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清末三代皇帝都连续绝后?因此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吗?

为什么清末三代皇帝都连续绝后?因此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813 更新时间:2024/2/4 3:17:27

关于大清历代皇帝的“生育能力”,假如能做一个函数图表,不难发现,到了嘉庆这一代时,就发生了“断崖式下降”,没过几代,竟然都有人绝后了,而且还不止一个。

比如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清太宗皇太极有十一个儿子,就算是英年早逝的顺治皇帝,也有八个儿子,而在位六十一年的康熙皇帝缔造了一个巅峰,生了三十多个儿子,雍正也有十个儿子,长寿的乾隆虽然比不上祖父,但一生也十七个儿子。

可乾隆没想到的是,他的接班人嘉庆竟然那么不争气,一生只生下五个儿子,要知道嘉庆登基的时候,年龄都已经三十多了,当年顺治二十多岁驾崩的时候,也都已经诞下了八个子嗣,大清皇帝到了嘉庆这里,生育能力的骤降,确实成为了大事。

其实这种现象在明朝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甚至明朝出现的时间更早,以至于出现了一次断代,明孝宗只生下一个儿子,那就是明武宗,而明武宗没有生子便驾崩了,皇位只能给了自己的堂兄弟嘉靖帝。

明清两个时代的“相同点”,不得不让人去沉思“皇帝绝后”的问题,要说这是有规律的生理因素,那其中涉及的层面太复杂,干扰也太多,所以归结为政治因素和环境因素更客观一些,具体分析清末三代皇帝的情况,总能洞悉他们绝后的根源。

同治:一生太短,绝后其实也算正常。

嘉庆虽然孩子少,但终究还是能传承下去,而道光后来又上演了一波“生育中兴”,一生生出了九个儿子,虽然夭折率很高,但还是证明了爱新觉罗家族的生育能力没问题,而且他所生的恭亲王奕,乃是后期大清王朝的中流砥柱,还是为人称道的。

只不过道光所选的皇帝咸丰,就没有那么出色了。

咸丰一生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和慈禧所生的同治,一个是和玫贵人所生的悯郡王,同治的这个弟弟命不好,早夭,而咸丰自己的命也不好,和弟弟奕斗了大半辈子,后来还被西方列强打入北京老巢,自己躲在避暑山庄郁郁而终,一生只活了三十一岁。

在咸丰驾崩的时候,同治只有六岁,其实咸丰生同治的年龄就已经很晚了,二十六岁才生下同治,所以同治未来的“生育问题”,早已经让人不看好。

六岁登基的同治皇帝,啥事不懂,大权只能交给两位“母亲”,也就是慈安太后(同治嫡母)、慈禧太后(同治生母),反正在同治成年之前,他都不需要怎么去操心国家大事,早点结婚,早点生子,这是同治长大之后的首要任务。

可问题是,在大清皇族的传统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观念,那就是如果皇帝结婚了的话,就算是成年了,也有资格亲政了,曾经的顺治帝、康熙帝都是如此,所以这就意味着,如果同治十三四岁就结婚,两宫太后就得还政给同治,其实慈安倒没什么,真正对此有意见的是慈禧。

慈禧对权力的掌控欲很强,为了拖延还政给同治的时间,同治被拖到了十七岁的时候才被安排结婚,在爱新觉罗家族里面,这个年龄结婚已经是非常迟了,而在结婚之前,同治有没有宠幸其他宫女生下过孩子,历史书并没有记载,但即便有生育过孩子,那些孩子都是不被承认地位的,譬如顺治的长子,当年就因为如此被迫出宫。

所以慈禧对同治婚姻的压制,同样意味着对同治生育的压制,同治十一年,十七岁的同治皇帝和大臣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成婚,两个没有感情的人结婚,对感情的磨合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同治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去谈情说爱,两年后、同治就因病驾崩了。

同治的早逝是大事,因为同治打破了大清皇帝“驾崩时间”的底线,就算顺治帝驾崩都没有他如此的夸张,因为同治的驾崩,背后还有着他和他的母亲慈禧太后的“权力斗争”因素,很难不让人怀疑同治的真正死因,最重要的是,同治没有留下子嗣继承皇位。

时人关于同治的死因议论纷纷,大清朝廷公布同治是感染上天花而亡的,就跟当年的顺治一样,可问题是,在同治那个年代,天花已经不是什么太致命的病毒了,这个理由太过牵强了。

而其中一个人物,他的存在和经历则是让同治的死因多了一种可能,这个人物就是同治的堂兄弟,奕的长子:载澄。

载澄因为是恭亲王的长子,所以他的地位很高,跟同治也玩得十分地好,和每天都待在宫里的同治不一样的是,载澄从小在北京城长大,有钱有权的他玩得十分开放,逛青楼这种习惯那是从小养成,而在载澄学会了到这些风月场所寻找乐趣后,他便带上了他的堂兄弟同治一起出来玩。

关于载澄的一些坏习惯,大清的正史自然是不会去写,但是大清民间盛行的野史却是对载澄有颇多记载,毕竟北京城说大不大,总有很多百姓能接触到载澄,所以在《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里,载澄的名声并不好,其中就包括了他带着同治皇帝一起去寻花问柳的故事。

据说载澄因为寻花问柳导致身体染上性病的次数不少,还常常因此被奕训斥,而同治也因为载澄带路的原因,自己也染上了性病,这才成为了同治真正驾崩的原因。

只不过这种说法和清朝廷给出的官方说法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只能当作野史看待,但值得一提的是,若是同治真的在被慈禧“架空”的时候喜欢上了寻花问柳,对自己的皇后阿鲁特氏不闻不问,这就能解释为了同治在结婚两年后没有诞下子嗣了。

其实造成同治绝后的因素,最大的不是他不和皇后亲近,而是因为他寿命太短,按照嘉庆的生育年龄来看,同治十九岁还没有子嗣并不奇怪,就算十九岁还没有生孩子,到了二十岁之后总能生出来孩子,除非是生理有巨大的疾病。

所以同治的命短,才是他最大的悲哀,同治是大清最短寿的皇帝,也是第一个绝后的皇帝。

一生都是傀儡的光绪:身心十分不健康。

在同治驾崩的两个小时后,慈禧迅速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因为同治不在了,意味着她的权力将会迎来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她不能立一个“自己人”当新皇帝,那么她所谓的“垂帘听政”将成为天方夜谭。

于是在和一众亲王、军机大臣的讨论和争辩下,慈禧强势地扶持自己的外甥载湉为新君,也就是光绪皇帝。

光绪的生母乃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所以光绪还是属于慈禧的人,而慈安对政治的把控不如慈禧,便顺了慈禧的意,当年仅四岁的光绪宣布被选为新皇帝登基的时候,他的父亲奕譞痛哭不已,因为光绪注定就是个傀儡,未来的命运坎坷是必然的。

小皇帝光绪登基,这一系列流程慈禧太后是相当熟悉了,其实光绪就是翻版的同治,在同治结婚前慈禧是怎么养的同治,那么慈禧就怎么去养光绪,因为光绪不是慈禧的亲儿子,慈禧架空起来更没有心理负担。

虽然慈禧也是对光绪这个小孩百般宠爱,毕竟慈禧儿子去世了,也没有孙子,这个外甥确确实实是她最亲的血脉了,但感情归感情,政治归政治,慈禧还是将光绪拖到了十八岁才让光绪成婚,而且给光绪安排的皇后,还是光绪自己的表姐,也就是著名的“隆裕太后”。

而隆裕太后又同样是慈禧的侄女,这也就意味着,光绪和隆裕太后已经是近亲结婚了,伦理关系很混乱,或许因为这是被慈禧指定的联姻,光绪对隆裕也根本没什么感情,到了结婚这一天,光绪想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亲政,可结完婚后的结果却让他知道,他太年轻了。

光绪十五年,斗志昂扬的光绪正准备大施拳脚改变这个孱弱的帝国,可谁知道,她的姨妈慈禧太后却依然要垂帘听政,很多事情光绪根本没有过问的权力,光绪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和同治不一样的是,同治或许在政治上受挫了,还能够跟着载澄出去玩,转移注意力,而光绪则是不可以,他被慈禧太后管得很严,他的后宫加上皇后也才三人,另外的两位妃子分别是瑾妃和珍妃,这是一对姐妹花。

而光绪最爱的女人,也是珍妃,珍妃和当年顺治皇帝深爱的董鄂氏很像,珍妃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总能给光绪最大的安慰,所以光绪总喜欢和珍妃待在一起,但慈禧却不这样想,他希望光绪和隆裕多亲近,于是便多次打压珍妃,珍妃受到的虐待颇多。

光绪二十年,珍妃就因为“习尚浮华”被慈禧太后惩罚,然后施以褫衣廷杖这种屈辱的刑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珍妃对光绪的影响很重,慈禧对珍妃十分厌恶,或许就是这种原因,光绪和珍妃根本没有太多机会温存,所以并没有诞下子嗣。

光绪二十四年,百日维新被慈禧太后打断,拥护变法的光绪被囚禁,开始去度过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时期,而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带着光绪逃离北京,在临走前,慈禧找借口将珍妃投入井中杀死,这导致光绪的精神彻底崩溃,后来光绪归来后,已然失去了自由。

自此之后,光绪便如同“软禁”一般被慈禧监视在眼皮底下,光绪最爱的女子已经去世了,他用沉默作为无声的报复,丝毫不和皇后有接触,此时的光绪将精力放在了各国法律的研究上,他用他人生生育最黄金的十年,来做了别的事情。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光绪病重,此时的慈禧也病重了,不过光绪还是比慈禧早崩了半个月,在光绪最后的人生光景里,他和慈禧的关系已经很僵硬了,或许光绪知道,就算生出个儿子来,不是面对慈禧或者隆裕的“控制”,就是要面对大清帝国走向灭亡的悲惨,与其生子让其痛苦,不如断绝痛苦。

所以和同治不一样的是,光绪是身心俱惫,而且很有理性地“绝后”,当然啦,关于光绪身上有没有疾病,时人众说纷纭,有人觉得大清皇室的近亲婚姻是导致光绪生育能力退化的一个大因素。

最无奈皇帝溥仪:命够长,但是生育能力早被破坏了。

溥仪能当皇帝,也是慈禧在生前一手安排的,溥仪正是慈禧留给隆裕的“傀儡”,只是溥仪登基的时候,他遇到的局面更加悲哀,因为此时的大清已经无力回天了,溥仪的成长速度和这个封建帝国的衰落速度是完全不成比例的,他救不了大清。

虽然在外,大清近乎名存实亡,但是在皇宫内,溥仪还是那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于是溥仪的童年生活,得到了“非一般”的优待。

根据溥仪回忆,他很小的时候就体会到了“男女之事”,因为当年的太监、宫女出宫所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少,所以他们总是会出宫玩耍,但出宫的前提是要“伺候”好皇帝溥仪,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这些宫女教会溥仪行房之事,让溥仪在这上面寻乐子,给予他们出宫玩的机会。

就这样,年少的溥仪便“纵欲过度”,这导致溥仪在和自己的妻子婉容、最爱的妃子文绣在结婚都没有进行过正常的夫妻生活,这也导致了婉容和溥仪的侍卫私通,后来文绣和溥仪离婚并且改嫁十分果断,这就是溥仪很悲哀的一面人生。

溥仪对那些宫女是有怨言的,因为是那些宫女的自私导致了溥仪不能人道,后来溥仪融入新社会,也开始了新的婚姻,他反而坦然了很多,对于自己的难言之隐不再怎么掩饰,甚至在六十年代,他都去做了体检,体检诊断溥仪就是性功能存在障碍。

1967年,年过花甲的溥仪去世,此时的溥仪已经是个老人了,他在去世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亲人来祭奠他,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是大清末代皇帝中寿命最长的,却也没有留下一个子嗣给他送终,不得不说溥仪的结局确实很让人无奈。

清末三帝中,活得最长的溥仪反而是受“绝后”折磨最严重的那一个,他们三位皇帝,有各种各样的因素绝后,或政治因素,或环境因素,总的来说,他们三人的命运也都是大清走向灭亡悲哀命运的写照,都和慈禧的安排息息相关。

他们三人一生都是傀儡,始终没能活出自我,所以这三位大清皇帝,是特别的,也是悲哀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女子出嫁挡住乾隆去路,乾隆出上联,姑娘答后乾隆羞愧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一句最简单上联,乾隆野史一分钟读懂乾隆,乾隆十大稀少乾隆通宝钱币

    后世人们对他的这种行为褒贬不一。那么乾隆放着好好的皇宫不住,跑去江南干嘛呢?享受生活,花费巨款其实,乾隆下江南,一是为了民。明朝末年的动荡。土地凋零,经济破坏严重。于是清朝的前几位皇帝将农业定为国之大计。此后,百姓生活安定。康熙也曾经六次下江南,体恤民生,观察民生。赢得一片赞誉。而乾隆也算是大家认可

  • 民国的春运其难度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民国春运,历史上最奇特的春运,民国名人春运买不到票

    谈春运,就离不开运输工具,最高大上的就是飞机!但并非如现在这样,哪怕普通老百姓都能坐上飞机,潇洒蓝天游一把。民国时期,就算是大知识分子、名流,也只能望飞机而哀叹。太贵了,还不打折!据说,从北京到上海,就要两千大洋!按购买力来考察,这两千大洋,相当于十万块钱!从大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鲁迅先生来看,从没

  • 乾隆下江南,地方官献美人,第二天乾隆:昨日黄花闺女?美人低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六次下江南,乾隆黄花闺女对联大全,莲花落乾隆下江南全集

    不止如此,乾隆在游玩江南总会碰到地方官员,而这些官员为了讨好乾隆,就曾多次给乾隆献上美人,乾隆当然欣然同意,这也是他“风流”称号的由来。乾隆下江南乾隆在历史上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他的缺点也很多,好大喜功就是他最大的一个缺点,这也是他多次下江南的原因之一。而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就是乾隆下江南是为了寻找自己的

  • 他被关羽举荐,受刘备和诸葛亮赏识,最后却害死了蜀国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给关羽报仇诸葛亮为啥不参与,关羽有多爱刘备的老婆,关羽张飞刘备结拜搞笑

    杨仪杨仪是荆州襄阳郡人。当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分荆州,三方各自任命官员,而杨仪就是曹操方任命的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杨仪投奔襄阳太守关羽。关于杨仪为何会背弃魏国投奔蜀汉,史书并未记载。但是从杨仪在蜀国的行为来看,这与他的性格有巨大关系。杨仪在蜀国与上司刘巴、同僚魏延等都不和

  • 乱世豪杰袁绍崛起之路?心机谋略不亚曹操,曾和宦官集团势不两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打败袁绍完整视频,曹操袁绍经典语录,袁绍讨伐曹操檄文

    袁绍能成为乱世豪杰,并曾一度力压曹操一头,这绝非是偶然的……袁绍在青春之时,已然积攒了足够的本钱,身为庶出的他,却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既获得了名气,又获得了人脉,可以说已然是当时的潮流一哥、世之明星,不过袁绍却深知自己的未来绝对与众不同,他要做一番属于自己的大事,而不是和自己的长辈那样位列三公即可,

  • 三国此人武力直逼颜良文丑?曹操夜袭乌巢,他曾给袁绍指出一条明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颜良文丑简介,三国隐藏十大名将,三国最著名的八大名将

    张郃,先是带着家族部曲应募讨黄巾而成为韩馥的军司马,然是韩馥在冀州兵败于袁绍而变成袁绍的校尉,后是在袁绍与公孙瓒争霸河北中建数功而提拔为袁绍的宁国中郎将。张郃,在韩馥手上是统管四百兵的军司马,在袁绍麾下先是归顺有功而升为统领八百兵的校尉,后是破公孙瓒有战功而提为统率千六百人的将领。《通典·卷一百四十

  • 官渡大战之前的角逐:曹操身处四战之地,袁绍雄踞冀州却暗藏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的官渡大战袁绍,袁绍占冀州,老版袁绍曹操官渡对话

    在击退公孙瓒和占据冀州之后,乱世枭雄袁绍迎来了人生的巅峰和高潮,袁门荣光再度闪耀。而此时此刻,距离官渡之战开始,还约有7年之久,本文就将简述这7年来发生了一些什么,官渡之战之前的群雄局势发生了如何的变化。首先要提及的就是袁绍,在这7年里面和袁绍发生了核心瓜葛的分别是黑山军、黄巾军和公孙瓒,整体上来说

  • 都说汉献帝被曹操挟持,可是曹操利用汉献帝,到底办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对待汉献帝,曹操救汉献帝喝鸡汤,曹操和汉献帝的关系

    汉献帝刘协出生于公元181年。196年,汉献帝被曹操得到,随后曹操将东汉都城从洛阳迁往许昌。直到公元234年,54岁的汉献帝刘协因病去世。魏文帝曹丕已经于8年之前,先于刘协离开人世。虽说汉献帝被曹操挟持期间,想利用"衣带诏"摆脱曹操的控制。可自始至终,曹操对于汉献帝刘协,很大程度上保有了君臣之间的礼

  • 三国此人武力直逼关羽,忠义远胜虎将马超?小说里他曾救曹操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超小说,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关羽马超比武完整视频

    曹操破张鲁之战后,庞德被迫随张鲁投降曹操,为新主曹操在襄樊战役中以死尽忠;襄樊战役中,庞德被俘反不随于禁投降关羽,为故主马超再追随左右中以生续忠。对庞德的忠义,历史上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毛宗岗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中先在庞德救下中箭坠马曹操时批道:忘却旧主,而

  • 三国最不讲武德的战将是谁?他无视曹操禁令,将武圣关羽一族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关羽墓前说话,三国最无能的十大名将,曹操看见关羽人头视频

    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中关羽传最末时曾引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裴松之这一引用,在史学界石破惊天,引起轩然大波,千百年来争议不断,未有定论。历朝历代史家都有质疑过《蜀记》的真实性,对其来源产生许多疑问。正如近代法学家沈家本以“殆是非参半矣”来评价《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