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是挟持天子,为什么曹操能成功,董卓却失败了呢?

同样是挟持天子,为什么曹操能成功,董卓却失败了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157 更新时间:2024/1/29 2:58:34

在篡夺朝廷大权后,董卓在朝野内外都广布亲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及车驾,官至太师、相国,封郿侯,位极人臣。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讨伐战爆发,董卓则迫使汉献帝迁都长安。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孙坚击败,退守长安。司徒王允设反间计,挑拨董卓大将吕布杀死董卓,结果成功。董卓为其亲信吕布所杀,全族亦被诛灭。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挟持天子,为什么曹操能成功,董卓却失败了呢?

首先,这是因为董卓废杀了汉少帝刘辩,直接导致自己成为了众矢之的。公元189年,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虽然因为年幼不掌握实权,但是,汉少帝毕竟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不是董卓可以废立的。更为关键的是,在改立汉献帝后,董卓派遣弘农王郎中令李儒毒杀刘辩,这自然引起了天下英雄豪杰的不满。

于是,公元190年,在关东诸侯的讨伐下,董卓只能迁都长安,这不仅丢掉了大量的地盘,也导致自己走向了下坡路。与此相对应的是,曹操挟持汉献帝后,尽管后者多次反抗,比如策划了衣带诏等,但是,曹操一直没有废掉汉献帝,这不会导致自己陷入到诸侯围攻的险境中。

其次,董卓进入都城洛阳后,很多决策过于草率,比如封赏袁氏兄弟,没有重用自己的部下,而是选任其并不是很信任的名士做封疆大吏,比如“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兗州刺史,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东平张邈为陈留太守”,以及荆州刺史刘表。但是,这些名士执掌州郡后,并没有倒向董卓,有的甚至参加了讨伐董卓的联盟。至于袁绍、袁术兄弟,更是成为了讨伐董卓联军的主导力量。

从这一角度来看,董卓的布局是比较失败的,也让吕布等部下感到不满。与此相对应的是,曹操则是赏罚分明,不管是曹仁夏侯惇夏侯渊、曹真等宗室,还是五子良将等人,都对曹操忠心耿耿,这是曹操可以争夺天下的重要基础。

再者,个人素质上,董卓控制天子后就缺乏进取心了,也即懈怠朝政。《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中说得很明白,“(董卓)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特别是在公元190年迁都长安后,董卓在两年时间内几乎毫无作为,只是派遣部下抵挡关东联军。而在关东联军解散后,董卓就坐视曹操、袁绍、袁术等人争夺天下了。

与此相对应的是,曹操则是精力茂盛,直到病逝前一年,曹操还亲自率军和刘备争夺汉中,并派人抵挡进攻襄樊的关羽。进一步来说,这说明董卓没有长远的眼光和目标,只是侥幸抓住了东汉朝廷内乱的机会。所以,在控制朝政后,他就开始享乐了。

最后,就是官吏的选拔制度,因为汉朝一直都是察举制,这导致士族门阀掌握了选拔人才的权力。而董卓在自己任用的名士陆续背叛自己后,就逐渐不愿意和士族合作了。换而言之,董卓任人唯亲,和王允等士族分道扬镳。

而就曹操来说,则推行“唯才是举”,大量的挖掘了实用型人才,后来曹丕为了拉拢士族支持,推行了九品中正制,终于成功改朝换代。诚然,曹操也曾打压世家大族,不过在整体上,曹操还是以拉拢为主的,比如颍川荀氏、颍川钟氏、颍川陈氏、河内司马氏等世家大族,都选择为曹操效力,这自然为曹魏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更多文章

  • 战国名将-“灭齐的男人”乐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乐毅结局,战国乐毅为什么不灭齐,战国时期大将乐毅

    相比四大名将,他们的知名度略有不足,但乐毅能够依靠燕国,联合其他诸侯国,攻灭齐国七十多座城池,这种以弱胜强的战例放眼整个历史也是很少见,因此乐毅绝对堪称当世名将。[var1]乐毅只可惜他没有终老燕国,他的灭齐大计也被后继国君完全葬送,失去了以一人灭一国,名垂青史的机会。但他的结局也算是不错的,终老故

  • 亲手布置杀韩信的,为何不是刘邦,而是吕后和萧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萧何为什么帮助吕后杀韩信,刘邦对韩信张良萧何的评价,张良韩信萧何分别是刘邦的什么

    萧何这次来拜访老朋友,不是来慰问韩信的病情的,而是来邀请他参与一场宫中的宴会的。当时韩信本来是拒绝去的,但是经不住萧何的劝说,于是他只好前去,结果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因为这次的宴会本就是场专门针对他的鸿门宴,韩信去了之后就被吕后提前安排的武士给斩了。那么为何当时主持斩杀韩信的人,是吕后和萧何,而不

  • 战国时赵国国力与其他国家对比:每天涨知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赵国疆土范围为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战国七雄中赵国无论从疆土、人口,还是从实力上来看均处于中下游。楚国地方千里、带甲百万,地处南方战略地位,可攻可守;齐国雄占东方,国家财富居战国之首,人口众多,粮食资财充足;魏国是最先改革的,也是战国初期国势最强的国家;秦国地势险要、兵伍善战。秦国

  • 曹丕四大托孤大臣之一,曾击败张飞,曹操对他如同亲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具体来说,曹休是曹操的族子,曹洪的侄子。曹休的祖父曹鼎历任河间相、吴郡太守、尚书令。从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开始,天下大乱,曹氏宗族各自散落,离开乡里。当时,曹休十余岁,正值丧父,他独自与一门客抬着其父灵柩,临时租借了一块坟地将其父安葬。然后携带着老母,渡江到吴地避难,被吴郡太守收留。曹休在太守

  • 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七:苏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洛阳历史名人一览,历史名人故事苏秦,洛阳历史上的名人故事

    一座城市因为一些历史精英的活动而变得生动和浪漫,因为某些名人而彰显和扬名。历史名人用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创作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一个地域、一座城市。洛阳是一座从来就不缺少名人的城市,自夏代建都洛阳开始,在漫漫几千年的历史长廊中,洛阳曾出现过无数的杰出人物,他们或引领了历史的方向,或渲染了历史的色彩,或点缀

  • 就诸葛亮躬耕地替人民教育出版社回答网友十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人民日报关于诸葛亮躬耕地,诸葛亮躬耕之地是在襄阳还是南阳,新版教科书对诸葛亮躬耕地的解释

    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的“南阳”需要被注释吗?不注释我们就看不懂《出师表》吗?答:“南阳”显然不需要被注释,不注释就不会引起争议,犹如三国地名“洛阳”“长安”“许昌”“襄阳”“成都”不需要被注释一样。二、如果非要注释“南阳”的话,应该如何注释?你们会把汉朝注释为“汉朝,朝代,今越南一带”吗?

  • 一家族在韩近四百年, 名流遍布, 保留中国传统, 说自己是中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故事的主题是一个家族,这个家族虽然流落韩国近四个世纪,但是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他们始终说自己是中国人,而且还保留着我国的传统习俗。[var1]这个家族在韩国繁衍近四百年,现在这个家族的名流遍布韩国各行各业,商界、学界、军界都有这个家族的人员,可以说这个家族是人才济

  • 宦官赵高为何要杀秦二世当皇帝?他最后如愿了吗?-读西汉(17)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文/松鼠爸爸(注:头条APP里打开此文后,可点击右上角“耳机”自动播放语音。#睡前故事# #松鼠父子读历史#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赵高我们知道,秦朝正式灭亡前,宦官赵高和秦二世胡亥就已经死了。但我们可能不知道,他们都是怎么死的?谁杀害了他们?先揭晓答案:赵高谋害了胡亥,而秦王子婴杀死了赵高。时间是秦

  • 战国杰出人物-神医扁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神医扁鹊,渤海郡人,原名秦越人,他在赵国才叫扁鹊,以后大家都称呼他扁鹊。扁鹊年轻时候做宾客的主管,遇到一位宾客——长桑君,他十分敬重长桑君,十年交往,两人有缘,长桑君认为扁鹊并非凡人,于是给他传授了很多医药知识,说完人就消失了,扁鹊修心钻研,传说隔着墙都能看见人,面对面能看见人的五脏六腑,所以诊病如

  • 孙坚想要吃糖,却无意间成了东郭先生-三国很有趣(26)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卓谓长史刘艾曰:“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资治通鉴》这句话的信息量很大,比较主要的有三点:其一,关东诸军败了很多次,也就是说,不止汴水与河阳津;其二,孙坚真正讨伐董卓时,其他诸侯已经畏惧不前;其三,董卓骂孙坚为“小戆”……“小戆”这个词,在