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是荆州襄阳郡人。当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分荆州,三方各自任命官员,而杨仪就是曹操方任命的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杨仪投奔襄阳太守关羽。关于杨仪为何会背弃魏国投奔蜀汉,史书并未记载。但是从杨仪在蜀国的行为来看,这与他的性格有巨大关系。杨仪在蜀国与上司刘巴、同僚魏延等都不和睦,诸葛亮也认为他“性狷狭”,很有可能他与荆州刺史的关系也不怎么样。
杨仪做了关羽的功曹没多久,就被派去西行面见刘备。刘备和他谈论军国大事、政治得失,杨仪回答得头头是道,很得刘备心意,于是刘备将他留在身边担任左将军兵曹掾。
刘备
刘备称汉中王时,杨仪升任尚书之职,法正则是尚书令。法正第二年就死了,刘巴接任尚书令,成了杨仪的顶头上司。大家都知道,刘巴也是个臭脾气,当初张飞为交好刘巴就曾撞了一鼻子灰。杨仪和刘巴两人自然也是相处不来,针对上下级失和,刘备自然是拿下级杨仪下手了。于是在东征孙吴之前,刘备给杨仪安排了一个特别的职位——弘农太守,乍一看,郡太守,还不错!但是弘农郡当时可是曹操的地盘,安排这么一个职务,杨仪不会不知道刘备是什么用意。
杨仪
但是杨仪并不是再无出头之日。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前,任命杨仪为丞相府参军。杨仪确实有些真才实干,办起事来干净利索,“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於仪”。建兴八年(230年),杨仪被提拔为长史,加绥军将军,长史乃是丞相府属官之长,权力极大,由此可见诸葛亮对杨仪之器重。
诸葛亮
对于杨仪和魏延的矛盾,诸葛亮也不是不知道。杨仪有才干而性情急躁狭隘,魏延勇猛过人却性格孤傲,这一文一武的脾气都难以令人接受,而这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也是互相看不惯。《三国志》里更是称他们“有如水火”,诸葛亮爱惜二人的才能,也是“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但是有诸葛亮的威慑在,两个人谁都不敢造次。
诸葛亮一死,杨仪、魏延都没有了节制,二人的矛盾开始白热化。最终,杨仪派遣马岱斩杀了魏延,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复能作恶不?”随后又诛灭了魏延三族。
魏延
是什么让杨仪对魏延有这么大仇恨呢?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说二人曾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二人的仇怨可能就是来源于平时的互相看不惯,久而久之演变成了“不世之仇”。一代名将魏延也因此仇怨而陨落,他没有死在沙场,却窝囊地死在了自己的同僚手中,是不是有点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