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吹捧屠夫项羽的“贵族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病?

吹捧屠夫项羽的“贵族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764 更新时间:2024/1/14 13:24:28

文章中对项羽的“贵族精神”大加吹捧,对刘邦这种“流氓”大肆贬低。

最后哀叹,说刘邦这种流氓的胜利,让中国人的精神从此开始猥琐、丑陋起来。

后世的“犯强汉天威者,虽远必诛”、“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铜柱毁,交趾灭”、“不破楼兰终不还”、“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说这些话的人都不是统治者,他们在历史上都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算不算民族人性的强大?

楚汉相争时,楚军攻下荥阳,项羽想招降周苛但被拒绝。

项羽听罢大怒,将周苛给烹杀了,其他汉将如枞公也一同被杀。

《史记·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烹周苛。

这叫守规矩?

且不说杀俘是一件非常无耻的事,不仅杀还是虐杀,投入鼎中煮死,这叫守规矩?

什么叫贵族和英雄精神?

该文章给出了定义。

且不说项羽是否有贵族精神,就算他有,那和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

再说了,项羽这种“贵族”,我们老百姓跟他“共情”个毛啊!

就好像我这个打工仔,跟人家有钱人、大老板、包租公共个屁情啊!?搞笑!

你以为贵族对老百姓就好吗?

且看“贵族”项羽是如何对待老百姓的!

据史书记载,“贵族”项羽进行过五次大屠杀。

即使吹捧项羽的《史记·项羽本纪》之中都毫不忌讳的记载了项羽对平民与降卒的五次大屠杀,全部都是战胜之后骇人听闻的屠杀与杀降:

第一次襄城屠杀,坑杀全城平民;

第二次城阳大屠杀,屠杀帮助齐郡防御的全城平民;

第三次新安大屠杀,坑杀秦军降卒二十万;

第四次咸阳大屠杀,杀戮关中平民无计,族灭秦始皇后人如秦王子婴、秦诸公子等人,火烧阿房宫,焚烧秦始皇陵;

第五次破齐大屠杀,亲率大军攻打田荣,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在齐地大劫掠大烧杀;

《史记·项羽本纪》: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

这就是所谓的“保护弱小”的贵族精神?

除了大屠杀之外,项羽极为残暴,动辄就将人投入鼎中煮死!

项羽进入关中后,在咸阳烧杀抢掠,杀死秦王子婴等秦朝皇族,火烧秦王宫,大火连续烧了三个月没有灭。

他搜集宝物美女准备回江东。

有一个韩姓书生劝项羽说关中富饶,可以成王霸之业。

但项羽见秦王宫都已经被毁坏,关中一片残破,所以想回江东。

韩生退出大殿后,嘲讽项羽:“都说楚国人是戴帽子的猕猴,果然是这样。”

项羽听到后,把那个人烹杀了。

《史记·项羽本纪》: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楚汉相争时,楚军攻下荥阳,生擒了汉将周苛,项羽想招降周苛。

周苛痛斥道:“你应该赶紧投降汉王,不然的话,很快就会成为俘虏了!你不是汉王的对手!”

项羽听罢大怒,将周苛给烹杀了,其他汉将如枞公也一同被杀。

《史记·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烹周苛。

王陵是刘邦的同乡,自然投靠刘邦。项羽捉住王陵的母亲,要王陵投降。王陵母亲认为项羽不是个东西,让使者带话给王陵要他好好辅佐刘邦,然后自杀身亡。项羽大怒,烹王陵母亲的尸体。

王陵者,沛人也,先聚党数千人,居南阳,至是始以兵属汉。项王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终得天下;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烹陵母。

这是有记载的被烹杀的人,其他没记载的更多了。

前203年楚汉持续对峙,项羽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放到一个很高的砧板上面,威胁刘邦若不投降就煮了太公。

不料刘邦回答:“我和你皆受命于楚怀王,结拜为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父亲;你真的要煮你父亲,也分我一碗汤吧!”

(原文: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大怒,要把太公杀掉,但项伯的劝阻:“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祇益祸耳”。太公才免死。

打仗就是要在战场上见真章,打不过人家,就拿人家的家人威胁,这叫什么贵族精神?这算哪门子英雄。

简直就是地痞流氓古惑仔!

其心思之黑,脸皮之厚,手段之毒,恐怕已经无与伦比。

项羽的种种暴行,使大屠杀的酷烈恶风在秦末之乱中骤然暴长。

不守道义

楚义帝让项羽和刘邦西征伐秦,约定先入关中为王。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然后分封诸侯,封刘邦为汉王等十八个诸侯王。

先入咸阳的刘邦却被封到汉中这样的偏远之地,投降项羽的三个秦朝降将却被封到关中为王,这叫什么遵守道义。

乱臣贼子

项羽名义上是楚义帝的臣子。

在古代弑君是一种极为令人不齿事。

项羽行篡逆之事,以臣子的身份大封诸侯,简直就是僭越。

虽然楚怀王是个傀儡,但毕竟是君,项羽是臣,如此所作所为是不臣之心!

分封完诸侯之后,项羽将义帝迁往长沙郴县,暗中令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于途中将义帝杀死。

《史记·项羽本纪》: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这种贵族,哪有一点道义可言?

后来刘邦东出函谷关,打着为义帝报仇的旗号,诸侯们纷纷响应,项羽瞬间成为孤家寡人。

可见公道自在人心。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思想幼稚

看到这里我不禁惊呆了!

我感觉项羽不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将领,而是一个街头打架的小混混。

就算是小混混,也知道打架的时候要召集一群兄弟,而项羽则是要跟刘邦单挑!!!

且不说刘邦比项羽大十几岁,当时刘邦已经四十多岁了,而项羽刚三十,一个壮年,一个中年,你要跟人家单挑,你TM当然占优势了!

你这不是耍流氓吗?

狗屁的贵族!

刘邦大笑:“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项羽派壮士出阵挑战,而刘邦却派楼烦射手把那些壮士一一射杀。

韩信说项羽是匹夫之勇,果不其然。

成就是成,败就是败,不以成败论英雄以什么论?

鼓吹一个失败的屠夫,才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萎靡和堕落!

贵族项羽的这种所谓的“君子精神”,对人民来说就是巨大的灾难!

从史书中对项羽的记载来看,我丝毫没看出所谓的君子、贵族和贵族精神在他身上有丝毫的体现!

反倒看到的是他残忍、屠杀、嗜血、篡逆,简直就是一个吃人的魔鬼!

反而那个被污蔑为“流氓”的刘邦,进入关中之后与关中父老相约“约法三章”,赢得了人心。

当上皇帝之后,休养生息,爱惜民力,与民休息,对人民百姓关爱辈至。

我们老百姓宁要这样的“流氓”,也不要项羽这样的“贵族”!

所以我对许多人吹捧屠夫项羽十分不解?

这些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病呢?

大概是受了阉人司马迁《史记》的影响。

这本掺杂了个人看法的立场歪曲的史书,对刘邦建立的汉朝极尽歪曲为能事情,疯狂鼓吹刘邦的敌人项羽。

而后世的文艺作品更是吹捧项羽。

但如果翻开历史,看看项羽的所作所为,项羽并不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物,至少是否定多于肯定。

当时的人,对项羽的评价也很低。

楚国诸将:“项羽为人僄悍滑贼,诸所过无不残灭。”(《史记·高祖本纪第八》)

郦食其:“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韩信曾批评项羽为:“遇强则霸的匹夫之勇,和遇弱则怜的妇人之仁。既不能任用贤能将帅,又曾迁逐楚义帝,用兵赶尽杀绝。虽名为霸王,其实民心尽失。”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本纪》)

后人对项羽否定的也很多。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刘叔友:“项王有吞岳渎意气,咸阳三月火,骸骨乱如麻,哭声惨怛天日,而眉容不敛,是必铁作心肝者。然当垓下诀别之际,宝区血庙,了不经意,惟眷眷一妇人,悲歌怅饮,情不自禁。”

明太祖朱元璋:“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

蔡东藩:“惟观于项王之坑降卒,杀子婴,弑义帝,种种不道,死有余辜,彼自以为非战之罪,罪固不在战,而在残暴也。彼杀人多矣,能无及此乎!天亡天亡,夫复谁尤!”

孙中山认为,项羽失败最简单原因,就是项羽专靠武力,刘邦入关之后,便约法三章,事事总是宽宏大量,以得民心为主

如果在以后再拍摄关于项羽的影视作品时,加上项羽屠城杀降、大烹活人的情节,不知道是否还有人会崇拜、同情项羽?

呵呵。

相关阅读

刘邦和项羽,究竟谁是流氓?

大风起兮云飞扬,高祖提剑入咸阳:刘邦的胆略与军事才能

历史真奇妙:汉高祖刘邦竟然是魏国信陵君的小迷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之中,魏国疆域面积几乎最小,为何其实力却是七雄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五霸七雄简介,七雄之魏国缺点,乱世七雄

    [var1]在现在,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和军力有很多方面,科技水平、工农业效率、军工发展,但在战国时期,要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和军力很简单,就三个方面为主:可耕地面积、人口数量、行政效率。一、如何衡量国力?先说可耕地面积。魏国地处中原,以绛邑为中心的西部地区、以大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两大块组成,土地肥沃,

  • 揭秘:蜀汉五虎将的真实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志》第三十六卷,就有一个专门的“关张马黄赵传”。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是啥样的呢?先说关羽,他确实是刘备手下难得的一名虎将。当年曹操的谋士程昱就曾称关羽和张飞是“万人敌”,还有人称他们是“虎臣”,周瑜也称赞他们俩有“熊虎之威”。关羽的事迹整体上来说还是靠谱的,不管是斩颜良,还是去曹归汉、刮骨疗伤,

  •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为什么叫做“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然后又把东周也分成了两段:天子有点面子的春秋、天子就是个渣渣的战国。[var1]▲朝代列表准确来说,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年代被称为春秋,也不知道自己的年代被称为东周,这都是后人叫的。春秋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春秋》一书。[var1]▲《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相传为孔子所写。记载

  • 故作聪明和汉武帝抢陵墓,结果遭到天谴断子绝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刚登基不久的汉武帝领着大队人马路过如今茂陵的位置,见此处风景秀丽,又不失威严,遂萌生在此处建陵的想法。此时突然有一只怪兽向他袭来,汉武帝拔弓便射,可一箭射过去却落空了,再一看那怪兽不见了踪影,众人大惊失色,侍卫们急忙围过来,而汉武帝的眼睛却一直没离开怪兽消失的位置,因为那里多出了一棵树。此时就开

  • 战国末期周天子有多惨,四处躲债,成语“债台高筑”说的就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周赧王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他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还分成了“东周国”和“西周国”,两部分由东周公和西周公分治,姬延居于“西周”(即王城)。当时诸侯国中,秦国尤为强大,经常出兵平灭那些弱小的国家。有一回秦国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结果却被魏国的信陵君打败了。赵国得救,秦兵战

  • 战国四大名将之赵国李牧!最早的护边英雄,最后的赵国名将1、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时,秦赵两国都要面对北方的敌人匈奴,秦赵长平之战时,赵国不断调边军参入长平战场,赵牧临危受命上任。从此,这李牧便开始了他那独特的固本之战,只护卫着赵国云中郡的草原不动。开始时,赵国本土大战连绵,朝野都认为李牧的坚守是明智的。更兼李牧还有一绝:虽只有一万人马,可匈奴大军趁赵军主力南下连忙

  • 东汉宗室因受限制而无权无兵,故东汉末年崛起者几乎皆为西汉宗室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衮州刺史刘岱:西汉高祖庶长子齐王刘肥之后。幽州牧刘虞: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王刘强之后。扬州牧刘繇:衮州刺史刘岱之弟。陈王刘宠:东汉明帝刘庄玄孙。荆州牧刘表:西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馀之后。益州牧刘焉:同为西汉鲁恭王之后。蜀汉昭烈帝刘备: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几位里面除了陈王刘宠算得上东汉皇室

  • 战国双雄同宗同族,却相爱相杀,解密他们从发家到分道扬镳的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四大家族大结局,同宗同族同支同脉,同族和同宗

    战国后期,秦赵大战之惨烈,亘古未有。尤其是长平大战,双方前后投入兵力上百万,秦军阵斩、坑杀赵军四十多万,自身也伤亡过半。然而,就在四十多年前,秦惠文王死后,诸子争立,在赵武灵王的主持下,正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得以回国即位,是为秦昭襄王。按理说,赵国对秦昭襄王有恩;但是,长平之战恰恰就发生在秦昭襄王的晚

  • 战国最牛的三个倒霉蛋,鼓捣了三场战争,却使秦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战争时期,各国实力发展不均衡,楚国是老牌强国;魏文侯率先变法图强;秦国效仿魏国以商鞅变法;齐国也曾一度称雄,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更是成为抵抗秦国大军的中流砥柱。但是,战国时期居然有三个倒霉蛋,鼓捣了三场战争,这三场战争分别削弱了战国三个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从而使得变法后的秦国异军突起,最终赢得了天下。[

  • 战国时一12岁小孩,一次性为秦国拿下16座城池,直接被封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秦国四大将军,战国时期将军带着小孩挑城,战国几次合纵攻打秦国

    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就有一神童,叫甘罗,本来也是名门之后,后投奔到吕不韦门下做门客。[var1]一次,吕不韦想联合燕国攻打赵国,已夺取赵国的领土来扩张自己的封地。为此他派秦国将领张唐去燕国做相国,但是张唐因为曾经攻打过赵国,被赵国百姓怨恨,害怕此行不利,便不愿意去。吕不韦很是生气,但是也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