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之中,魏国疆域面积几乎最小,为何其实力却是七雄之首?

战国七雄之中,魏国疆域面积几乎最小,为何其实力却是七雄之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320 更新时间:2024/1/17 11:35:13

[var1]

在现在,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和军力有很多方面,科技水平、工农业效率、军工发展,但在战国时期,要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和军力很简单,就三个方面为主:可耕地面积、人口数量、行政效率。

一、如衡量国力?

先说可耕地面积。

魏国地处中原,以绛邑为中心的西部地区、以大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两大块组成,土地肥沃,人口众多。

战国时代,中原各国基本已进入了农耕时代,耕种是主要的生存物资和财富来源,对于家庭而言是如此,对于国家而言也是如此。但人口有限,开发的土地也十分有限,诸如今天的河北、山西、陕西北部、西南和东南方,都属于未开发或半开放地区,可耕地面积很小。

战国时期,一块冲积平原就足够养活一个诸侯国。楚国虽然地广,核心地区也不过就是江汉平原;齐国独得山东平原;秦国的基本盘是关中平原,三国凭此就可成为大国。其诸国更是没有一块像样的平原作为依靠,所以是否强大全看利用率。

而战国初期的魏国,占据了整个河西高原和伊洛盆地大部,境内还大多是可耕种的平原地区。

后来的齐国想要完全占据淮泗地区的国就被五国讨伐,而秦国独占关中和巴蜀两大平原就可以傲视诸雄。

现在你还觉得魏国没有资格跻身于七大战国之列吗?不仅如此,魏国还有两大加成优势。

[var1]

二、晋国去哪了?

魏国的第一个加成优势是晋国帮助魏国攒下的巨大的人口红利。

据统计,侯时期,魏国的人口大约有500万,而同时期的齐国不过300万、赵国350万、秦国300万。那么,魏国为何能有这么大的人口数量呢?

刚刚提到,魏国的西部地区是以绛邑为中心的,而绛邑是晋国的都城所在。

晋国长期占据着春秋第一大诸侯国的地位,举整个整个晋国之力发展的绛邑,自然是人口众多,富庶繁荣。而魏斯作为晋国的最后一任执政和魏国的第一任国君,自然要倾晋国之力,打自己的小九九。为了得到最繁华的地区,魏斯不惜让魏国的领地成为互不相连的两块飞地,就是为了拿下西部这块晋国的老根据地。

晋国虽然灭亡了,但晋国的人口和财富还在,那么他们去哪了呢?大部分都被魏斯囊入了麾下。

魏斯建国后,在距离晋都不远的安邑建立了自己的都城,又灭了晋嗣,将晋国最富饶、人口最多的河西地区纳入自己的治下,基本上可以说,魏国继承了晋国基本盘中最大的一份蛋糕。

[var1]

所以,看似面积虽小,魏国却是战国第一人口大国。

三、为什么战国忙着变法?

魏国的第二个优势是,悝变法,开战国之先声,率先完成了封建集权制和官僚制度的转变。

战国上半段,最流行的一件事就是变法。可能很多人不解,为何各国都忙着变法呢?

答案很简单,更高的行政效率,对土地和人口更高的利用率。

变法的条条款款很多,但从本质上来说,就一点,将原来贵族掌握的人口和土地,尽可能多的变成国家直接掌控的土地和人口。

春秋时期,国家将土地和人口分给世袭的贵族,再由贵族来管理他们,给国家上缴赋税、派遣军队参战。由于贵族是世袭的,在这片土地上的威权很高,连国君都未必能奈他何,因此这片土地上的人也都听贵族的多过于听国君的,而贵族权势大了之后,交多少税、出多少军队,都是贵族说了算,国君也难以直接置喙。

[var1]

而战国变法的核心就是,收回这个权力,由国家派遣官吏进行管理,他们不世袭在敌方的根就没那么深。他们由国君指派,因此他们必须听国君的,收了多少税、有多少丁口必须如实上缴国库、征发军队。

而国家也就实现了对土地和人口更大可能的掌控,有更多的财力提升工业能力、征发更多的军队用于战争和扩大疆域。

这就是李悝变法给魏国带来的改变,当其他诸侯还在实行原来春秋制度时,魏国已经实现了行政制度的升级,有了更多的收入和更加充盈的兵员。

而财力充足了,魏国得以发展工业,更多地用铁器而不是青铜器,装备魏国的军队;有了充足的军饷和衣食,魏国的军队也有了更高的战斗力,更坚定的战斗意志。

更高的行政效率,是魏国比其它诸侯国强大最大的资本。

[var1]

魏国和其他战国的实力对比,就好像是,新疆面积大,但是GDP却没有一个巴掌大的上海高。魏国虽然面积不大,可是人家GDP高,所以魏国不仅能跻身七强之列,还能率先成为战国初期的第一大战国,战国七雄之首。

文/子彧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揭秘:蜀汉五虎将的真实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志》第三十六卷,就有一个专门的“关张马黄赵传”。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是啥样的呢?先说关羽,他确实是刘备手下难得的一名虎将。当年曹操的谋士程昱就曾称关羽和张飞是“万人敌”,还有人称他们是“虎臣”,周瑜也称赞他们俩有“熊虎之威”。关羽的事迹整体上来说还是靠谱的,不管是斩颜良,还是去曹归汉、刮骨疗伤,

  •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为什么叫做“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然后又把东周也分成了两段:天子有点面子的春秋、天子就是个渣渣的战国。[var1]▲朝代列表准确来说,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年代被称为春秋,也不知道自己的年代被称为东周,这都是后人叫的。春秋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春秋》一书。[var1]▲《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相传为孔子所写。记载

  • 故作聪明和汉武帝抢陵墓,结果遭到天谴断子绝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刚登基不久的汉武帝领着大队人马路过如今茂陵的位置,见此处风景秀丽,又不失威严,遂萌生在此处建陵的想法。此时突然有一只怪兽向他袭来,汉武帝拔弓便射,可一箭射过去却落空了,再一看那怪兽不见了踪影,众人大惊失色,侍卫们急忙围过来,而汉武帝的眼睛却一直没离开怪兽消失的位置,因为那里多出了一棵树。此时就开

  • 战国末期周天子有多惨,四处躲债,成语“债台高筑”说的就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周赧王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他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还分成了“东周国”和“西周国”,两部分由东周公和西周公分治,姬延居于“西周”(即王城)。当时诸侯国中,秦国尤为强大,经常出兵平灭那些弱小的国家。有一回秦国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结果却被魏国的信陵君打败了。赵国得救,秦兵战

  • 战国四大名将之赵国李牧!最早的护边英雄,最后的赵国名将1、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时,秦赵两国都要面对北方的敌人匈奴,秦赵长平之战时,赵国不断调边军参入长平战场,赵牧临危受命上任。从此,这李牧便开始了他那独特的固本之战,只护卫着赵国云中郡的草原不动。开始时,赵国本土大战连绵,朝野都认为李牧的坚守是明智的。更兼李牧还有一绝:虽只有一万人马,可匈奴大军趁赵军主力南下连忙

  • 东汉宗室因受限制而无权无兵,故东汉末年崛起者几乎皆为西汉宗室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衮州刺史刘岱:西汉高祖庶长子齐王刘肥之后。幽州牧刘虞: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王刘强之后。扬州牧刘繇:衮州刺史刘岱之弟。陈王刘宠:东汉明帝刘庄玄孙。荆州牧刘表:西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馀之后。益州牧刘焉:同为西汉鲁恭王之后。蜀汉昭烈帝刘备: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几位里面除了陈王刘宠算得上东汉皇室

  • 战国双雄同宗同族,却相爱相杀,解密他们从发家到分道扬镳的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四大家族大结局,同宗同族同支同脉,同族和同宗

    战国后期,秦赵大战之惨烈,亘古未有。尤其是长平大战,双方前后投入兵力上百万,秦军阵斩、坑杀赵军四十多万,自身也伤亡过半。然而,就在四十多年前,秦惠文王死后,诸子争立,在赵武灵王的主持下,正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得以回国即位,是为秦昭襄王。按理说,赵国对秦昭襄王有恩;但是,长平之战恰恰就发生在秦昭襄王的晚

  • 战国最牛的三个倒霉蛋,鼓捣了三场战争,却使秦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战争时期,各国实力发展不均衡,楚国是老牌强国;魏文侯率先变法图强;秦国效仿魏国以商鞅变法;齐国也曾一度称雄,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更是成为抵抗秦国大军的中流砥柱。但是,战国时期居然有三个倒霉蛋,鼓捣了三场战争,这三场战争分别削弱了战国三个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从而使得变法后的秦国异军突起,最终赢得了天下。[

  • 战国时一12岁小孩,一次性为秦国拿下16座城池,直接被封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秦国四大将军,战国时期将军带着小孩挑城,战国几次合纵攻打秦国

    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就有一神童,叫甘罗,本来也是名门之后,后投奔到吕不韦门下做门客。[var1]一次,吕不韦想联合燕国攻打赵国,已夺取赵国的领土来扩张自己的封地。为此他派秦国将领张唐去燕国做相国,但是张唐因为曾经攻打过赵国,被赵国百姓怨恨,害怕此行不利,便不愿意去。吕不韦很是生气,但是也没办法

  • 河西走廊曾为大月氏故土,被匈奴夺取,汉武帝经河西之役后纳入疆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个地方,最初其实是从匈奴手里抢来的。所谓的河西走廊,位于今甘肃省的祁连山、北山之间。从形状来看,它是一条呈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就像一条横亘在南北山脉之间的走廊,外围则是条件恶劣的山脉、沙漠;而从地理位置来看,它处于华夏文明发源地——黄河流域以西,所以得名“河西走廊”。在汉武帝之前的千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