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末期周天子有多惨,四处躲债,成语“债台高筑”说的就是他

战国末期周天子有多惨,四处躲债,成语“债台高筑”说的就是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112 更新时间:2024/2/25 10:22:59

[var1]

周赧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他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还分成了“东周国”和“西周国”,两部分由东周公和西周公分治,姬延居于“西周”(即王城)。当时诸侯国中,秦国尤为强大,经常出兵平灭那些弱小的国家。有一回秦国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结果却被魏国的信陵君打败了。赵国得救,秦兵战败,在各国引起了很大震动。当时楚国的春申君,便楚国的国君楚考烈王建议说:“大王,机会来了。秦国老想称王称霸,这次信陵君打败了它。假如您此刻联合几个国家,一齐攻打秦国,就能把秦国灭了。这样一来,您就成了各国的盟主。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啊。”

楚考烈王给春申君说动了心,于是就与各国联络,要建立一个联盟,联合向秦国发起进攻。同时,楚考烈王派人给当时的天下共主周赧王送去一道公,里面说:“我们要联合起来灭掉秦,请天子支持,也请天子出兵。”周赧王听说楚王要联合各国灭秦,想起自己的地盘被秦国侵占了不少,心里很高兴,马上就签署天子令,说:“我同意你们联合起来共同灭秦,我也参加出兵。”

[var1]

此时周天子所控制的领域已经非常狭小了,虽然经过反复动员,才集合了六千多人马。可是打仗就要花钱,为筹集这批人马的军费,周赧王只好向国内的富商大贾借债,并答应等灭秦之后还清本钱和利息。凑够了军粮军资,周赧王就让这六千人开赴前线。可是这六千人走到半道上却驻扎了下来。怎么回事呢?原来楚国去联合各国,虽然口头上都答应了,可是到出兵的时候,就各有打算。有的国家觉得自己实力不足,去攻打秦国,只会自己遭受损失;还有的国家,比如齐国,跟秦国关系本来就不错,所以就按兵不动。楚考烈王发现各国都不愿出兵,联军组织不起来,自己再一考虑,要是只有两三个国家出兵,也没有灭秦国的胜算,干脆自己也不出兵。只有周赧王的兵来了,楚考烈王告诉他们:“你们先回去吧,这次准备得不充分,先不打了。”这六千人就又回来了。

这一出兵可花了不少钱,但仗没打成,自然就没有战利品,也没得什么钱。这下周赧王欠的债可就还不上了。那些借钱给他的债主整天就堵着宫门要账,甚至有的还要冲进宫去,他们说:“您是天子,说话要算话的,借了我那么多钱,为什么不还?”周赧王吓得跑到后宫的高台之上躲债,于是人们就把这里称作债台,后来逐渐演化为一句成语叫作“债台高筑”。

[var1]

更惨的是秦国得知周赧王想要联合六国攻打自己,遂派兵攻打西周。周赧王无奈之下跑到秦国,叩头认罪,把全部三十六邑献给秦国。同年,周赧王郁愤而终,国权已为西周公与东周公把持,西周公据洛阳,东周公据巩邑。其后不久,西周文公姬咎逝世,西周一地的民众就纷纷向东方逃亡。秦国于是轻易地收取九鼎和其他珍宝,并且未立新王,东周灭亡,同时宣告着历时八百年的周王朝走向终结。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四大名将之赵国李牧!最早的护边英雄,最后的赵国名将1、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时,秦赵两国都要面对北方的敌人匈奴,秦赵长平之战时,赵国不断调边军参入长平战场,赵牧临危受命上任。从此,这李牧便开始了他那独特的固本之战,只护卫着赵国云中郡的草原不动。开始时,赵国本土大战连绵,朝野都认为李牧的坚守是明智的。更兼李牧还有一绝:虽只有一万人马,可匈奴大军趁赵军主力南下连忙

  • 东汉宗室因受限制而无权无兵,故东汉末年崛起者几乎皆为西汉宗室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衮州刺史刘岱:西汉高祖庶长子齐王刘肥之后。幽州牧刘虞: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王刘强之后。扬州牧刘繇:衮州刺史刘岱之弟。陈王刘宠:东汉明帝刘庄玄孙。荆州牧刘表:西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馀之后。益州牧刘焉:同为西汉鲁恭王之后。蜀汉昭烈帝刘备: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几位里面除了陈王刘宠算得上东汉皇室

  • 战国双雄同宗同族,却相爱相杀,解密他们从发家到分道扬镳的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四大家族大结局,同宗同族同支同脉,同族和同宗

    战国后期,秦赵大战之惨烈,亘古未有。尤其是长平大战,双方前后投入兵力上百万,秦军阵斩、坑杀赵军四十多万,自身也伤亡过半。然而,就在四十多年前,秦惠文王死后,诸子争立,在赵武灵王的主持下,正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得以回国即位,是为秦昭襄王。按理说,赵国对秦昭襄王有恩;但是,长平之战恰恰就发生在秦昭襄王的晚

  • 战国最牛的三个倒霉蛋,鼓捣了三场战争,却使秦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战争时期,各国实力发展不均衡,楚国是老牌强国;魏文侯率先变法图强;秦国效仿魏国以商鞅变法;齐国也曾一度称雄,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更是成为抵抗秦国大军的中流砥柱。但是,战国时期居然有三个倒霉蛋,鼓捣了三场战争,这三场战争分别削弱了战国三个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从而使得变法后的秦国异军突起,最终赢得了天下。[

  • 战国时一12岁小孩,一次性为秦国拿下16座城池,直接被封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秦国四大将军,战国时期将军带着小孩挑城,战国几次合纵攻打秦国

    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就有一神童,叫甘罗,本来也是名门之后,后投奔到吕不韦门下做门客。[var1]一次,吕不韦想联合燕国攻打赵国,已夺取赵国的领土来扩张自己的封地。为此他派秦国将领张唐去燕国做相国,但是张唐因为曾经攻打过赵国,被赵国百姓怨恨,害怕此行不利,便不愿意去。吕不韦很是生气,但是也没办法

  • 河西走廊曾为大月氏故土,被匈奴夺取,汉武帝经河西之役后纳入疆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个地方,最初其实是从匈奴手里抢来的。所谓的河西走廊,位于今甘肃省的祁连山、北山之间。从形状来看,它是一条呈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就像一条横亘在南北山脉之间的走廊,外围则是条件恶劣的山脉、沙漠;而从地理位置来看,它处于华夏文明发源地——黄河流域以西,所以得名“河西走廊”。在汉武帝之前的千百年

  • 汉朝时乌孙成为汉匈双方争夺之地,随后乌孙不断与其他民族同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乌孙人以游牧为业,逐水草而居,在放牧的同时还常常狩猎。他们住在毛毡帐篷里,以牛羊肉为食,以牛羊奶为饮品,风俗与匈奴族一样。乌孙国的马最为著名,当时富人养的马多达四五千匹。在汉朝人眼中,当时的乌孙人是一群性情刚烈暴躁、贪婪狠毒、不讲信用的人,经常兼营强盗的营生。有关乌孙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史记·大宛传

  • 战国十大名将:廉颇排第八,王翦排第三,排前两位的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不过虽然是7大国家,且战国时期盛产名将,但各国的名将分布其实并不平均,名声最盛的当属秦国跟赵国,其次是齐国。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战国十大名将分别是哪十大,又属于哪些国家吧。[var1]十、蒙恬相信大家都学过贾谊的《过秦论》其中那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

  • 汉文帝看似文弱实则也有狠心,且汉初并无威胁皇权的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西汉初的“权臣”,只是一种假象,汉文帝的懦弱,也不是绝对的真相,看似笑嘻嘻的老好人汉文帝,内心里藏的东西可不少。作为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出身”不怎么样,因为他的生母薄姬是个“二婚女”。当年薄姬还是魏王豹爱妾的时候,就有人给薄姬算命,说薄姬脸上有“天子之母”的面相,这句话让魏豹高兴坏了,可没

  • 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单单只从秦、赵两国诞生,其他五国没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大名将”,那肯定是:翦起颇牧了。[var1]但大家知道吗?现在我们所说的战国四大名将其实并不是当时人们公认的,甚至也不是《史记》里明确说明的。最早关于四大名将的说法,诞生于南朝梁武帝时期,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编撰《千字文》之中。而关于这四大名将的描述也只有短短的16个字: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