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后期,秦赵大战之惨烈,亘古未有。尤其是长平大战,双方前后投入兵力上百万,秦军阵斩、坑杀赵军四十多万,自身也伤亡过半。
然而,就在四十多年前,秦惠文王死后,诸子争立,在赵武灵王的主持下,正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得以回国即位,是为秦昭襄王。按理说,赵国对秦昭襄王有恩;但是,长平之战恰恰就发生在秦昭襄王的晚年时期。秦赵从相爱到相杀,不过短短四十年。
[var1]
长平之战
然而,秦赵王族之间的渊源,却远比赵武灵王与秦昭襄王的交情长远得多,要知道,秦赵王族都是一个姓氏:嬴姓赵氏。
秦赵有共同的祖先,那么,他们又是何时分道扬镳的呢?
故事还得从他们共同的祖先说起。
秦赵的先祖可以追溯到黄帝的五世孙伯益,也叫大费,就是被夏启抢去王位的那个人(启代益作后)。伯益曾追随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嬴,这就是嬴姓的由来。
夏末商初时,伯益次子若木的后裔费昌不满夏桀的残暴,投奔了商汤,为其驾车,成为商朝开国功臣。后来,伯益长子大廉的后裔中衍又为商王太戊驾车。从此,嬴姓后裔世代辅佐商朝,成为贵族。驾车、养马的特长,又使得嬴姓家族得以屹立多年而不倒。
[var1]
伯益
商末时,嬴姓后裔飞廉生有恶来、季胜两子。武王伐纣时,飞廉、恶来为商纣王效力,后被周武王、周公所杀。恶来一系因为对商朝的愚忠,很被周王看不起。
恶来的弟弟季胜则没有那么愚忠,他的儿子孟增受到了周成王的宠信。孟增的孙子造父继承了祖先驾车的特长,他驾着千里马载着周穆王平定了徐偃王叛乱,立下大功,被周穆王封在赵城(山西洪洞),造父的家族开始自称赵氏。这就是赵氏的由来。
恶来的后裔大骆居住在犬丘(陕西兴平),按辈分,大骆是造父的侄子。但是恶来一族因为对商朝的愚忠,一开始在周朝没有地位,因此大骆实际上是依附于赵氏造父一系的,因此同属于嬴姓赵氏。
大骆之子非子被周天子安置在汧河、渭河一带养马。因为养马有功,周孝王封非子于秦地(甘肃天水),后人叫他“秦非子”,他的家族开始号称“秦嬴”。
[var1]
秦晋
秦非子的曾孙秦仲继位后,正值周厉王时期,犬丘大骆全族死于西戎叛乱。秦仲被周宣王封为大夫,讨伐西戎,却被西戎所杀,他的儿子赵其继位,就是秦庄公。秦庄公打败了西戎,收复了犬丘,于是秦国兼有秦(甘肃天水)、犬丘(陕西兴平)两处封地。
周宣王讨伐西戎时,造父的六世孙奄父为其驾车,在千亩之战中救出了周宣王。奄父的儿子叔带因为不满周幽王的昏庸,愤而离周,去晋国,成为了晋文侯的臣子。从此,赵氏叔带一族在晋国落地生根,成为晋国卿族。三家分晋后,赵氏成为诸侯。
因此可见,秦赵的分家是从飞廉的两个儿子恶来、季胜开始的。季胜后裔发展为晋国嬴姓赵氏,恶来后裔发展为秦国嬴姓赵氏。
[var1]
秦赵分家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