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宗室因受限制而无权无兵,故东汉末年崛起者几乎皆为西汉宗室

东汉宗室因受限制而无权无兵,故东汉末年崛起者几乎皆为西汉宗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752 更新时间:2024/2/10 13:34:25

衮州刺史刘岱:西汉高祖庶长子齐王刘肥之后。幽州牧刘虞: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王刘强之后。扬州牧刘繇:衮州刺史刘岱之弟。陈王刘宠:东汉明帝刘庄玄孙。荆州牧刘表:西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馀之后。益州牧刘焉:同为西汉鲁恭王之后。蜀汉昭烈帝刘备: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这几位里面除了陈王刘宠算得上东汉皇室嫡系之外,其他的要么是西汉流传下来的宗室,要么是东汉宗室的远支旁系。为什么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竞逐的时候,东汉宗室几乎毫无存在感呢?这有几个原因:

西汉的宗室在东汉并没有得到册封

东汉光武帝统一全国后,并没有理会那些早就出了五服,血缘关系稀薄的远房亲戚,绝大部分西汉宗室到了东汉就降为了平民。虽然说是降为了平民,爵位没了待遇也没了,但也不是没好处,那就是不用受到东汉对于宗室的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可以出相入将。同时,又因为挂了远房宗室的名头,又能得到东汉的一些信任。

东汉对宗室的严格限制

东汉的宗室与西汉的宗室不同,限制太大了,西汉宗室还能对皇权造成一定的威胁,东汉的宗室们封地小,大多只有一郡,或几县的大小,同时,诸侯虽能就国却只能享受封国内的赋税,不能干预地方行政,也不能选派任免官员。所以东汉宗室总体而言是非常弱小的。

既无权力又无武力,一旦社会不稳定,那就是一些活靶子。“是时诸国无复租禄,而数见虏夺,并日而食,转死沟壑者甚众。夫人姬妾多为丹陵兵乌桓所略云。”

刘虞

东汉对宗室的严防死守

幽州牧刘虞在地方上干得好,政绩卓著,不光在百姓们心目中地位高,连在鲜卑、乌桓这些外族那里也有很高的威望,马上引起了汉灵帝的猜忌,被撤职。“虞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

后来,张纯、张举与乌桓结盟叛乱,朝廷不能治,只能起用在北方威信很高的刘虞去平定。董卓进京祸乱汉室,袁绍曾经一度想要拥立刘虞为帝,被刘虞坚决拒绝,实际上如果当时刘虞同意了,以他的能力,可能东汉就还能撑下去,历史没有如果。

虽然刘虞无心于皇位,但是继位的汉献帝显然没有忘记这一茬。

初平四年(193年)的时候,抓了刘虞全家的公孙瓒向汉献帝诬告刘虞曾有称帝的打算,刘虞全家被杀。“瓒乃诬虞前与袁绍等欲称尊号,胁训斩虞于蓟市。”

汉献帝在汉室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对有谋反意图的宗室也是毫不犹豫地痛下杀手,可见对宗室的忌惮之深。

州牧制度与东汉末年宗室的兴起

当时东汉末年,各地叛乱迭起,“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清选重臣,以居其任。”

黄琬

第一批州牧是以宗正出任幽州牧的刘虞,以太仆出任豫州牧的黄琬,以太常出任益州牧的刘焉。这三人在地方上都干得不错,保境安民,所以设置州牧就成了常例。

州牧作为一方大员,实在是位高权重,稍有不慎就成尾大不掉之势,因此派谁担任又成了一个问题,作为远房亲戚的西汉宗室就成了州牧备选之一,这也是为什么东汉末年各路诸侯中会有这么多刘姓宗室的原因。

所以,大多数东汉宗室既无权又无兵,在兵峰的蹂躏下甚至不能自保,还要受到东汉皇帝的忌惮和防范,只有一个陈王刘宠凭借着个人的武力杀出一条路,一度拥兵十万,可惜被袁术派刺客刺杀。

反倒是西汉宗室因为血脉疏远,既免了东汉皇帝的忌惮,又能借着宗室的名义得到任用,或是其他一些大义上的责任。这也是刘表和刘焉等西汉宗室兴起的原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双雄同宗同族,却相爱相杀,解密他们从发家到分道扬镳的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四大家族大结局,同宗同族同支同脉,同族和同宗

    战国后期,秦赵大战之惨烈,亘古未有。尤其是长平大战,双方前后投入兵力上百万,秦军阵斩、坑杀赵军四十多万,自身也伤亡过半。然而,就在四十多年前,秦惠文王死后,诸子争立,在赵武灵王的主持下,正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得以回国即位,是为秦昭襄王。按理说,赵国对秦昭襄王有恩;但是,长平之战恰恰就发生在秦昭襄王的晚

  • 战国最牛的三个倒霉蛋,鼓捣了三场战争,却使秦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战争时期,各国实力发展不均衡,楚国是老牌强国;魏文侯率先变法图强;秦国效仿魏国以商鞅变法;齐国也曾一度称雄,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更是成为抵抗秦国大军的中流砥柱。但是,战国时期居然有三个倒霉蛋,鼓捣了三场战争,这三场战争分别削弱了战国三个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从而使得变法后的秦国异军突起,最终赢得了天下。[

  • 战国时一12岁小孩,一次性为秦国拿下16座城池,直接被封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秦国四大将军,战国时期将军带着小孩挑城,战国几次合纵攻打秦国

    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就有一神童,叫甘罗,本来也是名门之后,后投奔到吕不韦门下做门客。[var1]一次,吕不韦想联合燕国攻打赵国,已夺取赵国的领土来扩张自己的封地。为此他派秦国将领张唐去燕国做相国,但是张唐因为曾经攻打过赵国,被赵国百姓怨恨,害怕此行不利,便不愿意去。吕不韦很是生气,但是也没办法

  • 河西走廊曾为大月氏故土,被匈奴夺取,汉武帝经河西之役后纳入疆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个地方,最初其实是从匈奴手里抢来的。所谓的河西走廊,位于今甘肃省的祁连山、北山之间。从形状来看,它是一条呈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就像一条横亘在南北山脉之间的走廊,外围则是条件恶劣的山脉、沙漠;而从地理位置来看,它处于华夏文明发源地——黄河流域以西,所以得名“河西走廊”。在汉武帝之前的千百年

  • 汉朝时乌孙成为汉匈双方争夺之地,随后乌孙不断与其他民族同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乌孙人以游牧为业,逐水草而居,在放牧的同时还常常狩猎。他们住在毛毡帐篷里,以牛羊肉为食,以牛羊奶为饮品,风俗与匈奴族一样。乌孙国的马最为著名,当时富人养的马多达四五千匹。在汉朝人眼中,当时的乌孙人是一群性情刚烈暴躁、贪婪狠毒、不讲信用的人,经常兼营强盗的营生。有关乌孙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史记·大宛传

  • 战国十大名将:廉颇排第八,王翦排第三,排前两位的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不过虽然是7大国家,且战国时期盛产名将,但各国的名将分布其实并不平均,名声最盛的当属秦国跟赵国,其次是齐国。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战国十大名将分别是哪十大,又属于哪些国家吧。[var1]十、蒙恬相信大家都学过贾谊的《过秦论》其中那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

  • 汉文帝看似文弱实则也有狠心,且汉初并无威胁皇权的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西汉初的“权臣”,只是一种假象,汉文帝的懦弱,也不是绝对的真相,看似笑嘻嘻的老好人汉文帝,内心里藏的东西可不少。作为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出身”不怎么样,因为他的生母薄姬是个“二婚女”。当年薄姬还是魏王豹爱妾的时候,就有人给薄姬算命,说薄姬脸上有“天子之母”的面相,这句话让魏豹高兴坏了,可没

  • 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单单只从秦、赵两国诞生,其他五国没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大名将”,那肯定是:翦起颇牧了。[var1]但大家知道吗?现在我们所说的战国四大名将其实并不是当时人们公认的,甚至也不是《史记》里明确说明的。最早关于四大名将的说法,诞生于南朝梁武帝时期,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编撰《千字文》之中。而关于这四大名将的描述也只有短短的16个字:翦

  • 汉宣帝追谥刘据为“戾太子”是对礼法的尊重也是不能自我否定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简而言之,封建政治是有“规矩”的,连皇帝也得遵守,否则就是自毁长城。至于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刘病已)为啥将爷爷刘据追谥为“戾太子”、而不是像后世的明世宗那样把父亲追尊为帝,是出于对以下两大政治规则的尊重。统治者不能自我否定、推翻当初的巫蛊之祸,刘据虽然被证明是冤死,汉武帝也体现出了后悔之意、并处理了

  • 孔子的嫡系子孙,被封为衍圣公,待遇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推行过两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国策:一是推恩令;二是独尊儒术。推恩令降低了藩王们的待遇,独尊儒术提高了孔家的待遇。[var1]▲孔子画像从此之后,孔家嫡系世袭礼遇,后来的大多数朝代,皇家对孔家都是非常尊重的。汉朝时将孔子的第八世孙孔腾,任命为奉祀官;唐朝时孔子被封为文宣王,他的嫡系后人被称为文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