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乱世豪杰袁绍崛起之路?心机谋略不亚曹操,曾和宦官集团势不两立!

乱世豪杰袁绍崛起之路?心机谋略不亚曹操,曾和宦官集团势不两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657 更新时间:2024/2/4 3:17:06

袁绍能成为乱世豪杰,并曾一度力压曹操一头,这绝非是偶然的……

袁绍在青春之时,已然积攒了足够的本钱,身为庶出的他,却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既获得了名气,又获得了人脉,可以说已然是当时的潮流一哥、世之明星,不过袁绍却深知自己的未来绝对与众不同,他要做一番属于自己的大事,而不是和自己的长辈那样位列三公即可,所以,在东汉末年日趋黑暗的时代里,袁绍要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光。

服丧结束之后,袁绍已然拒绝朝廷的征召,在洛阳隐居,这其实就比较的奇怪了,因为洛阳这个地方比较的特殊,是当时的首都,如果真的想要隐居的话,绝不会在首都隐居,而袁绍之后做的事情,正好显露了他的真心——组建集团。

如果有人说袁绍隐居洛阳,只是因为家庭确实是在洛阳的话,那么袁绍之后的行为倒是印证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袁绍到洛阳不久,便门庭若市,《后汉书》中明确写道“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軿柴毂,填接街陌”。这里的前半段是描述袁绍本人长得帅,待人又和善友爱的个人风度,后半段则是描述了当时的名士们的选择,是纷纷投奔,车辆挤满了大街小巷。袁绍的这个举动,在当时充斥着满满的反社会的味道,以至于其威望已然传到宫中。

那么,为什么说有着浓烈的反社会的味道呢?这要从袁绍集团中的核心人员和当时的时政说起。

当时的汉灵帝时期是宦官当政的时期,此时也正值党锢之祸的时候,党锢之祸危害到了大批的有文化、有修养、有本领的知识分子,这批人本应是东汉的栋梁,是朝廷的中坚力量,这个时候却被宦官所害以至于饿肚子或者性命难保,这个时候,这一批人的去向其实就是一个大问题。

袁绍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站了出来,庶出的袁绍和他弟弟不一样,没有那么大的架子,其和善的态度和极高的人望完全对上了这群知识分子的胃口,于是乎,袁绍便以自己的力量包庇下了这群人,并且和这群人当中的某些人形成了良好的关系,诸如刘表张邈许攸、何颙等等,这批人中,也有不少在之后成为了袁绍的重要伙伴(《何颙传》里面就写明:“是时,党事起,天下多离其难,颙常私入洛阳,从绍计议。其穷困闭厄者,为求援救,以济其患。有被掩捕者,则广设权计,使得逃隐,全免者甚众”,记载了袁绍在党锢之祸时期帮助了大批的知识分子)。从这些人就不难看出,袁绍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而且是一盘和家族目标相反的棋。(叔父太傅袁隗曾以愤然警告过袁绍的行为,但是袁绍却丝毫不为所动)很快,袁绍就成立了一支以自己为首的政治集团,凭借自己的家族地位和待人平等的性格,做到了上可通官道、下可达名士的地位,这股势力不仅仅可以用来对付宦官,更是袁绍往后诸侯事业的重要资本。

袁绍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184年黄巾起义的爆发使得朝廷不得不取消党锢,袁绍的反社会集团一下子从非法组织迅速转正,一大股知识分子涌入了何进的门下。袁绍也名正言顺的从事于宦官们的头号敌人——何进门下,在袁绍的带动下,一大股知识分子亦涌入了何进的门下。袁绍对自己的官职是有心思的,纵观袁绍的官职,有虎贲中郎将、中军校尉等等,皆为武官,是有对军队的控制权力的,这里面既是朝廷的任命,也一定有袁绍(或者说袁家)的推力在起作用,可以看得出来袁绍已经做好了时刻用枪杆子迎接历史的准备。

黄巾军肯定蹦跶不了多久,但是何进和宦官的矛盾却是永恒的,袁绍作为何进底下首席参谋员,可以说是完整的计划了除掉宦官的全过程。在大火和动乱之中,宦官如袁绍所愿的倒了,外戚也倒了(这个就不知道是不是袁绍所期望了,但是结果对于袁绍来说却并不是坏事,正是东汉的两大支柱都倒下了,乱世才会开始,袁绍才能完成从八校尉到诸侯盟主的蜕变,他的逆反集团才能够开始慢慢的控制这个时代)。但是,随之而来西凉军阀董卓,改变了这个时代的轨迹,也改变了袁绍的命运,当然这是后话。

更多文章

  • 三国此人武力直逼颜良文丑?曹操夜袭乌巢,他曾给袁绍指出一条明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颜良文丑简介,三国隐藏十大名将,三国最著名的八大名将

    张郃,先是带着家族部曲应募讨黄巾而成为韩馥的军司马,然是韩馥在冀州兵败于袁绍而变成袁绍的校尉,后是在袁绍与公孙瓒争霸河北中建数功而提拔为袁绍的宁国中郎将。张郃,在韩馥手上是统管四百兵的军司马,在袁绍麾下先是归顺有功而升为统领八百兵的校尉,后是破公孙瓒有战功而提为统率千六百人的将领。《通典·卷一百四十

  • 官渡大战之前的角逐:曹操身处四战之地,袁绍雄踞冀州却暗藏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的官渡大战袁绍,袁绍占冀州,老版袁绍曹操官渡对话

    在击退公孙瓒和占据冀州之后,乱世枭雄袁绍迎来了人生的巅峰和高潮,袁门荣光再度闪耀。而此时此刻,距离官渡之战开始,还约有7年之久,本文就将简述这7年来发生了一些什么,官渡之战之前的群雄局势发生了如何的变化。首先要提及的就是袁绍,在这7年里面和袁绍发生了核心瓜葛的分别是黑山军、黄巾军和公孙瓒,整体上来说

  • 都说汉献帝被曹操挟持,可是曹操利用汉献帝,到底办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对待汉献帝,曹操救汉献帝喝鸡汤,曹操和汉献帝的关系

    汉献帝刘协出生于公元181年。196年,汉献帝被曹操得到,随后曹操将东汉都城从洛阳迁往许昌。直到公元234年,54岁的汉献帝刘协因病去世。魏文帝曹丕已经于8年之前,先于刘协离开人世。虽说汉献帝被曹操挟持期间,想利用"衣带诏"摆脱曹操的控制。可自始至终,曹操对于汉献帝刘协,很大程度上保有了君臣之间的礼

  • 三国此人武力直逼关羽,忠义远胜虎将马超?小说里他曾救曹操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超小说,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关羽马超比武完整视频

    曹操破张鲁之战后,庞德被迫随张鲁投降曹操,为新主曹操在襄樊战役中以死尽忠;襄樊战役中,庞德被俘反不随于禁投降关羽,为故主马超再追随左右中以生续忠。对庞德的忠义,历史上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毛宗岗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中先在庞德救下中箭坠马曹操时批道:忘却旧主,而

  • 三国最不讲武德的战将是谁?他无视曹操禁令,将武圣关羽一族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关羽墓前说话,三国最无能的十大名将,曹操看见关羽人头视频

    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中关羽传最末时曾引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裴松之这一引用,在史学界石破惊天,引起轩然大波,千百年来争议不断,未有定论。历朝历代史家都有质疑过《蜀记》的真实性,对其来源产生许多疑问。正如近代法学家沈家本以“殆是非参半矣”来评价《蜀

  • 《三国演义》十大经典台词,曹操占了四句,网友:丞相憋住,别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演义曹操经典话语,三国演义曹操经典语录完整版,三国演义名人名言曹操

    94版《三国演义》是最经典的版本,也是众多80后90后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在这个版本的三国中,一众老艺术家们把一个个角色都演活了,他们的一些台词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三国中的十大经典台词,每一句都是满满的回忆。第十,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这句话出自张飞之口,张三爷说

  • 司马家取代曹魏,实际上是这个阶级的胜利,曾被曹操取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家族是怎么夺取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如何夺取曹魏政权,司马家和曹魏的关系

    从夏朝的建立到春秋末期属于奴隶社会阶段,从战国末期开始中国逐渐步入封建社会阶段,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就正式进入了封建社会。从春秋时期开始统治人民的势力就是以各地的望族为主,如晋国六卿。那个时候比较看重门风和门第,因为穷苦人家的日子和富人过的生活真是天壤之别。穷人为生存担忧,读书识字之人甚少,而富人从不会

  • 曹操南下荆州,在长坂坡大败刘备,刘备诸葛亮谁该为这场惨败负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长坂坡,张飞长坂坡吓退曹操百万大军视频,谁在长坂坡唬退曹操十万雄兵

    一、刘备的长坂坡之败。建安十二年七月,曹操在平定北方后,接受荀彧的建议,南下袭击荆州。当时,正值荆州的主人刘表病死,接任的刘琮在恐慌之下,投降了曹操。而这时,率领军队在北面准备阻击曹操的刘备还一无所知。在得知消息后,刘备被迫仓促南撤。他在撤退的时候,还带走了属地的百姓。在和刘琮会面未果后,刘备继续南

  • 空城计解码:诸葛亮曾吓退司马懿二十万雄兵?赵子龙或是历史原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司马懿空城计真实事件,赵子龙空城计,空城计司马懿唱词大全

    诸葛亮的形象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小说中,总给人以谨慎持重的印象,但小说中也有表现其用险的情节,空城计就是一例。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都了解空城计的故事,小说《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在诸葛亮首出祁山的后半程,由于马谡丢失了战略要地街亭,导致蜀军不得不被迫撤退。诸葛亮也急忙前往西县搬运粮草。此时司马懿率领十五

  • 汉灵帝缘何废史立牧?智圣诸葛亮曾给他差评,或暗藏东汉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智圣诸葛亮,东汉末年汉灵帝简介,灵帝吕蒙诸葛亮

    蜀汉忠武侯诸葛亮正因《(前)出师表》而名垂千古,而汉灵帝刘宏恰因《(前)出师表》而遗臭万年。一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将“后汉倾颓”的原因归责于汉灵帝。特别是实施“废史立牧”,成为压垮汉王朝的第一根稻草。刘焉提出“废史立牧”建议,在公在于压制刺史、太守等地方高官的权力,以稳固皇帝的权力;在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