十二年七月,曹操在平定北方后,接受荀彧的建议,南下袭击荆州。当时,正值荆州的主人刘表病死,接任的刘琮在恐慌之下,投降了曹操。而这时,率领军队在北面准备阻击曹操的刘备还一无所知。在得知消息后,刘备被迫仓促南撤。他在撤退的时候,还带走了属地的百姓。在和刘琮会面未果后,刘备继续南

  • 空城计解码:诸葛亮曾吓退司马懿二十万雄兵?赵子龙或是历史原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司马懿空城计真实事件,赵子龙空城计,空城计司马懿唱词大全

    诸葛亮的形象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小说中,总给人以谨慎持重的印象,但小说中也有表现其用险的情节,空城计就是一例。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都了解空城计的故事,小说《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在诸葛亮首出祁山的后半程,由于马谡丢失了战略要地街亭,导致蜀军不得不被迫撤退。诸葛亮也急忙前往西县搬运粮草。此时司马懿率领十五

  • 汉灵帝缘何废史立牧?智圣诸葛亮曾给他差评,或暗藏东汉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智圣诸葛亮,东汉末年汉灵帝简介,灵帝吕蒙诸葛亮

    蜀汉忠武侯诸葛亮正因《(前)出师表》而名垂千古,而汉灵帝刘宏恰因《(前)出师表》而遗臭万年。一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将“后汉倾颓”的原因归责于汉灵帝。特别是实施“废史立牧”,成为压垮汉王朝的第一根稻草。刘焉提出“废史立牧”建议,在公在于压制刺史、太守等地方高官的权力,以稳固皇帝的权力;在私

  • 曹操最聪明的儿子曹冲,为何在13岁时突然病逝?或许和此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最小的儿子曹冲死亡真相,曹操的儿子曹冲是咋死的,历史上曹操的儿子曹冲怎么死的

    然而或许是天妒英才,公元196年出生的曹冲,却在公元208年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年仅十三岁,如果曹冲不早夭,或许三国的历史也会发生改变。《三国志》曾记载曹冲幼年的故事,他不但聪明,而且善良,当时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坏,按照道理管理仓库的官员是要被判以重刑的,吓得兢兢战战的他只能去自首,希望能够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